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道德与法制

道德与法制

2023-03-12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与探索

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更加表明了我国提高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决心。修改后的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突出活动性和生活性。时代在发展,学生生活的大环境也在发生改变,新教材更加符合当下社会的生活需求。对与我们农村小学而言,让新教材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生活化,成了学校每个授课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年多的时间,在领导的带领下,学校不断研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联系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程实施上不断地探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就将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 增强教师的道德、法律知识

在农村,《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模式,一味的讲授和背诵为主,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道德与法治老师,所以在授课方面,自身的道德与法律知识非常匮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单一,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在每学期伊始,及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规划,认真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强了对授课教师的道德法律意识,制定完善的学习任务。在学校内,定期开展道德与法律学习,聆听道德与法律讲座,进行集中培训,并做好业务笔记。同时,成立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研小组,定期组织课堂观摩,进行评课交流,不断提升学校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校外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

一年多以来,老师们受益匪浅,不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通过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农村小学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授课形式往往内容老套,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道德观念差,执行力不强,达不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因此,学校想到了道德讲授与校园、校外甚至社区活动双管齐下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与道德教育的认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经常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等文化活动。学校每学期邀请司法工作人员为师生举行以法律道德为内容的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片,欣赏法治图片,每次观看后,组织学生讨论,写观后感。通过这些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一年多以来,学校组织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清扫红领巾一条街,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利客来购物中心社会体验,田园劳作体验,风筝节放飞活动……通过行为感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让道德与法治更加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阶段,他们对道德意识的判断还很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德育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教师重视教学生活实践,既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实践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勾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

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总之,一年多以来,我们学校积极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利用社会上的一切资源,多角度、多层面的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联系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建立“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深知,现在的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将再接再厉,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思路,力争把道德与法治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努力开展农村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