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问题。(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其它每题5分。)
1、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4、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5、学校新教学楼一共有4层,每层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要配25套双人课桌椅。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课桌椅?
6、每本相册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丽家大约有900张照片,5本相册够用吗?
7、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8、小明的储蓄罐里原来有11.42元,昨天他用了7.5元买了一枝钢笔,今天他妈妈又给他0.35元。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9、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10、小洪有298元,比小青多32元,小青又比小明多26元。小明有多少元?
11、一辆汽车,3 小时运货物18吨,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从上午8时开始运货,一直到下午5时,共运货多少吨?
1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进行52千米,已行了7小时,离乙地还有128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商店运进106筐雪梨,卖出2065千克后,还剩下47筐,平均每筐雪梨重多少千克?
14、两个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甲队每天挖1.2千米,乙队每天挖1.8千米,他们合作挖了10天后,还剩7千米。这条水渠有多少千米?
15、一次捐款活动中,三年级学生共捐款924元,四年级有132人,平均每人捐款10元,三、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16、四(1)班和四(2)班共有课外书90本,如果四(1)班给四(2)班5本,两班的课外书本数就相同。四(1)班有课外书多少本?
17、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20筐,苹果每筐25千克,梨每筐20千克。水果店运来的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18、旅行社推出“珠海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70元。 方案二:团体10人以上(包括10人)每人100元。 (1) 成人7人,儿童3人,选哪个方案合算? (2) 儿童7人,成人3人,选哪个方案合算?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竞赛
答案:
1、48-9+5=44(元) 2、(48-12)÷9=4(小时) 3、(25+18)×8=344(千克) 4、124÷2×3=186(厘米) 5、4×7×25=700(套)
6、32×6×5=960(张) 960>900 不够 7、180-70×2=40(度) 8、11.42-7.5+0.35=4.27(元) 9、5.1-1.49-1.49=2.12(亿平方千米) 10、298-32-26=240(元)
11、5+12-8=9(小时) 18÷3×9=54(吨) 12、52×7+128=492(千米) 13、2065÷(106-47)=35(千克) 14、(1.2+1.8)×10+7=37(千米) 15、924+132×10=2244(元)
16、90-5×2=80(本) 80÷2=40(本) 40+10=50(本)
17、 (25-20)×20=100(千克) 20×20-20×25=100(千克) 18、(1)150×7+70×3=1260(元) 100×10=1000(元) 方案二合算 (2)70×7+150×3=940(元) 100×10=1000(元) 方案一合算 说明:算式和得数各占一半分,其中单位名称和作答各占0.5分。
附送:
2019年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P65—67
教学目标: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活“策略”
谈话: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样解决喝水的问题? (往水里扔小石子,让水升高。然后就喝到了水。)
引入:乌鸦很聪明,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我们就把这个巧妙的办法就叫做策略。 板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激发内需,形成策略
15.谈话:三个好朋友去文具店买写读书笔记的笔记本,出示图片问: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整理信息。摘录条件和问题
学生整理图中的信息。指导学生发现买的笔记本都是一样的。 再问: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华用去多少元?小军能买多少本?) (3)展示交流。
我们先来解决小华的问题。
你能整理出解决小华的问题的信息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摘录条件和问题”,
“画图”,“列表”)
你觉得那种整理信息的方法最好?
(列表的方法能清楚的表示出需要的信息,简洁方便。) (4)板画表格,经历列表的过程。
问:谁能不看图,只看表格就能复述题目的意思?学生复述后,是不是能清楚、简洁的表示出题中的信息啊? 这里小明的信息为什么要列出来啊?
(通过小明的信息才能求出1本笔记本的价钱。)通过表格第一栏小明的信息知道一本笔记本的单价。
(5)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6)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了什么策略?(列表) 你觉得用表格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还有什么优点?
(用表格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更主要的是便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7)再来解决小军的问题,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啊?开书66页,在书上的表格中整理信息。并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8)再黑板上画出表格,指名在黑板上整理。在指名板书答案。
猜一猜,他和小华比较,怎么样?他用的钱数多,能不能代表他的本书多吗?讲评。
2.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
3.把2个表格简化成一个。理解:箭头表示什么意思?3本对应18元,5本对应30元,7本对应42元。
观察这3组数据,有什么发现?本书越多,用去的钱数也越多。本数在增加,总价也在增加,什么不变?(单价)
4.小结:我们刚才解决了小华小军的问题,应用了什么策略?列表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整理信息。
三 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学校图书馆里也有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独立看书明确题意。问:看过图后,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请大家把课本上的表格补充完整,再解答。
班级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接问: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先求一本字典的高度,)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店购物情景)
①从这幅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你能用什么方法最快地解决出来?(列表)
你是如何理解“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 班级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 四 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形成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借助生动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还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②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对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分析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方法、决策、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具学具:图书,字典若干本及多媒体课件等。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3部分展开学习。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课始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新学期购买文具用品的情况,了解学生购买的物品数量、价钱等信息,并出示如书上65页主题图中的相关条件。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购物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 领悟内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
提可以解决的问题。借助学生可能提到的“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生成如书本65页上的表格,并合作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个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2、感受列表的价值
(1)围绕“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反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而求出小华买5本用去的价钱;或直接从小华买5本需要的钱中反推出要先求出每本的价钱。结合这些反馈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列式计算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通过不同检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结合学生反馈,教师随即板书本题解法。 (3)教师提出“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列表整理的方法将这题里的有关条件和问题独立整理成表格。并再组织反馈,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整理方法,(可能有同学根据小华的有关信息来整理列表;也可能根据小明的相关信息来整理。)组织学生辨析,判别;再组织学生利用表格所得信息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展示思维过程。教师板书不同
的解法。
(4)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反馈,并组织学生独立填出66页括号里的数,(即数量和价钱的对应图)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针对学生呈现的各种信息,组织学生及时评价,教师引导学生随即小结解题规律。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设计意图: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1、把书本66页的“想想做做” 第1题通过具体情景呈现出来,练习时,教师先出示5本一模一样的字典,组织学生测量出5本的具体高度;再出示15本摞在一起的这种字典,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接着用多媒体出示一摞显示具体高度的这样的字典,引导学生自主提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反馈。根据所提问题组织学生独立列表整理条件,自主解答并组织小组交流是如何依据列出的表格进行思考的。
通过这样一个生成性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从中也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备安排书本“想想做做” 第2题,书上的这题,是在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带出的归总问题,对于类似归总类的实际问题,教材并没有安排例题,而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
练习时,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先组织学生观察画面,并带领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已知,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等。然后再组织学生独立填表整理,探究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反馈信息后组织学生独立解答,板演校对解题思路。
3、安排“想想做做3、4”两题。
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书上的这两题没有提供表格, 练习时,先组织独立审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然后组织小组交流不同的整理方法。如学生可能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能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行整理。教师针对上述信息,及时小结反馈,从中凸现出列表整理这一基本整理信息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借助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列式进行解答。
此题通过反馈不同的整理方法,举一反三,逐渐提升学生整理信息的水平,引领学生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 三、教法、学法
以上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90页例题、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内容分析:
在本课时主要教学用画图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教学内容编排成两段: 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和列表?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怎样列,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列好的表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列表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1) 第89页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 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 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
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坡度
与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
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骤。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效 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识,发展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多媒体 七、教学程序:
(一)课堂复习 引入策略 (二)激发需求 感受策略 (三)灵活运用 体验策略 (四)拓展训练 提升策略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复习 引入策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回设计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好的做出来下面两道题目。 (1)、梅山小学环保小组想开辟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
花圃,你能计算花圃的面积吗?
(2)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面积是2000平方米,你能计算出操场的长为
多少米?
找学生读题目,并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1)、8×6=48(平方米) 答:花圃的
面积是48平方米。
(2)、2000÷40=50(米) 答:操场的长为50米。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是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
问题的策略——画图。(板书课题)
(二)激发需求 感受策略
1、师: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 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那么多文字,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麻烦,下面呢,
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课件展示图形) 师: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并板书展示。
(课件出示:18÷3=6米 6×8=48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追
问:18÷3求的是什么?
3、小结:真不错,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真方便呀!
(三)灵活运用 体验策略 1、完成试一试
师:下面一题你会吗?
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师:“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画图的过程。(课件出示)
师: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师: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展示做法):先求原来的长,150÷
5=30(米);
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谁还有不同做法? 生2(展示做法):我也是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
(平方米)课件出示 2、小结:
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 (四)拓展训练 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下图是李镇小学的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
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画图,解答。
师:你觉得这道题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师:“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是什么意思? 师:长增加或者宽增加该怎样理解呢? 师:你们画对了吗?现在要求试验田的
面积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48÷6求的是什么?48÷4呢? 师: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看第二题。 2、完成想想做做2.
(五)课堂总结 提升策略
出示: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
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经过了上面几题的学习,我们对画图解题的方法都已经掌握,下面这一题,就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看看那大家可以得出几种方法。课件展示答案。 课
件展示我们班同学真棒!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将从以上四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策略是方法本质内容的抽象概括,是介于方法与思想的过度转化。本课时内容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是进一步学习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策略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分析其数量关系并且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我确立了
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并感受到画图的策略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二、部分教法和学法
首先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年龄特点: 四年级的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学生在对文字的阅读中,对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由于问题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此时对题中的数量关系的了解往往还有些模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以及刚才的学情分析,教学中我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以练习法、阅读法为辅进行本课的的教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法。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的 三、教学过程
(一)听记数学问题,唤起画图经验
课前游戏引入,你来比划我来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听记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解决问题。唤起学生画图的经验,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画图策略,同时也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解决实际问题,习得画图策略
1、出示例题,初步分析,我让学生自主阅读例题。提问: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设疑:你觉得刚才这样介绍题目后,别人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楚吗?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会产生画图的需要。从而揭示课题。 2.讨论画图,完成画图,“如何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先示范画出示意图的一部分,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将示意图补充完整,进而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由学生合作讨论修正自己所画的草图,共同完善画图。
让学生自己比较总结,教师需强调“画图看清楚条件和问题”“边画图边标数据”,“注意长短”。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有“范式”可仿,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3、看图解答,交流反馈,结合示意图复述例题,利用要求原来的花圃的面积,先要求什么呢?利用分析法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或提问已知增加花圃的面积和增加的长,可以求什么呢?综合法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突破难点,并列式解答。
4、回顾反思,提升策略,交流解法时,让学生对着图讲解,说自己的想法。同时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还可以求出些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解答完成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经历,并明确基本过程。读题、画图、分析、解答、检验。 (三)应用画图策略,体验价值存在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三个层次。
1、变换信息,灵活画图。随后的试一试,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与例题一致,逐步巩固策略,掌握了这一解题策略,也提高了运用这种策略的自觉性。 2、变化情境,熟练画图。随着解决问题策略的初步应用以及对其过程的回顾 与反思,解决问题策略逐步“明朗化”
3、变化对比,提升能力。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阔思路,不断加深对策略的感悟。
(四)总结延伸,深化策略。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利于学生识别基本题型模式。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最常用的解题策略是什么?使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潜意识阶段到明朗化再到深刻化阶段过渡。 四、板书设计
突出重难点;为学生提供解题样板,是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的典范;突出 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利于学生自主建构。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