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冷战 社会帝国主义 话语霸权
在传统理论体系中,帝国主义一词通常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与其对应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基本高度集中的时期,垄断成为了这一时期从经济到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其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于产生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其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溶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其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后,其特点还表现在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这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体系的根源与条件。
“帝国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在其1902年出版的《帝国主义》一书中,不过们通常所指的帝国主义的含义,则是列宁在1917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所阐述的,列宁在这部书中批判地继承了霍布森的观点,以及在霍布森之后的德国经济学家希法亭在其1910年出版的《金融资本》等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观点。将其第一次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来论述,并将其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就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一样,帝国主义的含义,也随着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被赋予着不同的意义,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讲述在两个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帝国主义的变化及衍
生。
一、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社会帝国主义这个词,最初也是由列宁在其著作中所提出,其本意指的是“指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首领考茨基等人及其派别,背叛无产阶级立场,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成为社会帝国主义者和社会帝国主义派。后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推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的人,也称为社会帝国主义者。 这是社会帝国主义一词的最初含义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苏联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两国共产党交恶之后,苏共领导集团以社会主义的名义继续干涉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威胁,陆续在中苏和中蒙边界上陈兵百万,屡屡制造挑衅时间,尤其是在1969年时,制造了“珍宝岛事件”,武力入侵中国领土,但是遭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阻击,同时在同年的建国20周年庆的时候,正式提出了“打倒社会帝国主义”的口号,按照当时的解释和理解,所谓的“社会帝国主义”,就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帝国主义”,这个口号在当时的条件下,指的就是苏联领导集团,及其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在社会帝国主义中,最为典型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所奉行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在这套理论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正是“社会帝国主义”的最好体现。
1,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即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出去。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论大国或小国,都应该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在完全平等、尊重领土完整、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互相支持和互相援助的原则的基础上的,而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则完全摒弃了国家间平等的原则,无视其他国家的主权,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幌子下,奉行帝国主义的政策。
第 2 页 共 5 页
2,大国责任论,苏联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是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意在强调苏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家长地位。这一理论是与上一条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论”一脉相承的,他也是为苏联作为一个“家长”的姿态去干涉别国内政寻找理论支柱。
3,国际分工论,即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实现产业分工。国际分公论早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就被提出过,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一理论被大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中说:亚、非、拉国家只有同苏联“合作”,才能“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同时对苏联来说,这种合作还为更广泛地利用国际分工的优越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使广大亚非拉国家被纳入了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内,牺牲本国利益去维护苏联的利益。
4,有限主权论,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保卫他们的所谓“社会主义利益”,就是保卫“最高主权”。同时还公然宣称,苏联可以决定别国的命运,“包括它的主权的命运在内”。
5,国际专政论,即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的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提出这一理论时,曾说这一理论的来源是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这篇文章中曾经谈到的“把无产阶级专政由一国的(即存在于一个国家内的,不能决定全世界政治的)专政转变为国际的专政(即至少是几个先进国家的,对全世界政治能够起决定影响的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的原意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宣传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而此时的国际专政论篡改了列宁这段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使其成为了对东欧一些国家和蒙古进行军事干涉、军事占领的“理论”根据。
6,利益有关论,即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一国,都会涉及苏联的利益。甚至世界各地,都可以看作是自己利益之所在,这为自己插手世界上任何地方找到了理由。
通过以上六点不难看出,勃列日涅夫主义的观点与帝国主义的行为和其相似,但是却又无一
第 3 页 共 5 页
例外的披上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外衣,所以被称为“社会帝国主义”,但是其本质已经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
二、美国——话语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最近几年才被人们所重视的一个名词,其具体含义指的是西方强国通过对其他国家人民生活的系统渗透和控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于他国人民头上,以达到重塑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减弱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阻力的目的。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它通常被表述为第一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给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在文化帝国主义中,话语霸权问题尤为突出,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在表达自己的某些观点时居高临下的态势、用说一不二的语气、用绝对权威的结论,先向受众灌输某种意念,强硬接受,先入为主。它表现在话语同化,对解释权的垄断以及新闻压制等多个方面。在各个角度展现出的话语霸权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维护这一不合理的霸权的作用,以及对外所执行的同化功能和对内执行的反同化功能等作用。
要对抗这种文化帝国主义,首先要挖掘其根本所在,那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国家,无疑拥有着强大的实力,正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后盾,才使其有能力和意志去推行文化上的帝国主义政策。所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事对抗文化帝国主义的最有效途径。其次,增强软实力,软实力的增强,是加强文化感染力和让更多不同文化的国家去理解和认同本国文化的根本所在。同时,推行其他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有助于文化的多元化,这也是对抗文化帝国主义的一个途径。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无论是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有
第 4 页 共 5 页
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究其本质其根本内涵还是没有改变,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维护霸权的一种手段,无论是社会帝国主义还是文化帝国主义,都能够看到大国牺牲他国利益而满足自己的利益的影子,只是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所以要抵制帝国主义及其在衍生形式的蔓延,只对外提高综合国力,对内提升软实力,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同时在理论方面坚持与时俱进,不以僵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变化发展的世界中,不断完善这一宝贵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三版
[2]《新帝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房宁,北京出版社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