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宪法学

宪法学

2021-05-08 来源:乌哈旅游


《宪法学》

一.填空(每空1分×14=14分)

1.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 。

2.宪法的实质,或称本质,主要是指它的 。

3.世界上最早实行议会政治的国家是 。

4.宪法规范所调整的是一国之内最基本的 ,这便构成了有别于普通法律的宪法学研究对象的 。

5.按照宪法的修改是否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划分,可将宪法划分为 和 。

6.对宪法的实质分类,即可分为 和 两大类。

7.马克思在《1848年到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把宪法注释成 。

8.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以资产阶级国家的三权分立原则设计责任内阁制国家机构的宪法性文件是 。

9.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规定,推动 、 、 的协调发

展。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10=10分)

1.学习宪法必须坚持的观点有( )。

A.客观的观点 B.全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2.在我国宪法中首次作出“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的规定是(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3.关于人权的思想和理论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 )。

A.“主权在民”学说 B.“天赋人权”学说

C.“权力分立”学说 D.“权力制衡”学说

4.在我国宪法中,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在国家中的指导思想地位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5.在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起临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作动态解释为(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纠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我国选举权的保障主要包括( )。

A.物质保障 B.政治保障 C.组织保障 D.法律保障

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门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是指( )。

A.立法机关监督 B.普通法院监督

C.宪法法院监督 D.宪法委员会监督

9.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指( )。

A.政治原则的领导 B.政治方向的领导

C.重大方针的领导 D.重大政策的领导

10.英国宪法的组成主要包括( )。

A.法律 B.宪法性法案

C.宪法性判例 D.宪法性惯例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10=20分)

1.凡是有文字记载的宪法,称为成文宪法。( )

2.政权组织形式是一项组织制度。( )

3.宪法是根本法,不具有法的一般特征。( )

4.我国最早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5.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是现行宪法1999年宪法修正案作出。 )

6.宪法规范的最高性是指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

7.实行法治是民主宪政的外在要求。(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是1982年宪法。( )

9.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0.国家性质在我国宪法学和政治学中被称为政体。( )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4=16分)

1.宪法规范

2.宪法原则

3.宪法

4.政权组织形式

五.简答(每题5分×4=20分)

( )

1.简述宪法的实质

2.简述宪法的基本法律特征

3.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简述我国现行宪法对权力制约原则的主要规定

六.论述(每题10分×2 =20分)

1.论述我国现行宪法实施的保障

2.论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14=14分)

1.最高行为准则

2.阶级属性

3.英国

4.社会关系、特殊性

5.刚性宪法、柔性宪法

6.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7.法律的法律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10=10分)

1. ABCD

2. A

3. B

4. D

5. D

6. ABCD

7. AD

8. CD

9. ABCD

10.BCD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10=20分)

1.错误 (1分)

改为:凡是具有统一宪法法典形式的宪法,称为成文宪法。(1分)

2.错误 (1分)

改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一项政治制度。(1分)

3.错误 (1分)

改为:宪法虽然是根本法,但它也是部门法,因而具有法的一般特征。(1分)

4.错误 (1分)

改为:我国最早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1分)

5.错误 (1分)

改为: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是现行宪法2004年宪法修正案作出。(1分)

6.错误 (1分)

改为:宪法规范的最高性是指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1分)

7.错误 (1分)

改为:实行法治是民主宪政的内在要求。(1分)

8.错误 (1分)

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是1982年宪法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1分)

9.错误 (1分)

改为: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1分)

10.错误 (1分)

改为:国家性质在我国宪法学和政治学中被称为国体。(1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4=16分)

1.宪法规范,又称宪法规则,是法律规范的一种(1分),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确认的(1分),用以调整国家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2分)。

2. 宪法原则,又称宪法的基本原则,它是指寓于宪法之中(1分)且涉及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根本问题(2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1分)。

3. 宪法是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1分),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1分),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分),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1分)。

4.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有关国家权力在归属已定的情况下(1分),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1分)进行权力配置(1分)以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用的政治制度(1分)。

五.简答(每题5分×4=20分)

1. 宪法的实质,或称宪法的本质,主要是指它的阶级属性(1分)。主要体现在:

第一,从宪法产生的过程来看,它总是以阶级斗争为先导的,且总是经过阶级之间的大搏斗、大较量之后,由取得胜利并掌握政权的阶级来制定(1分)。

第二,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来看,它必然是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来确认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确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各项基本制度(2分)。

第三,从宪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是随着各个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1分)。

2. 宪法的基本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1分)。

第二,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分)。一是,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是其他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和基础;二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1分)。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1分)。一是,由法定的或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宪法;二是,对宪法或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必须达到最低法定人数的要求等(1分)。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在: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1分)。我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人大的组成、人大与同级其他国家机关

的关系以及人大在行使和实现国家权力等方面直接反映了国家的性质(1分)。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于我国的革命斗争中,是其他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以后,我国陆续建立了诸如选举制度、法律制度、司法制度、工会制度等等,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体系(1分)。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在我国,人们只要参加政治生活,就会直接或间接地被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规范和调整的政治生活之中(1分)。

4. 我国现行宪法对权力制约原则作出了如下明确规定: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分)。

第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分)。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分)。

第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分。

第五,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1分)。

六.论述(每题10分×2 =20分)

1. 我国现行宪法实施的保障主要包括:

第一,宪法和法律制度的保障(1分)

一是,宪法以序言的最后一段和总纲的第5条规定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强调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反对法外特权,并将追究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1分)。

二是,在国家机构部分,宪法规定了从上到下的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实施的具体措施(1分)。主要有:明确规定了宪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实施的监督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有权改变和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各项职权;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等等(1分)。

三是,宪法中还在多处以“依照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法律”、“由法律规定”等为前提条件对具体事项作出规定。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把遵守宪法明确规定为公民的基本义务(1分)。

五是,在普通立法中除了国家机关组织法中有关职权的规定外,还在《立法法》第78条、第88条、第90条、第91条中都涉及到宪法的实施和违宪审查方面的内容(1分)。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保障(1分)

一是,党的领导和和各级党组织的重视,是实施宪法的政治保证(1分)。

二是,人民群众的宪法观念和群众的力量是实施宪法的群众基础(1分)。

三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强和一整套宪法实施体系的建立是实施宪法的制度保障(1分)。

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来看,它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相联系,经过了一个从根据地的革命政权,逐步发展壮大到最终建立全国政权的过程(2分)。

第二,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阶段来看,它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族民主政权、新民主主义政权和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过程(2分)。

第三,与无产阶级专政相比,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存在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2分)。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通过和平改造和赎买政策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地主阶级、改造了民族资产阶级,把他们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分)。

第五,从对敌专政的方面看,人民民主专政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随着人民范围的扩大,专政的对

象只是极少数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与敌对分子;二是专政方式采取惩罚管理和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定方式和程序进行(2分)。

一.填空(每空1分×14=14分)

1.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一般被称为 ,与 相对应。

2.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

3.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往往被称为 。

4.我国普通地方在法律上是以 和 授权而建立的地方制度。

5.宪法确认 、调整 的制度构成一国基本经济制度。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 。

7.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 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 。

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和我国 。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10=10分)

1.决定一个国家实行何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主要有( )。

A.政治传统 B.地理环境 C.民族关系 D.意识形态

2.县是我国的一种地方制度,其构成包括( )。

A.县的人民 B.县行政区划 C.县国家机关 D.县国家机关职能

3.我国宪法规定,可将我国行政区划分为( )。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C.乡、民族乡、镇 D.省辖市、地级市、县级市

4.下列选项中,在中央与地方分权形式上我国大致属于( )。

A.政治式的地方分权 B.行政式的地方分权

C.均权制的地方分权 D.相对的地方分权

5.按照地方制度调整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容不同,可将我国地方制度划分为( A.地方立法制度 B.地方选举制度 C.地方财政制度 D.地方司法制度

6.我国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则有( )。

。 )

A.民族团结原则 B.有利于经济发展原则

C.照顾历史状况原则 D.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原则

7.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机制方面,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 )。

A.管理体制 B.经营体制 C.独立经营体制 D.双层经营体制

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行( )。

A.鼓励 B.引导 C.支持 D.帮助

9.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举办各种学校的教育中包括,( )。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1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的组织有( )。

A.集体经济组织 B.国家企业事业组织 C.其他社会力量 D.社会团体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10=20分)

1.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主管机关是政府部门。( )

2.我国自秦朝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

3.地方制度是国家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4.我国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自治。( )

5.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批准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 )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 7.省人民政府在必要时,经省人大批准,可以设若干派出机关——地区行政公署。( 8.省的权力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予。( )

9.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利益。( )1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4=16分)

1.行政区域划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3.经济政策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简答(每题5分×4=20分)

1.简述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特点

2.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3.简述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4.简述我国宪法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定

六.论述题(每题10分×2=20分)

1.论述我国特别行政区的主要特点

2.论述宪法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14=14分)

1.国家形式、国体

2.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地方分权

4.宪法、普通法律

5.经济基础、经济关系

6.经济建设

7.全民所有制、主导力量

8.现代医药、传统医药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10=10分)

1. ABCD

2. ABCD

3. ABC

4. D

5. ABCD

6. ABCD

7. D

8. ABC

9. ABCD

10. ABC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10=20分)

1.错误 (1分)

改为: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主管机关是民政部门。(1分)

2.错误 (1分)

改为:我国自汉朝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1分)

3.错误 (1分)

改为:地方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

4.错误 (1分)

改为:我国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权。(1分)

5.错误 (1分)

改为: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批准县级(自治洲、县、自治县、市)区域的划分。(1分)

6.错误 (1分)

改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分)

7.错误 (1分)

改为:省人民政府在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若干派出机关——地区行政公署。

8.错误 (1分)

改为:省的权力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授予。(1分)

9.错误 (1分)

改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分)

10.错误 (1分)

改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只包括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4=16分)

1. 行政区域划分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1分),由特定的机关按照一定原则和程序(1分),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不同区域(1分),以便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制度(1分)。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1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1分),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分),管理地方国家事务和民族地方事务,以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制度(1分)。

3.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政党或其他政治实体协调经济关系(2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方针、策略和措施(2分)。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一种新颖的精神文明(1分)。具体地说,它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1分),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1分),体现人们的思想道德风貌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精神文明(1分)。

五.简答(每题5分×4=20分)

1. 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原则上看,其特点表现为,“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1分)。

第二,我国地方分权的特色还在于赋予不同种类的地方国家机关以不同的职权(1分)。按照宪法、地方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普通行政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依法享有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1分)。

第三,在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还意味着上下级地方国家机关在管理不同级别行政区域内地方国家事务和地方公共事务方面的权力划分(1分)。宪法、地方组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分别明确规定了省、市、县、乡镇的人大和政府的职权(1分)。

2. 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治经济主要在于:

第一,任何时候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法治。法治的规则并不仅仅出自国家权力的创造,更多的是从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的,是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1分)。

第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实行公平竞争,需要以有效的法律作为竞争规则(1分)。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没有法治,市场经济就会变成无序经济,不仅市场经济主体自身利益难以实现,而且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受到损害(1分)。

第三,市场经济需要有身份独立、地位平等、行为自由的经济主体,财产权是经济组织和个人取得合格主体地位的前提(1分)。必须运用宪法和法律有效保护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的财产权利与经济自主,市场经济才能正常运行(1分)。

3. 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1分),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应当因地制宜,可以有所差别,不能强求一律(1分)。

二是,国有经济的控制和主导作用,也是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不同产业和不同领域也不能一刀切(1分)。

三是,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本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1分),即使国有经济的比重少一些,也不会影响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1分)。

4. 我国宪法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1分),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1分),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1分),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1分)。

六.论述题(每题10分×2=20分)

1. 我国特别行政区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特别行政区实行政治制度不同于普通行政地方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分)。按照我国现行宪法、地方组织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普通地方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在特别行政区,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实行的是具有分权性质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分)。

第二,特别行政区实行的经济制度不同于普通行政地方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分)。按照我国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普通地方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统一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分)。在特别行政区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分)。

第三,特别行政区适用的法律不同于普通行政地方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分)。普通行政地方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适用以宪法为核心的有关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选举法、地方组织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1分)。在特别行政区除依法适用保留的原有法律外,还包括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据宪法制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依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法律、由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则所列举的其他全国性法律(1分)。此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战争状态或依法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后,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发布命令将有关全国性法律在特别行政区实施(1分)。

2. 宪法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主要有:

第一,宪法是精神文明的的产物(1分)。近代宪法的产生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经济条件(1分),以民主政治的建立为政治条件(1分),以罗马法的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广泛开展为思想条件(1分)。

第二,近代精神文明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1分)。在宪法产生以前,近代社会科学主要是政治学和法学为宪法的制度设计和制定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1分)。可以说,近代宪法的产生,没有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学理论的发展,没有职业法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是不可能的(1分)。

第三,宪法体现精神文明的方式(1分)。一定形态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都需要并创造着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1分)。我国宪法,不仅明确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成为我国现行宪法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1分)。

一.填空(每空1分×14=14分)

1.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 的人, 以 为基础。

2.人民是 ,属于 。

3.地方国家机关依据 的规定,行使地方事务的职权。

4.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 。

5.根据享有平等权的主体不同,可分为 主体、 主体 主体的平等权。

6.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 、

和 的干涉。

7.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 负责制。

8.我国宪法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具体情况由 以法律规定。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10=10分)

1.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包括( )。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

C.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D.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权利的一般特征有( )

A.法定性 B.不可转让性 C.平等性 D.相对性

3.较早在宪法中规定“教育子女为父母之最高义务及自然权利”是( )。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魏玛宪法》

4.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我国选民应具备的条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年满18周岁

C.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D.精神正常

5.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须遵守的( )。

A.基本道德准则 B.基本劳动纪律

C.基本生活准则 D.基本行为准则

6.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 )

A.维护祖国安全的义务 B.维护祖国荣誉的义务

C.维护祖国利益的义务 D.维护国家统一大业的义务

7.因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害的人,依照法律规定( A.有提出批评的权利 B.有提出申诉的权利

C.有提出控告的权利 D.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8.,我国在法律中规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除宪法外,还有( )。

A.刑法 B.民法 C.选举法 D.义务教育法

9.我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关系是( )。

A.分工负责 B.互相配合 C.互相制约 D.相互协调

10.在我国宪法中,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规定,首见于(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10=20分)

1.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规范具体化标志的宪法是1919年的法国宪法。( )

2.人权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并为宪法所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在客观上不存在一定界限。( )

4.全国人大及其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必须由全国人大公布才具有法律效力。( 5.我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光荣义务。( 6.人身自由是公民得以行使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前提。( )

7.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设立的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 )

) )

8.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

9.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由全国人大规定。( )

1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 )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4=16分)

1.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2.通信自由

3.受庇护权

4.出版自由

五.简答(每题5分×4=20分)

1.简述我国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2.简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特征

3.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4.简述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的规定

六.论述题(每题10分×2=20分)

1.论述人权与公民权的不同

2.论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14=14分)

1.国籍、自然人

2.群体、政治范畴

3.宪法和法律

4.法律责任

5.公民、法人、特定对象

6.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

7.主席

8.全国人大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10=10分)

1. ABCD

2. ABCD

3. 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D

8. ABCD

9. ABC

10. D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10=20分)

1.错误 (1分)

改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规范具体化标志的宪法是1919年的德国宪法。(1分)

2.错误 (1分)

改为:人权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并为宪法所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1分)

3.错误 (1分)

改为: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界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也不得受外国势力的支配。(1分)

4.错误 (1分)

改为:全国人大及其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必须由我国国家主席公布才具有法律效力。

(1分)

5.错误 (1分)

改为:我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1分)

6.正确 (2分)

7.错误 (1分)

改为: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设立的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分)

8.错误 (1分)

改为: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1分)

9.错误 (1分)

改为: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由法律规定。(1分)

10.错误 (1分)

改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1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4=16分)

1. 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指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1分)、依法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职权(1分)并同时行使自治权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2分)。

2.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书信、电话、电信及其他通讯手段(2分),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2分)。

3. 受庇护权,亦称“政治避难权”、“居留权”(1分),是指一国公民因为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其进入该国居留,(1分)或已进入该国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1分),经该国政府批准,而享有受庇护的权利(1分)。

4.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1分),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1分)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的自由(2分)

五.简答(每题5分×4=20分)

1. 我国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主要有:

一是,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1分)。

二是,对公安机关侦查案件的活动是否合法实施监督(1分)。

三是,人民检察院对需要提起的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1分),如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并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1分)。

四是,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情况以及对监所工作实施监督(1分)。

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必须具备的法定资格,即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资格(1分)。

第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行使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举或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1分);二是,选举或被选举为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1分),即法律规定的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特定范围内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分)。

第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行使方式是法定的,具体由选举法规定,通常采取投票或者表决(1分)。

3. 我国宪法规定的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

第一,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地吸收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1分),如选举人大代表,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企业管理,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和批评等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1分)。

第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分)。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成为制定法律和政策的依据,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检验国家的法律

和政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1分)。

第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将群众的监督制度化和经常化,根治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1分)。

4. 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的含义主要有:

第一,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1分)。 要防止国家机关为了某取部门、单位或小集体的利益或是为与其关系密切的商业机构谋取商业利益而以 “公共利益”的名义对公民的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征用(1分)。

第二,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1分)。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需要有法律依据(1分)。

第三,在征收或征用公民的私有财产时,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因征收或征用而受到的损失给予补偿(1分)。

六.论述题(每题10分×2=20分)

1. 人权与公民权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第一,人权和公民权的属性不同(1分)。人权是人的个体和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其自由地生存、活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权利。人权的主体是人,它的外延比公民和人民要宽泛(1分);公民权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公民权是一种更加政治化、法律化的人权,它相对

人权的范围要小(1分)。

第二,人权观念和公民权观念的产生时间不同(1分)。近代的人权观念(或理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创立的(1分);公民权的观念比人权观念的产生要早,它是随着国家和法律的产生而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法律中,就规定了公民权(1分)。

第三,人权和公民权的内容有所不同(1分)。人权主要是指人的生存权,包括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和社会权,但这些权利大多是原则的和较抽象的;公民权则是具体的、明确的,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强(1分)。

第四,人权和公民权的主体有所不同(1分)。人权既有个体人权,也有集体人权,民族自决权和发展权也成为集体人权;公民权是公民个体的权利,它的主体是公民个人(1分)。

2.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1分)。一是,享有权利的主体非常广泛。我国权利主体的范围包括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分)。二是,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合法的个人财产权、继承权、民主管理权、居民和村民的自治权等(1分)。

第二,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1分)。一是,公民在享有权利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生、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1分)。二是,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权利和自由,每个公民

都应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都不得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1分)。

第三,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1分)。一是,宪法在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时,总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 发展的实际水平,来确认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内容以及物质保障等问题。二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有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的。如物质帮助权、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1分)。

第四,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1分)。一是,宪法规定公民既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是,公民的一些权利和义务是彼此结合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等,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三是,权利和义务是彼此促进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本质上反映了公民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