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宗旨?

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宗旨?

2021-01-13 来源:乌哈旅游
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宗旨?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第4期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国家主席*3月22日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回答的一句话。*主席讲的“无我”是忘我,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秉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

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的著名演讲,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之后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庄严地载入党章。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实践,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新时代,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最大信任和支持,从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时代为什么要树牢宗旨意识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要求我们切实树牢宗旨意识并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

树牢宗旨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对共产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最紧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到底就是尊重人民、代表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说到底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把群众观点作为党的基本观点,把群众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始终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

树牢宗旨意识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根本要求。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奋斗史。现阶段,尽管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但党的性质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没有变。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应尽责任和神圣使命,因而我们党建立了牢固的执政根基并不断发展壮大。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

树牢宗旨意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盛衰的根本因素。*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作为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能否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事业兴衰的大问题。共产党员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宗旨

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员干部应当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应当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切实做到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党尊重并保护每一名党员的合法权益,党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党员干部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改革导向,不断察民情、纳民意、问民需,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当前,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环境治理、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老百姓在这些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践行党的宗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结合群众的现实需求,把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来抓,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让改革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广大人民。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践行党的宗旨,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十九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党章规定,认清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反对特权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党员干部只有解决好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才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捍卫党的宗旨,才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

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

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他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职期间,杨善洲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使原本缺粮的保山成为“滇西粮仓”。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逝世。

杨善洲荣获“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

(责任编辑/李贵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