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2011年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
工作总结
2011年,在省农业厅的精心指导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视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跟“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这一主线。依托杨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确立了“依据市场、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产业富民,为西部地区做出示范”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杨凌区“一村一品”发展的新路子。
一、取得的成效
1、一村一品全面开花。全区已经形成了设施农业、良种繁育、畜牧养殖、优质杂果、铜鼓乐器、民俗接待等8类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由最初的10个迅速发展到28个,遍布全区三镇二办,其中:设施农业村17个,生猪养殖村2个,奶牛养殖村3个,猕猴桃村2个,铜鼓乐器加工1个,农家乐村1个,洋葱村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占到全区总村数的33%。
2、一乡一业稳步推进。2011年杨凌示范区进一步实施杨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全区按照园区建设规划,打破乡村界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初步形成在大寨、五泉境内由三镇二办合力建设的设施农业产业圈。目前,已有5000多座大棚蔬菜产品陆续上市,销往上海、天津、西安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亿多万元。
3、农业增长方式迅速转变。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和“一村一品”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传统经营向集约经营、规模经营、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实现了由农村传统型向城市化的转变,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仅设施农业一项,全区集中连片建成日光温室大棚5460余座,面积10000多亩;建成塑料大棚7300亩;建设育苗点9处,占地150多亩。全面超额完成了项目的各项指标任务。并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和蔬菜市场、农资超市、农民夜校等技术、市场配套设施。全区有超过一半的农民从粮食生产转变到集约化、高附加值的精细蔬菜生产产业上来,实现了快速增收。
二、具体做法
一)深入调研,进一步理清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思路。 我们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多次赴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区
及延安、泾阳、兴平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邀请省发改委、省农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有关专家老师深入调研论证,确立了以建设“五个万”工程为抓手(即万亩设施蔬菜、万亩粮食良种、万亩苗木花卉、万头奶肉牛和20万头生猪养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聘请了西农大5名专家教授为设施农业建设首席专家,按照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对设施大棚整体规划设计,编制了《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详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碾压式日光温室施工图》、主栽蔬菜的《栽培模式和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建设标准,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积极就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及时完成了2篇调研报告。
二)广泛宣传动员,激发引导群众发展设施生产。 区委、区政府先后5次组织区乡干部群众100多人次赴山东、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组织区内典型户现身说法,对比算账,激发了干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各镇办还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引导,规划区内群众建棚积极性高涨,规划区外的二办群众也积极响应,争相走出家门到园区发展设施农业,后稷大地再次迸发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巨大活力。
截止目前,全区共有3镇2办、38个村组、1000多户群众参与了设施农业建设,其中户建大棚3座以上的达200多户,是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史上成效最好的一年。
三)加强农民培训,确保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 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文件,对入园发展设施农业的企业和农户,按照建棚规模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并在土地租用、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制定了《关于农户建设日光温室大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协调金融部门简化手续,降低门槛,解决农户建棚资金短缺难题,区上给予三年贴息,促进了设施农业建设快速推进。成立由区级有关领导任组长的3个包抓工作组,驻扎乡镇,深入一线,协调解决设施农业建设中的困难,有力推动了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由政府出资聘请5名专家和65名农民技术员,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全程指导建设生产,提高作务管理水平。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5155人次,全区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标准化意识大大加强。
四)推进机制创新,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组建了7个土地银行,制定了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探索推行合并调整、反租倒包、企业租赁、自愿互换、入股合作等五种土地流转模式,顺利完成了设施农业用地流转任务,为园区建设项目实现规模化提供了保证。
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指导成立设施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287个,带动农户1500多户,这些合作社在园区建设、群众发动、土地流转、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整合项目,捆绑使用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将争取到的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主要用于设施农业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既统筹了涉农项目的实施,也保证了设施农业建设资金需要。2011年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
四是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农户自筹、银行贷款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活体动物抵押反担保、集合担保等多种担保贷款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科学管理,提高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设施蔬菜大棚建设遵循“五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布局,对设施农业区域内涉及的3个镇5万多亩土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大棚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设施大棚实现规模化发展。统一设计监管,由西农大园艺学院承担大棚整体设计,聘请监理公司实施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把好建棚质量关。统一施工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了《日光温室建设施工管理办法》,大棚墙体全部采用机械碾压,由专家教授和区乡农技人员全程指导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以乡镇或合作社为单位,统一提供大棚骨架、卷帘机及蔬菜用苗等,促进了设
施大棚建设全面快速推进。
六)扎实细致、认真做好示范村申报及台账的建立工作 坚持贯彻落实省“一村一品”指导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认真做好示范村的选拔申报和台帐统计工作,区农经站配合一村一品办对所有示范村的台账进行调查进行跟踪,实行干部包村,责任到人,确保台账填报准确,上报及时。全区共收回农户台账3787份,并由一村一品办及时上报了省部有关统计部门。
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今年全年主要以建设设施蔬菜大棚为主,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计划,也就是在区级技术员中培养10名蔬菜研究生、培养100名区乡农技员、培养1000名农民技术员,造就10000名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形成设施蔬菜技术服务新体系。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培训,特聘请西农大专家教授给广大农民群众授课,除了室内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培训外,还经常在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全年开展培训50场次、5000多人次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各种培训,近1000人次接受了现场技术指导,农民朋友普遍反映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训所用教材的编写,培训场地的租赁、指导老师的授课补助等。
四、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省农业
农村工作会议为契机,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市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面建成投产。以实施“1338”工程为重点,提升三大功能、推进五项改革、完善六大体系。
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创新创造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杨陵模式’和机制;调动三大主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强化利益联动机制,优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搞活三个机制——土地流转、合作社运营、信贷融资,创造现代农业规模化运营模式;推动八类产业——设施蔬菜、小麦良种、奶肉牛养殖、生猪养殖、种苗花卉、经济林果和名优食用菌。简称“1338 ”工程
2012年围绕一乡一业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工作
(一)围绕提质增效,抓好标准化生产。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要在继续抓好原有6个示范合作社,2000亩溯源基地示范工作的基础上,以赛德、新华府为中心,再实施2600亩二维码溯源基地建设工作,确保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落实农产品质量检测三级网络体系建设。要将区级检测中心项目与创新园检测站整合,实行人财物统一监管。另外,各镇还要为所有产地市场监测点配备2-3名专职检测员,确保群众送检样品随到随检。三是着力推广订单农业,严格按照订单要
求开展标准化生产,做到‘每出必检’,坚决杜绝非标准化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四是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在揉谷拱棚基地全面推广西甜瓜多膜覆盖技术,在大寨五泉日光温室基地,着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秸秆反应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引导品种布局朝板块化发展,在揉谷镇打造叶采、洋葱生产基地,以天合园合作社为中心,打造优质西甜瓜生产基地,以新华府合作社为中心,打造特色人参果、母子黄瓜、牛奶草莓生产基地,以康农菌业为核心打造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使我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尽快转化为特色优势商品基地,进而向特色优势农产品地理标识迈进。要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努力探索年产值过5、超8、达10万元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二)围绕农民培训,重点做好“十百千万培训工程”。培养10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基层农技员,100名具有高级农技师职称的农民技术员,1000名种养示范户,10000名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要整合区委组织部、区人社、科技、农林、畜牧、水务局的相关培训项目资源,捆绑项目资金,集中开展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最终目标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工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全区农民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围绕服务体系,要重点做好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信息网络建设。通过示范区政务网开设园区农产品专栏,依
托靖杨市场信息平台,再建3处LED显示终端。使其成为农户家门口的市场信息发布台、技术服务明白纸、政策信息公布栏;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向园区企业、合作社延伸。推动网络宽带进园区,接企业、连合作社。开通‘园区农技120’,实行24小时响应;要成立“园区技术服务指导中心”,调整专家技术员队伍,增加专家领域、精简技术员人数,实行园区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下的专家技术员全额全勤上岗制。开辟“农技120”专线电话,开通建立“杨陵蔬菜技术指导”QQ群,24小时接受群众咨询。
(四)围绕休闲观光,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县。杨凌作为农科城,其整体的农业布局在国内以具有独特性,自示范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观光农业的发展,而且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大力开丁旅辩农业的条件四机遇分析
杨凌位于西安和宝鸡之间,正好处于西安西线4^级景区法门寺、太白山和乾陵的中心地带。它既可以作为西安文化古迹旅游西线的延伸和补充,又可以依靠区位及园区的特色成为西线的旅游的龙头。
经过几年的建设,杨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功能完善、科教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科城”。开辟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可以充分发挥杨凌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社会效益优势,充分展示杨凌的农业优势。以农业观光和科技旅游为主特色的旅游正在成为杨
凌发展的一个亮点,杨凌目前已被国家旅游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点侯选城市。过去两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9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近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7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农的业博览园、杨凌水运中心被陕西省旅游总局分别评为4A、3A级景点。
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县,我们的定位是:以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参与性和娱乐性为原则,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括、农村农耕景观为依托,以特色项目为支点,面向陕西面向全国,开发特色旅游,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品。
建设重点是:----揉谷镇是杨凌城市建设的重点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镇,依据“一心两点三特色”的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总体上形成揉谷“一带四园三区”的“143”产业发展格局。
----大寨镇是杨凌城市建设的近郊镇,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缓冲区, 依据“一心两点三特色”的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总体上形成大寨“一轴三带四区四园”的“1344”产业发展格局。
----五泉镇为杨凌城市远郊镇,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区, 依据“一心两点三特色”的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总体上形成五泉“两线四业四特区”的“244”产业发展格局。
(五)围绕规范化管理,要打响“杨陵”品牌战略。大
力倡导‘订单农业’,严格标准化生产制度,严肃质量安全标准,实行‘每出必检’。协助订单企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对未按标准生产的,坚决不予收购;要进一步明确入园企业、合作社的权利和义务,要对入园企业合作社进行量化考核,对那些带动农户不力,经营管理不善,生产技术落后的入园企业,园区办要勒令限期清退,保证园区正常生产秩序;要申请特色优势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综合运用行政、财政、法律手段,坚决捍卫‘杨陵牌’的安全、放心和优质形象。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