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高考模拟试题(防疫版)答案.doc

新高考模拟试题(防疫版)答案.doc

2022-07-07 来源:乌哈旅游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防疫版) 语 文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C

【解析】A选项,采访朱继红的节目是在九年前播放的;B选项,第一个框图内应为消极消息;D选项,群众对疫情产生的强烈信息渴望与“媒体集体失语”之间没有关系。C选项,原文有“我们需要强调,记者应当依法报道”一句,因而说“必然导致受到限制”是正确的。 2. C

【解析】C选项中的“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错,在世卫组织明确病原之后,政府与媒体迅速行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异乎寻常”与原文中“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不符。 3. D

【解析】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新闻管理部门应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形势,调整管理方式,从内容控制向方向调控转变”。材料二并不反对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调控,也不单纯只强调新闻自由的重要性,排除选项B;也不单单强调政府对新闻媒体内容管控的社会责任,排除选项A;材料二主要针对的主体是政府,而选项C讨论的是公众在公共危机中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材料二中强调的政府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无关,所以排除选项C。 4.(4分)

相同点:①都运用了引证法,并都从事实中寻找论据;②都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 不同点:③亮明观点之后,材料二先立后驳,材料三先驳后立;

④材料二偏重理论性,而材料三更通俗化。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4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

①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②提升记者面向社会的责任担当;③新闻主管部门应占据社会舆论主导地位,加强方向调控;④记者应依法报道。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6页)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B

【解析】“耸耸肩”表现的是里厄医生的不以为然,他并不认同“鼠疫已经绝迹”这个观点。 7. D

【解析】并非单一线索,小说中明显还有一条线索,即窗外的景色。景色的变化与里厄医生的心绪变化相协,与小说的叙事节奏一致。如:“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在窗玻璃那边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 8.(6分)

①在后文说明叙事者就是里厄医生,可以给选文这样的大段心理描写提供合理性,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②避免直接使用第一人称,使叙事口吻冷静客观,形成一种史诗的气魄。③丰富小说的主题,使选文变成了带有反思人性意味的心灵独白。正是通过真诚的反省,里厄医生找到了人性的弱点与光辉,实现自我救赎。正如选文中所言“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

评分参考:

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从情节的波折性或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上进行阐释的,也可酌情给分。 9.(4分)

①多数病人都会在鼠疫病痛的折磨下,脉搏变得虚弱,骤然死亡;②“这是准确数字”是对前文政府和媒体刻意隐瞒的无声反驳,颇具讽刺意味;③用冷静、平淡的语气描摹出鼠疫的凶险。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4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2页(共6页)

10. B 11. B

【解析】“项王按剑而跽”中的“按”字是“抚摸、抓住”的意思;“按图索骥”的“按”字是“依照、依据”之意;而文中的“按”是“查验”的意思,与前两者意思不同。 12. C

【解析】“合门传染”是“全家都被传染上瘟疫”的意思。 13. (8分)

(1)(4分)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竟”“霄壤之隔”每处1分

(2)(4分)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别”“笃”每处1分 14. (3分)

因为据吴又可所知,张仲景的《伤寒论》尚有一部分书稿因战火而散佚。他推测,有关“温疫”的解决之道,可能早就存在于这部分散佚的书稿当中。

评分参考: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A

【解析】“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错,韩愈并没有表达将疟鬼消灭殆尽的意图,只是将其遣送归家,让其过上正常的神的生活,不要来祸害人间,表达了人神和谐共处的意愿。 16.(6分)

①直接点名诗歌内容,开门见山,概括性强;②直抒胸臆,表达对病疾的强烈情感;③“谴”字一语双关,既包含对疟鬼的严厉谴责,又有要将其遣送回家的意思,含蓄蕴藉。

评分参考:

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3页(共6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D

【解析】C选项,主客颠倒;A选项,雪泥鸿爪的意思是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这里强调的是在巨大的武汉的掩映下,“我”个人的渺小;B选项,蚍蜉撼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不合语境;D选项,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原句“对于”无误,不用修改。 19. (6分)

①原文句式绵长,没有标点,符合探求过程中意识的流动性和含混性;②使语气更加急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③“有些东西”前置,起到强调作用。

评分参考:

每点二分,答满三点即得六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6分)

① 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 ② 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 ③ 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 评分参考:

每点二分,答满三点即得六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5分) (1)王熙凤(2分)

(2)“十二日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及时就医。

评分参考:

每点一分,答满三点即得三分,意思答对即可。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4页(共6页)

四、写作(60分) 22. (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 内容充实 基础等级 表达 20分 20分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发展等级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5页(共6页)

二等 (15~11分)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三等 (10~6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 (5~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 深刻 特征 20分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文言文译文参考:

《温疫论》原序(节选) 吴又可

过去张仲景创作《伤寒论》,大概是为了伤寒病而设立的。以后谈论的人很多,都用伤寒作为说辞,这本书对于温疫的病症论述得很简略。因此医生,记录的东西,背诵的内容,又多又长,都是伤寒。等面对患者,看到的病症,都表现为温疫,探求其中所说的伤寒患者,一百个里面也没有一两个。我就查验各本古籍,都认为春季、夏季、秋季发病的,都属于温病,而伤寒一定发生在冬天。然而依次列出年份比对病例,温疫患者四季都有,而真正的伤寒患者,总是病发在深冬严寒之际。虽然有头疼、浑身酸痛、畏寒、无汗、发烧等症状,每次使用驱除邪气的药剂,流一下汗也就痊愈了。偶尔有不服药也能自己康复的患者,并没有因为经常失汗,导致出现黄疸、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等症状。这都是感冒这样的小病,不是真正的伤寒病。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现在鹿和马分得很清楚了,更能看出伤寒是世人很少得的一种病。张仲景认为伤害是一种急症,乱世当中失去医治的机会,大多导致损伤生命,于是写下论著来挽救天下苍生,用意可以称得上仁德。然而伤寒与温疫都是急症,因为少见的疾病,尚且恳切地告诫世人,何况温疫患者比伤害患者多出百倍,怎会忍心搁置病症不去论述?有的人说瘟疫这一疾病,张仲景原本另外有论著,经历的年代已经很久了,论著埋没在战火之中,也就是《伤寒论》这本书中声称的那样,散佚丢失后的遗稿,经过王叔和补充药方完成论述,编辑成完整版本。那么温疫的论述未必不会从散佚的那部分书稿中得以明晰。崇祯辛巳年间,瘟疫盛行,感染的人很多,到了五六月份更加严重,有的全家被传染。疫情在刚刚发生的时候,每次看到当时的医生错误地用伤寒之法来医治患者,没有不危及生命的。有的病人家属错误地听信了医生“七天之内将会自己痊愈。不这样,十四日内一定痊愈”的话,因而失去医治的机会。有的人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即使不立刻受到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感染邪气较轻的人有的侥幸得救;感染邪气比较重的人,又加上得不到有效医治,白白死去的人数也数不完。啊呀!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病症越急切,投奔医生越混乱。不是死于病痛,是死于医生之手;不是死于医生之手,是死于对古籍的散佚遗忘。一千年以来,为什么百姓这样不幸?我虽然鄙陋,沉静心性,穷尽病理,推究患者感染的邪气、邪气进入的途径、邪气在体内到达的地方和它传染的规律,归纳平时多次使用的有效方法,详细地叙述在下面,来等待有学识的人指正它。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