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聋校数学情境课堂——《9加几》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聋校数学情境课堂——《9加几》教学设计

2020-12-04 来源:乌哈旅游
GVANGJSIHGYAUYUZ教学设计·课堂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聋校数学情境课堂

——《9加几》教学设计

□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苏建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加几》一课为例,论述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聋校数学情境课堂,提出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经历体验“凑十”法,提升“凑十”法,内化“凑十”方法经验的积累,从而实现由经验向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聋校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

情境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85-02

《9加几》是人教版《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23~24页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课程领域内容。《9加几》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情境活动过程,逐步优化出“凑十”的算法,理解其中的算理。本节课的内容是听障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

一、学情分析

班级中共有9名学生,其中2名学生口语较好,3名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异质分组,分为3个活动小组。一年级的听障学生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较为活跃,采用分层教学、合作探究与个别指导的策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感悟“凑十”法,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训练与沟通能力的培养,让每名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优化发展。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具学具

教学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9加2的计算方法,优化出“凑十”法,能正确计算。②经历不同算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人人都能获得适合的数学教育。③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和分享,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其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凑十”法,理解其中的算理。教具学具:课件、2~9数字卡片、点子图与计数器(每组1个)。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希望大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合作学习,一起揭开数学世界的奥秘。

1.分一分2.合一合

分别出示2~9的数字卡片,复习各数的分成。

小组内运用手势玩合成10的游戏,比一比谁又快又准。如一人用手势出3,则另一人出7,还有一位同学负责检查,交换角色体验。

3.想一想10+4=4.算一算9+1+4=

10+5=9+1+5=

10+6=9+1+6=

10+7=9+1+7=

请学生采用自主答题的方式说出结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课始,教师强调数学学习的要求,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接着,师生一起用手势玩合成10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其视觉认知优势的特点,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10的分成与组合学问。采用多种方式复习数的分成、组合以及“10加几”的计算,为探究“凑十”法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活动二:多元探究、感知算理1.观察主题图

课件出示运动会主题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获得了哪些信息,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这是学校运动会的比赛情境图,有的学生在跑步,有的学生在跳绳,还有学生参加啦啦队表演以及分酸奶的活动,请说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2.尝试计算9+2

让学生对照主题图,尝试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箱子里有9盒酸奶,箱子外有2盒酸奶。

师: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提问1:比较箱子里和箱子外的酸奶,哪个多?哪个少?指定一名学生回答,他人进行评价。提问2:一共有多少盒?师(追问):怎样列式呢?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2”,并板书。

师:如何算出得数呢?自己先认真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方法1:从1开始数,1、2、3……11。方法2:从9接着数,10、11。方法3:从2接着数,3、4……11。

85广西教育2019.2课堂参考·教学设计

盒,10盒与1盒加起来就是11盒。

GVANGJSIHGYAUYUZ“凑十”再计算,为以后学习加法交换律做铺垫。

(三)活动三:拓展延伸,建立数感1.圈一圈

方法4:将1盒酸奶放入箱子里,合成10盒,箱子外还有1请学生讨论这几种计算方法,并交流。

师:大家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分析这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教师先引发学生的思考,再与学生一起探究方法4。3.用点子图理解“凑十”法摆、移一移。

提供含有10格的点子图和若干圆片,学生利用圆片摆一

让学生圈出10个,再结合口算思路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将2分成1和1,跟9合成10,再算10+1=1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操作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逐步板书:

9+2.填一填42013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自主出题计算“9+几”。3.想一想

让学生思考:做操时,我前面有9名同学,后面有3名同学,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想:(

4.用计数器感知进位

)加(

)得10,10加(

)得(

)。

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三组“9加几”梯度练习题,由浅入深,从扶到放,从封闭题到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探究“9+几”,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巩固“凑十”法的深层理解与实际应用,注重知识间的生长点与延伸点,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凑十”数学活动经验,初步领悟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应用,较熟练地掌握“凑十”的规律,为今后继续学习8、7加几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

师生总结:“9加几”转换为“10加几”来思考,用“凑十”法计算更为简便。

师:在个位上拨9个珠,还有2个珠怎么办呢?再拨1个珠,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拨1个珠,最后在个位上拨1个珠,得到9+2=11。

小组内一边操作一边说用计数器计算9+2的过程,初步体会进位过程。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活动。从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生活情境入手,将计算教学置于丰富的现实背景,从复杂的场景图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聚焦分酸奶的场景,指定一名学生回答“箱子里多,箱子外少”,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自主尝试用喜欢的方法计算9+2,整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接着借助点子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先凑成10”,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来思考,引导学生将实物操作、语言表达与抽象思维对应起来,借助口算思路图进一步理解“凑十”的计算过程。用计数器拨算珠,将实物操作抽象到半直观的计算模型层面,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能够清晰地呈现进位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步骤,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将进位教学的抽象概念具体化。

5.探究2+9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比较9+2与2+9的算法。师:不管2在哪里,都可以将2拆成1和1,用1和9凑成10,最后结果还是11。这种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叫“凑十”法。

【设计意图】用9+2与2+9两道题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探究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虽然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时都是将9

注:本文为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一致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8YJA880075)。

作者简介:蒋苏建(1983—)男,汉,江苏如皋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务处主任,2017年获江苏省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先后主持研究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

(责编

雷靖)

四、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数学学科素养,除数、图形、空间等学科专业素养,还指向听障学生的探究精神、理性思维以及创新人格等一般素养。看似寻常的“凑十”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抽象、转化、算法化等。教师与学生一起拆小数,凑成十,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的运算。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情境活动,注重分层教学与个别化教育,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经历体验“凑十”法,提升“凑十”法,内化“凑十”方法经验的积累,从而实现由经验向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化。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完整经历算法的产生、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一些操作和思维的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请学生拿出计数器,尝试用计数器计算9+2。

86广西教育201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