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格律到底要不要》阅读练习及答案

《格律到底要不要》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12-19 来源:乌哈旅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格律到底要不要

朱光潜

①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所以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②在西方文艺中,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代谢的痕迹也是如此。各派有各派的格律,各派的格律都有因成习套而“敝”的时候。

③格律既可“敝”,又何取乎格律呢?格律都有形式化的倾向,形式化的格律都有束缚艺术的倾向。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提倡要格律的危险。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我们固然应该记得格律可以变为死板的形式,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第一流艺术家大半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比如陶渊明的五古,李太白的七古,王摩诘的五律以及温飞卿、周美成诸人所用的词调,都不是出自作者心裁。

④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并不是矛盾。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与言创造。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要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音节的需要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

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的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⑤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役;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⑥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是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⑦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规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在于脱化格律之后的从心所欲。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20.本文在阐述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21.从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格律?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答。

【答案】

19.首先,指出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接着,阐述原因: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与言创造。最后指出,末流只会因袭而无创造,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20.引用论证:引用王静安《人间词话》中所言,阐述艺术史全是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及原因,权威有力。(或:引用姜白石所言,说明工在格律,强调格律的重要性。)举例论证:例举陶渊明、李白等人词调皆非出自作者心裁,表明一流的艺术家大多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强调格律在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论述提倡不要格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或:例举诗词体裁交替变化与音节不变的现象,阐明艺术创造在变化中也要有不变化的存在。)比喻论证:以钟摆摇动声与市场嘈杂声来分别比喻齐整与变化的单调性,阐述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或:以对打网球的规律的灵活应用比喻格律的灵活运用之道,阐明要从束缚中得自由,整齐中酿变化。)

21.①从理论上来说,艺术是情感的返照,有群性,有恒常不变的一面,有人类共同情感的需要。②从实践上来看,古今大艺术家大半从格律入手,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