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號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號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氳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 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 “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 茶没泡, 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
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 为天下式,可是这个? ”吴一品一拍手:“对 ……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 “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 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 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 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 B. 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 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D. 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 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2. 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
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可是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和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一直到近几十年仍有一定的市场。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用拼音文字教学法教汉字提出了质疑。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 B.日本“脱亚入欧”,影响了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致使有人提出放弃汉字教育的主张。 C.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提笔忘字现象。 D.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古老的汉字就一定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时代的塑胶跑道
迟子建
哈尔滨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在后辈的写作者眼里,它可以是一只血脚印,也可以是一颗露珠。
我十七岁前的行迹,在连绵的大兴安岭山脉。山脉像长长的线,日月之光是闪亮的针,把我结结实实缝在它的怀抱中。初春的风认识我,夏日的溪流认得我,秋天时的薄冰认得我,冬天生产队的牛马认得我,我是大自然围场里的一个小小生物。
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认知,是从父亲的回忆中来的。父亲童年不幸,我奶奶去世早,爷爷便把父亲从帽儿山,送到哈尔滨的四弟家,而他四弟是在兆麟公园看门的,多子多女,生活拮据。父亲读中学时寄宿,他常在酒醉时讲他去食堂买饭,不止一次遭遇因没有续上伙食费而被停伙的情景。贫穷和饥饿的滋味,被父亲过早地尝到了。父亲功课不错,小提琴拉得也好,但家里没钱供他继续求学,中学毕业后,他没跟任何人商量,独自报名来参加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父亲这一去,直到1986年因病辞世,近三十年没回过哈尔滨。而他留给我的哈尔滨故事,多半浸透着眼泪。
1990年,我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调转到哈尔滨工作。每次去兆麟公园,我都会忧伤满怀,想着这曾是父亲留下足迹的地方啊。初来哈尔滨,我的写作与这座城市少有关联,虽是它的居民,但更像个过客。直到上世纪末我打造《伪满洲国》,哈尔滨作为历史主场景,我无法回避,所以开始读城史,在作品中尝试建
构它。但它始终没有以强悍的主体风貌在我作品中独立呈现过。二十年过去了,我在哈尔滨生活日久,了解愈深,很想对它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文学表达。2019年,我开始了《烟火漫卷》的写作。
写完第二章,我随作协代表团访欧,虽然旅途中没有续写,但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一路跟着我漂洋过海,始终在脑海沉浮升腾。
首站去的是曾到访过的挪威的卑尔根,令我吃惊的是,这座城市少有变化,几乎每个标志性建筑物,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而在中国,如果你相隔近二十年再去一座城市,熟悉感会荡然无存,这既说明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也说明我们缺乏城市灵魂。而有老灵魂的城市,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有情的,在遗留的建筑上,能看到它固守传统,又不甘于落伍的痕迹。
到了塞尔维亚,我仿佛相遇了《烟火漫卷》中那些伤痛的人——伤痛又何时分过语言和肤色呢!几位前南老作家,令我肃然起敬,他们朴素得像农夫,脸上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哀伤。他们对文学的虔敬,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使得他们说出的每句话,都带着可贵的文学温度。他们脑海中抹不去对战争废墟的记忆,而我们也抹不掉对这片土地一堆废墟的记忆。尽管穿城而过的多瑙河在雾雨中,不言不语地向前,但伤痛的记忆依然回流,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
归国后,我一边写长篇,一边忙公务。因为筹建黑龙江文学馆,馆陈内容由我牵头负责,所以几乎每周都要主持一次会议,半年时间,召开了近二十场会,展陈大纲数易其稿。但无论多累,回到家里,我不忘垦殖这块长篇园地,它带给我创作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
长篇写到三分之二处,我遭遇一个网上恶帖的攻击,选择报案后,虽然心情受到影响,但并未因此停笔。文学确实是晦暗时刻的闪电,有一股穿透阴霾的力量。
2019年岁末,长篇初稿终于完成。写完最后一行字,我穿上羽绒服,去了小说中写到的群力外滩公园,我沿着狸红的塑胶跑道,朝阳明滩大桥方向走去。这条公益跑道,全长近四公里,铺设完工后两三年,多处破损,前年不得不铲掉重铺。为了防止人们踏入未干透的跑道,施工方将跑道拦起来。可是六月的一个傍晚,我去散步时,在塑胶跑道发现一只死去的燕子。燕子的嗅觉难道与人类不一样,把刺鼻的气味当成了芳香剂?它落入塑胶泥潭,翅膀摊开,还是飞翔的姿态,好像要在大地给自己做个美丽标本。我们在保护人不踏入跑道时,没有想到保护大自然中与我们同生共息的生灵,这一直是人类的悲哀。如今的塑胶跑道早已修复,它以全新的面貌,更韧性的肌理,承载着人们的脚步。
我在哈尔滨生活了三十年,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学书写,我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参与者。任何一块地理概念的区域,都是所有文学写作者的共同资源。作家不能像某些低等动物那样,以野蛮的撒尿方式圈占领地。无论是黑龙江还是哈尔滨,它的文学与它的经济一样,是所有乐于来此书写和开拓的人们的共同财富。
在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市,我发现的是一颗露珠。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有较复杂的人生经历,极度贫穷和饥饿的生活使得他给“我”讲的人生故事常常带有伤感的意味。 B. 标题中“塑胶跑道”在文中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包含文明的进步发展,另一方面暗示着对自然生灵的扼杀。 C. 作者反对“文学圈地”的观念,她认为文学资源应是属于文学开拓者们的共享财富,与经济资源有相似性。 D. 在埋藏眼泪的地方,作者最终发现的是露珠,说明血脚印留下的阴霾已全被创作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驱散。
8. 六段、七段写作者访欧的经历,在文中有何作用?
9. 作者对哈尔滨的认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功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
咎/
B.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 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 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集体耕作。 D. 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 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 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 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4. 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自身的战败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唐代宗广德二年,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思是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杜甫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 B.“中天月色好谁看”的原因是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战争频发,归路艰难。 C.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极具艺术感染力。 D.尾联照应首联,梧桐上的一枝,隐喻着自己寄居于严武幕府,得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宁。 16.整首诗围绕“独宿”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概括这幅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发言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代表贵校同学,祝贺尊敬学长们圆满完成高中学业!三年来,你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搜寻着人类智慧的营养,希望你们不负母校厚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四、写作(60分) 20.大作文
以《小议“说真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A项,“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中“命运的变化”错,应是生活态度、处世原则、思想境界的变化。
C项,“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有误,涂弦夫是从吴一品“各是各的享受”一句里慢慢感悟到了人生态度,因而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 故选A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特点和作用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分析人物形象作用,则要考虑人物本身的特点,接着从情节展开以及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分析。
小说中吴一品是主人公涂弦夫知己,所以在涂弦夫遭受抢白后把吴一品“叫过来”,所以能听进他的话,所以才有所改变,这不仅是情节的推进,也是主人公形象的完善过程;吴一品能洞悉生活本质,引领主人公进入另一种境界,也引领读者进入另一种境界,无疑对表现主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首先,这一改变,切合了题目“知白守黑”;其次,“知白守黑”的含义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但不要过于执着,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这一改变表明了涂弦夫处世态度的变化。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
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手法。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第三步,规范答题:手法+内容+效果 即能够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关注变化的词语。
B项,“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而没有鄙视之意。
C项,“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错误,由原文“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可知,原文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
D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有面临的问题”错误,由原文“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可知,“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于文无据,联系现实看,汉字教育的问题应该存在,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错误,由原文“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可知,原文是将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相,而不是将二者的教学方法作对比。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错误,由原文“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可知,“只要……就……”过于说法绝对。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及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已全被……驱散”表述绝对,该选项对“露珠”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结合文章第八段“我不忘垦殖这块长篇园地,它带给我创作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分析,“创作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缓解的是忙碌中的疲累,而不是说“阴霾已全被创作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驱散”。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
结合“写完第二章,我随作协代表团访欧,虽然旅途中没有续写,但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一路跟着我漂洋过海,始终在脑海沉浮升腾”“归国后,我一边写长篇,一边忙公务……召开了近二十场会,展陈大纲数易其稿”等分析,六段、七段写作者访欧,因外出访问而暂停创作的真实记录,增强内容纪实性。
结合“2019年,我开始了《烟火漫卷》的写作”“我仿佛相遇了《烟火漫卷》中那些伤痛的人——伤痛又何时分过语言和肤色呢”“他们脑海中抹不去对战争废墟的记忆,而我们也抹不掉对这片土地一堆废墟的记忆”“伤痛的记忆依然回流,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等分析,六段、七段写作者访欧的经历,照应前文。 结合“在中国,如果你相隔近二十年再去一座城市,熟悉感会荡然无存,这既说明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也说明我们缺乏城市灵魂。而有老灵魂的城市,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有情的”“他们对文学的虔敬,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使得他们说出的每句话,都带着可贵的文学温度。他们脑海中抹不去对战争废墟的记忆,而我们也抹不掉对这片土地一堆废墟的记忆”等分析,分别写了“城市灵魂”“文学温度”等内容,引发读者思考。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认知,是从父亲的回忆中来的”“而他留给我的哈尔滨故事,多半浸透着眼泪”等分析,通过父亲的关于童年、亲人、个人经历的回忆,带我初步接触、了解哈尔滨。
结合“1990年,我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调转到哈尔滨工作”“初来哈尔滨,我的写作与这座城市少有关联,虽是它的居民,但更像个过客”等分析,作者调转工作后成为哈尔滨居民,但感觉自己与这座城少有关联,“人”与“城”的精神关联甚少。
结合“直到上世纪末我打造《伪满洲国》,哈尔滨作为历史主场景,我无法回避,所以开始读城史,在作品中尝试建构它。但它始终没有以强悍的主体风貌在我作品中独立呈现过”“2019年,我开始了《烟火漫卷》的写作”“我在哈尔滨生活了三十年,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学书写,我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参与者。任何一块地理概念的区域,都是所有文学写作者的共同资源”“它的文学与它的经济一样,是所有乐于来此书写和开拓的人们的共同财富”等分析,在史料挖掘与文学书写中,不断了解这座城,加深了对这座城历史、文化内蕴的理解。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阙”是名词,意思是“过失”,做“有”的宾语,且“咎”是做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在“阙”和“咎”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B两项;
“知”的宾语是“人”,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后面可以断开,且“多暗”说的是“恤事”,所以“多暗”和“恤事”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旄钺指君主”错误,“旄钺”指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不指君主。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刘备……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候”错误,文中说的是“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由此可知,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的是刘禅,不是刘备。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于”,在;“病笃”,病重;“召亮于成都”,状语后置句,“于成都”,从成都;“属以后事”,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以后事属之”,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属”,嘱托,托付。(2)中,“虽”,虽然;“峻”,严厉;“以”,因为;“其”,代词,他;“明”,分明;前一个“而”,表转折,却,后一个“而”,表并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自身的战败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考生要抓住“自身的战败原因”“哪些”这些提示性信息,然后浏览文本,找到街亭之战的内容,分析战败的原因,筛选出蜀国自身这方的原因,最后分点概括。
首先找到街亭之战,如文中说“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这就找到了设题的区域。接着寻找
原因,如“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意思是“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由此可知,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举动失当,这是原因之一,而马谡是诸葛亮任命的,且诸葛亮上疏中也提到“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可见街亭之战的失败也与诸葛亮识人不明有关;同时文章最后对诸葛亮做出评价,肯定了诸葛亮的功绩,同时也分析了他“北定中原”没有成功的原因,“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可见还与诸葛亮不擅长临机应变和用兵的谋略有关。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概括。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眉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
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法规,规定官吏的职责,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以真情认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酌情减释;对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不贬斥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人的言论而观察他的行为,从不与虚伪的人为伍;在蜀国境内,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文本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得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宁”表述错误。根据诗意,首联写到诗人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因为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诗人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由此可见,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本诗的大意是: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本诗“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首联写“独宿”之景,时节正是清秋,井边梧桐透着凄寒,一盏残烛明明灭灭,凄清和寒冷贬入骨髓,诗人于此寓情于景,借以烘托其孤独悲凉的心境;诗人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夜不能寐,悲凉的心境与“清秋梧寒”相映。颔联写“独宿”之事、之所见闻,凄怆悲凉的号角声响彻长夜,空中流霜般的月光独自欣赏,诗人于此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刻画出一个身处未已战乱之中、辗转漂泊异地、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诗人自我形象,表现了他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颈、尾二联直抒“独宿”之情,风尘荏苒,音书断绝,关塞萧条,前路艰难,故乡路遥,回家无期,还有那国事动乱的忧虑和飘泊流离的
愁闷;一句“强移”,道尽心中无限的伶俜孤苦,“独宿”的凄凉、感伤和漂泊无依之情就力透纸背了。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凭、澄、练、翠、簇、悠、妙。
【18题详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观察括画面的结构形式,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各个部分的内容,在进一步看清各个部分的要素,找出其表现的对象或行为,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形式组织文字作答。本题要求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概括这幅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这里主题非常清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也非常明确,认真读图作答即可。首先我们发现圆形的结构图首先分了三个部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部分中间还有一个黑圈,意味着是核心内容:全面发展的人;三个部分各自又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所以按照合理的顺序准确表述即可,也就是由内及外,先说核心内容,再说三个方面,最后说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
【19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贵校”用于他人的学校,此处是自己的学校,不当;“尊敬”用于长辈,句中是“学长”,不当;“励精图治”用于治理国家的人,此处用于学生,不当;“搜寻”和“营养”搭配不当;最后是对表决心,“希望你们”不当,因为这里应该包括自己,可以改为“希望我们”。 【20题详解】例文: 小议“说真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说真话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面直陈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时,因为说真话,可能会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报复;有时我们坦言自己的不足和过失时,因为说真话,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宽容。有时说真话会带来伤害,有时说真话能获到尊重。那么,我们究竟要不要说真话呢?
在生活中,应该提倡说真话。著名作家巴金写的《随想录》中有一篇是经典作《再论说真话》。文中巴金爷爷对讲真话的深刻检讨。他向中国人发出告诫:“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他还说,“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说真话是真实生活的基础。科学的殉道士布鲁诺在当时宗教禁锢人类思想的年代,到处宣传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思想,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
神学作斗争,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科学研究上,必须说真话,不说真话,就没有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如此绚丽多彩的物质生活。
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最后狼的确来了的时候,却也没有人相信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假话可耻,甚至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在《皇帝的新装》中,大臣和百姓都说谎话,纷纷赞扬皇帝的新装。唯独那个单纯的小孩子不怕被别人误会,说出了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实情。几百年来,说谎的大人一直是读者嘲笑的对象,而小孩一直是读者赞美的目标。可见,说谎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诚然,有时,善意的谎言能让一个患有绝症的患者绝处逢生,能给予别人一丝丝的希望。善意的谎言让人重拾自信,有时还能救活一个即将精神崩溃的人。有时,真实的言语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更要学会说真话,除了需要勇气、需要技巧,更需要具备必须的条件,这样,说真话,就会在社会中,朋友间,家庭内,起到团结安定、尊重开心、共同进步的作用,既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
说真话是一种美德,一种正气,在我们的社会中应该大力提倡。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典型的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
本题要求以“小议‘说真话’”为题,且文体必须写议论文。首先我们要理解“真话”的含义。什么是真话?巴金先生说过,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其次,我们要选好写作的角度,可以去讨论为什么现在社会中很多人不愿说真话,可以去分析说真话的意义以及说假话的危害,可以探讨说真话的场所和方式,也可以阐述说真话的尺度和原则……在作文的构思上可以按照议论文的典型模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展开论证,这样的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也更完整。 立意:
(1)说真话乃是人的良知底色 (2)说真话不是信口开河 (3)说真话,做实事 (4)说真话,同样也要说人话 (5)要敢于说真话 素材:
(1)不知道经济学家们为什么总是信口开河。最近钟伟就说了这么两句话。一句是“经济学者没有义务为老百姓说话”;一句是:“我不知道老百姓是谁”。人们深感诧异,自然也议论纷纷。可一段时间来,却总是听到有些人在为他们辩解:“多大的事啊,经济学家们不过是说了几句真话。”
(2)说真话不仅是生而为人者的良知底线,更是一个正常社会必备的良序之本。设若一个人说真话,现实的真相便得以揭示;设若一群人说真话,悖谬的谎言将难以存在;设若所有人说真话,社会现状必光明如炬。一个被谎言捆索的国度,必然遍处流动着黑暗;一个被谎言桎梏的心灵,必然里外散发着愚昧;一个被谎言脑控的民族,必然无端承受着苦难。因谎言正是恶者残害人类的利器。
(3)讲真话,没有科学的素养不行。比如有新闻写,出生20多天的婴儿问:“妈妈干嘛去了?”作者和编辑都没有常识。真相没穿好鞋子,谣言早就跑了。有时候跑的不是谣言,而是无知。当然,说真话也与一个人的品质有关。有些人假话说成习惯,或者吃了一点说真话的亏,就不敢说真话,而是揣测听自己说话的人的喜好。这种人缺乏说真话的勇气与担当,收藏真话,说空话,说大话,更说假话,结果误人误事,让更多的人遭祸,让国家蒙受损失。
(4)讲真话的能力就是看见真相本质的能力。远近高低各不同,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有一个角度是最佳的,总有一个路径是最接近本质的。面对纷杂的世界,我们就要炼就火眼金睛,炼成洞察力、穿透力、判断力,一眼万年,一针见血,直达真相,直抵本原,拨云见日,即物穷理,由现象到规律。扁鹊见蔡桓公,病在“腠理”,还是“肌肤”“肠胃”“骨髓”,能够一语道破,言别人所未言,是因为他具有从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结构分析:
命题作文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文章开篇结合现状提出问题:我们究竟要不要说真话呢?然后以巴金和布鲁诺的事例来从正面证明说真话的意义;接着列举狼来了和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从反面进行论证,正反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最后论证我们应该怎样去说真话,并大力提倡我们要讲真话。这篇文章主要从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角度构思立意,结构清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