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慕课研究现状浅议

慕课研究现状浅议

2024-07-17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慕课研究现状浅议

作者:徐毅 杨舒砚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7期

摘 要: 近年来出现的慕课展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显著的教学成果,它推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近年来教育界纷纷展开了对慕课的研究,本文通过参照国内学者对国内外慕课相关研究成果,梳理2012—2015年的相关学术论文,探讨慕课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慕课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慕课 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在国内外的教育体系中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网络视频公开课在教育界及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热潮,也引发了相关部门与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关于慕课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慕课的理论研究,二是关于慕课的应用研究。关于慕课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慕课的存在论和价值论。慕课的存在论即慕课的起源与定义、理论基础与分类;慕课的价值论即慕课的社会价值与发展潜力。 一、关于慕课的理论研究 (一)关于慕课的存在论 1.慕课的起源与定义

关于慕课的起源大多数研究慕课的论文中都有提及,刘和海等《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对慕课的起源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从2001年的“开放式课程计划”到2002年“开放教育资源(OER)”概念的提出,直到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第一次提出了MOOC。对于慕课产生的原因背景吴万伟在《“慕课热”的冷思考》一文中提出了知识商品化、教育工具化、大学角色与功能的转变和人们对开放性的崇拜等方面因素。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意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把“MOOC”翻译成“慕课”一词的是我国华南师范大学学者焦建利教授。焦建利教授在《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一文中提出:“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维基(wiki)百科对慕课是这样界定的:“慕课”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也散布于互联网上。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才可以称之为“慕课”,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慕课”。 2.慕课的分类与理论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在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中国MOOC发展与对策”分论坛中提出“MOOC有两个角色:一个是惠公众:慕课讲堂,无远弗届;咫尺名师,万千学业;另一个是善‘私塾’(相对于公众的课堂),相当于翻转课堂”。

不同的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同的慕课,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基础有两种主要的观点:cMOOC和xMOOC。cMOOC是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它侧重于知识的生成与创新,以学习内容为起点,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和交互扩展学习。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侧重于知识的传播与掌握,有常规的学习内容和结构安排。慕课的起源从OER演变而来,更多的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形式,但如今推广更多的是xMOOC,其主要原因是xMOOC对于学习者来说简单易行,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最相近。哈素·普拉特纳学院的CEO克里斯多夫·梅内尔教授认为:“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颠覆性延伸而不是威胁。MOOC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更新的、更大的市场。”[1]这便是xMOOC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孟庆宁在《“慕课”热潮重释:现实困境、行动逻辑与文化反思》中提出了tMOOC,即基于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软件工具编写故事、作品然后在网上提交,如现今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的“批改网”,学生通过网络提交英语作文进行自主修改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二)关于慕课的价值论 1.国内慕课的挑战与应对

慕课作为一种新产生的概念,在运用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慕课的发展与壮大,可能会影响慕课的生命力。研究者们还关注了慕课的不足,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各学者认为国内慕课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邓宏钟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从慕课应用的过程中总结了慕课发展中遇见的问题;马秀麟等的《从实证分析的视角看MOOC的利与弊》提出了慕课平台存在的问题;白文君的《离开教室的课堂能走多远——MOOC学院与共在体验》主要从共在体验层面论述了慕课脱离传统课堂所面临的挑战;郭英剑则在《“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中从认知、制作和制度三个层面总结了慕课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高地在《“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一文中开创了以文化安全为依托,提出了主流政治文化的主导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国民教育体系的独立性这三个层面的挑战。

面对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策略》等论文就高等教育该如何应对慕课潮流提出了策略;肖薇薇的《对“慕课”的几点思考》则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应对慕课的策略,江波、王奕俊的《“慕课”透视及应对》在这四个层面之外又提出从研究层面应对慕课的策略。 2.慕课的社会价值与发展潜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慕课的起源与发展不过几年时间,但其优势已经显而易见。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在专著《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中主要从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总结了慕课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殷丙山、李玉的《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不仅仅提出慕课是构建全民学习的理想方式更是迫使开放型大学加速自身改革的动力。除了慕课本身所带来的价值与资源外,慕课的出现同样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进程。蔡晓斌在《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中提出中国慕课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信息科技的创新,同时促进了教育经济的新发展。

二、关于慕课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教育者对慕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应用进行了探究,主要从课程与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课程从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层面进行了研究,教学从教学媒介、教学设计、教师与学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对于课程方面的研究

课程解决教授什么内容的问题。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成为慕课的授课内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慕课的教学形式和受众考虑,慕课课程应该与一般课程有差别。研究者将慕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与当下的各阶段教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相结合,做出了一定的思考。 1.慕课引领的课程建设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下,对于慕课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我们应该利用慕课拓展学科有效教学的深度。所以,慕课视域下学习资源的有效建构即慕课引领的课程建设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们多以具体的科目或者学校作为自己观点的例证。如韦晓军《“微时代”视角下的课程“微资源”建设初探》从课程现状、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建设意义三个角度阐述了《高职语文》这门课在微时代的视角下该如何建构才能适应时代需求与高职学生的特点。薛晓霞的《MOOC理念下网络视频资源课程教学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以榆林学院为例》是以一个学院为例对建设网络视频资源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从制订方案、提出目标、提供师资、分类申报到展示成果,以一系列的实践过程展现了MOOC理念下对网络资源平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尝试,很有参考价值。殷晓燕等在《“慕课”与成都大学“国学经典导论”建设》中将“慕课”的发展特点与国学课的现有发展基础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国学经典导论”作为一门“开放式精品课程”距离慕课课程的建设有多远。这涉及精品课程与慕课的区别,从而得出慕课课程建设的可能性与先进性。庞国彬等人的《“慕课”来袭:我国高校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构探究》从国际化的角度对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做了一系列的设想,虽然没有具体课程的实例,但从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的角度对高校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2.慕课引领的课程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慕课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发展,同时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课程的改革是对教学内容的革新,慕课作为一种网络教学的形式具有以往教学不具备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共享决定了它必将对课程改革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当今教育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关注较多,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即很多教师关注“怎么教”从而忽略了“教什么”,因此对于慕课引领下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在中国知网中以“慕课”和“课程改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2013年仅有一篇,2014年12篇,到了2015年有26篇论文对此进行研究。

黄志成的《基于MOOC的开放课程改革研究》分析了我国传统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慕课理念的开放课程建设改革思想。这是对网络课程改革的思考,还有对传统课程改革的思考。如邓萍萍等在《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讨》中努力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慕课有机融合,构建“传统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建设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优化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与发展。从大学英语这一具体的课程引起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朱茜遥在《浅谈高中课程改革中运用慕课存在的影响及对策》中虽然没有实践经历没有从具体的科目实施研究,但是它从巩固高中教育的核心优势、发挥线下教育优势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三个方面分析慕课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推动慕课在高中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二)对于教学方面的研究

教学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强调的是教学的方式与过程。慕课在我国的发展中逐渐应用于教学,研究者们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慕课的应用做了一定的思考。他们总结了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也提出了慕课健康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教学媒介的转变

慕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同时采用了最新的教学媒介——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开发出更多的学习资源,以兴趣为导向,提供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是慕课的特点与优势。研究者们对这一教学媒介也做了深入的探究。王觅、康东的《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微课开发流程及其视音频技术指标》从技术层面详细说明了微课的前期开发、中期制作和后期剪辑的步骤与方法。周国华等在《慕课环境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从大学生的角度探究了基于网络媒介的慕课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学习方式的影响,从而对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出了建议。对教学媒介的研究中也有对具体学科教学应用的探究,如樊红霞的《借鉴慕课理念,加速高校化学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就具体地将慕课理念用于指导化学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对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不乏对慕课这一新媒体平台的思考,如陈玲在《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中阐述了新媒体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新媒体教学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 2.教学设计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在慕课的背景下,教学设计变得更灵活,教育者有更大的研究空间。根据教育的不同阶段,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不相同,所以教学设计也不同。 (1)关于慕课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

随着慕课在国内掀起的热潮,基础教育界也在努力探索数字化、信息化如何助推基础教育发展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附中等知名学校分别成立了高中、初中、小学的C20联盟,该联盟集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知名学校共同开发教育教学微视频,打造基础教育“慕课”平台。

在慕课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为主。易庆竑《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文章设计了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并以图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了出来。除了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整体研究外,还有以翻转课堂为教学形式的课例研究,如孙谦《“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以〈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课为例》对一堂利用翻转课堂的数学课的全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而引发了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考。当然也有不依附于翻转课堂的中小学慕课教学设计的研究,如王翔在《中学教学进行慕课建设的探究》中以中学历史课教学为例,从教案、课件的设计到视频的拍摄与运用到慕课教学效果的评估探讨了慕课教学方法的实践路径。

(2)关于慕课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

目前国内的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更广泛。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高等教育的教学更加自由,也能够发挥出慕课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方面更加灵活,更多地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

对于教学设计的研究有高太光《MOOCs环境下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混合教学模式研究》结合慕课和传统高校发展的实际,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构建了在慕课环境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混合教学模式,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金贵朝《MOOC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引入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以图例展现了基于慕课支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教学的三个阶段,建构了一个整体的教学活动。王守宏等在《“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中以具体科目的教学设计展现了基于慕课的教学模式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使用都大有帮助。 (3)教师与学生

在慕课背景下,传统教育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充实和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研究者们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张琳琳在《中小学教师如何应对“慕课”》中提出了在慕课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范式由“依赖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呈现出差异性、自主性与合作探究性这三个特点;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垄断者和传递者”向“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转变。张志华等《远程开放教育视角下“慕课”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对策》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慕课的快速发展给师生关系带来挑战和机遇。它提出在慕课“问题式”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但其与教师沟通交流的需求会相应减少,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师生关系会进一步疏离。李光在《慕课与教师角色转换》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慕课的快速发展对于教师的挑战。从教师主观因素、教师综合素质、师生关系和教师工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慕课对教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慕课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慕课时代对高校的教师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如洪鸿麟《慕课时代队高校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马金钟《MOOC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将慕课环境下高校教师分为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能力需求的分析。作为录制视频的主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辅导教师要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面对面指导的能力;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要形成团队意识,具有合作精神。

可见,慕课的发展已经浸入教育的方方面面,正以一种全新的教育姿态为教育界带来改革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教学研究,2013(2):56-5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基于MOOC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JGZZ16-072)的研究成果之一;江苏省南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以微视频为载体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编号:SJLX16-0565)的研究成果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