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苏辛豪放词写作题材上的同异

浅析苏辛豪放词写作题材上的同异

2022-12-25 来源:乌哈旅游
UIBE

课程名称: 班号: 学号: 姓名:

浅析苏辛豪放词写作题材上的同异

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两个人不得不提,那便是苏轼与辛弃疾,后人将两人以“苏辛”并称。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清切婉丽为宗,内容被局限在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上,因此便有了词为艳科的说法。从南唐的冯延巳、李煜到北宋前期的晏殊、欧阳修所写题材皆离不开都会风光、市井生活,虽说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词中出现了些许慷慨之作,但数量有限,影响不大。而到这两人的时代时,词完全洗掉了脂粉的气习,摆脱了柔媚的格调,读后使人仿佛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胸襟博大,思想开阔。

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苏轼把诗家惯用的怀过、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加以表达,奠定了词的基础,,而辛弃疾在之后进一步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合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将词推向了高峰。但由于两人人生经历、所处时代以及性格的不同,他们选取的写作题材也不尽相同,下文四方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1、写人

苏轼和辛弃疾词作中有大量描写人物的句子,但是两人描写的人物却有很大区别,苏轼平生写叱咤风云之士是少数,等多的是像张良、贾谊、陶渊明等隐士、达士等。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苏轼追求的是庄子的那种飘逸,内心中向往的都是世人难得一见的游仙及洒脱的隐士,他虽然经历宦海沉浮,却能够在磨砺中深刻地领悟老庄思想,凡事淡然处之。

而辛弃疾的词作中出现的更多的是像曹操、刘裕那样的豪气冲天的英雄人物,“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可见辛弃疾少年英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统领千军万马、纵横沙场的将军,但由于所处时代这一理想竟然一生未能实现,这样却使文学史上多了一位才气纵横的词人,正是由于报国无门,作者才将满腔愤懑寄于词作之中,故

日期: 2011年 03月 6日

UIBE

课程名称: 班号: 学号: 姓名:

他的词中充满了一个爱国志士的满腔热情和悲壮。

2、写景

在景物的意象选取上,两人也有很大不同,如在苏轼的词中,虽然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奔腾豪放的色彩,但更多的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行香子·过七里滩 》) 那样幽远、深邃、淡雅的景色,在意象选择上,多是薄云细雨、清风明月、青山碧水,无不给人以澄澈、旷逸之感,和苏轼文人才子的气质极其符合,这些清丽雅致的词句,无不体现了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

相比而言,辛词则长于描写飞腾壮阔的景象和场面。辛弃疾本是行伍出身,对军旅生涯十分熟悉,他所选取的意象自然都是带有沙尘味道,场面往往都是气势恢宏,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的笔下很少有小桥流水的宁静,写人便是千军万马,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写山水则是千山万水,如:“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满江红》)。这些群山阔水的描写,无不有着壮阔磅礴的宏大气势。由此可见,辛弃疾纵然是进行文学创作,也处处体现着他英雄的气概和军人的心胸,眼界和心境到哪里,笔锋自然转到哪里。而这些经历苏轼并没有,他更多的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眼中的景物自然也就处处充满着娴静之美,这和辛词的动态壮阔之美是两种类型的美,这恰恰反映了两人的人生体悟有所不同,自然界的景物本应都是一样的,就是看的人因为心境、思想、追求有所差异而对其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所以在作品当中才会呈现差异性。

3、记梦

在苏词和辛词中都有大量描写梦的句子。古人大都愿意写梦,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顾忌,而在梦里就不同,所以梦是古人慰藉苦痛、求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

日期: 2011年 03月 6日

UIBE

课程名称: 班号: 学号: 姓名:

对于苏轼和辛弃疾则更是如此。苏词中的“梦”多是两种体现,一是将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需要在梦中达成,譬如《南歌子》,词中他化用庄周梦蝶自表倦于俗务,想要归隐田园的心境。又如“夜来幽梦忽还乡”(《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则反映了夫妻永别而长期被压抑的情感需要,而在梦里让这一切得到实现,来慰藉自己在现实中已经倦怠的灵魂。对于苏轼来说,他并没有沉湎其中,他清醒地意识到,梦是虚幻的,并且由此引申出一系列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比较而言,辛词的梦却没有那么轻松,对于一个报国无门的英雄志士来说,梦境可能会为他提供上战场杀敌的机会,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多的时候,辛词的梦里,没有苏轼的那种超脱,他不是在梦里寻求解脱,不是在梦里超越现实,而是即便是在梦中,也依然为现实的痛苦所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辛弃疾忧国忧民,一想起祖国沦陷的山河,想起自己那些生活金人统治区的乡亲父老,当然是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即便入睡心中也满是牵挂,如:“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他梦里也忘不了祖国的万里江山,只是梦醒以后,发现自己却是华发苍颜,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4、怀古

苏轼最为著名的的怀古词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将奔腾不息的江水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引出“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郎,内结连理,外拓君臣,以三十四岁的年纪就统帅三军,建功立业,是何等的让人羡慕。

相比较而言,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久负盛名,词的上片就运用了孙权、刘裕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他们都曾驰骋疆场,弄潮时代,正是作者最敬仰的人,下片则以刘义隆好大喜功,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影射了当时的韩侂胄,事实上,后来作者一语中

日期: 2011年 03月 6日

UIBE

课程名称: 班号: 学号: 姓名:

的,南宋王朝大败而归。结尾作者引用廉颇的典故,再一次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这是一首最正宗的“怀古伤今”词,词人运用了大量恰当的典故,与苏轼的词最大的不同就是全词笼罩着一种悲壮、愤慨之感,读完让人心中难以平复。

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怀古,苏轼是作为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身份加以评价,虽有伤感但却不会过深地走入,苏轼就像是一个学习者,他可以看见古人身上的缺憾,从中明白人生的缺憾在所难免,即便是古今风流人物,又何况自己呢?从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超脱;而辛弃疾则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和古人结合起来,深陷于古人的遭遇不能自拔,在他的词里,弥漫着抹不去的忧伤,词外,自己仿佛就是那个不行的古人,这样的思考只会让他越陷越深、越想心中越不平。

除此之外,苏轼倡导“以诗为词”,也以诗的手法入词,但其笔下诗、词界限仍很明显,诗全方位的反映了北宋社会的生活,词的内容则狭窄的多;辛弃疾则“以文为词”、“如诗如文”,诗、文中所写的内容,在词中也都写了。所以“无事不可录,无一不可言”的话放在辛弃疾的身上更加准确些。

苏轼的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辛弃疾的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简而言之,即“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日期: 2011年 03月 6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