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着力提升“四力”让新时代新闻报道更出彩

着力提升“四力”让新时代新闻报道更出彩

2023-06-21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着力提升“四力”让新时代新闻报道更出彩

作者:秦志兴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1期

摘要: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实践。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总书记关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讲话入脑入心,为全体新闻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本次研究从改进采访作风、深入挖掘新闻价值、增强新闻策划能力、创新表达方式四个层面,对提升“四力”推进新时代新闻报道发展的价值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力”;新时代;新闻报道

着力提升“四力”,既是对深入群众路线的践行,又是对开展“走转改”的深入延伸。然而在新时代,一些记者、编辑长期居于办公室、编辑房,埋头于网络、文海之中,从材料到材料,凭空想象编故事,蜻蜓点水找例子,却少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他们的文章中感受不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些记者笔下的文章也常作“无病呻吟”,还每每得意于自己的“杰作”。这样的新闻脱离现实,脱离群众,苍白无力。当今时代,要采写出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的好新闻,就必须练好“四力”的基本功,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提升坚实的脚力,着力改进采访作风

深入基层,才能抓“大鱼”。作为一名记者要迎着问题上,朝着基层下,面对群众走,向着深处挖。只有接上地气,扎根基层,才能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才能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具影响力和生命力。如,肇庆市广播电视台获2018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专题类二等奖作品《沙浦农民的鱼塘印记》也是作者数次深入鼎湖区沙浦镇鱼塘、田间走访村民以及地方志办公室记录人员和专门从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查研究工作的教授了解农民承包经营鱼塘带来致富的鼎力之作。记者以“1978年,肇庆沙浦农民陈志雄破天荒雇佣工人承包经营鱼塘引发了一场全国性大争论,这起“鱼塘风波”事件”为切入口,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对“鱼塘风波”事件”的后续进行追踪报道。记者通过走进鱼塘展现村民养鱼、种肇实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凸显肇庆人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孕育下,大胆创新,所走出的一条“绿富同兴”的发展道路。 二、增强明亮的眼力,深入挖掘新闻价值

记者是新闻的报道者,也是时代的观察者。在优秀的新闻作品背后,是一双双具有发现力和辨别力的“好眼力”。首先,要有辨别力。互联网时代,信息复杂多变,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时有发生。作为主流媒体,要有明辨力,不能盲目跟风。对于弱势群体的投诉,我们理应仗义执言;对于有些线索是恶意投诉,这就要求记者拨开云雾、分清是非,根据新闻真实性作出准确判断,核实后再报道。其次,要有发现力。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新闻并不少,只要细心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察,就能在普通百姓身上、普通事件中发现好线索,做出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例如,我台获2018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类二等奖作品《“指尖上的智慧人大”:以“小”平台破解“大”难》一稿,记者在采制人大宣传片时获悉:肇庆市高要区的人大代表履职信息云平台即将开通,而开通后将有效地便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解决长期困扰的一系列工作难题。好新闻是记者拥有深远、通透的新闻眼光,由点及面,通过深入基层挖掘典型的题材,进行鲜活的新闻报道而产生的。

三、激发睿智的脑力,增强新闻策划能力

新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脑力工作。“学而不思则罔”,记者应多动脑、勤思考,才能找出事实的根源,才能破解一系列难题,策划制作出主题深远、感染力强的作品。当今时代,信息传播迅猛,记者既要有敏锐的触觉又要有快速的思考力,全面、准确地报道百姓的所需所想。例如,在报道一些纠纷事件的民生新闻时,既要深入思考挖掘矛盾双方的源头及事件发生过程,又要动脑多方取证事件的核心原因,以及采访相关律师来衡量事件的责任所在,力求新闻报道的完美性。正是因为记者的多思多想,才涌现出许多有想法、有活力的作品。如,我台获2017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类二等奖作品《一张巨额环保罚单引出的逆袭故事》,是记者历经两年时间的思考策划和跟踪报道的力作。作品以一个企业成功“逆袭”的实例,通过故事化叙述,生动展示了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环保铁腕治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而带来的可喜变化,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较好。稿件还被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一线》《新闻晚高峰》等栏目采用播出。

新时代,记者必须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做到宣传不止、学习不止、思考不止。 四、磨炼深耕的笔力,创新表达方式

“笔力”,就是要妙笔生花,书写喜闻乐见。“笔力”的深厚,不仅体现了记者的文字功底,更反映了记者的知识层面。在信息发展的今天,记者手中的笔代表了各类新媒體传输终端。手中有好文风、文中有好文采,记者要以富有凝聚力和传播力的好作品,才能唤起民心、汇集力量。作为记者,更要有逆向思维,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策划谋篇,想群众之所想,了解群众的需求,用平易的语言写百姓喜欢看的文字,特别是运用百姓容易理解的“谚语佳句”或“歇后语”等,这样的新闻报道效果会更佳。还有就是增强写作兴趣,扩大阅读量,不断积累素材。千锤百炼出笔力,精雕细琢成文章。只有通过磨炼笔力,创新表达方式,才能写出精彩的新闻报道。

新时代,需要记者用“四力”书写使命答卷。“泰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新闻报道最忌纸上谈兵、生搬硬套。我们要着力提升“四力”,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用执着和汗水诠释记者的使命和职责,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