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作者:王丽娟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8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都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际活动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自己好像成了个“小科学家”“发明家”,正体验着科学家的探究经历,主宰着探究的过程,从而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积极化。所以探究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增进创新才能。学生还可以获得合作的能力和对各种可取方法进行权衡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学习环境是一种氛围,学习过程是一个交流过程,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更是积极地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心理学家利伯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很好地获得学习策略。其次,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任何研究、探索都从问题开始,引发了问题,也就启动了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氯气的漂白杀菌作用”时,为了使这单调的内容变得饶有兴趣,可创设几个问题:(1)夏天的自来水为什么有一股很强的气味,水中混入了什么物质?(2)通入氯气为什么能消毒?(3)久置的自来水特殊气味为什么会消失?这类设疑,学生有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它的科学道理后,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如,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时,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灭火方法,学生各抒己见,待他们的热情达到顶峰时,峰回路转,用投影仅将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展示出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说哪些方法属隔绝氧气,哪些方法属降低可燃物温度。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夯实了基础,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创设情境可结合化学史、小故事、实验、社会问题等多种形式。教学情境的创设靠诱发强化,情由境发,境至情生,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二、相机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探究天性。但这不是科学研究,也不会自然转化为科学探索。只有适当的引导,才能促使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例如讲“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先用多媒体演示原子弹爆炸的录像及蘑菇云的图片,提出:原子是这样的微小,为什么原子弹爆炸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进一步探究电子的发现:用图片介绍汤姆逊的头像、工作室,动画模拟阴极射线,引导学生得出: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呈电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所以原子中一定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再用动画模拟阳极射线,得出带正电荷的较重的粒子流是原子核。然后显示卢瑟福的头像、工作室,动画模拟α-粒子偏转,最终得出“原子结构”。这样,教师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引出新问题,把教学过程模拟成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停地探索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和能力。 三、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技能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古人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例如讲“钠的化学性质”时,设计问题:把钠置于CuSO4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但生成的Cu(OH)2在溶液中是否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答案:(1)收集信息,指导学生查阅教材,得知Na的熔点是97.81℃。Na与H2O反应放热,可使Na熔化。又查化学手册得知Cu(OH)2受热70℃~90℃即可分解。(2)帮助学生提出假说:据所搜集到的数据分析,Cu(OH)2在水中能分解。(3)验证假说:将一块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钠迅速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表面游动,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局部变黑。(4)得出结论:Na与H2O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生成的Cu(OH)2部分分解,故还可能发生反应:Cu(OH)2=CuO+H2O。像这样学生遇到问题积极地去探索,经过努力得出正确结论时,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进而自觉运用所掌握的探究方法去学习,而且也为他们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交流、反思,促使学生迁移运用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信息只是感性的,要使学生对事物形成理性的认识,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整理,通过交流、研讨、反思,从而得出结论。因而,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让学生相互交流搜集事实的经过。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不仅要求描述探究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描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描述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说法,得出学生自己的结论。对于不同的观点结论,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反思,使个人的探究方法、探究结果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同学间可以取长补短,促成探究能力的发展,使探究兴趣得以延续,从探究中体验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