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2023-01-28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摘要: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本文通过认识文化的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关键词:贸易活动 文化差异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方面。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2 文化差异的体现方面2.1语言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英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2.2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方面

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心理,有与自己文化相适应的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文化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定了人们行为的一般准则,人们在什么情形下选择什么行为,作出什么反应,都受文化的制约。文化制约和规范的结果是使得群体在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文化制约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评判和反应,规定了价值准则,在群体内部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需要提倡,什么需要反对,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

根据既有的研究成果,文化系统内部的各个层次中,最核心或是最高的层

次就是价值观念系统或价值体系,因为它们是影响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意义和观念的重要文化因素,是一种文化长期存在的最稳定的保护层。中英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文化系统建构了两国人民的经验和知觉,规约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值观念的差异为文化走向提供了最本质的具有规定性的理性指引,它与文化积累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3国际贸易中文化的差异因素3.1经济与政治的因素

中国从1840 年起,多年的内外战争,加上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中国不能安定下来发展经济,中国经济停滞不前。英国自从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后, 封建势力被摧毁,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本来差异不大的中英经济就拉开了差距。

中英不同的生产方式是政治制度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封建社会达几千年,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封建王权也掌握在具有较深封建思想的大地主手中, 他们竭力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往往重视农业, 轻视工商业。而在英国,王权的形成与富裕市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 他们极力支持工商业的发展。中英政治制度在原始社会时期是相似的,都实行原始民主制,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却产生了差异,英国从原始民主制过渡到作为国家制度的政治民主制,而中国的原始民主制则彻底消失并被两千多年的专制君主制取代。3.2道德观念的因素

在道德价值观上,中国以群体或人伦为本位,英国以个体或个人为本位,这是由中英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同时,中英各自的思想政治上层建筑对这种道德本位的形成也 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个体本位意识将越来 越强,这是我国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基本共同的观念和准则,

但由于道德是一定社会、 一定时代社会关系的反映,不同国家、民族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观又有一定的区别。英国的道德核心是个体主义,中国的道德核心是群体主义。英国的个体本位与我国的群体本位除了在上述方面的区别外,还表现为重开拓竞争与重中庸调和,重变革创新与重稳妥安定,重个人实力与重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别。

4面对文化差异,发展自由贸易4.1加强国际性文化交流沟通

世界各国首先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制度要求建立起自己的法律体系,使各国经营者都处在统一的制度平台上,受到相同的外部约束,避免因道德等非规范化约束产生难以把握的影响。同时,各国进行的机构改革也应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机构设置靠拢,使经营者易于理解和适应相应的管理。加强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以消除观念、习惯、语言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贸易阻碍。文化是

有传统的,但它也是可以交流的,高层次的文化也是易于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

4.2企业注意与当地文化融合

目前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多采取国家中心主义的政策,实施当地化战略。对目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跨国公司而言,国家中心主义的实施更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虽然使用当地人在有些场合似乎难以使子公司与跨国公司其他部分保持一致,母公司也难以有效控制子公司,国家中心主义仍日益受到重视。这里,在某种意义上,采用国家中心主义可被视为实施人力资源当地化政策。从跨国公司发展来看,近年来,跨国公司为了缓和与东道国的关系,确实纷纷实施当;地化经营战略,他们在其东道国的子公司中任用当地管理人员,沿袭当地文化传统,最终形成适应当地经营环境的跨国公司经营模式。4.3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国际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都需要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拥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是人为规定的,而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落实和操作。因此企业跨国经营最需要的是懂得跨文化管理的人才,引进专业的跨文化管理人才,并给与充分的空间任其发挥,能够有效的快速提升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水平,在选择跨文化地区高层管理人员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那些素质较高、交往能力较强、对文化差异有较高敏感性的人。对低层管理人员要尽可能本土化,因为本土人员对本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同时,这样做可以使本员工获得明显的晋升和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激励和亲和作用,有利于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一坐桥梁。

5总结 

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运行、贸易交往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是我们共同的课题。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参考文献 :

[1] 2006

[2] 任净,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02期[3] 谢里,罗能生,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文化战略,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罗能生,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4] 冯双鹏,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影响力,理论界,2005年10期[5] 高放.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02[6] 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 作者:张艳艳,邵明, 期刊-核心期刊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 第17期.

[7]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张公、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