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024-08-30 来源:乌哈旅游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选择题

1.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氟利昂 ④重金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①③ 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解: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化物和氮氧化物,故C正确。 故选:C。

2.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有效地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那么,废旧电池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桶中(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应投放在标B标志的垃圾桶中。 故选:B。

3.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可燃冰”,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解:A、可燃冰是一种埋藏在深海下面的燃料,是甲烷和水在高压和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可燃冰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A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C错误;

D、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通过燃烧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可燃冰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几乎无污染,清洁环保;其能量远高于常规天然气、石油、煤炭,仅广泛分布在大洋内的可燃冰,估计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储量丰富,D错误。 故选:B。

4.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1所示,两个培养皿中铺上吸水纸,再各放入30粒已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分别喷洒清水和pH5.6的模拟酸雨,定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7天后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

A.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B.用30粒小麦种子做实验可以避偶然性 C.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D.实验结果证明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答案】A

【解析】解:A、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A错误;

B、在实验中每组小麦种子采用30粒,而不能太少是因为避免发生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小麦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C正确; D、据图2可见: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A。

5.某小镇先后建立了多种乡镇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小镇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据环保部门测定:小镇上的声响日平均为90dB,1998年,连续三个月降雨的PH值3.6﹣4.6,河水的含氧量为2mg/L.使鱼类死亡,人们受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镇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②该镇所降雨水为酸雨

③酸雨直接危害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叶和芽 ④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治理的根本措施 ⑤应严格控制企业种类,尽量单一 ⑥尽量避免人员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①该镇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①正确; ②该镇所降雨水为酸雨,②正确;

③酸雨直接危害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叶和芽,③正确; ④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治理的根本措施,④正确; ⑤应严格控制企业种类,尽量单一,⑤错误; ⑥尽量避免人员流动,⑥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酸雨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反应,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B.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C.酸雨可引起饮用水源酸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D.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能使成片植物死亡 【答案】A

【解析】解:A、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

B、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B正确;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饮用,D正确;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D正确。

2

故选:A。

7.废旧电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永久性公害……下列关于废旧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描述是( )

A.废旧电池含有大量的铅、汞、镉等重金属 B.废旧电池无法回收再利用,应做填埋处理

C.科学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D.废旧电池如果随意丢弃,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答案】B

【解析】解: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如果乱丢弃,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充电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设置废电池专用垃圾箱集中进行收集和安全处理。 故选:B。

8.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B.围湖造田

C.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产生 D.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解: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故选:C。

9.下表是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清水(pH=7) 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黄豆种子萌发率 91% 13% 2%

A.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B.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答案】B

【解析】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所以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A正确;

B、模拟酸雨是由食醋和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B错误;

C、实验材料越多,实验结果更准确,所以,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C正确;

D、由图标可以看出,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D正确。 故选:B。

10.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組中分別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

3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答案】C

【解析】解:A、叶的分解产物降低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而抑制鱼的死亡,错误;

B、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而不是对鱼都有毒性,错误; C、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正确; D、柏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最有利于鱼的生存而不是松,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1.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丽丽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玉米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玉米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玉米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丽丽同学的探究实验设计有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2)此实验中丽丽同学提出的假设是什么? .

(3)有人认为本实验只要用1粒玉米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 . (4)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现象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 【答案】(1)A;

(2)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3)不行,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4)C. 【解析】解:(1)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每天喷洒清水.故A符合题意.

(2)针对实验问题作假设时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3)实验中我们我们为了避免种子过少带来的偶然性(自身条件,休眠等因素),我们一般使用多粒种子,如10粒.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汽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同时,人类对森林等植被资源的破坏也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的形成;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是由于人类对植被资源的严重破坏导致土壤沙化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

12.关注环境: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新的空气,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但是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却不尽然.请你结合环境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市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春雨”不是正常雨水而是酸雨.酸雨的pH值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 . (2)“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是在部分湖区滋生了大量的 ,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死亡了. (3)废旧电池中,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含 的电池.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 的鱼虾造成的.

(4)全球性环境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 和 .为宣传保护地球环境,把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答案】(1)小于5.6 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2)蓝藻

(3)汞、银、镉;汞

(4)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4

【解析】解:(1)酸雨的成分是硫酸和水,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的pH值小于5.6. (2)工业和生活用水大量排入湖中,滋生了大量的蓝藻,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死亡了.

(3)废电池的危害: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

(4)全球性环境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不断上升的现象.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