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2023-07-06 来源:乌哈旅游


一、填空题

1.地面点到 假定水准面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通过 平均 海水面的 水准面 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高程测量 、 角度测量 、 距离测量 。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 两条互相垂直线的交点 为坐标原点, 南北方向的纵轴 为x轴,以 东西方向的横轴 为y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 经度 、 纬度 和绝对高程。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高差 。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 100平方千米 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大地测量学 , 普通测量学 , 摄影测量学 , 工程测量学 。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6371 km。 10.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 首子午面 所夹的 二面 角。 11.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 赤道平面 所组成的角度。

12.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从整体到局部 、 先控制后碎部 。 13.测量学的任务是 测绘和测设 。

14.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真子午线方向 、 磁子午线方向 、 坐标纵轴方向 。 15.由 坐标纵轴线北端 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6.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0°到360° 。

17.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直线定向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直线定线 。

18.距离丈量是用 相对 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 1 的分数 形式来表示。

19.用钢尺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 尺子要拉平 标杆要立直且定线要直 对点投点和读数要准确

20.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 锐 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21.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 磁北 方向与该点的 真北 方向的夹角. 22.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180° 。

23.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临时性标志 和 永久性标志 。 24.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 水平 距离。

25.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303°20′ 。

26.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 圆水准器的检校 ,十字丝环的检校,水准管的检校 27.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十字丝横丝垂直与仪器竖轴 水准管轴平行于仪器视准轴

28.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 。

29.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 圆水准器轴 仪器竖轴 望远镜视准轴 水准管轴 30.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在同一转点上,既有 本站前视读数,又有下站后视读数读数。

31.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竖轴铅垂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视线水平 。 32.通过水准管 零点 与内壁圆弧的 切线 为水准管轴。 3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目标 影像 清晰 。 34.一测站的高差

hab为负值时,表示 A点 高, B点 低。

35.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按各测段的_水准路线长度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测站数_成比例分配。

36.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___物镜对光___螺旋,若十字丝不清晰,应旋转_目镜对光 螺旋。 37.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_ BM 表示。 38.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_双面尺__法或_变换仪器高_法。

39.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求进行往返_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40.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_偏大__。 41.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_尺垫_踩实后立尺。 42.为了消除i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大致相等___,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__大致相等___。

43.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时,不论是正像或倒像,应由_小__到__大__ ,并估读到_ mm数。 44.测量时,记录员应对观测员读的数值,再_复诵一遍,无异议时,才可记录在表中。记录有误,不能用橡皮擦拭,应__划掉重记_。

45.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校核与调整_的成果,不能使用。

46.从A到B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3.625m;返测-3.631m,则A、B之间的高差

hAB3.628m. 47.已知B点高程为241.0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则A点高程为_240.000m.

48.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B点在高于大地水准面100m的水准面上,则A点的绝对高程是0__,B点的绝对高程是__ 100m _。 49.已知A点相对高程为100m,B点相对高程为200m,则高差hAB_+300m_;若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B点的绝对高程为-300m. 50.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_对中 整平_。

51.竖直角就是在同一竖直面内,_ 视线__与__水平线_之夹角。 52.经纬仪的主要几何轴线有__视准轴 水准管轴 横轴 竖轴__

53.经纬仪安置过程中,整平的目的是使水平度盘水平使仪器竖轴铅直_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_与_测站_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54.根据水平角的测角原理,经纬仪的视准轴应与__横轴_相垂直。

55.当经纬仪的竖轴位于铅垂线位置时,照准部的水准管气泡应在任何位置都__居中_。 56.整平经纬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平行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照准部_90度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57.经纬仪各轴线间应满足下列几何关系_ LL⊥VV CC⊥HH HH⊥VV 十字丝纵丝HH 光学对中器视准轴与竖轴重合

58.竖盘指标差是指当_视线_水平,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_ 指标__没指向90°或90°的整数倍_所产生的读数差值。

59.用测回法测定某目标的竖直角,可消除_指标差__误差的影响。

60.水平制动螺旋经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但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微动螺旋失效,其原因是_没有将水平制动螺旋制紧_。

61.竖盘读数前必须将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_居中,否则该竖盘读数_是错误的__。 62.经纬仪由_照准部 水平度盘 基座___三部分组成。

63.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它既能观测水平_角,又可以观测竖直_角。 64.水平角是经纬仪置测站点后,所照准两目标的视线,在水平_投影面上的夹角。 65.竖直角有正、负之分,仰角为正_,俯角为负_。

66.竖直角为照准目标的视线与该视线所在竖面上的__水平线_之夹角。

67.经纬仪在检、校中,视准轴应垂直与横轴的检验有两种方法。它们分别为_横尺法_和读数法_。

68.经纬仪竖盘指标差为零,当望远镜视线水平,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竖盘读数应为90°或90°的倍数_。

69.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可以消除仪器误差中的_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差 盘度偏心差 70.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_系统误差_和__偶然误差_两类。

71.测量误差是由于__仪器本身误差 观测误差 外界自然条件影响__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72.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相对误差_来衡量的。

73.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 容许误差 相对误差____

74.对某目标进行n次等精度观测,某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____倍。

75.在等精度观测中,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多次,观测值之间互有差异,其观测精度是相同 的。

76.在同等条件下,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n次,观测值为l1、l2、…、

ln,其误差均为m,

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分别为 和_ __。

77.在观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其唯一方法是_提高仪器的等级_。 78.当测量误差大小与观测值大小有关时,衡量测量精度一般用_相对误差_来表示。 79.测量误差大于_极限误差_时,被认为是错误,必须重测。

8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10″.

8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15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0.2m _。

82.有一N边多边形,观测了N-1个角度,其中误差均为±10″,则第N个角度的中误差是_

_。

83.导线的布置形式有_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__ 84.控制测量分为平面和高程控制。

85.闭和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之和理论上应为_零_,但由于有误差存在,实际不为_零 _,应为_大于零_。

86.小三角锁近似平差的主要步骤是___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基线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_。

8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__踏勘选点 测角 丈量边长__。

88.丈量基线边长应进行的三项改正计算是_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_。 89.闭和导线坐标计算过程中,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有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_。

90.观测水平角时,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其观测方法采用测回法_测角,三个以上方向时采用_方向观测法(或全圆测回法) 测角。

91.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小三角网_和_导线网。

92.小三角网的布置形式有_单三角锁 中点多边形 大地四边形 线形三角形_。 93.一对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_4.687m 4.787m _。 94.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时,每站有_8_个前、后视读数。

95.在方向观测法中,2C互差是同一测回_各方向之间是__ 2C误差之差值__。

96.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5º23′,又测得左夹角为89º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_124°57′。

97.设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500m、600m,则纵坐标增量xBA_____.-100m 98.设有闭合导线ABCD,算得纵坐标增量为xAB=+100.00m,

xCB50.00m,xCD100.03m,xAD50.01m,则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x_____. -0.02m

99.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密集表示_坡陡_,等高线稀疏表示_坡缓_,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__坡度均匀_。

100.平板仪的安置包括对中 整平 定向__三项工作。 101.等高线是地面上_高程_相等的_相邻点_的连线。

102.地形图测绘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 大平板仪测绘法 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 光电测距测绘法测图。

103.在碎部测量中采用视距测量法,不论视线水平或倾斜,视距是从_仪器横轴中点_到_十字丝中心所照准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104.平板仪测图是采用_正射_投影方法和图上图形与地面图形_相似的_原理成图的。 105.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3.5cm,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17.5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_,比例尺精度为__50mm。

106.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__。 107.圆曲线的主点有_圆曲线起点 终点 中点_。

108.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曲线的起点或终点_为坐标原点,以切线方向为x轴,以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半径方向为y轴。

109.按路线前进方向,后一边延长线与前一边的水平夹角叫__转角__,在延长线左侧的转角叫___左转__角,在延长线右侧的转角叫__右转_角。

110.路线上里程桩的加桩有 地形加桩 地物加桩 人工结构物加桩 工程地质加桩等。

111.测角组测定后视方向的视距,其目的是与链距校核。 112.横断面测量是测定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 113.纵断面图地面线是根据中桩里程 和地面高程 绘制的。

114.中平测量遇到跨沟谷时,通常采用沟内、沟外同时分别设转点分开施测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115.已知后视A点高程为

Ha,A尺读数为a,前视点B尺读数为b,其视线高为 Ha+a ,

B点高程等于Ha+a-b。

115.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 8848.43 m.

二、单项选择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86题)

1.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 B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C.高差

2.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 )来表示的。 C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3.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 B

A.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

4.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 C

A.0.02/100; B.0.002; C.1/5000

5. 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 C

A.96° B.276° C.6°

6.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 B 1/D(m)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7.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C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8.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 B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9. 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 DAB126.72mDBA126.76m,其相对误差为( )A.K=1/3100; B.K=1/3200; C.K=0.000315 10.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 B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11. 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 B

A.切线; B.法线; C.垂线

12. 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 )处。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13.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B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14.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C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C.与距离或测站数 15. 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 C

AB

A.

fh=

h往h返; B.

fh=

h; C. fh=

h-(H终H始)

16.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 B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C.高于侧站点

17.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的误差影响。 A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18. 视准轴是指( )的连线。 C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C.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19. 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的符号为准。 A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20.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

1.428m,则B点比A点( ) B A.高; B.低; C.等高

21.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使视线水平。 A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仪;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22. 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 C

A. Vifh/N(N测站数); B. Vifh/S(S测段距离); C.Vifh/N;

23. 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A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24. 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 )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

合。 A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 25.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26.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C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27. 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A

A.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B.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C.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

28. 水准仪安置符合棱镜的目的是( ) B

A.易于观察气泡的居中情况 B.提高管气泡居中的精度 C.保护管水准气泡

29. 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 A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不动

30. 当经纬仪竖轴与目标点在同一竖面时,不同高度的水平度盘读数( ) A

A.相等; B.不相等; C.有时不相等 31.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 A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B.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C.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32. 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以消除( )误差。 C

A.对中; 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 C.2C

33. 用回测法观测水平角,测完上半测回后,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2格多,在此情况下应

( )。 C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C.整平后全部重测 34. 在经纬仪照准部的水准管检校过程中,大致整平后使水准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把气泡

居中,当照准部旋转180°后,气泡偏离零点,说明( )。 C

A.水准管不平行于横轴; B.仪器竖轴不垂直于横轴; C.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35. 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 )误差的影响。 C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指标差

36.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

的影响。 C

A.对中; B.照准; B.目标偏离中心 37. 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

右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左时,水平角

的计算方法是( ) C

A. =

左-右; B. =右180左; C. =右360-左

38. 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的夹角。 B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

直上的投影

39. 经纬仪安置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 A

A.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40. 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

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C A.57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41. 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使其竖盘读数在0°左右,望远镜物镜端抬高

时读数减少,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 ) B

00左左左左A. =90º-L; B. =0º-L或=360º-L; C.

42. 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A

A.使度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B.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 C.使竖盘指标指向90° 43. 若经纬仪的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在观测水平角时,其盘左盘的误差影响是( ) A

A.大小相等; B.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C.大小不等,符号相同

44. 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 B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5. 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a的观测中误差为m,则正方形的周长(S=4a)

中的误差为( ) C A.m; B.2m; C.4m

46. 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α=200.004m,宽为b=150.003m,它们的丈量精度( ) A

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 47.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 A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 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8.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 A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 .往返误差 49. 下列误差中( )为偶然误差 A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50. 若一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

误差为( ) B A.nm站; B.

n/2m站m站,

单程为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

C.

nm站

51. 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

为( ) B A.

m/n;

B.

m(/n1);

C.

m/n(n1)

52. 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 +4″;-3″;+1″;-2″;+6″,

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 ) B

A.不相等; B.相等; C.最高为+1″ 53. 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 A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4. 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 B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5. 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m1和m2,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

C

2222mmmm1212A.; B. ; C.

m212m2

56. 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共设n站,若每站水准测量中误差为m,则该路线水准测量中误差为

( ) A

A.nm; B.m/n; C.mn

57. 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则该基线的相

对误差为( ) C

A.0.0000925; B.1/11000; C.1/10000

58.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

求 B

A.100m0.025m; B.200m0.040m; C.150m0.035m

59. 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

C

A. nm; B.m/n; C.m/n

60. 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º,其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 C

A. x,y B. x,y C. x,y

61. 小三角锁近似平差主要考虑( ) A

A.测角误差; B.基线误差; C.起始边方位角的误差

62. 在全圆测回法的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叫( ) A

A.归零差; B.测回差; C.2C互差

63. 四等水准测量中,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0.1m应不超过( ) C

A.2mm B.3mm; C.5mm

64. 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 C

1M1KKKD/D; C.D/fD D B.A.

65. 在两端有基线的小三角锁基线闭合差的计算中,传距角

ai、bi是用( ) C

A.实测角值 B.经过第二次改正后的角值 C.经过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角值 66. 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 C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C.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67. 在全圆测回法中,同一测回不同方向之间的2C值为18、2、0,10,其2C互

差应为( ). A

A.28″ B.-18″ C.1.5″

68. 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 ) A

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 69. 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 C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70.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 A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71.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 B

A. 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72.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 C

A.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 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73.小三角测量的外业主要工作为( )。 C

A. 角度测量; B. 基线丈量; C. 选点、测角、量基线 74.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 A A. 高程之差; B. 平距; C. 间距

75.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 C 2A. D=KnC; B. D=Kncos C. D=Kncosa

76.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 )来判断。 C A. 助曲线; B. 首曲线; C. 高程注记

77.在比例尺为1 2000,等高距为2m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i5%,从坡脚A到坡顶B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 B A. 10mm; B. 20mm C. 25mm

78.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再乘以100%。 A A.高差与其平距; B. 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

79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的方法。 B

A 距离和高差; B 水平距离和高差。 C 距离和高程

80.在一张图纸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 )。 A A 平距大则坡度小; B 平距大则坡度大, C 平距大则坡度不变

81.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 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 ) B

A. B与M无关 B. b与M成正比; C. b与M成反比 82.在地形图上表示的方法是用( ) B

A.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和地物注记 B. 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C. 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83.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 A

A.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B.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C .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84.在地形测量中,大小平板仪对中容许误差为( ) C A.25mm; B.3mm C. 0.05×M m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85.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 ). A A. 15m; B.20m; C.30m

86.在进行大(小)平板仪定向时,直线定向时所用图上的直线长度有关,定向多用的直线愈短,定向精度( )。 B A.愈精确; B.愈差; C.不变

87.用经纬仪观测某交点的右角,若后视读数为200‰°00′00″,前视读数为0°00′00″,则外距方向的读数为( )。 C A. 100° B. 80° C. 280°

88.公路中线里程桩测设时,短链是指( )。 B

A.实际里程大于原桩号; B.实际里程小雨原桩号; C.原桩号测错 89.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 B A.2倍 B. 1/2; C. 2/3

90.已知某弯道的转角为a,圆曲线的半径为80m,查表所得测设元素值为T、L、E、D,则该圆曲线的实际测设元素值应为( )。、 A

A.0.80T、0.80L、0.08E、0.80D; B.1.25T、1.25L、1.25E、1.25D;C.T、L、E、D, 91.公路中线测量在纸上定好线后,用穿线交点法在实地放线的工作程序为( )。 A A.放点、穿线、交点;B.计算、放点、穿线;C计算、交点、放点

R主92.复曲线测设时,已知主曲线半径为为( )。 B

,其切线长为T1,基线长为a,则副曲线半径

R副

A

R付(aT1)/tga1aaR付(aT1)/tg2R付T2/tg22; B 2; C 2

93.公路中线测量中,设置转点的作用是( )。 B A 传递高程; B 传递方向; C加快观测速度 94.路线相邻两交点(JD8—JD9)间距离是用( )。 A A钢尺丈量,视距校核; B 只用视距测量; C 用皮尺丈量,视距校核 95.公路中线测量中,测得某交点的右角为130°,则其转角为( )。 A a50a50右左A; B; C a130

96.路线中平测量是测定路线( )的高程。 C A水准点; B转点; C各中桩 97.视线高等于( )+后视点读数。 A

A后视点高程; B转点高程;。 C 前视点高程 98.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 )和中平测量。 A A基平测量; B水准测量;C高程测量

99.公路基平测量中,其高差闭合差允许值应为( )。 C A 50L(mm); B6L(mm); C 30L(mm) 100.基平水准点设置的位置应选择在( )。 C A 路中心线上; B 施工范围内; C 施工范围以外

101.路线中平测量的观测顺序是( ),转点的高程读数读到毫米位,中桩点的高程读数读到厘米位。 C

A 沿路线前进方向按先后顺序观测; B 先观测中桩点, 后观测转点; C 先观测转点高程后观测中桩点高程

102..横断面的绘图顺序是从图纸的( )依次按桩号绘制。 C

A左上方自上而下,由左向右; B右上方自上向下,由左向左; C 左下方自下而上,由左向右

三.计算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

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解 据题意

(1) ,

此丈量结果能满足要求的精度。

(2) 设丈量100m距离往返丈量按此要求的精度的误差为时,则

,则

丈量较差最大可允许相差为

,即往返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测线 AB 整尺段 零尺段 总计 差数 精度 平均值 往 550 18.964 返 450 46.456 22.300 解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17。 表17 距离丈量记录表

测线 AB 往 返 整尺段 5*50 4*50 零尺段 18.964 46.564 22.300 总计 268.964 268.864 差数 1/2600 精度 平均值 268.914 0.10 注 表中后四栏中的数字为计算数字 3. 某直线段的磁方位角M=30°30′,磁偏角δ=0°25′,求真方位角Α=?若子午线收敛角γ=2′25″,求该直线段的坐方位角α=? Α= M+δ=30°30′+0°25′=30°55′。α= A-=30°30′-2′25″=30°27

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1至BM2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BM1138.952m,BM2142.110m)。

图1

表2 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点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高差(m) + - 高程(m)

解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18。

表18 水准测量记录表 高差 测站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m) +(m) BM1 ZD1 ZD2 2.012 1.472 1.362 3.338 0.755 2.510 1.053 1.257 0.309 2.667

高程(m)

138.952 140.209

1.038 139.171

139.171

ZD3 BM2 8.184 0.671 4.989 4.233 1.038 ,

142.110

校核

5.在水准点BMa和BMb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已知BMa的高程为5.612m,BMb的高程为5.400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图2

表3 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点号 路线长(km) 2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5.400 高程(m) 5.612

BMA 1

BMB 

HBHA

fH fH允 每公里改正数=

解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19。

表19 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点号 路线(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 1 1.1 -0.003 -0.003 -0.623 2 1.0 +0.003 -0.003 +0.317 高程

1.9 +0.006 -0.006 +0.094 5.612

5.706 5.083

5.400

4.0 -0.200 -0.012 -0.212

每公里改正数=-(+0.012)/4.0=-0.003(m/km) 改正后校核

6.在水准

BMa和BMb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及其测站数ni如图3所

示。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表4),最后请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计算出水准点1和2 的高程(已知BMa的高程为5.612m,BMb的高程为5.412m)。

表4 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测站数 点号 图3

高程(m) 5.612 2 5.412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BMa 1

BMb HaHb fh fh允 每站改正数=

解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0。

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 点号 BMa 测站数 实测高差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5.612

6 +0.100 +0.006 +0.106

1 5 2 7 BMb 5.718 -0.620 +0.005 -0.615

5.103

+0.302 +0.007 +0.309

5.412

18 =5.412-5.612=-0.200(m) -0.218+0.200=-0.018 -0.218 +0.018 -0.200

每站改正数=校核 7.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和C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点,后照准C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置照准C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表5 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 ′ ″) (˚ ′″) 一测回角值 (˚ ′″) 备注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1。

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水平度盘读数 (°′″) 6 23 30 95 48 00 89 24 45 B 盘 右 A C 186 23 18 275 48 18 89 25 00 半测回角 一测回角值 备注 (°′″) (°′″) 89 24 30 左 C 测站 盘位 盘 目标 A 8.对某基线丈量六次,其结果为 L1=246.535m,L2=246.548m,L3=246.520m, L4=246.529m,L5=246.550m,L6=246.537m。试求 (1)算术平均值; (2)每次丈量结果的中误差;(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和基线相对误差。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2。 表22

丈基线长度 量 (m) 次数 1 2 3 4 5 6 ∑

9.观测BM1至BM2间的高差时,共设25个测站, 每测站观测高差中误差均为±3mm, 问 (1)两水准点间高差中误差时多少?(2)若使其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2mm,应设置几个测站? 解 据题意知

246.535 246.548 246.520 246.529 246.550 246.537 L0v=x-LVV 计算 (mm) +1.5 -11.5 +16.5 +7.5 -13.5 -0.5 2.25 132.25 1.272.25 56.25 182.25 0.25 645.5 3.4. 2. =246.500 0

(1)∵ h1-2=h1+h2+.....h25

又因 m1=m2=......m25=m=+_3(mm) 则

(2) 若BM1至BM2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2(mm)时,该设的站数为n个, 则

(站)

10.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对某三角形进行四次观测,其三内角之和分别为 179º59′59″, 180º00′08″,179º59′56″,180º00′02″。试求 (1)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中误差? (2)每个内角的观测中误差?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3。

表23

观测次数 角值 (°′″) 1 2 3 179 59 59 180 00 08 179 59 56 +1″ -8″ +4″ 1 64 16 (1)(2) △i △△ 计 算 4 ∑

180 00 02 720 00 05 -2″ -5″ 4 ∴85 11.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解 据题意知

(1)导线全长闭和差

相对闭和差 (2)

12.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表7,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表7 点号 角度观测值(右角) 改正数 (˚ ′ ″) (˚ ′ ″) 1 2 3 4 ∑ 112 15 23 67 14 12 126 15 25 改正后角值 (˚ ′ ″) 坐标方位角 (˚ ′ ″) 123 10 21 54 15 20

解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5。



f

表25

点号 1 2 角度观测值(右角) (°′″) 112 15 23 67 14 12 改正值 (″) -5 -5 改正后角值 (°′″) 112 15 18 123 10 21

67 14 07 坐标方位角 (°′″)

235 56 14

3 54 15 20 -5 54 15 15

1 40 59

4 ∑ 126 15 25 360 00 20 -5 -20 126 15 20

55 25 39 360 00 00

13.在方向观测法的记录表中(见表8),完成其记录的计算工作。 测站 测回数 目标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表8 水平度盘读数 2 C (″) 方向值 归零方向值 角 值 盘 左 盘 右 ˚ ′″ ˚ ′″ ˚ ′″ (˚ ′ ″) (˚ ′″) 180 01 24 249 20 24 304 51 30 180 01 18 A 00 01 06 B 69 20 30 M 1 C 124 51 24 A 00 01 12 解 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表26。 表26

水平度盘读数 测站 测回数 目标 盘左 (°′″) 00 01 06 盘右 (°′″) 180 01 24 2C ″ 方向值 (°′″) (0 01 15) 00 01 15 69 20 27 归零方向值 (°′″)

角值 (°′″)

A -18 0 00 00 69 19 12 55 31 00

B M 1 C 69 20 30 249 20 24 +6 69 19 12 124 51 24 304 51 30 -6 124 51 27 124 50 12 235 09 48

A 00 01 12 180 01 18 -6 00 01 15 0 00 00 14.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解 据题意知

(1)计算得,R=300m的圆曲线元素得 T=119.99(m). (2)主点里程 ZY里程=K5+119.99=K5+000, YZ里程=K5+000+228.29=K5+228.29, QZ里程=K5+228.29-114.15=K5+114.14.

(3)从交点(JD)向后导线推量119.99m得ZY点,从交点(JD)向前导线丈量119.99m得YZ点,从交点(JD)向分角线方向丈量得QZ点.

15.某测量员路线交点上安置仪器,测得前后视方向值为:盘左前视方向值为42°18′24″,后视方向值为174°36′18″盘右前视方向值为222°18′20″,后视方向值为354°36′

24″。(1)判断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2)计算该交点的转角?(3)若仪器不动,分角线方向的读数应是多少? 解 据题意知,先计算右角

174°36′18″-42°18′24″=132°17′54″ 354°36′24″-222°18′20″=132°18′04″

132°17′59″

(1)该交点的转交为右转角。 (2)a右180°-132°17′59″=47°42′01″

(3)盘右位置 分角线的方向读数为

16.试计算虚交点的曲线测设元素(自拟图)、主点里程,并简诉曲线主点测设的方法与步骤。 已知 R=40m,基线AB=25m,∠B=30º,∠A=45º,A点里程为K2+364.70,sin75º=0.965926,tg18.75º=0.339454。

解 根据图中标注计算如下

a=

(1) 曲线元素

D=2T-L=63.38-52.36=9.02(m)

(2)主点里程 t1=T-a=30.69-12.94=17.75(m) t1=T-b=30.69-18.30=12.39(m)

ZY里程=A点里程-t1=K2+364.70-17.75=K2+346.95 YZ里程= ZY里程+L=K2+346.95+52.36=K2+399.31 QZ里程= YZ里程-L/2=K2+399.31-26.18=K2+373.13 (校核 ZY里程=2T-D=K2 3.99.31即YZ里程.)

(3)主点的测设

从A点沿后导线后退t1=17.75m,得ZY点 从B点沿前导线前进t2=12.39m,得YZ点

QZ点测设 计算

分别从ZY点向A方向丈量13.58m得M点,从YZ点向B方向量13.58m得N点,连接MN取其中点,即QZ点.

四 问答题

1.投影带带号N=18,n=28, 问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LO分别是多少?

N=18,Lo=6N-3=6×18-3=105°。n=28, Lo=3n=3×28=84°

2.国内某地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2053410.714m,y=36431366.157m。问该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意义?

x表示该点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为2053410.714米。 附加值500)。表示该地面点在中央子午线以西-68633.843米。

3.已知A、B点绝对高程是HA=56.564m、HB=76.327m,问A、B点相对高程的高差是多少?

y=36431366.157m。含带号36,500km,Yp=-68633.843m(即减去原坐标中带号38及

HhHHHABBABA 解 因为

(18故A、B点相对高程的高差是76.327m-56.564m,即19.763m。

4.1.25弧度等于多少度分秒?58秒等于多少弧度?

解 1.25弧度化为度 1.25弧度/(180/π)=71.61972439,即71°;0.61972439°=0.61972439×60ˊ=37.1834634ˊ,即37ˊ;0.1834634ˊ=0.1834634×60″=11.01″。故1.25弧度是71°37ˊ11.01″。

58秒/206265″=0.0002811916709弧度。

5.说明下表经纬仪各操作部件的作用。 操作部件 目镜调焦轮 作 用 操作部件 水平制动旋钮 水平微动旋钮 垂直制动旋钮 光学对中器 作 用 望远对光螺旋 脚螺旋 操作部件 作 用 垂直微动旋钮 操作部件 作 用

目镜调焦轮 转动,眼睛可看清楚十字丝象 水平制动旋钮 水平微动旋钮 垂直制动旋钮 光学对中器 控制照准部水平转动 精密控制照准部水平转动 控制望远镜纵向转动 经纬仪对中 望远对光螺旋 转动,眼睛可看清楚目标 脚螺旋

仪器对中,整平 垂直微动旋钮 精密控制望远镜纵向转动 6.尺垫“顶面”是获取标尺读数的参照面,因此当在水准点立尺时,应在水准点标志上放上尺垫。对吗?为什么?

不对。水准点高程的位置是水准点标志的“顶面”,尺垫放在水准点标志上使标尺增加一个未知高度,将造成高差测量不准确。

7.在测站搬设中,为什么前视尺立尺点尺垫不得变动?

前视尺立尺点尺垫的“顶面”高程是整个测站观测过程的成果。测站搬设中一旦前视尺尺垫变动,则原高程成果不是“变动后的顶面”高程,“变动后的顶面”不再有高程,往后的高程测量没有高程传递值。

观测过程的成果是前视尺“尺垫的顶面”高程,是往后高程测量的高程传递值。在测站搬设中,前视尺立尺点尺垫不得变动,“尺垫的顶面”与高程传递值一致,才可以进行往后的高程测量。

8.水准测量改变仪器法高差测量得一测站h1=0.564m,h2=0.569m。求该测站测量结果,结果取值到mm。

该测站测量结果 0.566m

9..S=234,764m,坐标方位角α=63°34′43″,求△x,△y。结果取值到mm。 △x=104.463m,△y=210.242m

10.说明近似数的凑整原则,说明测量计算\"多保留一位运算\"的原理。 凑整原则 根据小数点后保留数,“四舍”、“五入”、“奇进偶不进”。“多保留一位运算”的原理 数的最少小数位一经确定,其它数的小数位可以多保留一位,多余的小数位在运算中没有意义。

五 综合分析题

1表4-11是一测段改变仪器高法往测各测站观测记录,计算各测站观测结果及测段往测高差。计算的检核标准见表4-1。

表4-11

测站 视 距s 测次 后视读数a 前视读数b h=a-b 备 注

s后 1 56.3 1 1.731 1.215 δ= mm

s前 d 53.2 2 1.693 1.173 平均h 2.226 34.7 ∑d 1 2.784

s后 2 δ= mm

s前 d 36.2 2 2.635 2.082 平均h 1.346

54.9 51.5 ∑d 1 2.436

s后 3 δ= mm

s前 d 2 2.568 1.473 平均h

∑d

表4-11 测站 视 距s 测次 1 2 ∑d 1 2 ∑d 1 2 ∑d 后视读数a 1.731 1.693 3.1 2.784 2.635 1.6 2.436 2.568 前视读数b 1.215 1.173 平均h 2.226 2.082 平均h 1.346 1.473 平均h h=a-b 0.516 0.520 0.518 0.558 0.553 0.556 1.090 1.095 1.092 备 注 δ=-4mm

s后 1 56.3 53.2 3.1 34.7

s前 d

s后 2 δ=+5mm

s前 d 36.2 -1.5 54.9 51.5

s后 3 δ=-5mm

s前 d

2.计算图4.35闭合水准路线各水准点的高程, 表4-12。

图4.35 图4.36

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表4-12 测段长 测站数 高差改正 高 差 高 程 序 点 方 高差观测值h'i(m) Di(km) nI vi=-Wni/N 最或然值 (m) 号 名 向 (1) (3) (4) (mm)(7) (m)(8) (9) 1 A 2 B 3 C 4 D 5 BM 1.108 0.833 12 67.648 1.714 0.842 11 -1.781 0.551 8 -2.424 0.980 15 BM 1.224 0.535 10

67.648

(2)W=∑h'i= mm W容 =±58mm (5)[D]= (10)∑v= km (6)N= mm ∑h=

2..计算图4.35闭合水准路线各水准点的高程, 表4-12。

图4.35

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表4-12 序 点 方 号 名 向 BM 高差观测值 h'i(m) (1) 测段长 Di(km) (3) 测站数 nI (4) 高差改正 vi=-Wni/N (mm)(7) 高 差 最或然值 (m)(8) 高 程 (m)

(9) 67.648

1 A 2 B 3 C 4 D 5 BM + + - - + 1.224 -2.424 -1.781 1.714 1.108 0.535 0.980 0.551 0.842 0.833 (5)[D]=3.74 km 10 15 8 11 12 (6) N=56 +4 +7 -4 -5 +5 (10)∑v=25mm 1.228 68.876 -2.417 66.456 -1.785 68.244 1.709 66.535 1.113 ∑h= 0 67.648

(2)W=∑h'i=-25 mm W容 =±58mm

3.计算图4.36附合高程导线各高程点的高程,表4-13。

附合高程导线的计算 表4-13

高差观测值 测段长 高差改正 高差最或然值 2序 点 方 h'i Di vi=-WD/[DD] hi=h'i+vi 号 名 向 (m) (km) (mm) (m) (1) (2) (5) (7) BM1 1 A 2 B 3 C 4 D 5 BM2 -36.560 1.764 78.566 1.136 120.315 2.036 51.253 0.879 30.461 1.560 高 程 H(m) (8) 231.566 215.921

(3)W= mm W容 =±54mm

(4)[D]= km (6)∑v= [DD]= km mm

3.计算图4.36附合高程导线各高程点的高程,表4-13。

图4.36

附合高程导线的计算 表4-13

高差改正 2 测段长 高差最或然值 序 点 方 高差观测值vi=-WD/[DD] h'i (m) Di(km) hi=h'i+vi 号 名 向 (mm) (1) (2) (7) (5) BM1 1 A 2 B 3 C 4 D 5 BM2 + -36.560 1.764 (4)[D]= 7.375 km [DD]= 11.753 km

高 程 H(m) (8) 231.566 262.019

+ - + - 30.461 51.253 120.315 78.566 1.560 0.879 2.036 1.136 -8.0 +3.0 -15.0 +5.0 -11.0 (6)∑v=-42 mm

30.453 51.256 210.763 120.300 331.063 78.571 252.492 -36.571

215.921

(3)W=42 mm W容 =±54mm

3.已知圆曲线半径R=30m,转角=60°,整桩间距

lo=10m,JD

里程

=k1+142.50,试列表

计算主点定位参数、主点里程参数及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详细测设的点位参数。 圆曲线主点参数和详细测设参数计算表 表14-5 已知 参数 定位 参数 主点 里程 转 角 交点里程 切 线 长 外 矢 距 ZY点里程 QZ点里程 α=60° JD里程 =k1+142.50 T=17.32m E=4.64m k1+125.18 k1+140.89 设计半径 整桩间距 弧 长 切 曲 差 YZ点里程 JD点里程 R=30m lo=10m L=31.42m D= 3.22m k1+156.60 k1+142.50 (验算) 偏角法 测 站: ZY 起始方向: ZY--JD θ c ° ′ \" (m) 4.81 4 36 10 14.67 14 09 07 15.53 15 00 07 24.12 23 42 05 30.00 30 00 14 详 细 测 设 参 数 点名 桩号里程 km m 累计弧长 m 切线支距法 原点: ZY x 轴: ZY--JD x(m) y(m) 0 4.80 14.22 15.00 22.08 25.98 0 0.38 3.58 4.01 9.69 15.00 ZY 1 2 QZ 3 YZ K1+125.18 k1+130.00 k1+140.00 k1+140.89 k1+150.00 k1+156.60 0 4.82 14.82 15.71 24.82 71.30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