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2023-01-10 来源:乌哈旅游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一、残障人士的认知特点

残障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和认知特点。由于残疾的类别不同,残疾的程度不同,以及致残发生的时间(先天致残或后天致残)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不同,其认知特点也不同。

盲人由于视觉丧失,尤其先天性视力残疾人或幼年致残的人,缺乏甚至根本没有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周围事物的完整图景认识。由于人的外界信息 90%是来自视觉通道,因此,盲人的形象思维很不发达。

他们的听觉和触觉非常灵敏。

盲人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相应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比较发达。由于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较发达,而且记忆力比较好,所记住的词汇较丰富,也促成他们言语能力强的特点。所以许多盲人都给人一种健谈、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说理充分的印象。

聋人的特点

聋人丧失了听力,靠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往,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因此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地差些。

二、残障人士的情感特点

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行动障碍),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自卑感:这是每个残障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由于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活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多得多,如果从他人甚至亲属那里又得不到足够的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他们在婚恋、家庭和就业等问题上比普通人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

敏感、猜疑:

由于他们身上的缺陷容易使自己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人”,会引起普遍的反感。(比较好的用词是“残障人士”

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

这种特点在许多残障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则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富有同情心:

残障人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类的残障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不是因为其没有同情心,而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三、残障人士的性格特点

残障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盲人性格比较内向,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的对外表达;他们喜欢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比较深刻。

聋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聋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聋人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

有的聋人倾向于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益少。有的聋人偏重于物质世界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而不愿意去深入探索知识世界的内涵。他们对生活是通过直接乐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的。

四、盲人的心理特点 盲对个体感觉的影响

1、听觉功能有所增强

盲人更加注意听觉信息,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也更为细致,达到较高的听觉选择能力;常年累月的听觉经验积累,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

如盲人运动员借助领跑员的声音引导进行赛跑;通过球里面小铃铛发车的声音判断球的走向,进行门球比赛等。

同时,听知觉的选择性要受到环境声音的干扰。因此,盲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安静,手机静音等。否则,盲人运动员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认为是裁判员的声音而做出犯规动作。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2、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

由于盲人主动积极地利用双手,使得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比普通人群要高些。

盲人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度、硬度、重量、比例、距离、方向等)。

3 空间知觉的形成

盲人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例如,盲人跳远运动员凭借步幅移动的运动觉形成距离感,从而能够在自己最佳的距离内助跑和起跳。

有些盲人虽然看不见,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能主动地回避绕开障碍,好像看见了一样,我们称这种能远距离感知障碍的“奇怪”现象为“障碍觉”。这是一种对声音回声的辨别技巧。

不要随意改变盲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由于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知到不太清晰的视觉信息,导致个体视觉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难以形成或形成不了完整的视觉表象。

盲对个体注意的影响

1 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强而无意注意亦有所增多.

其它感知觉通道利用率的提高,其有意注意加强。又由于这些通道的注意选择性均不如视觉通道,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故其无意注意也随之增多。

2、盲人对第一信号系统的注意相对减少而对第二信号系统的注意相对加强.

视觉表象对盲人注意的吸引力相对减弱,语词的注意和感知通道应用频率高.

3、盲人的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

缺乏(或少有)视觉系统无意注意的干扰,盲人的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

盲对个体记忆的影响

1、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

盲人的听觉表象、触觉表象、运动觉表象、嗅觉表象等比较鲜明和稳定,而且在这些方面比普通人有更好的发展。

2、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

盲人因为视觉缺陷而缺乏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常常需要识记一些需要识记而又不理解的东西,如物品存放的位置、衣服颜色与款式及面料的搭配等等。

盲对个体想象的影响

1、听觉想象比较丰富.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他人讲话的语调,文学作品中的语句,音乐的旋律等都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2、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

由于个体的想象是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多数盲人很难产生色彩斑斓、景色如画的想象.

3、想象常常带有个人和情感色彩。

如听到亲切温和的声音,再加上受到宽松的对待,会将对方想象得很美丽。相反,听到严厉的声音,受到严格的对待,会将那个人想象得很丑陋。

盲对个体思维的影响

1、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

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进行形象或抽象思维。有的盲人常独自沉思默想,长期的动脑使他们思维更敏捷。

2、形象思维缺乏

盲人由于缺少视觉表象,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局限。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盲对个体语言的影响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1、学语言的动机比较强烈

通过语言来获取信息满足的需要比较迫切,词汇的掌握及口语的发展可能比普通人要快。

2、模仿发音整合困难

缺少了视觉在模仿发音过程中的整合作用,无法模仿正确的面部表情,不可避免地出现发音不准、颤音等现象,甚至在发音时出现面部上的多余动作。

3、词与事物形象脱节

由于感性经验的积累慢而词汇积累快,在词汇和事物表象之间发生脱节现象.不能理解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白雪皑皑、雪白等词汇。

4、注重自己的表达

注重自己表达并占据主要话题,而忽视了对方的沟通与参与。缺少体态语言.

与盲人的沟通技巧

⑴ 对盲人避讳“瞎说”、“瞎猜”、“瞎想”、“瞎……”等不文明不尊重的词句,免得刺伤他们的隐痛。

⑵ 第一次见面可以尽量多地告知对方关于你的信息,让他有信任和安全感。

⑶ 来到他们的身边和离开他们的身边一定要有声音或动作示意。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⑷ 对他(她)讲话时先说他(她)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她)说;并保持正常的语调和语音与他们讲话。

⑸ 指示方位要清楚准确。如“把水杯放在你自己的前面”,而不是“把水杯放在那儿”;“在你左前方一米左右”,而不是“在这里”。

⑹ 别以为他们看不见而有时做些“小动作”——其实他们有可能“看到”,有可能听到,有可能猜到。

⑺ 不断向他(们)解释你所看到的一切或他关心的物品。

⑻ 见到好几个盲人在场时,宜喊一遍名字都打招呼。

⑼ 让盲人等待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有所倚靠,而不是让他觉得“孤苦伶仃”和有无依无靠的“广场恐怖症”。

⑽ 鼓励盲人使用残存视力。

要当他的“眼睛”,而不是做他的“手”——需要的是“借”你的眼并通过嘴翻译给他,而不是替他做他能做的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