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基于1990-2006年各省的面板数据
2022-11-28
来源:乌哈旅游
2009年第13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13,2009 Serial No.5 1 总第51期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 基于1990 2006年各省的面板数据 李 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并促进粮食生产,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只 有把握了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中国的粮食生产。通过建立c—D生产函数,利 用中国1990--200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估计,可以根据估计结果定量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的 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解释地区间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地区差异;固定效应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3—0045—02 投入要素,均对粮食生产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国目前的状 况来讲,在各种物质投入中,化肥的作用可能是最大的;但随 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对粮食生产产 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耕地面积减少等原 因,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1996、1998 和1999三年粮食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全国出现了结构性、 阶段性的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后,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种 种原因,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下降,到2003年,粮食产量 2.农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粮食生产效率的提 高,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现有的研究一般都 以时间T作为反映技术进步的变量,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 不十分科学,因为,很多变量本身就表现出随时间变化而有 规律的变动趋势。 减少为4.31亿吨,创1990年以来粮食产量的最低点。同时, 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粮食生产在不同省份之间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3.国家政策、农业生产组织、经营制度。自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生产 组织制度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且 二、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 (一)分析框架与基本假设 从理论上讲,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基本 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土地、劳动、化 肥、机械、资本等的投入量;二是各种农业技术进步;三是国 作为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将长期保持稳定,随着制度的普及 与稳定,制度创新对于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几乎为零(肖海 峰等,2004)。同样,国家关于农业的各项政策也不会是短暂 的几年,而是相对长期的、稳定的,因此,当一项政策稳定以 后,其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将会变得很弱。 家粮食政策、农业生产组织与经营制度;四是各种自然灾害 (肖海峰等,2004)。 1.生产要素投入。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 因素,且一般来讲,是一种正向影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国家基本建设用地需求增加,耕地不断被占用,近 年来,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4.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是一种负相关关系。成 灾面积可以用来反映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的基本假设如下: (1)根据中国现有的国情和粮食生产的特点,生产要素 投入是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粮食播种面积越大,粮食产 劳动力是中国粮食生产的主体,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一个 重要因素。在劳动力投入达到一定数量之前,其对粮食生产 的影响应该是正向的。近年来,随着外 务工人员的增加,农 量越高;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越多,粮食产量越高;化肥施 用量多,则粮食产量高;机械化水平越高,相应地,粮食产量也 越高。(2)由于用时间T来表示技术进步并不是十分合理,另 业劳动力的投人总体上呈现m下降的趋势,在中国机械化水 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这势必会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 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使用情况等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 收稿日期:2009—02—08 外,技术进步或多或少也可以在机械化水平等变量中得以体 现,因此,本文将不引入变量来反映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 响。(3)由于制度、政策等因素长期保持稳定,因此,本文假设 作者简介:李妍(1985一),女,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45--—— 制度、政策因素为一常量。(4)假设自然灾害在不同作物种类 中的分布是均匀的;粮食成灾面积越大,粮食产量越低。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根据上述分析框架及基本假设,本文的因变量为粮食总 量对总体粮食生产的影响,我们还关心各省份之间在粮食生 产上的差异,因此,本文选择截面固定效应模型。 (四)估计结果分析 1.从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各解释变量的 产量(yd),自变量为粮食播种面积(a ̄ea)、农业劳动力数量 系数符号均与预期相一致,且除了劳动力数量外,其他变量 都达到非常高的显著性水平;调整自由度的Rz为0.9986,表 明该模型拟合程度非常理想;F值也较高,说明解释变量系 数均为0的可能性几乎为0。 (1abor)、化肥施用量( r)、农业机械总动力(mach)、粮食成灾 面积(d/s),对各变量取对数后构建模型。 估计模型所采用的数据为1990--2006年分省的面板数 据。其中,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各 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农业劳动力数量①来源于《中国 统计年鉴》;化肥施用量②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源于《新 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和《中国统计年 鉴》;粮食成灾面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按照 自然灾害在不同作物种类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假设,粮食成灾 面积由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乘以农作 物总成灾面积得到。 2.从各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大小、显著性水平等方面来 看:(1)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最大,在统计上 也非常显著,其值非常接近于1,通过对其等于1的原假设进 行t检验,发现无法拒绝原假设,即播种面积每增加1%,粮 食产量将相应地增加1%;(2)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影响作用排 在第二位,且统计上也非常显著,系数约为0.12,表明农业机 械的投入每增加l%,粮食产量将增加0.12%;(3)农业劳动 力数量的系数略小于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系数,约为0.11,说 明农业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将增加0.1l%,但是 其统计显著性不是很高,约为6%;(4)化肥施用量的系数也 约为0.11,且统计上十分显著,即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粮 食产量将增加0.1 1%。该系数为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 中国化肥施用量还没有达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负的阶段, 即增加化肥施用量仍然可以促进粮食生产;(5)粮食成灾面 积的系数约为一0.06,统计上也十分显著,说明粮食成灾面积 每增加1%,粮食产量将减少0.06%。 3.从回归模型的固定影响数值来看,啦包括除了模型中 (三)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选择 对于面板数据,通常有两种模型构建形式,固定效应模 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1.固定效应模型。该模型将 i看做是模型中与该组观 察值相对应的常数项,即把截距当做一个固定的未知参数, 并对不同地区赋予不同的截距,其形式为: lnyd,= +JBIlnarea ̄+卢2lnzc击0 +fl31nfer ̄+fl41nmachⅡ+ t ̄dis + 2.随机效应模型。该模型将 ;看做是模型中与该组观察 值相对应的随机误差,即把截距当做一个随机变量,其形式为: lH,,也= +卢llnarea ̄+fl21nlabor ̄+卢3l 备 +fl41nmach + t ̄dis + + f 五个变量以外的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来自 政策、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固定影响较大的五 个省(市、自治区)分别是上海、西藏、北京、天津和新疆,可以 认为,模型中的五个解释变量对这些省份的粮食生产的影响 其中, 是第 地区的特殊干扰项。 JB。, ,』93, , 为待估参数,分别表示粮食播种面积、农 业劳动力数量、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成灾面 积的生产弹性。本文将在估计出两种模型的结果后,通过对 比分析,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 估计结果显示,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差别不大,说明模 不如其他省份那么显著,他们更容易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 响,比如,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等;而固定影响效应较小 的十个省份中有六个是粮食主产省,这些省份的粮食生产受 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影响较大,即粮食生产主要由投入的生产 要素所决定,而其他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小。 型估计比较可靠(罗万纯等,2005)。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 现,固定效应模型调整的R 十分接近于1,远远高于随机效 应模型;F值也远远大于随机效应模型;从D.W.值来看,固 定效应模型D.W.值略大于2,即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而随 机效应模型的D.w.值远远小于2。因此,从模型总体的拟合 效果来看,固定效应模型要好于随机效应模型。从各系数的 三、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1990---200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 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化 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成灾面积等因素对粮食生 产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粮食播种 面积是目前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2)随着技术 大小及t统计值来看,两个模型的系数符号一致,大小相差不 大;但随机效应模型中,各系数都非常显著,而固定效应模型 中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变量则不是十分显著(约在6%的显著 性水平上统计显著)。但考虑到我们关心的不仅是各解释变 参考文献: 的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作用超过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化肥 施用量,成为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3)各 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 【1】罗万纯,等.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j.农业技术经济,2005,(6). 【2】肖海峰,等.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6) .①此处农业劳动力数量为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总劳动力数量。 ②化肥施用量为折纯量。 --——【责任编辑 陈丽敏】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