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解释高考试题例举

历史解释高考试题例举

2023-09-21 来源:乌哈旅游


历史解释高考试题例举

概念界定: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试题分析】

本题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用排除法即可: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在鸦片战争后, 排除A选项。近代中国商品经济始终未基本取代自然经济,排除B选项。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后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选项。

1

本题的D选项补充了现行教材的不足,值得引起关注:一般来说,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甲午战败后,伍廷芳等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1898年4月,总理衙门相继奏请朝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朝廷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还颁布“广开口岸”上谕。至此,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主动开设了30余这样的通商口岸。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2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试题分析】

关于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及行动,现行教材几乎没有表述,对本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现补充如下: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美国仍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它不仅保持其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增派重兵,直至挑起边界流血冲突,从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独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

3

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根据上述战略,我国这一时期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行动有:

(1)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

(2)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在毛泽东主席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积极发展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不但同早已建交的瑞士、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增进了友谊,而且同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同意大利和奥地利互派了商务代表。同时,积极发展中日国民间关系。我国采取主动步骤,沟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协助在华日侨回国,不断加强两国各类民间组织间的交往,在日本引起良好反响。日本各界要求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声日益强烈,为70年代初两国建交打下了基础。

(3)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

4

(4)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五十个。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观题尤其是41题是核心素养的集中

体现

前面提到,历史学科所呈现的核心素养,……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也就是说,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如果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达的话,可以用“历史”和“历史学”来替代。

“历史”是保存和记录下的客观世界的实际存在,真实再现、客观还原,是“历史”

5

的要求。而“历史学”在于对实际存在的解释(说明、阐释、分析、评论等),其解释要有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就是论从史出、试论结合。也就是说,试题所引用的新材料营造的新情境,其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而五大核心素养只是用来解释这些客观存在的“规范”,是“历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

如高考的41题,是备受关注的一道高考试题。它没有固定答案,或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试题求同思维的不足,更符合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很多人都把该题看做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风向标。今年高考所引的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做是“历史”,试题要求的“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可以看做是“历史学”。与往年给出观点予以评价、评析、探讨所不同的是,今年的41题“稳中求变”,让学生先提出见解,然后论证说明,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 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

6

如果学生在做题时能从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关注历史时空,重视史料实证,形成历史解释,本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真正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