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看《人性的枷锁》中女性的悲剧
2023-09-12
来源:乌哈旅游
夫教赞 2011年3月号下旬刊 从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看《人性的枷锁》中女性的悲剧 纳梦娇 (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摘要:小说《人性的枷锁》是以威廉・萨默赛特・毛 是痛苦。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也就是出于缺乏,所以也 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就的.作品体现了毛姆的人 就是出于痛苦。这一欲求一经满足也就完了:可是一方面 生观,其中他对女性的看法尤其值得一提。作者在总结梳 有一个愿望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至少就有十个愿望得不 理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叔 到满足。在他悲观的人生哲学中.对女性的观点也是悲观 本华的人生哲学对《人性的枷锁》进行探讨,即主要从叔 的,女人在其跟中毫无美感可言。她们对艺术没有任何天 氏哲学中女性观和性爱观,以及叔氏悲观主义人生观,对 赋,只是为了种族的繁殖而生存。在他看来,人们眼中神 小说中的五位女性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 圣的爱情,不管所呈现的外观是如何的神圣、灵妙,实则. 关键词:小说《人性的枷锁》女性悲观主义人生观 它的根柢只是存在性本能之中,那是经过公认的,带有特 殊使命的性本能。 《人性的枷锁》中蕴涵了叔本华丰富的哲学思想,作 在菲利普的人生中.他先后遇到了五位女性.这些女 品主要刻画五位女性形象,这五位女性形象通过主人公 性中有人爱他,而有人被他所爱。然而,这五位女性最终 菲利普来描述.这些描述中体现了叔氏女性观、性爱观和 的命运都是悲剧。菲利普第一个遇到的是威尔金森小姐, 人生观.即悲观主义的三个方面。作为一部由欲望引起的 对于菲利普来说,这位小姐无疑太老了。尽管作者并没有 悲剧作品,它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叔本华对毛姆创作思 明确交代她的年龄,但我们可以从作者对她外表的描述 想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毛姆对人性的关怀。悲 来判断出她的年龄。在他们发生关系之后,菲利普马上就 剧人物的痛苦和这痛苦的摆脱是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的核 感觉到她很令人反感:“这样的事是非常滑稽的。她又老 心,叔本华认为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人的全部本 又平庸。他对她的幻象马上展现在他面前,她满脸皱纹, 质是欲求和挣扎,而一切欲求的基础是需要、缺失,也就 憔悴又化了妆的脸,穿着与她的地位和年龄都不相称的 单的方式粘到枯藤上等。故而.表层结构中的道德信念 艾的方式谋生,但他始终不曾放弃作为艺术家的追求。 在贝尔曼形象面前无法解释,文本叙事呈现结构与逻 贝尔曼喜欢琼珊是因为琼珊有艺术家思维,他能读出琼 辑上的矛盾与分裂。那么,文本叙事中结构反讽的意图 珊将生存希望寄托于叶子中的艺术家思维。他冒着凄风 到底是什么呢?透过叙述者的叙事铺垫,我们大致可以 苦雨画上叶子,明知是要死的。但是他以艺术家的尊严 捕捉到作者关于理想艺术家或者说艺术精神的意见。 和艺术家的温情来唤醒琼珊。既是希望年轻艺术家能明 不论是在艺术区中艺术元素与艺术氛围的叙述中,还 “为艺术而生”之道,又是表明自己为艺术而死的价值, 是在对医生不理解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生存法则的喜 他是为艺术而死。可以这么说,三位艺术家当中真正配 剧嘲讽中;无论是在对贝尔曼数十年蛰居艺术区的失 称艺术家的是贝尔曼,琼珊则是具有艺术家潜质的准艺 意者形象的悲悯中,还是在对贝尔曼为琼珊之生而宁 术家,苏艾只是有着艺术家名号的普通画匠,医生则是 愿以画赴死的崇敬中:无论是在对贝尔曼貌似讥讽实 完全的艺术门外汉。 则怜惜琼珊的勾勒中.还是在对贝尔曼张扬以生的叙 欧・亨利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注重叙事反讽的运 事停顿与低调而死的错时追述中,我们都深切感受到 用,以及创作贝尔曼形象时着力的种种文化隐喻,都足以 叙述者对于贝尔曼为艺术而生的艺术精神的崇敬,他 说明作者对为艺术而生的艺术精神的崇敬,对贝尔曼式 的温情是艺术家的温情,他的死是艺术家的死。这才是 的理想艺术家的敬重,这是文本的真正叙事意图。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 《最后的常春藤叶》通过叙事反讽所蕴藏的“为艺术 参考文献: 而生”的主题指向,使我们对作者关于艺术家的思考有 [1]D.C.米克著.颜锒渊译.反讽[M].台北:黎明文化事 了更深层的认识与理解。苏艾是一个将艺术作为改变生 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1. 存处境之道的艺术家,她对琼珊的艺术思维不理解而视 [2]贾越.反讽艺术的美学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 为荒唐.但愿意用艺术换取维持生计使琼珊脱离险境, 1997,6. 她是一个道德上的好人.却不具备一个好艺术家的基本 [3]李建军.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J].中国人民大学 素养。她的所为是任何一个不具备艺术技能的好人皆可 学报。2001,5. 为的。琼珊是一个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悲观绝望的艺术 [4][荷]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 家.但她仍保持着艺术家的思维。而贝尔曼则是一个为 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 艺术而生的艺术家。他有远大抱负和宏伟追求,四十年 f5]杨钧.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J].学术交流, 来从未改变;即便二十五年来并无佳作,甚至以类似苏 1994,6. 35 —圈 ≥ 连衣裙。想到这些他马上打了个寒颤,他突然觉得自己再 也不想跟她见哪怕一次面。也不能忍受自己竟然会有跟 她接吻的想法。”(Maugham,1991:l5O)在这样的厌恶中, 他离开了她.而且再也没有见过她。这与叔本华的性爱观 不谋而合,叔本华认为:在达到享乐之后,任何一对恋人 都呵经验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望,并且会惊讶着,他们如 此热衷追求的,除性欲的满足外,竞再也得不到什么。(叔 本华。2003:59)第二个是樊妮普里斯,这是一个没有天赋 的艺术学生。此人物正好体现了毛姆在看待女性的艺术 天赋这件事上也与叔本华有着统一的看法:我们不能对 女人期望太多,就以美术来说吧,在绘画的技法上,男女 同样适合,但有史以来,即使最卓越的女人也从未在美术 疗面产生任何一件真正伟大或富独创性的成就.在其他 方面,也从未给世界留下任何具有永恒价值的贡献。(叔 本华,2003:231)由此可以看出,樊妮普里斯的悲剧是必 然结果。在主人公菲利普眼里,她是个邋遢的人,主人公 并不喜欢她,仅仅是同情她的境遇。她一厢情愿地认为菲 利普喜欢她,只要他跟别的女孩子说话,她就嫉妒、生气。 不幸的是,她根本没有成为画家的天赋.她由于固执.最 后自杀了。直到她死了菲利普才真正理解她所有的行为 最终樊妮普里斯没有从菲利普身上找到幸福。第三个是 水尔德丽德。这是让菲利普迷恋的女人,他爱她爱到甘愿 勾她做出任何牺牲,也总是会在她需要时给予帮助。但米 尔德丽德一点也不爱他,她戏弄他、欺骗他、利用他。需要 他时,甜言蜜语、百般温柔;不需要时,毫不留情、一脚踢 开。在他最终了解了她也明白了这一点时.就再也不留恋 这份爱了。第四个是诺拉。诺拉是菲利普所遇到的为数不 多的好女人之一。她爱菲利普,关心他还照顾他。然而那 时.菲利普正陷于对米尔德丽德的迷恋中.所以他并没有 对诺拉纯真美好的爱情给予相应的回报。当他放弃了米 尔德丽德又重新回到诺拉身边时,诺拉已经准备嫁给另 一个男人。事实上,这是她被菲利普抛弃之后所能作的唯 一选择。菲利普最后遇到的女人是莎莉,这也是主人公最 后选择的女人,他们在小说结尾时结婚了。她给了菲利普 家的感觉,让他想跟她生活在一起,但她并不是那个让他 爱的女人。莎莉的悲剧在于她拥有婚姻,而她的婚姻中却 没有爱的影子,有的只是主人公对家和安逸生活的渴望。 因为她能给予他所需要的这一切,所以她成为了他最终 的选择。 主人公菲利普与这五位女性的联系很复杂.菲利普 与这五位女性的关系都没有善终。此外,贯穿整篇小说的 是毛姆为读者精心准备的困住菲利普的情欲的枷锁。枷 锁无疑是整篇小说的主线。对于菲利普来说,与所有女人 的关系的目的就是情欲。叔本华的性爱观认为:所有的恋 爱,不管所呈现的外观是如何的神圣、灵妙,实则,它的根 抵只是存在性本能之中,那是经过公认的,带有特殊使命 的性本能。(叔本华,2003:219)菲利普的情欲就是他的欲 望,换句话说,欲望就是他的枷锁。而这五位女性的枷锁 也来自于欲望。威尔金森小姐的枷锁源于她对菲利普的 情欲,而她与菲利普的关系就是纯粹的性关系。樊妮普里 斯的枷锁是她对菲利普的情欲。以及她对成功的渴望 诺 抽的枷锁是她对菲利普深深的爱,她爱菲利普但菲利普 不爱她,这样的爱情变成了让她痛苦的枷锁。在叔本华的 人生观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人生之所以会有痛苦。是 为人们会产生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欲望出现了,随之而 36 来的就是痛苦.而当欲望实现时,满足感带来的快乐也是 短暂的,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欲望和欲望带来的痛苦。 因为人们不可能消灭欲望,所以人生必然就是痛苦。(叔 本华.2003:11)菲利普与威尔金森小姐及樊妮普里斯的 关系预示了随后而来的菲利普与米尔德丽德的关系所形 成的枷锁。这把枷锁让菲利普回想起曾经爱过他的三个 女人,是否自己也让她们经历了同样的痛苦,带上了同样 的枷锁。“他的思绪回到了过去。他想知道是否威尔金森 小姐和樊妮普里斯也经历了跟他一样的痛苦折磨,他陷 入了深深地自责中。”(Maugham。1991:278)毛姆也让格 利福斯给了米尔德丽德一把同样的枷锁。尽管菲利普不 能找到他自己的枷锁的原因,但他能理解米尔德丽德的: “如果你爱他爱到无法割舍,那我可以尽我所能地忍受你 对他的这份爱。”(Maugham,199l:367)在失去了格利福 斯之后.米尔德丽德的枷锁变成了钱.她的欲望也是得到 更多能够让她生活下去的钱。菲利普与莎莉的关系在整 部小说中是最有意义的。这段关系与他和米尔德丽德的 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莎莉对他的爱,她的欲望 就是和菲利普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最终她也得偿所愿。在 那时,菲利普之所以选择跟她结婚.其真相就是他厌倦了 漫无目的的漂泊,他需要一个家还有一份爱。“似乎所有 东西都从他的指缝间溜走了。他想要抓住比这世界上其 他东西要重要的东西”。(Maugham,199l:606)他需要家 的温暖和妻子的爱,但他并不打算去爱别人。尽管他们的 婚姻看起来是幸福的。但这桩婚姻所有的只是欲望.菲利 普渴望稳定而莎莉渴望有个依靠。这样的欲望注定了他 们的人生将会在这些欲望中继续痛苦。 毛姆通篇运用了叔氏悲观主义理论阐述了五位女性 的悲剧人生。因其有轻视妇女的观念,毛姆在此就塑造了 五位可悲的女性。可以说在她们与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 性爱占了很大的成分,她们中有的是被主人公所爱,而有 的是爱上了主人公。有为了生存委身男人的,最终流落街 头,成为街头的妓女;有为了艺术奋不顾身的,最终没有 取得任何成就,以死收场。每一位女性最终都没有善终。 她们的人生就是悲剧,就是女性的悲剧,她们有不同的欲 望,而欲望导致人生必定充满了痛苦。通过叔本华的悲观 主义人生观来解读毛姆的这部作品,我所看到的是人生 就是一场悲剧,而人的生命意志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人 的欲求永无止境,最终欲望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生充满痛 苦和不幸 参考文献: [1]Maugham,William Somerset.Of Human Bondage [M].London:BantamClassies,1991. [2]波伊尔著.梁识梅译.天堂之魔——毛姆传[M].北 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3]陈淑华.《人性的枷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浅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段建军.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人性的枷锁》 中的体现[J].外国文学,2007,(4). [5]段建军.情感的缺失与补偿——毛姆《人性的枷 锁》中菲利普的心理解读[J].飘逸的想象,2002,(1). [6]段建军,杨丽.在失落中寻求爱的寄托——评析 毛姆《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浦的情感历程[J].河北建筑科 技学院学报,2006,(1). . I 走出“爱的从林" 解析谭恩关作品的爱情寓意 ’— 珥 彗 ,;0 (昆明学院外语系,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谭恩美用《沉默之鱼》中的丛林双重隐喻,以 叙事角度吸引了众多读者?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真正 生机盎然的绿色丛林喻指重新获得爱的信心、萌生追求自 抓住读者的心的因素之一并非表面的所谓猎奇元素. 己真爱的勇气的力量之源.以神秘莫测的恐怖丛林譬喻两 而是其中谭恩美精彩揭示的两性间的爱情婚姻情感升 性关系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成功走出丛林意味着理 华的历程。 清自己的真实情感,解除名义上的爱情婚姻的桎梏,获得 一、都市男女恋爱婚姻症候群 解脱与超越。谭恩美巧妙地借用走入与走出丛林表征了 《沉默之鱼》中的主要人物有从美国前往东方旅行的 两性关系情感从对立到和谐的情感升华历程。现代物质 十二个游客和化作幽灵的领队陈璧璧,其中除了15岁的 男女在丛林里重获爱的能力,最终携手真爱,走出丛林, 男孩鲁珀特和12岁的女孩埃斯米之外,都是成熟男女。文 步向和谐幸福的伊甸园:不凡之旅同样赋予了他们凤凰 本开篇对他们身份背景的介绍,是谭恩美颇具苦心的伏 涅槊浴火重生的勇气,从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感情,杀出纠 笔。这群美国人是来自旧金山的精英,代表了美国中产阶 结缠绕的情感丛林,走出自己心灵的桎梏、爱的沼泽。 级的普遍趣味。他们各有自己的事业,且发展得都不错, 关键词:《沉默之鱼》丛林隐喻爱情婚姻关系情 可谓现代社会的成功人士,但奔波于生计、角逐于名利使 感升华 他们身心疲惫、情感倦怠,在爱情婚姻方面都是失败的经 营者.各有各的不幸与悲哀。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主将谭恩美(Amy Tan)一举成名 柏哈利和莫非这对好友。均已年过四十.一个是著名 于其虚构式自传小说《喜福会}(TheJoyLuckClub)。此后, 的训狗师,面孔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是红极一时的电 谭恩美的每部作品如《灶王之妻》( e Kitchen God’s , 视明星;另一个拥有极大的竹子种植园,家产殷实、收入 1991)、《百种秘密感官》(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丰厚。两人都有一段失败的婚姻记录。柏哈利交往过几个 1995)、《正骨师的女儿》(The Bonesetter’s Daughter,2001) 女友。但不知道如何追求女性,与女性和谐相处,依然孑 等,皆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她以优雅诙谐、智慧大气且富 然一身,莫非为了儿子的抚养权之争,还与前妻对簿公 有神秘色彩的行文风格开创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一个 堂.势同水火。在过去的四年里,他们寂寞无聊,感情没有 新流派。2005年,谭恩美的小说《沉默之鱼》(SavingFish 寄托.靠假期经常一起旅行打发时光。华裔女子朱玛琳光 fromDrowning)又再掀畅销高潮.2005年9月在美国上市. 彩照人,贤淑雅致,但已离婚,是一个独立抚养十二岁女 仅两周就已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且上榜第一周 儿的单亲母亲。薇拉,一个高智商的女子,人选美国百位 即冲入前10名。该书以离奇死亡的旅游团领队陈璧璧的鬼 最具影响力黑人女性.拥有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魂为叙述者,讲述了十二名美国游客在陈死后,东方之旅 出任最大的非营利性非洲一美洲事务基金会的董事,却 依然成行,从美国旧金山至云南丽江、兰那古国、热带丛林 是聪明的女子选择男人犯错的“活生生的例子”…”,与全 一路行来,遭遇了文化冲突、土著绑架、异境生存等问题, 世界斗争后争取到的婚姻却发现是个错误,与丈夫为了 差点葬身丛林,最终被成功援救,走出了莽莽林海的故事。 钱和酒争斗不休。马赛夫妇,丈夫是行为艺术家,妻子是 甫一问世,这一小说立刻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热点,其 进化生物学家,丈夫曾经对是自己老师的妻子充满崇拜。 畅销的因素也引起广泛争论,是谭恩美添加的神秘东 但结婚后妻子太过强势,没有女性的柔情,丈夫在妻子眼 方风情.异域探险刺激.异质文化碰撞.仰或灵异鬼魂 中更加懦弱无能,没有分量.曾经的激情完全退去,剩下 [7]籍晓红.毛姆小说《人性的枷锁》解读——浅谈小 [12]叔本华著.陈晓南译.叔本华论文集[C].天津:百 说的主题及深层含义[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花文艺出版社.1987. 2o00,(6). [13]叔本华著.金玲译.爱与生的苦恼[M].北京:华龄 [8]罗宾・毛姆著.薛相林,张敏生译.忆毛姆[M].重 出版社,1996. 庆:重庆出版社.,1980 [14]叔本华著.李成铭等译.叔本华人生哲学.[M].北 [9]马小强.从《人性的枷锁》看人性[J].社科纵横, 京:九州出版社,2003. 2006,(1). r15]叔本华著.李小兵译.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 [1O]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 苦——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 育出版社,2002. 店出版社,1988. [11]申利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我国毛姆研 rl6]特德・摩根著.梅影等译.人世的挑剔者——毛姆 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1,(4). 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