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同城化发展战略思考

同城化发展战略思考

2023-02-08 来源:乌哈旅游
同城化发展战略思考 田跃 摘要:“宁镇扬”三地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并且相继举办了三届“宁镇扬”论坛,邀请了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做专题报告。“同城化发展”是与会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并研究的内容,也是三地今后相互合作 与融合的重要思路。文章首先阐述同城化发展理论,其次描述并总结我国同城化发展现状,最后结合同城化发展存在的利弊分 析,提出“同城化”发展思考。 关键词:同城化;利弊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5)11—09—03 一、同城化理论阐述 4.产业协同。产业协同是同城化发展的功能条件。产业协同 是指同城化城市组或群的产业构建与转型以形成产业链为目 (一)同城化概念 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相邻的另外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城 标,设置产业目录,创新产业动力,协调产业配套,整合产业资 源,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链由城市向城市组或群进行延伸,从 而形成城市特色产业,区域特色产业链,国家特色经济业态。 二、同城化发展的现状 市,在经济、文化、教育及民众生活等方面融为一体的状态。当 然,“同城化”与“一体化”存在明显区别,其既不是规模的简单增 加,也不是空间的不断扩大,而是有着以下显著特点的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同城化历经长期的发展,早已在欧美国家的许多地域出现, 并形成了多个城市共生共荣的局面。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城市群, 日本的京(东京)滨(横滨)城市组及大(大阪)京 都)城市组等。目 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很多地区出 现同城化的组合势头,涌现出了一批新城市结合体。 (一)京滓同城化 (二)同城化特点 同城化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符合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它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竞争力具 有重要的作用。 1.空间衔接。空间衔接是同城化发展具备的地理条件。当前 同城化案例中的城市组或群皆是地理位置连接在一起,地域相 京津同城化是我国形成城市组的先锋之一,是北京与天津 接的状态。如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辐射成圈状地带,共同构建经 济发展圈,或以两座城市为基点,搭建共通桥梁,形成分地不分 体的经济发展块。 两大相邻城市相互合作,相互依托,以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设置 产业,以经济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以世界经济变化转变增长方 式,组成超级城市,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形成京津冀经济圈。 (二)广佛同城化 2.优势互补。优势互补是同城化发展具备的结构条件。各个 城市发展史既是一部经济史、社会史,更是一部合作史。每个城 市的存在都离不开省内、国内乃至国外城市的互惠互利、互融互 动,更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经济环境中。因此,物理学中磁性的“同 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现象同样可以应用到同城化发展战略中。 广佛同城化是我国城市同城化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开放实 践中城市发展的最大的硕果。两个城市在经济、人文、社会等方 面相互交融,形成一体,共同成为珠江三角洲区域中熠熠发光的 明珠。 3.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同城化发展的根本条件。资源共享 原先是来自于互联网中的名词,是指网络玩家基于网络平台免 费或有偿地提供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给其他用户,有效提高资源 的使用效率,降低社会总成本。资源共享应用到同城化中,则是 (三)成德同城化 成德同城化是当今城市同城化的典型之一,是成都与德阳 实现经济现代化统筹发展,以科研资源与装备制造的衔接为重 点,以两者间频繁的物流、商流及客流为基础,实现区域经济的 持续发展。 (四)厦漳泉同城化 将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及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统一筹划、分类规 划、精确计划,达到共建共享、共收共赢的目标。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宁镇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的视角”(项目编号 2013SJB6300108);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FX090)。 9一 一厦漳泉同城化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构建大都市经济发展的重 大手笔,是以厦门为中心,漳州与泉州为两翼的规划格局,以资 源共享及产业协同为基石,实现产业、窄间与社会的高度融合。 (五)结论 通过对以上四个同城化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 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促进同 城化发展重要因素;二是同城化发展的空间与社会范围将由两 点结合逐渐变为以点带面、带路;i是合作而不是分割、统一而 不是对立成为今后我们政府、行政部『J及社会关系发展的趋 势;四是一物多用、一事多商、一利共享将是新经济增长中的明 显特点。 三、同城化发展存在的利弊分析 同城化发展尽管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战略,但还应 分析其“双刃性”,放大优势,同时避免弊端。 (一)优势分析 同城化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一是利于资源整合与节约。资源 整合主要是现有资源的转移、承接与衔接,重点是消除行政障碍 与去除体制缝隙,将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整合到产业链、价值链 或文化链上,避免低水平重复。同样,拟建资源的衔接配套与经 济适用对资源的节约利用至关重要,上对应高层政策设计,下对 应民生与经济发展,做到上中下层层递进,层层稳固,最终做到 资源的长期、高效与复合利用。二是利于产业集聚。实践证明,产 业集聚及效应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推动了各地相继设立 产业集聚区,如物流同区、商贸区、出口加工区等。技术与知识的 更新效应、空间与设备的配套效应等都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罩 要源泉。南京的高新装备制造与研发、镇江的便利物流交通及扬 州的休闲旅游则是当下产业集聚的重要形式。三是利于空间布 局优化。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空间短板问题。例如 南京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335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713 平方公里,增加2.13倍。镇江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84平方公 里扩大到如今的128平方公里,增加1.52倍。扬州建成区面积由 2005年的76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132平方公里,增加2.73 倍。由此可以证明,市区面积的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 是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扩容不可能无限制,更不可能无 尽头。因此,同城化成为空间优化组合的新途径。四是利于降低 社会总成本。成本与收益永远是对立的,付出成本可能无收益, 但是为了获取收益必然要付出成本,因此降低成本维持收益成 为当今社会经济研究的主要方向。具体做法包括标准简化与统 一,比如一卡通用、基础设施共用、信息平台共建等。还有知识与 技术的顺畅流动,诸如扩大技术外延面,提升知识储存量等。这 里不一一阐述。 (二)弊端分析 同城化发展弊端主要有:一是易出现“并购”现象。并购一词 来源于企业交易,是指一家企业将另一家符合其战略发展或市 场竞争需要的企业购买进来,形成一个单元。城市同城化易导致 的并购即中心城市通过资源的扩张及人口的膨胀引起生存 问 的外延,从而将周边城市纳入到自身发展规划中,其主要特征是 行政合并。二是易出现同质化。同城化对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 等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在文化方面。物质基础决定精神需求。 一10 当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制造及技术服务融合到附属城市 经济发展中,容易造成城市发展的同质化。三是易养成“依赖心 理”。发展欠缺的城市在与大城市同城化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 先天的不足引起的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新一轮的 经济发展调整中,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也容易借助中心城市的经 济结构与政策调整形成“依赖心理”,从而削弱了城市竞争力。 四、同城化发展战略思考 同城化发展战略是“宁镇扬”区域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重要 一步,也是打造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借鉴与研 究京津同城化等案例显得犹为重要,结合上述观点,提出以下 几点思考: (一)同城化战略目标为民生 对于民众而言,同城化对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推动作用不 是非常的关注,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同城化对生活带来的便利,产 晶质量的提升,自然环境的美化,以及生活总成本的降低。因此, 同城化发展战略对于政府和民众是两种不同的理解角度,政府 从宏观政策调整、制度建设及体制完善等方面推进同城化发展 战略的规划、制订、执行和修正,而民众更多是从身边的微观事 例来衡量同城化发展的意义、作用和效果。因此,两者统一的基 础是民生。*总书记提到“两山理论”时说过:我们既要金山 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但如果两者存在矛盾时,宁可放弃金山银 山,也要争取绿水青山。蕴含的思想即是民生是根本,经济发展 以释放民生为目标,如此才能取信于民,施政于道。“宁镇扬”三 地同城化的目标也是满足民生诉求,扩大民众内需,释放经济下 行压力,将同城化的效应放大,既能破解大城市病,又能带动周 边县、镇、乡的协同发展,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二)同城化战略特点为存异固本 上文提到的京(东京)滨(横滨)城市同城化则是存异固本的典 型。尽管两者都是日本的超级大都市,但存在明显的差异。同城 化既不是城市并购,也不是城市同质,而是个性鲜明,紧密联系 的朋友或伙伴。个性鲜明是指保持历史传统,拥有特色产业,具 备独特资源。紧密联系则是地域相近,产业协同,资源配套。存异 固本的本质是基于城市自身发展特色上的差异互补,达到 1+1>2的竞争力目标。南京的个性是省会城市,拥有先天的政 治、文化与经济资源;镇江的个性则是衔接南京与苏州、上海的 纽带,拥有有利的交通物流设施与条件;扬州的个性是文化古 城,以旅游带动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宁镇扬”i地在产 业协同上可以规划南京为创意营销地,扬州为装备制造地,镇江 为科技服务地的发展思路,从而紧密联系在一条经济带上。 (三)同城化战略核心为一体化 同城化不是简单的功能一体化,而是包括交通一体化、产业 一体化及环境一体化,尤其是对公共服务设施与产品、城市功能 定位、人力资源的合作与分工等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组合。交通 一体化是同城化战略的基础条件,是人才集聚效应、资源流通效 应及科研创新效应的重要支撑。众所周知,要想富先铺路,这句 话在当今的延伸即是交通拉动产业,产业带来人才,人才推动城 市,城市塑造环境。因此,“宁镇扬”同城化必先发展交通,使 地 在公水铁运输实现无缝对接,交通费用结算统一等。产业一体化 主要包括现有产业链的构建,传统产业的转型与(下转第58页) 仍有较重要的作用。网络中心度越高的网络中,“意见领袖”发挥 的作用越大,进而更有机会进行推荐并有更高的推荐可信度及 被接纳度。 为,直销企业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最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I 1】Brass D,Galaskiewicz J,Greve H,Wenpin T.TAKING STOCK oF NETW0RKS AND ORGANIZAT10NS:A MULTILEVEL 2.H6、H7得到验证,H5被拒绝,表明网络凝聚子群和网络 密度在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间关系强度,但网络中心度对移动 互联网用户问关系强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网络凝聚子群中人 PERSPECTIV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serial online]. December 2004;47(6):795—817. 员的共性特点决定顾客问关系较其他群体更密切。网络密度越 高,顾客之问沟通频率越高,移动 联网用户问关系强度也越 【2]Smith Ted,Coyle James R,Lightfoot Elizabeth,Scott Amy. Reconsidering Models of Influen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高。网络中心度虽体现_r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中意见领袖时于 群体整体的引导作用,但其对移动巨联网用户之间信任的程度 以及信息交换频率的影响尚不显著。 ( 一)营销建议 Consumer Social Networks and Word~of-Mouth Effectiveness[J1.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Dec2007,Vo1.47 Issue 4, p387—397.1 1P. 在社会网络的环境下,移动互联网企业应通过对顾客的推 【3]Campbell, Arthur.Word—of-Mouth Conununication and Percol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U】.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0ct201 3,Vo1.103 Issue 6,2466-2498.33. 荐进行引导,促进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他们所处的关系圈 内对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推荐。 1.用户为主。每位用户都会有自己所处的小群体,无数的小 群体就组成了大群体,信息的不断传导和扩散的力量是无穷大 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更应当重视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巾的意见 领袖,町对意见领袖给予VIP等特别的待遇。 2.搭建移动瓦联网用户沟通平台。通过积极建立该企业自身 I41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17(). 【51郭贝贝.基于社会网络的顾客推荐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1.哈尔 滨工业大学.2()12 【6】张梦,杨颖,叶作亮,朱章耀.口碑传播动机的心理学影响机理 研究综述U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 c】1l,(06):227—230. I71黄静,吴宏宇,姚琦.奖励类型对顾客推荐意愿之影响研究U】.武 的线卜卡t交群、线下顾客小组等,形成以使用其产品为共性的移 动q 联网用户群体。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顾客联谊活动增进顾 客问交流、提升顾客间关系紧密度,进而引导和促进顾客问推荐 行为的产生。 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3,(05).96—1O0. 【8]ga学成,张晓航.社会网络分析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应用Eli.当代 经济管理,2009,(f16):25—29. 『91尹洪娟,周庭锐,贾志永.产业市场中关系网结构对“关系”行为 的影响U】.营销科学学报,2008,(04):1—14. 3.用户推荐奖励。在问卷渊查中,4 1.7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向他 人推荐好的移动互联网产晶,24.46%的受访者非常愿意进行推荐,这 说明该方法_口f行。有的顾客个性}:偏于内向,或考虑到推荐过程中可 能发生的成本而保持沉默。即便x,Lg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很满意,也没 有出现推荐行为。另外,对进行推荐的顾客i 亍 顾客产生激励作用,并刺激其更有效的推荐。 4.当然,如果想让移动互联网用户产生源源不断的推荐行 作者简介 孙畅,女,山东济宁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 向:电信消费心理及行为。 (上接第10页)升级,新兴产业的投入与优化,共同谋划产业环 节,做到 地既有内部竞争,又有外部合作的新业态。 (四)同城化战略途径为同图、同步及同体 参考文献: …1邢铭.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D1.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11. 同城化战略实施应分步骤、分重点、分层次进行。例如“宁镇 扬”j地交通一体化,就应首先研究城市群空间布局与结构,统 筹考虑省会城市功能疏解与产业转移压力,从“同图、同步到同 体”的建设思路,完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任务。同样,对产 业一体化及环境一体化也可以依照 步走的思路,逐步引人到 “规划同图、建设同步、管理一体”的路径中,早日实现“ 镇扬” 同城化发展战略目标。 『2】段德罡,刘亮.同城化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 Jl规划师,2012, (()5). 【3】曾群华.关于区域同城化的研究综述U】.城市观察,2013, (06). 作者简介: 田跃,男,江苏江都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 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 一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