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义引申比较英汉互译
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各有其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为了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应该对在译语中所选择的词语进行仔细斟酌和揣摩。引申是英汉翻译的常用手法之一。英语和汉语在长期发展和使用中形成了富有各自特点的修辞方法、搭配习惯和行文规范。所谓的引申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句中词或词组乃至整句的字面意义由表及里,进行恰如其分的引申,运用一些符合各自语言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词句,将原文内容的实质准确地表达出来。
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文化的异同,我们可能有不同或相同的主观想象和理解。同望一轮明月,美国人想到的可能是“月亮钻石”,阿波罗登月,中国人想到的可能是阴晴圆缺、嫦娥奔月,或者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联想不同,生发的情感、思绪和文化想象也就不同,因此,对词语的引申义的理解就有差异。
汉译英时,我们习惯以汉语思维方式翻译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表达式,这样往往容易产生错误的翻译。对“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们最经常见到的翻译是“One’s heart is like a well in which seven buckets are drawn up and eight dropped down.”对于这个翻译,也许很多人觉得没有错,还自以为翻译得非常到位。但是,看一下两位完全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对这句英文的理解。1、“I think the well represents love and no matter how many buckets of love and caring are drawn out, there is always more.(我觉得这里把井深比做人心,水井代表爱。不管从中抽出了多少桶的爱和关怀,井里的爱和关怀照样充足。)” 2、“It seems to me the idiom talks about giving and receiving.(我觉得这句谚语在谈给予和接受。)”这两个美国人的理解和汉语本意相差甚远。
同样的,英译汉时,如果按照表面的意思翻译,虽然翻译没有错,但是同样不能传达
信息或者是正确的信息。1、Bacchus has drowned more than Neptune and has killed more than Mars. 被巴克斯淹死的人比尼普顿要多;被巴克斯杀死的人比玛尔斯还多。相信很多人看完这句后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巴克斯、尼普顿和玛尔斯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啊?这种情况属于直译完大家不能理解。另外一种情况是直译不能表达了正确的意思,就像上面提到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翻译成英语一样。如community service, 按照词语表面意思可以翻译成“社区服务”,但是它的正确解释是:Community service is unpaid work that criminals sometimes do as a punishment instead of being sent to prison.( community service 指的是犯罪分子被罚从事无偿劳动以代替入狱服刑。) 把community service翻译成社区服务与英语原意差别很大,如果在前面加个修饰,翻译成“惩罚性社区服务”,会比较恰当。
词义引申现象在英汉中经常出现。英语中solomon(指代智慧),hercules(指代大力士),fire(指代热情、欲望),wolf(指代贪婪、残忍)等的引申义,早已成为西方人心中联想的固定意象。汉语中经常被引申词义的词汇或者说法如“铁公鸡”、“戴绿帽”、“周瑜打黄盖”等,也是如此。
含词义引申的句子之间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原义,或者取其引申义。直译原义有时候会出现上面所提到的错误的情形,但是有时候直译也能正确传达,甚至有时候还能起到不言自明的效果。如:1、Don’t try to play ostrich.(别耍鸵鸟花招。) 2、He has, by this very act, opened Pandora’s box.(他这种做法,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上面例子中的“鸵鸟花招”、“潘多拉的盒子”都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但是它们已经被中国人所认同和接受,成为比较普遍的意象,因此也能像汉语“他是个啊Q”、“黄鼠狼给鸡拜年”中的“啊Q”、“黄鼠狼”一样,有了自己在汉语中约定俗成的意义,说话者无须解释,该引申义不言之明,听话者自然心领神会。“鸵鸟花招”、“潘多拉的盒子”等外国特定文化的意象之所以能通过直译为中国人所理解,主要在于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我国越来越多
地引进和学习外国的文化,一些词语可以更多地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样既能保持信息客观可信,也能传达意思,体现了翻译中的“信”、“达”原则。
对含有引申义的词语进行直译而能被读者所认同和理解的毕竟是少数,语言是在特定文化的产物,只有生活在该文化环境中或者对该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含有引申义的词语直译版本。例如:1、Alcohol and gasoline don’t mix. 直译:酒精和汽油不能混合。对于这个翻译,相信大家比较陌生,不能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alcohol and gasoline 在这里分别指代喝酒和驾车,所以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2、Prayer should be the key of the day and the lock of the night. 直译:祈祷应是白天的钥匙,夜晚的锁。 这句翻译得非常优美,但是读者如果不知道“the key of the day”、“ the lock of the night”代表“一日之始”,“一日之终”的话,就理解不了该句了。这句话的理解离不开对“早晚祈祷”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联系。可以翻译为:一天生活,祈祷开始,祈祷结束。
很多情况下,直译不好,但是利用引申义也同样不能取到很好的效果。如:他是个铁公鸡。 1:He is an iron cock. 2:He is a stingy man. 第一个翻译iron cock并不能让外国人联想到是个吝啬的人。第二个翻译虽然表达了引申义,但是把铁公鸡这个幽默的喻体形象给丢了,失去了幽默、形象的效果,也是个缺憾。对于一既不可简单地直译,也不好完全撇开原义的句子来说,最好采用立足原义,适当补充的办法来处理。例如: In public affairs he remained a mouse. 在公事上他依然胆小如鼠。
当翻译的对象属于译出语和译入语的共通点时,尽量采用直译,能保持原汁原味地传达原义。如果用引申义处理更为恰当时,就采用引申义。但是,需要注意,词义引申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忠实、更通顺、更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因此,引申必须得当适度,切忌忽略原文固有的基本含义、脱离开上下文的逻辑联系而妄加发挥。词义引申的一个重
要原则是必须从原文固有的基本含义出发,不脱离上下文的联系,不任意发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