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之“乐于奉献”
提起教师,大家肯定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许多赞美她的比喻:园丁、春雨、蜡烛、绿叶、渡船、人梯、铺路石……是啊!古往今来,伟人、学者、战将、豪杰,哪一个不是出自教师的熏陶;理论、学说、发明、创造,哪一件不包含着教师的辛劳?他们身在三尺讲台,心怀莘莘学子,为人们启迪蒙昧的心扉,拓开智慧的泉流;“人民教师身居斗室却毫无怨言,生活俭朴却诲人不倦。多少个潮起潮落?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早出晚归?多少次呕心沥血?多少次酸甜苦辣?不知不觉中,粉笔染白了鬓发,钟声送走了青春…我们的教师就是那么认真,那么执着,在这块清贫而富有的园地上默默地耕耘无私的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这句诗来形容老师,因为它正是老师那种默默的奉献,不求回报精神的真实写照。
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事业就需要奉献,因此教师是奉献者。所谓奉献,是指一个人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甘愿舍弃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和高贵精神。奉献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胸怀坦荡,忘我工作,无畏路途风浪大,总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有了这种献身精神的教师,就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贪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钱物,具有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精神。
教师为什么需要乐于奉献,具有奉献精神呢?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规定的。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来说,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小处说,它为教师的生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从大处说,教师的工作又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生存,还关系到孩子的前途、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这种和孩子、国家乃至于和人类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业,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做保证,是很难从事与完成的。从教师教育的对象来说,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是最为艰巨的。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教育教学就是一种与生命的沟通,而
与生命的沟通就需要教师时时刻刻的恭谨,需要抛弃一切杂念和私欲,保证心灵的纯净与无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象征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蚕一缕缕地吐着丝,直到老死蚕茧;蜡烛闪亮着火光花照亮人们,直到油尽成灰,毫不吝惜自己的光明。人民教师作为青少年在科学殿堂里徘徊求索的引路人,其奉献精神不正象征着一支支用全部心血照亮学生心灵的蜡烛吗?不正象征着像春蚕一样用自己的知识乳汁浇灌着人类智慧的花朵吗?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短暂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使生命有意义。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合格的科技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要花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人们用蜡烛来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最能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教师的奉献精神贵在“位卑未敢忘忧国。”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教师作用是伟大的,但教师的地位是底下的。虽然现在党和国家尽量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可是绝大多数教师生活拮据,水平不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一手拿着锄头在养育自己妻儿的土地上耕种稻麦菽禾,一手拿着粉笔在三尺讲台上把文化科学知识播种在学生心田,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付出是巨大的,索取是甚小的。他们不去和有些高高在上的“人民公仆”相比,不去和有些吃喝嫖赌的巨富相比,不去和有些花天酒地的官吏相比,而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培育英才而在甘守清贫。
教师的奉献精神贵“名微不嫌乐耕耘。”虽然我们教育界出了不少教师,成绩卓著,贡献辉煌,被誉为教育家,但绝大多数教师却是名不见经传,榜上无明,可他们都在尽力为社会作贡献,在教育这块园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类师魂值得人们称颂,值得学习,但更多的教师象春蚕,象蜡烛在奉献中送别了青春,熬白了自己的头发,默默无闻地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也应同样是值得称颂的。
教师的奉献精神贵在“甘为人梯”。任何一个科技人才都是由小学老师进行启蒙教育而送到中学,由中学老师进行启迪智能教育而送到大学,由大学老师进行深造而塑就成各类科技人才,送上这些人才的正是由这些一级一级的老师搭起的人梯。这些在各自阶梯上的老师,为接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终身奋斗,含辛茹苦而毫无怨言。当他们看到由自己亲手培育的一只又一只金凤凰飞到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时,却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
乐于奉献,就要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不断精进,能够从中体验到自信和快乐;以奉献为人生价值,能够将幸福感传递给学生。
乐于奉献,就要懂得教育作为一种需要奉献的职业,需要教师在深入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系统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