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1.1 设计思想 ............................................................ 1.2 几个术语 ............................................................ 第二章 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 ............................................... 2.1 总体目标 ............................................................ 2.2 设计原则 ............................................................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 ............................................... 3.1 子系统划分 ..........................................................
3.1.1 3.1.2 3.1.3 3.1.4 3.1.5 质量管理子系统 ............................................... 企业管理子系统 ............................................... 科研管理子系统 ............................................... 物资管理子系统 ............................................... 文件管理子系统 ............................................... 3.2 系统流程分析 ........................................................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系统总体岗位划分 ............................................. 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科研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文件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设计思想 ............................................................ 4.2 系统架构 ............................................................
4.2.1 4.2.2 B/S/D架构的优势 .............................................. B/S/D结构中各部分的分工 ...................................... 4.3 可定制的任务流控制管理 ..............................................
4.3.1 岗位与角色的划分 ............................................. 4.3.2 4.3.3 数据库的岗位字段的设计 ....................................... 任务定制的设想 ............................................... 4.4 以岗位为依据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 ...................................... 4.5 实现文档电子化管理 .................................................. 4.6 INTERNET增值服务 ..................................................... 4.7 统一的后台数据平台 .................................................. 4.8 通过XML语言实现I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 第五章 应用软件设计 ..................................................... 5.1 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5.2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第六章 关键技术介绍 ..................................................... 6.1 基于B/S/D三层体系结构的运行环境 ..................................... 6.2 数据后台MYSQL的技术特点 .............................................
6.2.1 6.2.2 6.2.3 MySQL的定义 .................................................. 主要特征 ..................................................... 稳定性要求 ................................................... 6.3 JSP技术-跨平台的网络开发语言 ....................................... 6.4 JAVA技术的应用 .......................................................
6.4.1 6.4.2 6.4.3 Servlet技术-灵活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 Java Apple技术-实现统计数据在网页上的动态显示 ............... Java Beans技术-组件开发概念 ................................. 6.5 通过XML语言实现I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
6.5.1 6.5.2 XML会带来什么 ................................................ XML的应用 .................................................... 6.6 采用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 6.7 MICROSOFT SITE SERVER站点管理及分析统计技术 ............................. 6.8 开发工具 ............................................................ 第七章 局域网总体设计方案 ............................................... 7.1 网络设计原则 ........................................................
7.2 网络主干技术及设备选型 ..............................................
7.2.1 7.2.2 网络拓扑结构 ................................................. 网络设备的选型 ............................................... 7.3 INTERNET防火墙和系统安全设计 ..........................................
7.3.1 7.3.2 7.3.3 防火墙 ....................................................... WEB服务器页面监控及报警系统 .................................. 病毒防护系统 ................................................. 7.4 服务器系统设计说明 ..................................................
7.4.1 7.4.2 服务器系统概述 ............................................... 服务器选型说明 ............................................... 7.5 整体方案设计说明 .................................................... 7.6 主要设备一览表 ......................................................
7.6.1 7.6.2 基础方案 ..................................................... 扩展方案 ..................................................... 第八章 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 8.1 工程组织结构 ........................................................
8.1.1 8.1.2 8.1.3 8.1.4 工程领导小组 ................................................. 工程协调小组 ................................................. 工程实施小组 ................................................. 测试验收小组 ................................................. 8.2 系统开发与实施控制 ..................................................
8.2.1 8.2.2 8.2.3 阶段检查点的审核检查方式 ..................................... 标准化、规范化保证 ........................................... 成本与进度控制 ............................................... 8.3 项目实施计划 ........................................................
8.3.1 8.3.2 三个时期 ..................................................... 开发小组 ..................................................... 8.4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
8.4.1 8.4.2 质量方针 ..................................................... 质量目标 ..................................................... 第九章 应用系统安装、测试和验收 ......................................... 9.1 安装 ................................................................
9.1.1 9.1.2 9.1.3 安装调试计划 ................................................. 注意事项 ..................................................... 安装调试报告 ................................................. 9.2 测试 ................................................................
9.2.1 9.2.2 9.2.3 9.2.4 9.2.5 测试目的 ..................................................... 测试组织 ..................................................... 测试方法 ..................................................... 测试内容 ..................................................... 测试报告 ..................................................... 9.3验收 .................................................................
9.3.1 9.3.2 9.3.3 文档验收 ..................................................... 应用系统软件的验收 ........................................... 验收报告 ..................................................... 第十章 培训计划 ........................................................ 10.1 培训目标 .......................................................... 10.2 培训内容 .......................................................... 10.3 培训方式 .......................................................... 10.4 培训地点 .......................................................... 10.5 培训计划 .......................................................... 第十一章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 11.1 终身维护 .......................................................... 11.2 快速响应的能力 ....................................................
第一章 前言
1.1 设计思想
某单位应用系统是依据该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设计的。设计思想如下:
首先将其定位为“综合科研管理系统”。本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系统不但包括研究院的各个业务系统,还包括电子化文档流、任务流程管理控制等不同的管理功能。
其次,业务的可控性目标将贯穿整个系统,这是区别于一般网络应用系统的特点之一。许多网络应用系统简而言之仅仅是一个在网页中提交表单数据的载体,既没有管理的概念也没有实现企业流程控制的可能。
第三,将结合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运营,科研项目也有自身设计文档多,审核程序复杂等特点,故具有科研的特点。
最后,系统具有完善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作为依据,因而具有业务的规范性。
经过对某单位的质量认证体系的分析,本文分别从质量管理层面、企业业务层面、物资管理层面、科研管理层面和文件管理层面五个层面进行功能设计,归纳出支撑设计院日常工作事务的约三十多个基本岗位,作为质量目标管理的基本要素。 以质量管理和业务处理为主线,有机结合办公自动化和客户服务,总结出约二十多个业务流程控制,实现业务的规范化管理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1.2 几个术语
岗位:岗位是质量目标管理的基本考核单位。设计院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能。院长明确本设计院共设置的岗位数,处长明确本单位的岗位数目及职能。明确的岗位设置是进行质量目标管理的基础。
角色:角色是具体的工作人员。通常一个工作人员从事一个岗位的工作。可以给一个角色分配多个岗位。一个岗位也可以有多个工作人员,称之为业务员。角色的分配一般经院长或处长统一,质量部门进行调整。每个员工扮演的角色是确定的。
控制流程:控制流程是各个业务流程的具体描述,详细规定了业务涉及的岗位,处理方法,处理顺序等,是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流的关键要素。每一个控制流程,好像一条线索连接相关的岗位。控制流程分为基本流程和扩展流程。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全程跟踪控制流程,实现对岗位和角色的考核,达到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在关键的控制流程设计跟踪点,采集质量信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第二章 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
2.1 总体目标
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是要建设成为覆盖研究设计院各处室、下属公司和主要业务的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实现业务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结合;实现文档电子流的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发布,网上培训;提供系统的可扩展性,即保证各种新增业务方便的电子化管理新需求的接口;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即所有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于后台数据库中,防止数据的丢失;通过统一的开发平台和通用的开发软件,保证系统的通用性。
2.2 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设计以需求为导向,尽量收集用户的要求,采用构件的设计思想,便于系统功能的重组和扩充。系统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第一步完成通用控制页面的设计,接下来完成常用的后台服务程序的开发,最终达到实现质量体系的目标。为保障项目的各项性能,本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既要保证系统在满足当前的功能需求,也为将来的功能需求提供条件。保证在5-10年内不落后。
实用性:充分考虑到质量管理和流程控制的实际需要,设计方案留有一定的余地,即在设计中构造明晰的体系结构,便于更改;完全根据企业的生产实践进行软件设计,达到实用的目的。
可扩充性: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技术以及构件设计思想,保证在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和增加时,使系统的修改量减到最小。
开放性:由于本系统涉及许多硬件设备和外部应用软件,为了更好地和各种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接口,在设计时,应提供主要的接口标准。
标准化:在系统总体规划设计中,所有软、硬件产品的选择必须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在应用软件开发中,必须遵循总体组制定的各项规范和要求,还要接受公司的质量保证部的监控。
安全与保密: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提供备份的功能,保证当系统出现硬件或软件的故障时,能进行恢复;另外,应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
以数据为中心:本项目采用以主题数据库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首先把本项目的主题数据库设计出来,
再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种应用。由于主题数据库是项目的基本信息资源,它具有很好的不变性和稳定性,相对独立与具体的应用,当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使修改量减到最小。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
3.1 子系统划分
3.1.1 质量管理子系统
3.1.1.1 总体功能介绍
质量管理子系统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与研究设计院日常业务活动的结合,或称嵌入式的管理模块。也就是说,由于该系统的主体是质量管理系统,而该系统的主要管理目的是对业务活动在已定义的质量体系下的质量管理,因此质量管理不是独立于其他业务子系统的,体现这一特殊管理需求的最佳设计方法就是质量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嵌入到业务管理子系统。 3.1.1.2 与其他子系统关系
质量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质量监控在业务活动中的实现,从而完善现有质量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目标。
质量管理子系统不仅对其他子系统具有微观监控作用,同时还应具有宏观监控的作用,能够为质量的主管负责人提供足够的质量控制记录的汇总和分析。
3.1.2 企业管理子系统
3.1.2.1 总体功能介绍
企业管理主要涉及对象是研究院的各分厂和公司,主要的管理目标是生产流程的控制。
3.1.3 科研管理子系统
3.1.3.1 总体功能介绍
科研管理包括产品的设计,图纸的管理,设计的评审和鉴定等,这是研究院业务流程的重要部分,其主管部门是科研管理处。
3.1.4 物资管理子系统
3.1.4.1 总体功能介绍
物资管理系统通过对采购进行控制,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质量。同时对相关产品的库存状态进行检验。其主管部门是物资管理处,负责对象包括对分承包方的评价及采购计划审核;对各公司、分厂采购计划的制定及采购的审查。科研管理处、质量管理处、公司、分厂参与分承包方的评价。技术质量副院长负责物资分类目录的批准。“合格承包方名册”由物资管理处负责人审核、财资副院长批准。大宗及A类物资采购计划由物资管理处负责人审核、财资副院长批准。 3.1.4.2 与其他子系统关系
物资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物资采购和管理,是对企业管理和科研管理的重要补充。
3.1.5 文件管理子系统
3.1.5.1 总体功能介绍
1)文档编写平台:通过给定的文档电子模版,实现文档的统一格式,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模式。 2)文档管理平台:相关文档的入库管理,包括申请表单的网上填写、文档的传输和后台存储结构等。 3)资料共享平台:对后台文档数据的网上提取和查询。 3.1.5.2 与其他子系统关系
文件管理子系统是对其他子系统的文档电子流的统一管理系统。
3.2 系统流程分析
3.2.1 系统总体岗位划分
3.2.1.1 收集发放岗位
▪ 质量目标管理控制程序中,向各部门收集质量目标草案,上报主管质量副院长。 ▪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中,向各部门发放“管理评审计划”。
▪ 质量计划控制程序中,下达“质量计划编制任务书”。
3.2.1.2 文档制定修订岗位
▪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中,拟定“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 ▪ 质量计划控制程序中,制订“质量计划”。 ▪ 质量计划控制程序中,修订“质量计划”。
▪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中,编写“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分季度、年度)。 ▪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编制“进货检验项目表”。 ▪ 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编写“检验/试验指导书”。
▪ 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依据检验/试验结果填写“检验/试验报告”。 ▪ 试验质量控制程序中,编写“试验大纲”。
▪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中,出具“产品合格证明”。 ▪ 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中,编制质量记录。
3.2.1.3 质量跟踪审查岗位
▪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中,对措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察。 ▪ 质量计划控制程序中,审核质量计划。
▪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中,跟踪检查质量成本的纠正措施。
▪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审签和标准化检查控制程序中,质量会签。 ▪ 工艺评审控制程序中,跟踪检查处置意见和措施的实施。
▪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中,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检查、跟踪。
3.2.1.4 质量检验岗位
▪ 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程序中,对顾客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 过程控制程序中,质量检验。 ▪ 首件鉴定控制程序中,对首件的检验。 ▪ 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控制程序中,质量检验。 ▪ 新产品试制控制程序中,组织产品检验工作。 ▪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组织检验。
▪ 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组织进行过程检验/试验。
▪ 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进行检验。 ▪ 检验印鉴管理控制程序中,检验印鉴。
▪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中,监督检查进行状态标示。 ▪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中,常设机构。
3.2.1.5 评审组织岗位
▪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中,组织具体实施管理评审活动。 ▪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中,负责检验能力的评价。 ▪ 产品质量评审控制程序中,负责组织评审。
▪ 生产准备评审控制程序中,对生产准备工作的评审组织。 ▪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中,年审、内审。
3.2.1.6 检验设备管理岗位
▪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中,检测设备的校准、维修管理。
3.2.1.7 质量管理岗位
▪ 质量目标管理控制程序中,依据上报草案和总体情况分析,编制质量目标草案。 ▪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中,最终审批图样或技术资料。
▪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审签和标准化检查控制程序中,对审核工作最终结果的审批。 ▪ 设计输入控制程序中,对二类项目的设计输入文件的审批,对一类项目的审核。 ▪ 设计输出控制程序中,对二类项目的设计输入文件的审批,对一类项目的审核。 ▪ 试验质量控制程序中,对试验大纲的审批。
▪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中,负责对统计技术方法的技术指导及推广应用。
3.2.1.8 院长岗位功能
▪ 院长岗位
负责特殊合同的审批。 ▪ 生产经营副院长岗位
负责特殊合同的审批,协调生产过程。 ▪ 技术质量副院长岗位
负责特殊合同、新产品合同、技术合同的审批。 ▪ 财资副院长岗位
负责特殊合同、采购计划(A类和大宗物资)的审批。 ▪ 法人代表岗位 签订合同。
3.2.1.9 企业管理处岗位功能
▪ 评审组岗位
审理特殊合同,评价本公司分厂的生产及运输能力。 ▪ 档案管理组岗位
管理有关合同评审记录、合同的修改记录,合同文本,及与客户建立有关合同的联络网表。 ▪ 协调组岗位
就特殊合同修改,协调顾客与合同审理员。 ▪ 督查组岗位
监督和检查顾客提供的产品,公司、分厂对产品的标识,生产全过程。 ▪ 计划组岗位
所有过程在实施前的策划,对过程质量有直接影响的诸因素实施控制,同时按有关标准/法规,质量计划和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 3.2.1.10 科研管理处岗位功能
▪ 协调组岗位
协调项目组、顾客、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 ▪ 评审组岗位
评审新产品合同、新技术合同、评价设计技术能力、设计书、设计输入文件设计输出文件。 ▪ 任务组岗位
通过市场调研提出新产品项目建议书,或上级部门下达新产品试制任务,或来源于合同三种途径获得设计与开发任务。 ▪ 资源配置组岗位
配备资源,以满足设计任务。 ▪ 计划组岗位
编制实施计划,将设计任务分成阶段性的目标。 ▪ 设计组岗位
设计每一阶段的具体设计要求,以及具体设计要求的实现。
3.2.1.11 质量管理处岗位功能
▪ 档案管理组岗位
产品登记入库,公司建立的有关分包商的档案,以及公司的质量检测能力。 ▪ 验证组岗位
验证顾客提供的产品,检验公司、分厂的生产环境及使用材料的质量控制。 ▪ 追溯组岗位
追溯产品的标识者,生产班组,检验者。 ▪ 评审组岗位
评价关分包商的档案,调整分包商,并且审核分包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 ▪ 设备控制组岗位
负责建立泉源检测设备的总帐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使用地点检测周期、校验方法、操作规程、说明书及使用、保养、维修记录。 3.2.1.12 物资管理处岗位功能
▪ 评审组岗位
审核公司、分厂提供的承包商方案,采购内能力,以及采购计划。 ▪ 负责人岗位
审核采购计划(A类和大宗物资)。 ▪ 管理组岗位
工厂生产设备的管理负责人。 ▪ 档案组岗位 档案管理。
3.2.1.13 资产管理处岗位功能
▪ 评审组岗位
审核公司、分厂的设备生产能力。 ▪ 档案组岗位
管理测量设备购置计划档案。
3.2.1.14 财务处岗位功能
▪ 评审组岗位
审核研究院的付款能力。 3.2.1.15 公司、分厂岗位功能
▪ 物资分类岗位
将需要采购的物件分类。 ▪ 评审组岗位
审核承包方,选择承包方,确定承包方,并且建立承包商档案并上报质量管理处。 ▪ 计划组岗位
制定采购具体计划,并且签定采购合同。 ▪ 管理员岗位
保管顾客提供的产品和采购品。 ▪ 标识组岗位
标识产品,及更改产品标识。 ▪ 协调员岗位
协调公司、分厂和顾客以及组管部门的工作。 ▪ 控制组岗位
保证顺利生产,进行设备、材料、环境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新产品试制控制。 ▪ 监控员岗位
生产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并记录生产全过程。 ▪ 印签管理员岗位 印签管理。
▪ 运输组岗位 产品运输 ▪ 包装组岗位 产品包装。 ▪ 存储、交付岗位 产品存储、交付。 ▪ 项目组岗位
完成一个项目的人员集合。
3.2.2 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2.1 管理评审流程
3.2.2.1.1 涉及岗位
管理者代表、院长、
质量管理处:计划组、评审组、验证组、追溯组 企业管理处:评审组、督察组、
科研管理处:评审组、设计组、资源配备组 资产管理处:评审组 物资管理处:评审组 财务处:评审组
公司、分厂:评审组、计划组
3.2.2.1.2 控制流程图
评审组(企管处、科管处、质管处、物资处、资产处、财务处、公司分厂)计划组(质管处)管理者代表院长计划审核审批提交审核制订措施审批编制管理者代表追溯组、验证组(质管处)设计组、资源配备组(科管处)院长管理者代表督察组组(企管处)计划组(公司分厂)反馈验证评审组(企管处、科管处、质管处、物资处、资产处、财务处、公司分厂)验证组(质管处)图
1:管理评审控制流程图
3.2.2.1.3 流程间关系
质量管理流程涉及9个部门,是和其他流程交错在一起,但被从任务概念上提取出来自成一体系。 3.2.2.2 内审流程
3.2.2.2.1 涉及岗位
管理者代表
质量管理处:计划组、负责人、评审组、评审组长、验证组 公司、分厂:项目组长
3.2.2.2.2 控制流程图
计划组(质管处)计划组(公司分厂)计划组(公司分厂)负责人(质管处)技术质量副院长分析计划审核审批分析反馈编制计划组(质管处)计划组(公司分厂)计划组(公司分厂)图2:内
审控制流程图
3.2.2.2.3
流程间关系
本流程在实际工作当中与业务交杂,从任务流的观点进行概念提取得到内审逻辑结构独立。 3.2.2.3 统计技术应用
3.2.2.3.1 涉及岗位
技术质量副院长
质量管理处:计划组、负责人 公司、分厂:计划组
3.2.2.3.2 控制流程图
计划组(质管处)计划组(公司分厂)计划组(公司分厂)负责人(质管处)技术质量副院长分析计划审核审批分析反馈编制计划组(质管处)计划组(公司分厂)计划组(公司分厂)图3:统
计技术控制流程图
3.2.2.3.3
流程间关系
本流程主要设涉及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完成统计技术流程运做,在实际生产当中穿插与业务流程当中,在软件逻辑结构上,用任务流的观点看,结构独立。 3.2.2.4 质量成本
3.2.2.4.1 院长
涉及岗位
质量管理处:计划组、验证组 财务处:评审组
3.2.2.4.2 控制流程图
计划组(质管处)评审组(财务处)计划组(质管处)计划组(质管处)计划统计分析编制验证编制审批验证组(质管处)计划组(质管处)院长图4:质
量成本控制流程图
3.2.2.4.3
流程间关系
本任务流关于质量成本计算,结构独立,但影响其他动作流的实现。 3.2.2.5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2.2.5.1 涉及岗位
质量管理处:验证组
不合格产品审理委员会、不合格产品审理常设机构、不合格产品审理小组、公司、分厂:项目组长、验证组、检验员
3.2.2.5.2 控制流程图
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审验证组(质管处)项目组长(公司分厂)验证组(质管处)审理委员会理常设机构验证确认提交审核确认评审组(财务处)检验员(公司分厂)项目组长(公司分厂)验证组(公司分厂)验证组(质管处)合格产品控制流程图
3.2.2.5.3
流程间关系
本流程关于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一般流程,结构相对独立。
3.2.3 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3.1 计划管理流程
3.2.3.1.1 涉及岗位
公司分厂:计划组、负责人、 企业管理处:评审组、负责人 生产经营副院长 3.2.3.1.2
控制流程图
图6:计划管理控制流程图
3.2.3.1.3
流程间关系
本流程是生产计划制订流程,是在处于生产流程之前,结构独立。
不合格产品审理小组图5:不
3.2.3.2 合同管理流程
3.2.3.2.1 涉及岗位
院长、技术质量副院长、主管副院长、法人代表 企业管理处:评审组、负责人 科研管理处:评审组、负责人 公司、分厂:负责人、评审组、业务员 3.2.3.2.2
控制流程图
不合格产品审理委员会不合格产品审理常设机构不合格产品审理小组验证组(质管处)项目组长(公司分厂)验证组(质管处)验证确认提交审核确认评审组(财务处)检验员(公司分厂)项目组长(公司分厂)验证组(公司分厂)验证组(质管处)图7:
合同管理控制流程图
3.2.3.2.3
流程间关系
本流程结构独立,是合同签定的一般流程。
3.2.4 科研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4.1 制订的管理文件和C层次文件
3.2.4.1.1 涉及岗位
科研管理处:计划组、评审组、验证组、档案组
3.2.4.1.2 制订的管理文件和C层次文件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文件编号 ZD.G/FRP/KG001-2001 ZD.G/FRP/KG002-2001 ZD.G/FRP/KG003-2001 ZD.G/FRP/KG004-2001 ZD.G/FRP/KG005-2001 ZD.G/FRP/KG006-2001 JL.G/KY.WJZD-001 JL.G/KY.BZH-001 JL.G/KY.WJ-001 JL.G/KY.TSGC-001 名 称 科研项目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 民用新产品开发试制控制程序 关于科研项目负责人资格的规定 科研项目组织技术接口框图 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军品技术合同和新产品合同执行管理办法 军用产品和新产品工艺文件制订办法 军用图样和技术文件标准化检查办法 军用产品和试制产品技术文件和资料管理办法 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能力验证分析方法 3.2.4.2 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控制程序
3.2.4.2.1 涉及岗位
科研管理处:任务组、科技委、评审组、档案组、计划组 3.2.4.2.2
控制流程图
图8: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控制流程图
3.2.4.3 军品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3.2.4.3.1 涉及岗位
科研管理处:计划组、评审组、验证组、档案组 公司、分厂:监控组、设计组、评审组、计划组、标识组
3.2.4.3.2 控制流程图
法人代表(研究院)计划组(科管处)评审组(科管处)计划组(公司分厂)签字盖章编制评审计划评审设计评审评审组(公司分厂)设计组(公司分厂)评审组(公司分厂)监控总结编制监控组(公司分厂)计划组(科管处)计划组(科管处)归档总结验证评审档案组(科管处)验证组(科管处)验证组(科管处)评审组(科管处)类技术合同/新产品合同执行流程图 图10:B类技术合同/新产品合同执行流程图
9:A
图法人代表(研究院)计划组(科管处)评审组(科管处)计划组(公司分厂)签字盖章编制评审计划评审设计评审评审组(公司分厂)设计组(公司分厂)评审组(公司分厂)编制监控评审计划组(科管处)监控组(公司分厂)评审组(科管处)归档总结验证档案组(科管处)验证组(科管处)验证组(科管处)图11:C
类技术合同/新产品合同执行流程图
3.2.4.3.3
流程间关系
本流程关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控制,处于计划管理流程之后,是完整的A、B、C类技术合同/新产品合同,军品生产业务流程。处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控制流程之后。 3.2.4.4 组织我院军工产品和新产品工艺文件的制订
3.2.4.4.1 涉及岗位
科研管理处:计划组、评审组、负责人、设计组、档案组 公司分厂:负责人、评审组、设计组 技术质量副院长
3.2.4.4.2 控制流程图
负责人(公司分厂)负责人(质管处)评审组(科管处)设计组(科管处)项目组长(公司分厂)项目组长(公司分厂)负责人(科管处)编制编制审核审核负责人(公司分厂)负责人(质管处)评审组(科管处)负责人(科管处)项目组长(公司分厂)设计审批设计组(科管处)技术质量副院长设计组(公司分厂)审批设计审核技术质量副院长设计组(科管处)负责人(公司分厂)负责人(质管处)设计组(公司分厂)评审组(科管处)负责人(科管处)项目组长(公司分厂)更改审批审批编制负责人(质管处)评审组(科管处)负责人(公司分厂)项目组长(公司分厂)负责人(科管处)技术质量副院长项目组长(公司分厂)项目组长(公司分厂)追加归档销毁设计组(科管处)档案组(科管处)技术质量副院长设计组(公司分厂)图12:
军工产品和新产品工艺文件制定流程图
3.2.4.4.3
流程间关系
本流程关于军品制造的工艺文件制订流程,结构独立,处于科研项目管理控制流程后,在军品开发控制流程之前。
3.2.5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5.1 采购计划流程
3.2.5.1.1 涉及岗位
物资管理处 各公司、分厂 技术质量副院长 财资副院长 3.2.5.1.2
控制流程图
图13:采购计划控制流程图
3.2.5.1.3 流程间关系
采购属于物资管理流程的组成部分,质量管理与采购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从审批承包商,制定采购计划到保管产品,每一步都受到严格检验与审核,只有通过对采购进行控制,才能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质量。
物资管理处为采购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分承包方的评价及采购计划审核。各公司、分厂负责采购计划的制定及采购。科研管理处、质量管理处、公司、分厂参与分承包方的评价。技术质量副院长负责物资分类目录的批准。“合格承包方名册”由物资管理处负责人审核、财资副院长批准。大宗及A类物资采购计划由物资管理处负责人审核、财资副院长批准。 3.2.5.2 采购合同流程
3.2.5.2.1 涉及岗位
各公司、分厂 物资管理处 技术质量副院长 企业管理处 3.2.5.2.2
控制流程图
图14:采购合同控制流程图
3.2.5.2.3
流程间关系
形成采购计划的单位依据审批后的物资采购计划,在合格分承包方的名册内采购,A、B类物资采购应签订采购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书,国控产品重油和专控的毒品除外。遇有特殊情况,需在“合格分承包方名单”外采购时,由采购部门提出申请,经采购部门技术负责人和物资管理处负责人审核、技术质量副院长批准后实施,同时对采购物资加严入厂检验。 3.2.5.3 材料入库业务流程
3.2.5.3.1 涉及岗位
物资管理处 质量管理处
公司、分厂
3.2.5.3.2 控制流程图
图15:材料入库控制流程图
3.2.5.3.3 流程间关系
某单位需对外来采购产品进行保管控制,对原材料、元器件进行检验和试验,只有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才能入库,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物资管理处负责采购产品的入库工作以及公司、分厂仓库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质量管理处为进货检验/试验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检验/试验的实施。物资管理处及公司、分厂库管员负责进货物资的验证、送样。
3.2.6 文件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6.1 文件编写与发布
3.2.6.1.1 涉及岗位
质量管理处 科研管理处 资产管理处 财资副院长 院长
各相关公司、分厂 3.2.6.1.2
控制流程图
图16:文件编写与发布控制流程图
3.2.6.1.3
流程间关系
文件管理系统实现我院机构内部业务部门、人事部门、财会部门、办公室和文件、档案部门之间,以及这些部门和外部机构之间的信息及文件的传递。文件管理能够加快业务处理的速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益。
文件编写和发布对与质量体系的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均有效,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和资料。
质量手册由质量管理处组织人员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经院长批准后发布。质量文件由质量管理处组织归口主管部门编写,由所设计的相关部门进行会签,经归口部门主管院长批准后发布。质量计划由承制单位组织人员编写,经承制单位负责人和质量管理处负责人审核,技术质量副院长批准。军用产品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由科研管理处组织承制单位或项目组编制,其审批需进行三级审签、工艺会、质量会签和标准化检查。试制产品、新产品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由承制单位或项目组编制。设计、试验规范由承制单位或项目组编制。定性产品工艺文件及其他技术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片、设备操作
规程等,由公司分厂组织编制,经公司、分厂及科研管理处负责人共同审核,主管院长批准。检验规程或检验指导书以及检测设备校验方法有质量管理处组织编制,经质量管理处负责人审核、技术质量副院长批准。部门管理性文件由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并由其负责人审核,主管院长批准;涉及其他部门时,在提交批准前应请所涉及的部门人会签。 3.2.6.2 文件归档
3.2.6.2.1 涉及岗位
院办公室档案负责处 质量管理处 科研管理处
各部门制定档案负责人 3.2.6.2.2
控制流程图
图17:文件归档控制流程图
3.2.6.2.3
流程间关系
文件资料归档流程是为了帮助我院对各类管理文件/各类标准文件/图纸资料进行分部门分类别管理,以及对文件目录,存放及以借阅等记录进行管理而设置的系统。
文件归档管理是对我院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科研管理、物资管理等内部运行过程的如实记录,它客观地反应着问题处理、领导决策、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研究开发等各方面过程和成果,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以上各过程。 3.2.6.3 文件借阅
3.2.6.3.1 涉及岗位
各公司、分厂 院办公室 质量管理处 科研管理处
3.2.6.3.2 控制流程图
图18:文件借阅控制流程图
3.2.6.3.3 流程间关系
文件资料管理系统是一个可独立动作的系统,我院可稽此系统对院内繁多的文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通过对文件借阅进行建档管理,可随时查阅资料所在,以避免资料遗失,该系统与系统资料维护以及采购资料维护,质量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各文档借阅对象可直接在各业务流程中查询相关文件。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设计思想
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将采用通用的开放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确保该软件的通用性和可扩充性。
考虑到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某单位的质量体系管理,即将设计院主要日常工作的质量管理活动实现程序化,并最终设计出完全符合设计院功能需求的软件。因此,在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可扩充性的情况下,考虑采用成熟的系统体系结构和开发方式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完全依托玻璃钢研究设计院的质量体系手册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来保证系统的真正实用性;同时考虑采用新颖的服务器端编程方法具体实现该系统对主要业务的控制要求以保证软件的可扩充性。
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将为某设计研究院的质量体系管理的实现提供完整的功能,不仅实现研究设计院科研开发、生产检验等业务的电子化管理,还将实现质量管理的体系化和电子化,实现任务流的生成和控制以及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培训等。
本系统实现了:
某单位质量体系认证的全部管理要求:
实现业务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实现文档电子流的管理; 实现网络信息发布,网上培训;
提供系统的可扩展性,即保证各种新增业务方便的电子化管理新需求的接口;
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即所有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与后台数据库中,防止数据的丢失;通
过统一的开发平台和通用的开发软件,保证系统的通用性。 采用B/S/D架构的成熟技术,可做到兼顾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4.2 系统架构
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研究设计院质量体系的实现,通过对研究设计院的日常业务的质量管理的实现,建立完整的后台数据中心,为研究设计院的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帮助。
4.2.1 B/S/D架构的优势
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包括的主要内容为:质量管理流程、企业管理流程、科研管理流程、物资管理流程和文件管理流程。作为企业Intranet的主要应用系统,该系统的主要架构设计为B/S/D架构,以下将比较其与其他架构的优劣。 4.2.1.1 C/S结构的限制
网络应用绝大部分都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表现层、事务层、数据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在C/S结构中,表现层和事务层都放在客户端,而数据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则置于服务器端。这种组织安排带来诸多的限制:
1、 客户端很庞大,以致于应用程序升级和维护时十分困难且耗资很大:
如对应用程序一个小小的改动,就必须通知或亲临每一个客户端去更新;新增或升级一台机器,都要把应用及其相关的文件安装在客户端上。在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中有大量的客户端,可以想象维护的工作量有多大。 2、事务层不能与跨平台的客户端共享。 3、孤立了不同的逻辑组件。
4、没有统一的数据逻辑层来提供不同种类的数据存储层。 5、C/S组织结构不支持Internet。 4.2.1.2 C/S与B/S混合结构的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C/S与B/S混合结构确实适于一些企业组织其应用管理系统,但总的来说,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1、 大多数的C/S与B/S混合结构的选择实际是在原有C/S架构上的Web应用升级,而在B/S结构
已可替代大多C/S结构功能的今天,创建单一的架构显然更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2、 C/S结构与B/S结构毕竟是不同的两种架构,要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Application Server
的支持,导致软件开发费用的增加和系统复杂度的增加。
3、 考虑到某单位的具体特点,B/S架构的功能已能实现全部管理功能。 4.2.1.3 B/S/D架构的Web应用解决方案的优势
Web平台是一个调度任务集中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平台;它是一个分布式、开放、适用性
强、高性能、端到端的平台;它可使企业利用技术获取竞争优势。 1. 分布式
C/S技术的出现,给系统集成方案带来了集中的信息和本地的PC环境,但其数据的共享程度是很不够的。当今的信息技术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它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用户界面和Web的分布结构,它带有IT环境的个人特征,如数据存取、安全性能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层结构。 2. Web结构的优势
在Web结构中,事务层和数据逻辑层放在中间组件层,这是关键,是与C/S结构的最大区别,它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客户端很瘦小,并且很容易在运行时自动升级; (2) 事务层可在跨平台的客户端上共享;
(3) 不同逻辑组件的分离意味着图形设计人员、事务逻辑开发人员和数据库分析人员可以独立地设计他们各自的部分;
(4) 统一的、抽象的用户界面可使用户更有效地从同一数据源中存取数据; (5) 这种结构可更有效地在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和外联网上运行。 中间组件层充当一个服务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应用服务器。 3. 开放性
Web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应用由复用组件集成,通过标准语言汇编、跨平台的统一协议发布,用标准用户界面显示,它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无关。现在有三种组件模型:ActiveX、JavaBeans和CORBA。但并不是每一种浏览器都支持动态的HTML,Java脚本的扩充至少支持三种模型:Active Server、LiveWire和PowerDynamo。 4. 适应性
一个可适应的开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应用服务器的目的在于它支持多种组件模型,但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端需要有更强的适应性。
随着Web技术的介入,用户界面设计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在站点上,并没有类似迷惑用户的东西或用户手册。一个成功的站点应首先吸引用户,而后留住用户。而引入新的、面向图形化的和直觉的用户界面标准,就允许最终用户可以直接与它们交流。
4.2.2 B/S/D结构中各部分的分工
4.2.2.1 Web发布部分
Web服务器仅仅是把要显示的内容从站点上以文件的形式读取,然后以静态的HTML格式送到客户端的浏览器;也可以Applet增强表现能力,但它仅仅是利用 ActiveX或JavaBeans通过页面或组件,并没有通过任何事务数据服务器。 4.2.2.2 数据处理部分
Web数据处理增强了标准Web站点存取数据的能力,包括许多数据类型。我们可根据数据的存取容量把数据分成两大组类:标准的在线事务处理(OLTP)程序将花费大量时间去检索和操作核心在线数据,这种数据需要连续读取和回写。而另一种辅助数据是只读的,如帮助文件、用户信息和文档等。Web数据处理主要集中在辅助数据,而Web OLTP主要集中在核心在线数据。 4.2.2.3 客户端
客户端是表现逻辑层,执行含有各种扩展的HTML(包括动态HTML)页面,这些扩展既来自浏览器,也来自可视化JavaBeans和ActiveX组件。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至少需要一个HTML页面,由此HTTP可从服务器端传至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其它部分可以是一个整体。因为大部分的Web应用都是为Internet编写的,对专业的IT应用而言,Web是一个成功的平台,用户可以在断开连接后继续工作,这就意味着远程象本地一样可存取事务和逻辑数据。这样不仅要分发应用程序,而且还要分发数据。 4.2.2.4 应用和数据服务器端
Web结构中的剩余部分就是完成应用程序如何与数据协同工作。数据可分成两大类:事务逻辑和数据逻辑。数据逻辑驻在数据服务器中,而事务逻辑则置于应用服务器中。事务逻辑又可分为两类:事务组件和应用服务,事务组件定义了事务及其操作,而应用服务则是提供一般应用性能的组件,如菜单管理、主从数据格式等。在一个完整的应用中,以上方式往往同时存在。例如,对不存取任何数据的Web页面,传统的Web方法是很好的,由Web服务器从文件系统中读取页面,然后送给客户端。
4.3 可定制的任务流控制管理
网络应用系统在针对具体的企业实体实现其日常管理需求时,企业生产中业务流程的概念需要得到
体现。而在管理过程中,对任意的流程的可控是实现质量管理的关键,我们考虑通过岗位和角色的概念和网络应用实现B/S结构上流程可控功能。
4.3.1 岗位与角色的划分
企业的业务大多复杂和繁多,不利于实现计算机管理;因此,通过提取性质相似的岗位,可以简化流程管理中面对的对象的数量,这也是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体现,例如生产流程与采购流程都有合同制订的相似过程,面向的对象(合同)虽然不同,但过程运作却是相似的,可以归结在一起。对软件设计来说,这是相同的方法,而不同合同内容即是这同一方法的不同属性。
4.3.2 数据库的岗位字段的设计
如前所述,方法与属性恰恰构成关系型数据库的对应关系,通过任务流数据字段的建立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 灵活的任务流控制,企业任何工作流程的改动或变化均可方便的在数据库中更改。 2、 便于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4.3.3 任务定制的设想
通过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页面,任务流程的制订者可以通过调用后台数据库重新组织相关岗位或角色实现任务流的定制,同时任务流程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查询页面及时掌控流程的执行过程,而相关流程的执行者将通过过程的开始和结束标记体现流程的执行全过程。
4.4 以岗位为依据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
从岗位的概念中不难看出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业务对象或执行活动,而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业务流程在有序的、可控的情况下执行。因此,对每一个流程的具体执行者的权限进行控制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方法。
以岗位为依据组织全院的人员数据库,可以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设置不同的数据访问优先级别,可以确保后台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5 实现文档电子化管理
电子化文档的管理,可以确保各项文档材料的准确收集和发放。公文流转的实现,可以增强各业务
流程的可控性。
4.6 Internet增值服务
对于服务和培训的工作,考虑采用外部网络(Internet)和内部网络(Intranet)的方式实现。
4.7 统一的后台数据平台
共用一个数据后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唯一性。
4.8 通过XML语言实现I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XML的一个主要应用是改变数据交换的根本模式。传统EDI(电子数据交换)机制依靠不同商业之间的强大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压缩的信息传输,每一条信息在传输使用和提供给用户之前都必须编码。网络应用系统在网上运作时用户端每填完一个HTML的表格之后,都要把表格还给初始的服务器处理。所有数据处理都集中在了一端。而XML可以在客户端处理数据,并在必要时传输给相关用户而不必要改换数据格式。
XML的应用弥补了许多HTML的缺陷,我们把它在网上的应用总结为四点: 1.当网络客户必须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传递信息时的应用。 2.当需要把大部分从网络服务器载下的数据在用户端处理时的应用。 3.当相同的数据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有不同的界面时的应用。
4.当网络情报供货商要把发现的信息精心裁减,并发送给不同的个人用户时的应用。
因此,在本系统中,通过定义一部分XML页,可以达到分担后台数据库的工作,将一部分数据工作转移到客户端来进行。
第五章 应用软件设计
5.1 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从软件实现上可分为五部分,即质量管理前端、企业管理前端、科研管理前端、物资管理前端和文件管理前端;从系统架构上可分为三部分,即应用程序客户端、网络应用程序和数据后台。
软件设计采用三层结构的设计方法,即通过服务器层实现应用前端与后台数据库的数据共享,通过
JSP语言和相关的小服务程序以及XML电子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网络形式的新形态企业综合管理系统。
5.2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图19:软件模型
软件子系统如上图所示,其主要特点是: 1. 统一的数据存储。
2. 后台小服务程序为本系统的主要功能部件,而Applet技术与HTML语言的结合确保了整个应用程序的可视性和美观性。
3. 多种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用,既综合了不同方法的优点加以使用,又避免了各种方式的自身缺陷,保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第六章 关键技术介绍
6.1 基于B/S/D三层体系结构的运行环境
浏览器Browser/WEB服务器Server/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是解决公共信息服务以及交互相应动态服务最适用的一种应用模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瘦客户,大大简化了应用系统的分发、配置管理和版本管理工作。 客户浏览器 应用 Web服务器 服务器 三层体系结构的运行环境示意图请求 图20:基于B/S/D请求 请求 数其中,WEB客户端是Netscape Navigator 或者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响应 WEB浏览器,例如响应 响应 WEB服务器是任何基于HTML的服务器,例如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或者Sybase Application Server等。应用服务器是对WEB服务器功能的一种扩展,负责权限,组件,事务,数据库连接等管理。最终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发出请求,通过HTTP协议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如果是数据请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通信,将返回数据构造成浏览器页面返回给用户。 三层体系结构特别适用于电子商务:
1.在前台,客户并不需要安装特别复杂和庞大的应用系统,只需要使用操作系统集成的网络浏览器即可,这使得前台系统非常方便的推广,适用于存在非常庞大的客户群的情况。
2.商务处理完全放在中间的应用服务层。客户通过浏览器发出命令(比如说:查询,下订单等),应用服务层获得命令,进行相应的处理,并以HTTP的形式返回用户结果。这同样适合于分散用户,集
中处理的特性。
3.数据一般存放于一个强大的数据服务器中,所有用户可以通过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服务器。这样可以使用数据集中存放,便于维护和管理。这也是当前数据管理形式的发展方向。
由以上叙述可知,如果用户系统是一个多用户但又需要集中处理,数据需要集中存放的情况的话,三层结构将是一个不错的软件模型。
6.2 数据后台MySQL的技术特点
6.2.1 MySQL的定义
MySQL是一个真正的多用户、多线程SQL数据库服务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和标准化的数据库语言。MySQL是以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实现,它由一个服务器守护程序mysqld和很多不同的客户程序和库组成。
SQL是一种标准化的语言,它使得存储、更新和存取信息更容易。例如,你能用SQL语言为一个网站检索产品信息及存储顾客信息,同时MySQL也足够快和灵活以允许你存储记录文件和图像。 MySQL 主要目标是快速、健壮和易用。最初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SQL服务器,它能处理与任何可不昂贵硬件平台上提供数据库的厂家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大型数据库,但速度更快,MySQL就开发出来。自1996年以来,我们一直都在使用MySQL,其环境有超过 40 个数据库,包含 10,000个表,其中500多个表超过7百万行,这大约有100 个吉字节(GB)的关键应用数据。
6.2.2 主要特征
下表描述MySQL一些重要的特征:
1、 使用核心线程的完全多线程。这意味着它能很容易地利用多CPU资源,以及对大量开发语言的
支持,如C 、C++、 Eiffel 、 Java、 Perl、 PHP、Python、和 TCL API等等。
2、 可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适合作为以Linux为后台服务器和Windows环境为通用客户端的本系
统数据后台。
3、 支持多种列类型:1、 2、 3、4、和 8 字节长度的有符号/无符号整数。
4、 完全支持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方法,在查询的SELECT和WHERE部分支持全部运算符和函数。
通过一个高度优化的类库实现SQL函数库并且像他们能达到的一样快速,通常在查询初始化后不应该有任何内存分配。 全面支持SQL的GROUP BY和ORDER BY子句,支持聚合函数。 5、 支持ODBC语法和JDBC语法。
6、 灵活且安全的权限和口令系统。并且它允许基于主机的认证。口令是安全的,因为当与一个服
务器连接时,所有的口令传送被加密。
7、 客户端可使用TCP/IP 连接或Unix套接字(socket)或NT下的命名管道连接MySQL。MySQL
特有的SHOW命令可用来检索数据库、表和索引的信息。
6.2.3 稳定性要求
MySQL以多层结构和不同的独立模块编写,在本系统中,对涉及其中有限的模块所作的测试表明其稳定性可以信赖: 1、ISAM表处理器--稳定
它管理所有在MySQL 3.22和早期版本中的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在所有MySQL版本中,代码中已经没有一个单独(报告的)错误。得到一个损坏的数据库表的唯一已知方法是在一个更新中途杀死服务器,即使这样也不大可能破坏任何数据而不能挽救,因为所有数据在每个查询之间被倒入(flush)到磁盘,而且从来没有一个有关由于MySQL中的错误而丢失数据的错误报告。 2、语法处理器和词法分析器 --稳定 3、标准客户程序--稳定
这些包括mysql、mysqladmin和mysqlshow、mysqldump及mysqlimport。 4、基本结构式查询语言--稳定
基本SQL函数系统、字符串类和动态内存处理,实际测试中未发现错误。 5、Linux 线程-- Gamma
唯一发现的问题是fcntl()调用,它通过使用mysqld的--skip-locking选项解决。但不影响相关操作的执行。
6、考虑JDBC与ODBC互连的操作
MyODBC (使用 ODBC SDK 2.5)使用良好,在通过JSP页面的JDBC语法通过ODBC调用后台MySQL的试验中表现良好。
6.3 JSP技术-跨平台的网络开发语言
何为 JavaServer Page?
Application Server 支持一种功效强大的制作动态 Web 页面方法:JavaServer Pages (JSP)。JSP 的优点之一就是它们使您能在 Web 页面中有效地分离 HTML 编码和商业逻辑。JSP 规范的 IBM 扩展中包括类似 HTML 标记的 JSP 标记,并且便于 HTML 编程人员将 Java 的强大功能添加到 Web 页面中。
缺乏程序设计技巧的 HTML 编程人员可开发用于访问数据库和可重用 Java 组件的 JSP,例如小服务程序和 JavaBeans。程序员创建了可重用 Java 组件,并为 HTML 编程人员提供组件名称和属性。数据库管理员则为 HTML 编程人员提供数据库访问和表名信息。
6.4 Java技术的应用
6.4.1 Servlet技术-灵活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6.4.1.1 何为Servlet技术
Servlet是是JAVA 2.0中新增的一个全新功能。他是与Applet相对应的,Applet是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而Servlet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 JAVA Servlets 是运行在请求/面向请求服务器上的模块,一个servlet可以从一个HTML订单表中获取数据然后用一些商业上的算法来更新公司相应的订单数据库。
也就是说:servlet能够象CGI脚本一样扩展WEB服务器功能,但是servlet占用很少密集资源,当一个服务器装载servlet时, 它运行servlet的 init 方法. 这个方法不能反复调用,一旦调用就是再装载servlet. 直到服务器调用 destroy 方法卸载 servlet后才能再调用.每个新的CGI要求在服务器上新增一个进程。如果多个用户并发地访问该程序,这些进程将消耗该Web服务器所有的可用资源,并且系统性能降低到极其低下的地步。有很多用CGI脚本编制的一些站点由于访问量剧增,性能迅速下降,这是CGI脚本一个缺点。 同时由于servlet 是用java编写的,因此是跨平台的。实际servlet是电子商务真正的开始。 6.4.1.2 Servlet工作原理
与小应用程序在浏览器上运行并扩展了浏览器的功能相似,HTTP 小服务程序在启用 Java 的 Web 服务器上运行并扩展了 Web 服务器的功能。小服务程序是使用 Java 小服务程序应用程序设计界面(API)以及关联的类 和方法的 Java 程序。除了 Java Servlet API 外,小服务程序还可以使用扩展 API 的 Java 类软件包。
HTTP 小服务程序通过创建在 Web 上提供请求和响应服务的框架,扩展了 Web 服务器的功能。当客户机发送请求至服务器时,服务器可以将此请求信息发送给小服务程序,并让小服务程序构造客户机响应。
小服务程序可在装入应用程序时自动装入,也可以在客户机第一次请求它提供服务时装入。装入完
成后,小服务程序仍继续运行,以等待其它客户机请求。通过使用小服务程序别名(小服务程序 URL),您可以装入小服务程序的多个实例(每个别名都有不同的实例)。 小服务程序可执行的功能范围很广。例如,它能够:
根据客户机请求的性质,创建并返回一个包含相应动态内容的 HTML 页面。 创建可嵌入到现有 HTML 页面中的 部分 HTML 页面(HTML 片段)。 与其它服务器资源(包括数据库和基于 Java 的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与其它小服务程序进行通信。例如,您可以使用“WebSphere 管理控制台”来定义小服务程序
过滤(一系列小服务程序,也称为小服务程序链)。
对特殊处理采用 MIME 类型过滤数据,例如图像转换和服务器端包括(SSI)。
处理与多个客户机的连接,接收来自多个客户机的输入,并将结果广播到多个客户机上。例如,
一个小服务程序可以是多参与者的游戏服务器。
6.4.1.3 Servlet的生命周期
如下图中所说明的,小服务程序的生命周期始于将它装入 Web 服务器的内存,结束于小服务程序终止或重新装入时。
图21:Servlet的生命周期
Servlet API, 是用来写servlet的, 编写servlet是已没有CGI脚本那样诸如关心一个servlet是这样被装载, servlet运行的服务器环境是什么, 或者用来传输数据的协议是什么等等,这样servlets就可以融合在不同的web服务器中。
Servlet可以相当有效地替代CGI脚本:它可以方便地产生容易编写而且运行快的动态文本。可以很方便的调试寻找出程序问题。Servlet程序是用Java Servlet API开发的。 6.4.1.4 Servlet应用范围 下面是一些Servlet应用范围:
用于处理HTML表单通过HTTPS产生POST数据。包括买卖订单或信用卡数据。因此Servlet
可以成为订单处理系统的一部分,和产品存货数据库一道工作,也许可以用在在线支付系统上。 允许人们之间的合作。 一个Servlet能并发处理多个请求;他们可以使用在诸如在线会议这
样的同步请求支持系统。
转送请求。Servlet可以转送请求给其他的服务器和Servlets,这就允许在镜象同样内容的几
个服务器之间平衡负载,按照任务类型或组织范围,可以允许被用来在几个服务器中划分逻辑
上的服务器。
Servlet 编写者们可以定义彼此之间共同工作的激活代理,每个代理者是一个Servlet,而且
代理者能够在他们之间传送数据。
6.4.2 Java Apple技术-实现统计数据在网页上的动态显示
Java Applet是专门用于Web页面中运行的程序。当一个Java Applet 嵌入在Web页面并且当用户访问该页面时,Applet被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中并开始执行。
某设计研究院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统计的功能,具体到网页设计中,即统计数据的图形化显示,如chart表,饼状图等,通过这些图表在网页上的自动生成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直接的帮助。 图表的生成完全可以通过Java Applet小程序实现在网页上。通过Java Graphics类,我们可以方便的画出任何给定数据的图表,从而对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帮助。
6.4.3 Java Beans技术-组件开发概念
Java Beans是为了重用目的而专门设计的Java类。这种可重用类在许多程序设计语言中都被应用,称为软件组件。
在本系统的开发上,应用Java Beans技术,可以简化后台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定义组件,可以将开发的对象由40个简化为10多个基类,通过定义可重用的类,提高了开发效率,也提高了后台服务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6.5 通过XML语言实现I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6.5.1 XML会带来什么
SGML (通用标记语言标准ISO 8879:1986)是HTML的前身技术。它是文件和文件中信息的构成主体。SGML与HTML不同,它允许用户扩展tag集合,允许用户建立一定的规则。SGML所产生的tag 集合是用来描叙信息段特征的。而HTML仅仅只是一个tag集合。所以我们可以说HTML是一个SGML的子集。 XML开发者源于SGML的设计和应用者。他们已经在SGML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他们却发现SGML 并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他们当然有其充分的理由。我们可以列举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给大家.在这些方面SGML 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对EDI的支持
EDI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它是网络发展的一个主要目的市场。结构化信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要使数
据交换成为可能。不同的工业都制定本工业统一的模型.就像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这便于本国文化的交流。不同的工业内部信息用统一的模型标识,便能方便和高效地共享。这样一个统一的模型就是DTD(文件类型定义)。当然DTD已经落伍了,它正被XML的Schema(模式)所替代。很明显的,网络是一个理想的电子数据的集散地。在这里HTML是显然有缺陷的数据形式.HTML不能完全表示不同工业中所需的不同的令人满意的模型和它的语义。能不能有一种新的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XML。
对Java 技术的帮助
Java 技术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展之一.Java 使浏览器工作时就像在通用的应用平台上,而平台与平台之间却是独立的.但固定的tag 集合和HTML语义上的贫瘠使得Java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HTML中不同的语义无法表现.故数据元中丰富的信息得不到一种统一的表示. XML 却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
HTML页面要依赖网络服务器上的CGI脚本来表现几乎每一个编程函数.这显然使服务器工作量太大.有了XML和Java技术,更多的应用软件处理起来将不占用多少网络通信量.这使得网络更加快捷,客户可以同时应用多个应用软件.
6.5.2 XML的应用
最初XML的目标是让各种结构的文件都作为统一的网络文件的一部分在网上传输。HTML允许指定明确的元素类型说明,比如特定的商品标号,文档标识,或是可测量的数值。和HTML 相比,XML允许客户定义他们自己的文件元素集合,同时也可以指示这些素元在屏幕上如何按指定的要求表现。 为了解决怎样在固定的目标之间传输数据元,XML被定义为一种自然的编码形式。一种被称为RDF (资源描叙框架)的方案倍受亲睐。RDF为XML提供了数据元编码定义,这就像是一个公用的翻译器,为不同的固定目标之间的数据提供翻译。
XML支持更加专业的数据语言。比如说OSD(开放软件描叙). OSD是由Microsoft和Marimba提出的一种新的格式描叙语言。在这种格式下,软件在网上能时时检查,时时刷新版本。不是等用户自己更新,或由是软件提供商提供类似的服务。当OSD镶嵌于XML支持的CDF(频道定义格式)中时,OSD更能使支持频道的桌面自动地更新。
XML的应用弥补了许多HTML的缺陷,我们把它在网上的应用总结为四点: 1.当网络客户必须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传递信息时的应用. 2.当需要把大部分从网络服务器载下的数据在用户端处理时的应用. 3.当相同的数据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有不同的界面时的应用.
4.当网络情报供货商要把发现的信息精心裁减,并发送给不同的个人用户时的应用.
6.6 采用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开发者 构件实例菜单系统构件数据系统代码用户 业务业务图22:
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示意图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更符合人的认识过程,使得软件的结构更符合客观世界的结构。它通过封装、继承等机制使软件开发更清晰有效。我们吸收传统方法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快速原型、数据库模型等思想和技术,以及MIS 的研究成果,在本系统中采用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6.7 Microsoft Site Server站点管理及分析统计技术
本系统利用Microsoft Site Server 3.0帮助用户从遍布于Intranet的信息来源中,包括Web站点、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对象服务器,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网站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分析站点的使用情况调整部署,完善站点的建设。
在信息正式发布之前,利用Microsoft Site Server 3.0的内容管理在一台预演服务器上,演示搜集各种内容,然后再将正确的内容安全、可靠和快捷地部署到目标Web服务器上。
6.8 开发工具
➢ 应用系统开发工具:MS Visual J++、JDK1.3
➢ 后台服务程序开发工具:Tomcat Web Server、Visual Cafe、BDK ➢ 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 2000 ➢ Applet制作工具:Visual Cafe
第七章 局域网总体设计方案
7.1 网络设计原则
在设计某单位局域网方案时,主要考虑了网络必须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等问题。其中实用性体现在网络系统要面向应用,注重实效,急用先上,逐步完善;先进性则在于网络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概念、技术、方法与设备,既反映当今先进水平,又给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可靠性就是要保证系统必须可靠运行,关键设备应有冗余,一旦系统某些部分出现故障,应能很快恢复工作,并且不能造成任何损失;开放性主要是选择的产品应具有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并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最后,在设计上要确保整个系统的质量与安全,确保施工和维护的方便。我们要力争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管理方便。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局域网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也非常重要,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应用环境,在结构、容量与处理能力等各方面必须具有升级换代的可能,这种扩充不仅能充分保护原有资源,而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企业局域网应具有良好的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使其具有很高的可维护性。
7.2 网络主干技术及设备选型
某单位局域网是一个中型规模的局域网。我们在设计中选择具有二层交换功能的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交换式局域网对网络中主机数在几百台以内的局域网来说,是一种实用,便宜的方案。一台局域网交换机可完成多个端日间的帧交换,可提供比通常的HUb和网桥高得多的网络带宽,既可以保证网段内以及网络内部和外部的通讯,也可以对每个网段进行数据过滤,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以满足数据的传输和其他数据的网络服务质量。
7.2.1 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厂区图,我们在设计中决定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以主干交换机支持内部局域网,以路由器接入Internet。详见拓扑图:某单位局域网总体拓扑图(基础方案/扩展方案)。
7.2.2 网络设备的选型
网络硬件平台的性能是决定整个某单位局域网性能的关键,因此,在网络建设方面应首先考虑所
选择的网络产品是否经过广泛的检验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其次,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在性能上是否符合网络建设的需要;第三,还应考虑到今后网络维护、系统维护的成本和能够获得的相关服务。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们向某单位推荐当前IT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网络厂商—CISCO公司的网络产品。 7.2.2.1 路由器配置
7.2.2.1.1 Cisco 2600系列概述
Cisco 2600模块化访问路由器可使用Cisco 1600和Cisco 3600系列的接口模块,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当今远程分支机构的需求,同时可支持以下应用:
多业务话音/数据集成; 办公室拨号服务; 企业外部网/VPN访问。
Cisco 2621具有双10M/100M自适应以太LAN接口、两个Cisco WAN接口卡插槽、一个Cisco网络模块插槽以及一个新型高级集成模块(AIM)插槽。主要功能及优点如下:
多业务集成:作为业界领先的Cisco 2500系列的补充,Cisco 2600系列将Cisco 3600系列
的通用性、集成性和强大功能进一步扩展到较小的分支机构。Cisco 2600实现了多业务话音/数据集成功能。
投资保护:Cisco 2600系列支持对模块组件进行现场投资升级,以轻易地更新网络接口,而
不需要全面升级网络设备。
降低成本:Cisco 2600系列将CSU/DSU、ISDN网络终端(NT1)设备以及远程分支机构的其它设
备集中到一台很小的网络设备之中,节约空间。同时可以使用网管软件对其进行管理。 通用性:模块化体系结构;Cisco 1600和Cisco 3600系列路由器公用WAN接口卡和网络模块;
先进的集成化选项;直流供电选项。
能力:高性能RISC体系结构;全面支持Cisco IOS。
可管理性: 集成的CSU/DSU和NT1选项;支持Cisco Works, Cisco View;
支持Cisco话音管理器。
可靠性:冗余供电设备选项;按需拨号路由;双排式快闪内存。 7.2.2.1.2
Cisco 2621产品参数详细信息(扩展方案)
描述 基本特征 是否内置防火墙 固定的广域网接口 固定的局域网接口 产品定位 重量 是否支持VPN 是 一个异步辅助端口 2个10/100以太网接口 固定和模块化路由器 8.85 lb. (4.02 kg) min. -- 10.25 lb. (4.66 kg) max 是 Cisco View,Cisco Works,Cisco Voice Manager,ConfigMaker,随机网管配置软件 Enhanced Set-up 电源 72W Nos名称及版本号 Cisco IOS DRAM内存 16 to 64 MB total;24 MB(缺省);64 MB(最大) Ethernet,Fast Ethernet,ATM,ISDN,T1/E1,Frame Relay,X.25,适用网络类型 IP/IPX 支持网络协议 IP etc 是否支持Qos 是 Flash内存 4 to 16 MB;8 MB(缺省);16MB(最大) 支持的网管协议 SNMP 7.2.2.1.3
Cisco 2620产品参数详细信息(基础方案)
描述 基本特征 是否内置防火墙 固定的广域网接口 固定的局域网接口 产品定位 重量 是否支持VPN 是 一个异步辅助端口 1个10/100以太网端口 固定和模块化路由器 8.85 lb. (4.02 kg) min. -- 10.25 lb. (4.66 kg) max 是 Cisco View, Cisco Works, Cisco Voice Manager, ConfigMaker,随机网管配置软件 Enhanced Set-up 电源 72W Nos名称及版本号 Cisco IOS DRAM内存 16 to 64 MB total;24 MB(缺省);64 MB(最大) Ethernet,Fast Ethernet,ATM,ISDN,T1/E1,Frame Relay,X.25,适用网络类型 IP/IPX 支持网络协议 IP etc 是否支持Qos 是 Flash内存 4 to 16 MB;8 MB(缺省);16MB(最大) 支持的网管协议 SNMP 7.2.2.2 交换机配置
根据网络系统建设的原则,从安全可靠、高性能的角度考虑我们推荐使用世界着名的网络产品-CISCO产品系列。 7.2.2.2.1
网络厂商介绍
美国Cisco系统公司是世界上领先地位的网间网互联技术和产品(包括多协议路由器、ATM交换机、
局域网交换机、访问服务器、网间网管理软件)的供应商。Cisco系统公司在向市场提供产品的近十个年头里,一直掌握网际互联系统全球市场的50%以上。迄今为止,Cisco系统公司已为世界上40个国家的25,000多个用户安装了超过300,000台网际网互联设备。上述众多用户构成了广泛的纵向市场范围,包括电信业、金融业、服务业、工业、零售业、政府部门及教育机构等市场部分。Cisco系统公司是S&P500家之一,亦是“幸福”500家之一。根据权威的市场研究公司Dataquest的最新调查结果,Cisco公司在97财年名列世界十大电信公司之一,成为全球最快的电信产品供应商,增长率为87%。 7.2.2.2.2
Catalyst 3500概述
Cisco Systems Catalyst 3500 XL系列是一系列可扩展、可堆叠的10/100和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提供最佳的性能、可管理性和灵活性以及无与伦比的投资保护。该系列低成本、高性能的交换解决方案通过一个独立的高速堆叠总线保留珍贵的桌面端口,提供下一代可堆叠的交换。Cisco的突破性交换机集群技术将堆叠域扩展到单个配线间之外,能使用户最多互连16个Catalyst 3500 XL、2900 XL和Catalyst 1900交换机,组建一个灵活的单一IP地址管理网络,而不受它们的地理位置限制。
Catalyst 3500 XL系列高性能交换机包括Cisco IOS(软件和Cisco Visual Switch Manager (CVSM)软件以及一个易于使用基于Web的管理界面。 所有 Catalyst 3500 XL系列交换机均包括标准版和企业版。企业版交换机提供先进的软件特性,包括全面的802.1Q和ISL VLAN支持、TACACS+安全和由Uplink Fast实现的容错特性。 7.2.2.2.2.1
关键特性
10 Gbps的交换主干,最高转发速率每秒钟740万个数据包,最大转发带宽5 Gbps,跨所有
10/100端口提供线速性能。
内置的千兆位以太网端口适合插入各种GBIC收发器,包括Cisco GigaStack GBIC、1000BaseSX
和1000BaseLX/LH GBIC。
低成本的2端口Cisco GigaStack GBIC通过在菊花链连接中提供1 Gbps的连接,或者在专用
的交换机到交换机连接中提供2 Gbps的连接,提供广泛的高度可配置的堆叠和性能选项。 Cisco交换机集群技术允许用户使用基于标准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介质组建
一个由16个Catalyst 3500 XL、2900 XL和1900交换机组成的单一IP地址管理网络,而不受它们的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一低成本、高性能的交换解决方案系列提供下一代可堆叠的交换。它允许从一个IP地址管理所有Cisco交换端口,并提供互连的交换机和一个独立的保护珍贵的桌面端口的高速堆叠总线。
通过推出Catalyst 3500 XL系列和Cisco交换集群技术,Cisco将堆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由于所有Catalyst 3500 XL、2900 XL和Catalyst 1900交换机上都支持交换机集群,因此用户可以从一个单一IP地址管理380多个端口,并能够通过广泛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Gigabit Ethernet介质连接所有交换机,而无论它们的物理位置在哪里。
7.2.2.2.2.2
卓越的性能
10 Gbps交换光纤和每秒750万个数据包的转发速率给每一个10BaseT/100BaseTX端口提供线
速性能4MB共享内存体系结构。通过消除HOL阻塞确保最高可能的吞吐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包丢失,减少多路传输和广播流量拥塞机载8MB DRAM和4 MB闪存保证软件升级,最大限度地增加客户的投资回报。
交换型10/100端口上的全双工操作给终端站和服务器以及交换机之间提供200Mbps的带宽。 CGMP Fast Leave允许快速中止向希望停止一个数据流的终端站多路传输数据,减少了网络上
的多余流量。
灵活和可扩展的交换机通过GigaStack GBIC提供的基于硬件的独立堆叠总线支持。 当菊花链连接多达9个Catalyst 3500 XL系列和Gigabit。
集群技术多个堆叠选项启动的Catalyst 2900 系列交换机时,提供1Gbps的转发速率,或者
在一个点到点配置中提供2Gbps的转发速率.
7.2.2.2.2.3
Catalyst 3524产品参数详细信息(扩展方案) 基本特征 支持网络协议 是否支持QoS/CoS 适用网络类型 各速率/类型端口数 是否支持VLAN DRAM(MB) 交换级数 端口总数 尺寸(cm) 网管功能 背板带宽(Gbps) 描述 802.3u, 802.3z 是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Gigabit以太网 24端口10/100自适应;2端口1000BaseX (GBIC) 是 8MB 2 24 11.8 in SNMP, Telnet, RMON, CWSI, 基于(CLI)的带外,嵌入式Cisco Visual Switch Manager,基于Web的界面 10 7.2.2.2.2.4 Catalyst 3548产品参数详细信息(扩展方案)
描述 4.7kg IEEE 802.3x full duplex ;IEEE 802.1D Spanning-Tree Protocol;IEEE 802.1Q VLAN;IEEE 802.3z 1000BaseX;Cisco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CGMP); 是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Gigabit以太网 48端口10/100(自适应) 8k 是 8MB 2 44.5x39x4.4 基本特征 重量(Kg) 支持网络协议 是否支持QoS/CoS 适用网络类型 各速率/类型端口数 最大地址数 是否支持VLAN DRAM(MB) 交换级数 尺寸(cm) 7.2.2.2.3
联想LS-5625概述
联想LS-5625是国产交换机中一种高性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提供24个10/100M交换式端口和一个扩展插槽,可选插1个8口的10/100?Base-TX、1个2口的100Base-FX或1个1口的千兆以太网模块。?提供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支持多干路冗余连接(Port?Trunking),支持端口镜像(Port?Mirror)。?全双工模式下具有流量控制(Flow?Control)功能,4GBps背板带宽。支持SNMP和4组(1,2,3,9)RMON网管协议,19”机架式?。并且联想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联想LS-5625产品参数详细信息(基础方案)
基本特征 支持网络协议 是否支持QoS/CoS 适用网络类型 各速率/类型端口数 是否支持VLAN 电源 交换级数 端口总数 尺寸(cm) 背板带宽(Gbps) 7.3
描述 802.3u, 802.3z 是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Gigabit以太网 24x10/100M 是 100-240V AC,50-60Hz,130W 2 24 482 x 374 x 89 mm 8 Internet防火墙和系统安全设计
如果仅作为一个企业的内联网,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要访问因特网资源或被外界用户访问时,内部数据和网络设施就会暴露在Internet上,那么就必须考虑如何提供所需级别的保护,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内部网络上的资源和非法向外传递内部消息。
本系统的安全体系由防火墙系统、WEB服务器页面监控及报警系统、病毒防护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Internet防火墙系统是这样的系统(或一组系统),它能增强系统内部网络的防火墙,决定了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哪些可以访问的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要使一个防火墙有效,所有来自和去往Internet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接受防火墙的检查。
应给予特别注意的是:网络安全不仅仅是路由器、堡垒主机、或任何提供网络安全的设备的组合,它决定于系统整体的安全策略。其中邮件服务器转发功能应特别控制,必要时应关掉。安全策略建立了全方位的防御体系来保护系统的信息资源。这种安全策略应包括在安全指南中,告诉用户他们应有的责任:规定的网络访问、服务访问、本地和远地的用户认证、拨入和拨出、磁盘和数据加密、病毒防护措施以及培训等。所有可能受到网络攻击的地方都必须以同样安全级别加以保护。
7.3.1 防火墙
为保证网络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必须设立防火墙。我们推荐选择Cisco的PIX Firewall(防火墙)产品。Cisco PIX防火墙是Cisco 防火墙系列中性能最高的企业级防火墙产品。集成的硬件、软件PIX FIREWALL系列提供很高的安全性能且不影响网络性能。通过Cisco PIX防火墙可以建立使用IPSec标准的虚拟专网(VPN)连接。使用Cisco PIX防火墙加强了内部网、外部网链路和Internet之间的安全访问。
Cisco PIX防火墙产品向企业网络提供颇为引人注目的简单管理特性和举世无双的安全性。一般在5分钟内配置完毕的PIX防火墙,其可以对外部世界提供的安全防护装置能够彻底隐藏起您的内部网络。与典型的CPU集中式的代理服务器不同,前者对每个数据包都进行大量处理,而PIX防火墙采用一个非UNIX的、安全实时的嵌入式系统。这种设置令PIX防火墙具有能够同时连接16000条线路的卓越性能,明显高于基于UNIX的防火墙。
PIX防火墙的高性能核心是一种基于自适应安全算法(ASA)的防护方案,它有效地对黑客隐藏起主机地址,使得他们无从获取这些地址信息。解决面向固定连接安全性的ASA方法建立基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TCP序列号(随机)、端口号码和附加TCP标记的对话流。这些信息被存储在PIX防火墙的一个信息列表中,所有进入的数据包都和列表中的项目相比较,只有存在能够批准通过的相应连接线路时,才允许通过Cisco的PIX防火墙对系统进行访问。这种方案帮助您的系统授权内部用户和经过许可的外部用户进行透明访问,同时保护您的内部网络免遭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的访问。
Cisco的PIX防火墙通过一个称作“直通代理”的新特性进一步增强了这一颇受注目的性能优势。尽管基于UNIX的代理服务器是一个理想平台,并可以提供用户鉴别功能和保持“状态”(关于数据包
的来源和目的地的信息),从而具有不错的安全性,但是由于它们在OSI模式的第七层处理所有数据包,因此它们的性能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PIX防火墙的“直通代理”特性象代理服务器一样在申请层先审查用户。但是,一旦用户被证实符合一个基于终端访问控制器访问控制系统(TACACS+)或远程鉴别拨入服务器(RADIUS)的工业标准数据库并核对过策略后,PIX防火墙就转换对话流,此后所有通信量都直接迅速地在双方之间流动,同时保持对话状态。这种直通性能令PIX防火墙的运行速度大大高于代理服务器。在这一高水准的性能之上,实时嵌入式系统还增强了PIX防火墙的安全性。与基于UNIX的代理服务器不同的是,代理服务器的源代码唾手可得,从而向黑客们提供了一个侵入的目标,而Cisco PIX防火墙的专用系统是专门为防火墙的安全运行而设计的。另外,要获得更高的可靠性,购买PIX防火墙时可以选择一个故障/热备用升级选项,它可以排除个别故障。当2个PIX防火墙并行运行时,如果一个发生故障,另一个PIX防火墙还透明地保持安全运行。 Cisco PIX防火墙主要特性:
执行速度快:Cisco的PIX防火墙同时支持16000多条TCP对话,在不影响最终用户性能的情
况下支持无数用户。满负荷时,PIX防火墙的运行速率超过45Mbps,支持T3速度。这些速度是基于UNIX的防火墙的几位。
简单性降低拥有成本:凭借Cisco的PIX防火墙,将不再需要难于得到的UNIX专家来配置和
安装昂贵的UNIX工作站。相反,没怎么受过计算机培训的用户一般在5分钟之内就可以配置完毕PIX防火墙。由于PIX防火墙实际上不要求日常管理,因此日常性的维护费用明显降低。支持两种配置界面:HTML GUI或Cisco IOS用户界面。要实现配置的简单化,用户可以采用带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图形用户界面(GUI)的PIX防火墙。另外,对于那些已经熟悉Cisco IOS用户界面的客户来说,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基于Cisco IOS界面的PIX防火墙。Cisco公司还提供采用Cisco PIX专用链路加密插件的加密功能。借助这个插件,用户可以选择专用租用线路并在包括Internet在内的任何基于公共IP的网络上发送经过加密的IP数据包,从而显着地降低了电信费用。在每个PIX防火墙处采用PIX专用链路加密插件,使用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用户可以对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的安全性感到放心。PIX专用链路加密插件还采用基于标准的技术,引入了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的鉴别标题(AH)和封闭安全性负载(ESP)协议(分别为RFC1826和1827)。
PIX防火墙改善地址不足的问题:Cisco的PIX防火墙还提供一个扩充和重新配置IP网络的
特性,从而不必担心缺乏IP地址。网络地址转换(NAT)使之可以利用现有IP地址或存储在Internet分配号码机构(IANA)储备库(RFC1918)中的地址。PIX防火墙还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转换或不转换一组地址。面向固定连接线路的安全性防护装置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访
问内部网络资源。基于TACACS+和RADIUS等工业标准的鉴别协议允许从外部网络进行内部网络,同时隐藏起内部网络的体系结构。
7.3.2 WEB服务器页面监控及报警系统
WEB服务器页面监控及报警系统主要防止非法对静态页面文件、CGI脚本文件以及重要的配置文拥有写权限。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对页面文件监控,发现被改动后立即报警、恢复。在实际应用中,选用何种软件主要看报警和恢复的速度、准确性,用户使用的方便程度,软件占用系统资源的多少等。
7.3.3 病毒防护系统
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在系统安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推荐选用美国网络联盟公司(NAI)的病毒防护系统McAfee Active Virus Defense suite,它可以在网络服务器中设防,更可以在复杂结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病毒层层设防、围追、堵截,并可远程实时多媒体报警。它与其他同类厂商产品与解决方案相比,突出时效性、超前防范,并使用户增加安全感。
7.4 服务器系统设计说明
7.4.1 服务器系统概述
服务器系统是校园网络的中心环节。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服务器硬件本身的容错能力和可靠性不断增加,而从应用角度上来讲,各种容错手段也越来越丰富。
7.4.2 服务器选型说明
随着快速以太网技术、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广泛采用,制约系统性能的网络带宽瓶颈已不复存在,而且高速的网络通道允许所有的请求操作能同时到达服务器网卡,因此真正的网络瓶颈集中在网络服务器的网卡接口上,这样也造成了服务器的I/O通道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企业网络中,服务器的通道处理性能是决定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
本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如何选择可靠、高性能的服务器来承担如此关键与重负荷的任务。对选择企业网络中的服务器应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可靠性:衡量服务器的可靠性主要依据服务器所采用的技术,并且最关键的要素是此服务器
是否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得到过考验。
冗余技术:对服务器作冗余是消除服务器系统单故障点的重要手段,PC服务器的冗余主要包
括以下的部件:
A.电源:冗余电源的设计对处在执行关键处理的服务器必不可少。 B.硬盘:硬盘冗余技术在服务器中已经比较完善,用户可选择单卡双盘 的镜像技术、双卡双盘的双工技术或RAID卡控制的RAID技术来实现硬 盘的冗余。
C.内存:内存冗余技术是通过在内存中增加纠错位来实现对内存的出错 保护。目前服务器中多用ECC(错误纠正码)内存来实现内存冗余。 D.CPU:可采用多CPU服务器,不仅减轻了单个CPU的负担,而且互 为冗余备份。
企业网络应用中应尽量采用以上部件冗余技术来保证服务器的可靠运行,以获取投资、可靠性、系统性能几方面的综合最优值。
企业网络服务器在工作时是允许有计划停机的,因此在设计保证其不因意外故障而失效的前提下,还应有在线修复手段以及时排除出现的故障,使服务器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服务器的在线修复一般依靠以下技术实现:
故障部件隔离 故障部件可带电插拔 部件的在线配置技术 I/O并发操作能力
在服务器中,由于I/O操作相对于主CPU的处理能力要慢许多,因此提高文件服务器能力的关键是优化系统的I/O操作。衡量服务器的I/O处理能力,首先要从结构上考虑。普通服务器采用了软、硬件与微机兼容的设计方案,使微机服务器在系统结构上有许多先天不足。如总线效率低下、通道争用过分依赖CPU处理I/O事务等,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其I/O吞吐能力的扩充。因此在企业网络系统中应选用中档网络服务器。
一般来说,服务器硬盘子系统的性能取决于以下几点:
硬盘接口传输率 硬盘转速与寻道时间 硬盘通道设计
根据目前的技术,最先进的SCSI控制接口为Ultra与WideUltra及ULTRA2。在同步方式下,ULTRA和WIDE ULTRA接口的传输率可达40M/S,ULTRA2可达80M/S,较FastWide接口分别高一倍和两倍。最
高速的硬盘可达10000r/m,寻道时间小于8ms。用户可依据以上指标去衡量服务器硬盘接口的性能。另外,服务器的硬盘通道配置也极为重要,如:双工技术可实现并发的读/写操作,智能硬盘卡可提供高效的硬盘冗余与读/写操作。
在本方案中,我们推荐选择IBM Netfinity5100(51Y)服务器。它适用于部门或工作组需求的坚固、独立服务器,?双路处理能力带给您高可用性,?卓越的内部规模可扩展性、高性能和优质服务能力。稳定可靠,易于扩展,完美融合,性能出众,易于管理,易于使用,极易扩展,满足您的各种需要。 7.4.2.1 IBM Netfinity 5100(51Y)产品参数详细信息
基本特征 是否支持磁盘阵列 PCI插槽类型/数量 内存类型 最大热插拔硬盘数 SCSI控制器类型/数量 目前CPU数 接口数量 CPU频率(MHz) 标准内存容量(MB) CPU类型 主板I/O接口 网卡型号 支持操作系统 是否支持热插拔硬盘 电源功率 最大内存容量 最大CPU数 内存带宽 外部驱动器架数 描述 是 5个PCI(3个64位,2个32位) ECC SDRAM 6 集成双通道Ultra160 LVD SCSI 1 2个串口,并口,鼠标,键盘,视频,以太网,2个USB Pentium III 667MHz 128M Intel Pentium III 2个串口,并口,鼠标,键盘,视频,以太网,2个USB 集成10/100以太网卡 UNIX,LINUX,Windows NT,Windows2000 是 250W 4096M 2 133MHz 10个托架(6个热插拔,2个半高,40X-17X IDE CD-ROM;1.44MB软驱) 7.5 整体方案设计说明
根据某单位对整个局域网网络规模的需求,我们设计了本套方案。
企业的办公、管理需要有大型的数据库系统支持,使用一台高性能的LINUX服务器来作为整
个企业局域网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选择IBM Netfinity 5100(51Y)高性能服务器,采用一路或两路至强CPU,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该服务器上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且需要定期进行备份。此服务器上还运行有Internet服务程序,如FTP服务,WEB服务,SMTP服务,DNS服务等。
在基础方案中,我们采用了两台联想LS-5625交换机作为主干交换机。连接内部局域网和
Internet。楼内机器较多的情况下,各PC机可通过10M/100M Hub互连再和交换机相连;机器较少的情况下,可用10M/100M双绞线直接和交换机相连。另外,如果PC机访问网络要求不高,可以通过PSTN和局域网相连,减少线路造价。
在扩展方案中,我们采用了Cisco公司的Catalyst 3548交换机作为主干交换机,Cisco
Catalyst 3524作为边缘交换机。PC机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先通过10M/100M Hub互连再连接到主干交换机上,PC机较少的地方,可直接和交换机相连或通过PSTN和局域网相连。 在楼内,PC机可用10M的双绞线互连。主干线路可以用100M的双绞线或千兆光纤,视数据流
量大小而定。
本局域网采用Cisco公司的2600系列路由器,通过ISDN,DDN,ADSL等方式可连入Internet。
路由器使用两个10M/100M自适应的以太口,分别连接内外网,进行路由。在路由器上配置1个16口Modem模块。通过分配用户账号和密码,企业员工可以在远程通过电话拨入局域网,或通过企业内部电话网访问局域网。
为了保证局域网安全,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采用Cisco PIX硬件防火墙,在防火墙上设置
安全审计规则,保证网络安全。
7.6 主要设备一览表
7.6.1 基础方案 名称 交换机 路由器 防火墙 服务器 型号 联想LS-5625 Cisco 2620 Cisco PIX 515UR IBM Netfinity 5100(51Y)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数量 2 1 1 1 单价(元) 24300 15300 20600 IBM Netfinity 联想LS-5625 Switch 5100服务器 Cisco PIX 515UR Cisco 图23:某单位局域网总体拓扑图(基础方案)
7.6.2 扩展方案
名称 交换机 路由器 防火墙 服务器 型号 Catalyst 3548 Catalyst 3524 Cisco 2621 Cisco PIX 515UR IBM Netfinity 5100(51Y)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单价(元) 1 1 1 1 1 33800 19000 21000 20600 IBM Netfinity 5100服务器 Catalyst IBM Netfinity 5100服务器 Catalyst 3524 Catalyst 3548 cisco PIX 515UR Ciso Router Catalyst 3524 Switch 2621 Cisco PIX 515UR Cisco 2621 Router 图24:某单位局域网总体拓扑图(扩展方案)
第八章 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某软件集团公司承担过许多大型应用系统的研制和开发,都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充分依托在软件开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严密组织实施,严格控制项目进度,保证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保质按时完成。
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设计要求,中科软件在项目管理上建议设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工作。在其下设立两个工程职能小组,负责处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自的问题,完成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个职能小组应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安排下相互支持与配合,确保本工程能够圆满顺利地完成。
工程组织机构可用下图表示:
工程领导小工程协调小工程实施小 测试验收小质量控制 专家组 软件开发图25:工程组织机构
8.1 工程组织结构
8.1.1 工程领导小组
在某软件集团公司负责本系统的开发人员和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负责人的协商下,成立工程领导小组,直接对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进行指挥和协调。工程领导小组为工程实施的最高决策机构。
职责:
组织、决策整个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工程的实施 作为各工作组层次无法解决的项目争议的最后裁决
审批项目变更产生的变化、影响和费用 确保项目所有阶段的人员配备
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用户和中科软件方之间的关系
运作方式:
在工程进展的每个阶段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协调下一阶段的工作 在工程进行中遇到要协调问题时召开领导成员参加的协调会 产生协调会纪要,用纪要来指导工程建设
组成:
用户(或其领导机关人员) 中科软件方人员 某单位有关技术人员
8.1.2 工程协调小组
工程协调组是领导小组常设的执行机构。 职责:
在领导小组闭会期间,执行领导小组的各项决议 制定工程计划,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工作 安排适当的项目汇报和沟通渠道
提交项目工作范围变化问题,评估工作范围变化的商务情况 解决利益与工期的冲突 协调用户与承包方的义务与承诺
运作方式:
依据协调会纪要,检查用户方和中科软件方等方面对纪要的执行情况 对没按纪要要求执行的一方监督执行。
组成:
领导小组一至二名成员 用户首席代表
中科软件方项目经理组成。
8.1.3 工程实施小组
职责:
按照工程设计指标、进度安排和协调会纪要的要求,按期保质地完成工程建设 审批项目定义和各阶段的单独起始工作 制定项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过程 签署项目各阶段工作内容提交 每周召集项目组举行项目状态报告会 监控项目执行过程 准备项目状态报告
工作方式: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制定各阶段的工程实施计划和相应的财务管理,监督工程各部分的实施。
组成:
由中科软件方及有关的产品供货商组成,下划二个功能小组: 8.1.3.1 质量控制组
职责:
由质量控制组对承包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工程的人力资源配置、设计文档、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进度控制等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标准进行管理控制。
对各种设计文档进行阶段性评审 对各种设计文档进行版本控制 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人员组成:
熟悉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的专家
对软件开发、网络工程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的专家
8.1.3.2 专家组
职责:
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协助总体设计 人员组成:
熟悉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的专家
对软件开发、网络工程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的专家
8.1.3.3 软件开发组
职责:
具体承担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任务 人员组成:
系统分析员
熟悉编程工具的程序员
8.1.4 测试验收小组
职责:
组织验收测试
对软件各子系统模块的功能、可靠性进行测试 对系统测试进行质量监督
对各种设备进行进货、安装、测试检验 写出测试报告并对系统进行考核验收 对软件测试进行质量监督和版本控制
运作方式:
在考核测试前编制测试大纲
根据考核大纲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 测试完毕后写出测试报告
在考核测试合格的情况下,签字验收。
组成:
熟悉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的专家 中科软件方技术人员
8.2 系统开发与实施控制
项目开发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是阶段性审核和检查。所有某单位本项目负责人员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均要进行不同级别的评审,并建立对应的评审记录,对于关键设计阶段、关键设计内容的评审。
只有通过了评审,确认项目的设计结果符合工程的需求,满足开发设计规范,项目的开发才能转入下一阶段。
8.2.1 阶段检查点的审核检查方式
签定合同后,邀请某单位协调人员对中科软件方进行考察
邀请某单位协调人员对软件应用系统的各子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审核
邀请某单位审核人员对软件应用系统的各子系统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报告进行审核 邀请某单位审核人员对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审核 进行审核的人员、时间、地点由某单位决定 标准化、规范化保证
8.2.2
项目和实施过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之一是保证在系统总体设计中确定的软件开发标准、工程实施标准、以及具体的数据规范、通信标准等在具体的项目开发实施中得以保证。制定具体的措施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8.2.3 成本与进度控制
成本控制是项目整体管理控制的一部分,在项目的开发计划中,将依据工作内容和每一个工作的持续时间进行项目费用的预算,预算的结果将成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各单位项目管理部将定期(一般情况为一个月)从财务提取项目月费用数据,及时将数据反馈到项目经理。对于费用与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出入的,必须由项目经理给出说明,如确定为必须的费用超支,则将制定出相应的化解成本风险的解决方案。
每个项目都将依据项目开发计划建立项目时间表,项目时间表是项目经理最主要的指挥和控制工具。在项目时间表中将显示关键的审核时间、交付日期、主要任务和工作完成时间。项目时间表也是各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实施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项目管理部门将定期地(一般情况为一个月)根据项目时间表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进行强有力的时间管理。
8.3 项目实施计划
总体设计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自顶向下、由总到分、由粗到细的功能逻辑树逐层分解、分析方法与自下向上、由分到总逐层归纳综合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全面的整体的优化,其中软硬件的匹配、接口、安全等所有设计要与用户需求相对应,且保证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项目开发的第一步是建立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开发计划将成为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以及实施项目控制管理的依据。项目管理机构将依据项目开发计划,将各阶段的结束点作为检查评测的检查点,进行成本、资金、进度、技术风险、以及项目规范化程度的控制和管理。
制定项目开发进度计划
制定项目开发组织、各公司任务分工和人力资源的配置 制定项目开发经费计划
确定项目关键技术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 三个时期
8.3.1
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项目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进行,即:项目首期目标,项目中期实现目标和项目远景目标。当前主要实现项目首期目标方案。 8.3.1.1 项目首期方案
该阶段方案再细分为如下四个阶段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依各个子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总体可以分为:
系统分析、总体设计概要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和实施阶段 系统联调、测试阶段 系统培训、试运行与验收阶段
系统分析、总体设计和概要设计阶段
8.3.1.1.1
8.3.1.1.1.1 系统分析阶段
业务需求归纳和分析:如某单位系统组织结构、全国业务运行结构分析、某单位业务流程及规范、业务特征分析等;
系统需求分析:对系统的业务需求的可行性、现有系统的状况、可选择的方案进行研究,由某单位根据业务需求归纳出工程的系统功能需求,提出总体的需求。 8.3.1.1.1.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确定系统功能、进行功能系统划分、确定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系统与外部系统之
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技术路线,根据某单位的需求、技术条件和网络结构,提出数据处理与分布原则、系统开发规范、数据通信的方式等。
8.3.1.1.1.3 应用软件概要设计
根据总体的要求,确定、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工程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数据流程和体系结构。 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分析,从总体要求出发,确定综合科研管理系统逻辑结构、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的划分与配置、综合科研管理系统接口规范、开发工具规范、公共数据库等,作出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8.3.1.1.2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施阶段
8.3.1.1.2.1 系统详细设计
根据系统的概要设计,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最终形成综合科研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文档,完成系统详细设计,形成文档,由质量控制小组审查。 8.3.1.1.2.2
系统实施阶段
要求结合试点单位,按照详细设计完成开发、测试工作;提交产品使用手册。 8.3.1.1.3
系统培训、验收阶段
主要任务为:
制作软件的安装盘,编写安装说明;
给用户现场安装程序或演示版,进行推广应用培训;
8.3.1.2 项目中期方案
项目中期方案是提高管理系统的统计功能,通过Java Applet实现统计图表的网上动态生成和查询;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组件结构,实现业务的完全后台处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通过XML实现数据交换功能,提高整体效率。
完善该管理系统的各功能,增强其实用性。主要的改进目标包括:多种类型数据的更合理使用;统计功能的增强。
统计功能的增强包括如下内容: 统计图表-Applet生成。 文档查询-使用全文搜索引擎。 业务流程-动态显示进度。 8.3.1.3 项目远景方案
项目远景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网上管理系统与诸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的结合,实现功能统一的企业内部网管理系统。
考虑采用EJB应用服务器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完成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最终的系统实现应是一个集成企业各业务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实现交易的电子化。
8.3.2 开发小组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或者并行成立如下几个小组:
总体设计组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组 软件产品开发组 Web开发组 测试组 培训及文档组
8.3.2.1 总体设计组
总体设计组主要任务如下:
负责整个软件产品的总体数据流、模块功能界定,产品边界界定; 检查各组的工作进度,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
对整个项目情况进行周记,并进行签字,如有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负责同某单位进行沟通。
8.3.2.2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组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组的任务如下:
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提供各开发小组数据库结构; 深入了解各开发小组之间的共享数据,及时通知改变的数据格式; 负责编写后台程序如存储过程、视图,约束等。
8.3.2.3 对象分析与构件开发组
对象分析与构件开发组的任务如下:
详细设计中,仔细分析各业务模块,提取各模块之间的各种共性,建立各种通用的对象模型;
负责开发各种功能完备的通用构件,供软件产品开发小组使用。
8.3.2.4 后台服务程序开发组
后台服务程序开发组的任务如下:
负责各业务子系统的后台小服务程序的详细设计; 负责各业务子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应用开发工作;
给构件开发组提供开发构件需求,充分其开发的各种公用构件,加快开发速度; 给数据库管理组提供需求,充分其提供的各种存储过程和视图,保证开发进度。
8.3.2.5 Web页面开发组
Web开发组的主要任务如下:
负责信息发布模块的详细设计; 负责信息发布模块的程序编写;
给数据库管理组提供需求,充分其提供的各种存储过程和视图,保证开发进度。
8.3.2.6 测试组
测试组的主要任务如下:
对构件开发组开发的构件进行测试,合格后交付产品开发组使用; 对产品开发组的业务模块进行测试; 对Web开发组的业务模块进行测试;
对产品开发组程序和Web开发组程序结合进行测试;
8.3.2.7 培训及文档组
训及文档组的主要任务如下:
制作产品的安装程序;
编写产品的安装说明、使用手册; 负责对企业系统管理员、业务员的培训。
8.4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将在我公司技术委员会的监督下,严格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进行。
8.4.1 质量方针
1. 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 2. 强化管理流程; 3. 发展技术优势; 4. 建立高质量的IT队伍;
8.4.2 质量目标
1.质量责任明确化; 2.质量程序文件化; 3.质量管理流程化; 4.质量设计系统化;
第九章 应用系统安装、测试和验收
9.1 安装
某软件集团公司负责应用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整个软件系统的集成安装调试。
9.1.1 安装调试计划
在安装调试前,某软件集团公司应提前两个星期向某单位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相关负责人提供安装调试计划。内容包括:
➢ 安装调试手册 ➢ 安装调试进度安排 ➢ 安装方式 ➢ 调试方法 ➢ 调试工具的准备 ➢ 安装调试环境的准备 ➢ 其它需要准备的工作
9.1.2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安装调试工作在双方代表在场时进行
安装调试过程中,有乙方原因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安装调试报告
9.1.3
安装调试完毕后,按要求向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相关负责人提供安装调试报告,内容如下:
➢ 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安装调试结果 ➢ 安装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9.2 测试
依据某软件集团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及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本身的特点,本测试计划文件中将包括以下内容:
9.2.1 测试目的
测试目的是尽可能发现存在的错误,并能发现及预言潜在的错误,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保证本系统所开发的软件和购买的所有设备符合合同的要求。
9.2.2 测试组织
测试组由甲、乙双方共同参与,必要时或关键设备请有关厂家技术代表参加。写出测试记录,由各方授权代表签字。
9.2.3 测试方法
测试(一般从部件测试) 部件组合测试 系统集成测试
9.2.4
测试内容
9.2.4.1 模块测试 数据库的查询测试
系统:依据应用系统中的流程要求,对每一环节进行测试。对应用系统中每个数据库进行存取权限控制的测试
数据库数据操作的测试
子系统测试 质量管理子系统的测试 企业管理子系统的测试 科研管理子系统的测试 物资管理子系统的测试 文件管理子系统的测试
9.2.4.2
9.2.4.3 系统集成测试
应用系统之间的联调,就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联合调试
9.2.4.4 连续负荷运行测试:
按要求对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进行240小时连续总体负荷运行测试。
9.2.5 测试报告
每步测试按要求在测试前提供测试计划,测试后提交测试报告,具体包括如下:
计算机硬件设备及系统软件的测试报告单 网络设备及网管软件的测试报告单
应用系统测试报告单,包括模块测试报告单、软件问题报告单、软件修改报告单 系统测试报告单
9.3验收
在系统试运行结束后,我公司将提交测试报告及相关的文档资料用于验收。成立验收小组,验收组由甲、乙双方共同参与,必要时请第三方专家或上级领导参加,进行系统的验收工作。由乙方提交系统必要的文档资料,根据测试组的测试报告,按合同和需求分析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后由各方授权代表在验收单上签字验收。
9.3.1 文档验收
下述为要交付的文档资料:
需求分析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模块设计说明书 应用软件系统应急计划 应用软件系统源程序代码清单 技术手册
使用手册 测试计划 测试报告 试运行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
文档资料度量准则:
完备性 正确性 简明性 规范性
9.3.2 应用系统软件的验收
应用系统经过反复测试和修改后,交付用户试运行三个月,如果没有重大故障发生,特别是没有系统中断的现象发生时,业主应按合同要求进行验收。
9.3.3 验收报告
由软件产品公司提供验收报告一式三份,上列出应用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按应用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按功能模块及总体功能用户签署验收意见,形成参与验收的各方签名的最终验收报告。
第十章 培训计划
10.1 培训目标
在系统投入正常运行时,系统的运行操作、管理人员的主体人员应是某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及业务人员,所以培训这些相关人员,使其达到应有的水平是我们在系统实现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主要技术人员的培训,达到熟练掌握设备和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诊断、维修、应用和开发等技能。
具体按如下三类人员进行培训:
管理人员 系统管理员 业务员
10.2 培训内容
应用软件培训:
应用软件系统总体结构 应用软件系功能 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结构 应用软件系统的安装、运行管理 应用软件系统的维护 应用软件系统的用户操作 开发工具的使用
数据库培训计划:
数据库系统管理
10.3 培训方式
采用授课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10.4 培训地点
某单位相关场所
某软件集团公司
10.5 培训计划
在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进行试运行开始时,首先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如下培训: 1)系统培训:
➢ 人员: 技术管理人员、 系统管理人员 ➢ 培训时间: 15天
➢ 培训地点: 某软件集团公司 ➢ 培训费用:原则上食宿费自理。 2) 现场培训
➢ 人员: 相关某单位业务人员,20人左右 ➢ 培训时间: 15天 ➢ 培训地点: 某单位
➢ 培训费用:某软件集团公司人员自己承担。
第十一章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某软件集团公司重合同、守信誉。某软件集团公司正是继承了这一优秀作风,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用户把项目交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和鼓励,我们视用户项目为自己的生命线,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以及售后服务中,我们将坚持“共同设计,合作开发,长远支持,终身服务”的原则,在系统正常运行后,我们将继续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技术人员解决问题。
11.1 终身维护
我公司对某设计研究院综合科研管理系统的免费维护、技术支持时间为三年(自系统验收合格日开始),在系统运行的三年内,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我方人员将免费解决问题。在其后系统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若系统出现故障,我公司均将负责维护,视解决故障难度的大小酌情收取一定费用。
11.2 快速响应的能力
对各种技术咨询和系统故障,我方均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信箱以及直接通过网络进入客户系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我们将竭尽全力,为用户提供保修服务,并提供以下响应承诺:
技术咨询响应时间不超过2小时
对于快速响应技术服务无法解决的故障,技术工程师将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 故障排除时间不超过72小时
主动访问与合理建议
我方技术人员将主动与客户联系,了解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向客户介绍当前最新技术动态,对以运
行的系统提些合理的改进建议供客户参考。
此页无正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