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岑寂cén 尺牍dú 下乘chéng 深思慎取shèn B.否泰 pǐ 接壤rǎng 毗邻pí 得鱼忘筌quán C.整饬chì 扁舟 piān 偕行 xié 涸辙犹欢 hé D.强求qiáng 频繁píng 间或 jiàn 锱铢必较 jià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们做事不能沾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 B.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昏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C.在这一世界性的文学奖项领奖台上,终于出现了中国籍作家,无疑令国人振奋。
D.改革的力量原自人民,改革的成果也要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莫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要想获得成功,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建设,期待于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素质的优化和全面提升。
B.文学作品是作家以人类的社会生活为中心而进行的精神活动,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学活动的发生。
C.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的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D.今年春运期间出台的道路客运票价广受百姓欢迎,但成品油价格调整后,经营成本增加,2011年春运票价已经很难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之上
5.下面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经典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的来源。越是有名的著作,产生的成语也就越多。
B.“比喻”、“夸张”等是修辞格。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C.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纪年方式是帝王纪年与干支纪月相结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神秘的人体“天网” 赵习水
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它们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时,有时候会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种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而当这些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这种网就是人体“天网”。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人体“天网”总是出现在中性粒细胞周围。而且科学家知道,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
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发现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它们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很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前不久,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不孕症竟然与“天网”有神秘联系。研究人员发现有的精子本身携带有细菌,这使得中性粒细胞误以为它们都是细菌,所以只好六亲不认,统统将其拿下。
还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断气而亡。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所导致的。
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05,有删改) 6.下列对人体“天网”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体“天网”在将细菌擒拿后,就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B.人体“天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C.人体“天网”是由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形成的一种丝状体物质构成的。
D.人体“天网”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7.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会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B.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中性粒细胞只是自由活动,不抛出“天网”。
C.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不孕症与“天网”有着神秘联系。 D.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所导致的。
8.根据原文的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天网”的发现,有可能解答过去许多难解的医学谜案。 B.如果能够对人体“天网”进行有效的调控,就有可能治愈许多疾病。
C.在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拼杀时,人体“天网”总是冲在最前面,筑起第一道屏障。
D.人体“天网”的发现,将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
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间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
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 岁:每年 B.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衣:穿着 C.复使一人趣之 趣:催促 D.状河伯留客之久 状:状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不赂者以赂者丧 B.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C.烦三老为入白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1.下列全都表现西门豹在除害中善于斗争的一项是
①问之民所疾苦 ②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 ③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⑤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⑥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揭示矛盾,表现了人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聪明才智。
B.文章通过调查、除害等情节的展示,刻画了一位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官吏形象。
C.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比如调查访问,掌握事实详写,如何筹划、定计,就略写;斗智除害写得比较详细。
D.西门豹设计破除迷信,使邺地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惊慌恐惧,害怕他再次将巫妪、三老投入河中。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0小题,共3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2)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6分,每空1分)
(1)倚南窗以寄傲, 。园日涉以成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丞相祠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填空。(4分) 江楼旧感 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第三句“同来”与“ ”相对照,反衬出诗人 的感受。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16分)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 冯至
⑴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其中可能发生的事迹,不外乎空中的风雨,草里的虫蛇,林中出没的走兽和树间的鸣鸟。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⑵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
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⑶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⑷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⑸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也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
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⑹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⑺秋后,树林显出萧疏。刚过黄昏,野狗便四出寻食,有时远远在山沟里,有时近到墙外,作出种种求群求食的嗥叫的声音。更加上夜夜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使人想到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自己一点也不能作主。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⑻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
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16、简要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2)“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
17、怎样认识这小草的意义,作者却指向一个村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18、联系全文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请分条概括。(4
分)
19、文章结尾,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20.请根据示例,把另外两处句中改动的理由说出来。(4分) 示例:原文: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决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修改: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理由:“鉴定”有鉴别确定的意思。首先要鉴别土壤的性质、特点,然后才能从实际出发,决定种植。“决定”则是主观地对土地种植作判断,不准确。
①原文: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修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已知道的共有十
三种。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文: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修改:婵娟骂宋玉说:“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文体特征鲜明。
2012年下学期高二调研考试 语 文答 案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A A D A A C D A C D 1.D( 强求 qiǎng 频繁pín)2 C (拈轻怕重、黄晕、源自) 3 A (B《雪地上的午餐》C“苟活到现在的我”D真凉了——) 4.A (B搭配不当,“文学作品是……精神活动”主宾搭配不当。C项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D 搭配不当,“票价”后应加“政策”;“水平之上”与句意矛盾,应删去“之上”。)5.D(干支纪年)6.A (见第1段最后一句)7.A(原文是“有一种细胞”、“有时候会给…”) 8.C(中性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偏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物质。”可见人体“天网”不是“冲在最前面的”。)9.D(状:估计) 10.A.因、因为(B其中的/它的;他,代河伯/自己,代廉颇;如果/则、就)11.C 12.D 13(1)叫河伯妇过来,(我要)看看她是漂亮还是丑。 (2巫婆为什么去了那样久呢?弟子去催促一下。 14.(1)审容膝之易安/门虽设而常关(2)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3)锦官城外柏森森/隔叶黄鹂空好音
15.“独上”(1分)此时此刻落寞凄清(或“孤独冷落”等)(3分)
16.(1)山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有过房屋,有过田园。(2分)
(2)比喻经自然质朴的“图像”洗涤而消褪了的“纷扰”。(2分,只答“比喻纷扰”不计分)
17.(1)村女与鼠曲草都具有“谦虚”“纯洁”“坚强”“朴质”的品格;
(2)以实写虚,赞美这一地方今昔风物的质朴优雅。 ((1)(2)两条,答出其中1条即记满分4分) 18.⑴养育过山村人的泉水(或溪水);⑵围绕过村庄的鼠曲草;⑶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4)给村人带来“威胁”的野狗嗥叫声。(共4分,每条1分) 19.⑴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⑵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
的村庄。⑶山中的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4)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2点即记满分) 20 ①“共有十三种”,这种说法很绝对,而加上“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更符合客观事实。(2分)②更能表现出极端憎恶的情感。(2分) 21.作文构思提示:
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 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
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
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
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
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
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
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
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
也可作如下立意:
1.生活再美好,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对生活要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
2.生活不是只如玫瑰花般娇艳,如玫瑰花瓣般的现实背面往往掩藏着丑恶,因此,人类要学会自省,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
以上观点来写文章,一定要在文章开头有一个观点引出的过程,而且需要有足够的视野和深厚的积累,要慎重。
21.总分50分,人平35分,分三类五等记分,从题意、思路、内容、语言、卷面等方面衡量。 一类 二类 三类
40—50分 30—39分 五等30分以下 一等45—50分 三等35—39分 二等40—44分 四等30—34分
说明:①缺文题扣2分;②少于700字,每30个字扣1分,不足500字的在三类中记分;③每3个错别字扣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