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38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分析
作者:康丽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2期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3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为中药内服+针刺(组1),26例为中药口服+针刺+穴位埋线(组2)。1个疗程后,将38例患者的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两组在临床减肥疗效上均有显著效果,效果无差异。组2在改善患者腰臀比上有疗效,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明显疗效,配予穴位埋线疗法,对改变患者腰臀比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中药;针刺;穴位埋线
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诊断标准是参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亚洲成年人的肥胖指征:肥胖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5或腰臀围比值(WHR)男>1,女>0.8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病患者越来越多。同时,大家也意识到,科学、健康减肥的重要性。现将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9月收治的38例单纯性肥胖病例进行回顾和总结,探讨肥胖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诊治的38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21~53岁。21例患者均符合肥胖的诊断标准,并排除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由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者,③合并肝肾及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最近3月内接受其他任何方式减肥的患者。
1.2方法 38例肥胖患者,均以6 w为1疗程。中药1剂/d,普通针刺4次/w,穴位埋线1次/15d。每位患者均口服以二陈汤为主方加减中药。普通针刺以关元、气海、中脘、丰隆、足三里、天枢等穴为主,穴位埋线以天枢、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大横、梁丘等穴为主,再按照按周仲瑛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肥胖病的分型标准分为胃热滞脾型、痰湿内盛型、脾虚不运型及脾肾阳虚型临床辨证加减治疗。 1.3疗效观察
1.3.1肥胖指标(体重指数、腰臀比)
1.3.2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体重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BMI 2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减肥疗效均显著,。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组疗效相当。
2.2治疗前后患者腰臀围比变化,见表2。
由表2可见,组1腰臀比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指标的降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2腰臀比在治疗前后有明显降低。指标的降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3.1中医对肥胖症的认识 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丹溪心法》指出\"肥人多湿痰\",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本为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标为痰、湿、热、滞。具体病机演变多是素体脾虚失运,易于痰湿内滞,或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导致水谷精微失运,转为痰浊膏脂,阻滞气血,形体渐丰,日久导致脾肾两虚,主要累及脾胃、肝肾,每多虚实相兼。在针对肥胖的治疗中,选用以二陈汤为主方的中药内服,重在调理脾胃,使人体气血精液运行正常,避免痰湿内生。针刺过程中,多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为主,同时结合肥胖症的辨证分型配以相应的穴位,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针刺相应经脉的穴位,达到健脾和胃、除湿化痰、泻热通腑,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3.2针灸减肥的现代理论研究 针灸在治疗肥胖病的过程中,机体内部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①对下丘脑中枢系统的调节:下丘脑存在着两个调节摄食活动的区域,腹内侧核(LMH)是所谓的饱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LHA)是所谓的摄食中枢[1]。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达到调节正常饮食的作用。刘志诚等人的动物实验证明[2-4],针刺能提高了LMH的兴奋性,降低LHA的兴奋性,调整下丘脑摄食活动的失衡状态,减少摄食量,产生减肥效应。②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瘦素是一种有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它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促进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从而减轻体重。王澍欣、闰润虎等人的动物实验表明给实验小鼠穴位埋线后,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明显下降,而下丘脑瘦素明显升高,因此穴位埋线对肥胖机体中枢及外周瘦素有良性调节作用[5]。通过穴位埋线从根本上纠正瘦素水平失调及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穴位埋线减肥不反弹的原因之一[6]。③对血脂代谢的调节作用[7-8]。针刺可降低肥胖者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血脂代谢,促进体内脂肪分解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4穴位埋线的局部刺激作用
穴位埋线是在针刺留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方法以线代针,将人体可吸收线植入相应的穴位,对穴位产生更加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有\"制其神,令其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血\"的作用。而可吸收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的过程,能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尤其是埋线周围的代谢。 参考文献:
[1]杨福霞.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4):237-239. [2]辛卓萍.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52例[J].中国针灸,2009,增刊:69-70.
[3]阮志忠,陆瑾.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5例[J].陕两中医,2009,30(12):1650-1651.
[4]陈利国,蔡向红.留针的意义及时限探讨[J].中国针灸,1996,12(6):40. [5]王澍欣,李艳慧.穴位埋线对肥胖模型大鼠瘦素水平及血脂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9,28(01):63-65.
[6]闰润虎,白洁,杨文波,等.穴位埋线结合耳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8-10.
[7]佟欣,李磊,郑强,等.肥胖者减肥前后血脂、血压、血糖及血清胰岛索的变化[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5-1627.
[8]王澍欣,李艳慧.穴位埋线对肥胖模型大鼠瘦素水平及血脂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9,28(01):63-65. 编辑/肖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