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2021-01-22 来源:乌哈旅游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中职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基本原则

开展学生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

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四)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育内容

(一)学生适应心理与调试

学生从一个管比较松散的学校到纪律严明、需要较强独立自觉的学校中,前后环境有了显著变化。通常大部分学生在一、二周内就能适应。但有少数学生却总感到陌生、恐惧、怀疑、拘谨等,从而抑制了其积极参与学校生活。此时要避免批评或呵斥,多对其关心、爱护和指导,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

学生在入学适应应有下述几个问题需要帮助指导。

1、学校军训生活的适应。军事化管理是学校的特色,军训是新生必经的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

2、学校规章制度的适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习惯。 3、学校集体生活的适应。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4、对生活作息的适应。我校学生的作息时间是参照部队来制定的,跟学生原来生活作息不同,学生应及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训练、学习。

5、学校情绪生活的适应。应积极创造条件,使新生积极体验学校生活的温暖和乐趣,防止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6、学校课外活动的适应。为增强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野外拉练,这可能跟其它学校周末的安排有所不同,需要学生适应。

(二)人际交往心理调试与适应

就目前来说学生在人际交往主要局限于老师、同学及家长这个圈子内,相应的问题也大都出现在这几个方面。

1、与老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自我意识与完善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短、中、长期计划;同时,也会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但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四)情绪心理及调试

我校学生年龄大都在在14—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期,且强度大极易变化。 1、情绪易受环境影响。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需要迫切,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当意识到有某些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马上会生气、愤怒,对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非常强烈,对家长、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非常敏感。

2、情绪强度大,易变化。青春期时期,非常敏感、好胜,易狂喜、狂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急,去得快,于是、遇事好激动,忽冷忽热,往往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时则垂头丧气。

3、中学生属于青春期时期,意识开始参与调节和控制情绪。青春期时会有内心情绪和表情以及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出现。为了需要,能在某种程度上掩饰自己的情绪。

4、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到了青春期,情绪逐渐内隐、文饰和曲折,控制能

力随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展而提高,并逐渐与前途、理想交织在一起,显得比较稳定、持久,善于自我控制和调节。

作为学生思想工作者要了解和分析中学生时期的情绪特点,分析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情绪所产生的原因并要找到调试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情绪的途径方法。

(五) 受挫心理及调试

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从事的有目的活动当中,常常会遭受挫折,使他们的动机不能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一定的情绪障碍,当这种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宣泄时,就会产生与我们教育目标相抵触的心理和行为,从而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学生受挫心理机制,探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及挫折的成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及时调整受挫心理。此外,还应该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心理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六)网络心理健康及调试

随着网络对青少年生活的深入渗透,中职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已经和网络密切结合。网络信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各类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和创新欲望,令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前更多的了解社会现状。然而,网络生活对中职学生学习生活正面影响的同时,中职生的网络生活中也存在着的不可忽视的负面问题,中职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已日益暴露这,主要体现在中职生的网络依赖、网络成瘾以及个性人格的极端化,可以说他们既是网络资源的受益者,又是网络负面影响的受害者

通过一些列网络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能保持网上网下人格的和谐统一,网上网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正常的人际交往以及网络离线时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应。

(七)恋爱心理及调试

爱情无疑是中职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又是莘莘学子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简单地堵截、指责或听之任之,都会适得其反,还可能推波助澜。我们要关注中职生恋爱心理,

培养中职生正确的恋爱行为,对于在中职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并能够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

五、教育途径

(一)做好心理健康宣传

1、以“点”带“面”,利用条幅、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学校宣传阵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是学校心育工作的又一有效手段,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学校实际和各类学生的实际确定主题。

3、心理网站的完善。校园网是校内师生共享信息的平台,也是呈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阵地,利用好该资源,让师生更了解心理健康。主要开辟的栏目有:心理学知识、网上咨询、心理测试、健康生活驿站(等等。

(二)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各科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优化学校、班级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交往,发挥、发展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四)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活动与交往中,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五)发挥自我教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班集体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首先,建立“特殊心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访谈、沟通以及向同宿舍人员等形式了“特殊心理学生”解情况,做好“特殊心理学生”的摸底工作。特别是性格孤僻学生、攻击性强的学生和早恋学生的登记建档工作。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对这些学生加以关注,加强这些学生的疏导,给他们提供支持系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乐趣。此外,对主动要求帮助和关心的学生要做好心理个案记录。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空余时间主动关心学生,经常性的找学生聊天,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积极配合政教处做好各项调查,如早恋学生调查,单亲离异家庭学生调查,危机事件预警和上报工作。

(七)开展心理卫生运动,通过年段集会、主题班(团)会、学生家长会、出版心理卫生教育专刊、印发宣传学习材料播放录像等,积极普及心理卫生常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