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2024-02-25 来源:乌哈旅游


一、选择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 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

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

A.a B.b C.c D.d

4.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 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5.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 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6.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

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 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 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 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7.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酒精 水银 铅 熔点/℃ -117 -39 328 沸点/℃ 78 357 1740 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 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 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

8.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夏天吃雪糕凉爽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D.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

9.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10.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1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 “雾凇”的形成

B. “露珠”的形成

C. “冰柱”的形成

D.正在变小的干冰

12.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 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

烧开。下面能说明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会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蒸发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就越______ (选填“快”或“慢”)。

14.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所致。 1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这个过程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热量(选填“放热”或“吸热”)。

16.(1)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 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试管内液体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乙试管内液体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18.小虎将盛有盐水的玻璃杯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1min,小虎就观察盐水状态并测出温度,绘制了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冬天,人们采取在雪上撤盐的方法,目的是_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从图像可知,盐水全部凝固之后降温的速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指示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__℃;如果让该物质凝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__。

20.今年举行的唐山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三、解答题

21.6.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有弹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奶奶在制作冻豆腐时,先将新鲜豆腐放入冰箱冷冻;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上述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分先后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22.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连起来,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吸热或放热情况.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 凝华( ) 装开水杯子冒出的“白气” 升华( ) 冬天早晨草上有霜 液化( )

23.17.“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纸的着火点是183℃,普通火炉的火焰温度约为600℃,远大于纸的着火点.但是用纸做一个纸锅,装些水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烧着.这是什么原因?

24.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做过如下实验,在塑料袋中装入少量酒精,且把塑料袋内的气体排放干净并扎紧袋口。在玻璃碗里导入适量开水,玻璃碗壁变模糊了,再把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塑料袋就鼓起来了(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的热

学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25.夏天电风扇不可少.吹风扇可以让人感到凉快,这是为什么? 2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丽拿了两瓶饮料,一瓶热的,一瓶凉的,当她打开汽水瓶时,随着“嘭”一声响,往往可以看到瓶口处冒“白气”,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_____,内能____,温度____,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大量的小水珠,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夏天烈日下,小明同学光着脚在海边玩,踩在沙滩上感到烫脚,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___,在同样受热时,吸收的热量____,因此在相同情况下,沙子的______比海水的大.

(3)对100g的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吸收的热量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 D.由于不能确定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小水滴聚集的效果,故A错误;

B.除尘设备中水变成了细小的水滴,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 C.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故C正确;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并且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c点附近温度都保持不变,那么c点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C。

4.A

解析:A

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图乙,纸锅烧水,水量减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综上所述,甲乙两幅图中物态变化与题目中的物态变化均为吸热。 故选A。

5.B

解析:B 【分析】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区分一些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A.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减缓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减缓了水分的蒸发,故A错误;

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故B正确; C.霜是晶体,故C错误;

D.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导致镜片模糊不清,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C

C,甲杯中的水温也应该是100°C,乙、丙两个烧杯外的导热介质温甲烧杯外水温为100°

C、250°C,所以乙、丙中的水温也为100°C,再根据水的沸腾条件判断出,度分别为180°

甲中的水没有沸腾,乙、丙中的水沸腾,故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C

A.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因此-118℃的酒精是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118℃没有达到水银的熔点,水银为固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38℃高于水银的熔点,所以-38℃的水银是液态,故B错误; C.铅的熔点为328℃,356℃高于水银和铅的熔点,所以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故C正确;

D.液态铅的沸点为1740℃,1739℃低于铅的沸点,所以此时铅还没有沸腾,此时应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C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问题

夏天吃雪糕凉爽,雪糕是熔化吸热;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冷水汽化吸热,手不烫;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霜是凝华放热;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干冰升华吸热。 故选C。

9.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体温计的特殊设计及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玻璃管设计有缩口,所以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读数,这就意味着如果未经甩过,体温计的液泡遇到温度低的环境液柱不会下降,还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则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C

解析:C 【分析】

汽化:液态到气态,液化:气态到液态,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C

正确;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D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在变小的干冰,发生了升华现象,该过程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解析:A

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选A。

二、填空题

13.汽化吸热快

解析:汽化 吸热 快

[1]蒸发是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2]汽化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3]蒸发的快慢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蒸发越快。

14.液化蒸发吸热

解析:液化 蒸发吸热

[1]夏天开着空调室内温度较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眼镜,在镜片表面液化成小液滴,眼镜的镜片变模糊。

[2]液体蒸发需要吸热;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觉到有点冷。

15.升华吸收

解析:升华 吸收

[1]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这个过程是升华现象。 [2]在升华时,物体要吸收热量。

16.熔化保持不变凝华凝固

解析:熔化 保持不变 凝华 凝固 (1)[1]0℃的冰变成0℃的水,属于熔化现象。 [2]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3]自然界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4]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17.不会会

解析:不会 会

[1][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甲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故甲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故乙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

18.-4降低变大

解析:-4 降低 变大

(1)[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的时间为

t8min3min5min

(2)[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盐水的凝固点为-4℃。

[3]冬天,人们采取在雪上撤盐的方法,目的是降低雪的熔点,使雪在较低温度下也能熔化。

(3)[4]根据图像的斜率可知,盐水全部凝固之后降温的速度变大。

19.C

解析:C

[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48℃,即该物质的熔点是48。

[2] A.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升华液化凝华【分析】利用计算平均速度;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降雨

解析:升华 液化 凝华 【分析】 利用vs计算平均速度; t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降雨。 [1]马拉松排名第一的选手的平均速度

vs21000m5m/s t7060s[2][3][4]人工降雨时,干冰投撒到云层后,迅速升华成液态的二氧化碳,吸收大量的热,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从而形成雨。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解析】答: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此过程冻豆腐中的冰熔化成水,该过程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了凝固和熔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需要区分并能牢固记忆.

22.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解: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是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 装开水的杯子冒出的“白气”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23.这是由于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用纸锅烧水,虽然火炉的火焰温度约为600℃,远大于纸的着火点183℃,但是水在通常情况下的沸点为100℃,当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100℃不变;纸锅内的温度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烧着.

【解析】试题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能够不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答:这是由于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用纸锅烧水,虽然火炉的火焰温度约为600℃,远大于纸的着火点183℃,但是水在通常情况下的沸点为100℃,当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100℃不变;纸锅内的温度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烧着.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沸腾条件的理解,把握住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4.在玻璃碗里倒入适量开水,开水蒸发后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碗壁液化成水,所以玻璃碗壁变模糊了。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酒精吸热温度升高,蒸发加快,塑料袋内酒精气体增加,压强增大,将塑料袋鼓起来。 【分析】

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要注意观察、分析,结合物理知识做出科学的解释。 玻璃碗壁变模糊了,是因为开水蒸发后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碗壁液化成水造成的。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酒精吸热温度升高,蒸发加快,塑料袋内酒精气体增加,压强增大,将塑料袋鼓起来。

25.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来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解析】

根据学过的汽化的知识可知: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

又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所以夏天吹风扇时,风扇吹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故人会感到凉爽.

26.做功 减少 降低 液化 大 相同 温度变化 1.05×104J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温 度降低;所以突然打开饮料瓶盖时,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夏天烈日下,小明同学光着脚在海边玩,踩在沙滩上感到烫脚,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在同样受热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的大;

(3)由图象知道,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水的温度变化量是:△t=95℃-70℃=25℃;因为水的比热容是:c=4.2×103 J/(kg•℃),质量是:m=100g=0.1kg,所以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吸收的热量是:Q吸 =cm(t-t0 )=4.2×103 J/(kg•℃)×0.1kg×25℃=1.05×104 J. 【点睛】

本题属于综合性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液化现象、水比热容大的应用以及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