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

2023-02-28 来源:乌哈旅游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

【篇一:产业组织理论作业题】

名词解释

产业:产业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

战略关联分类法:按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政策中的不同产业地位来划分产业的分类方法 。

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交易费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产生的费用,它包括四个部分: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寻费用;协议协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协议不完全性导致事后修改产生的费用;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最终损失。 资本专用性: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有些投资是专用性的,是专门为特定交易过程进行的投资,这些专用性投资无法挪作他用,或者挪作他用的成本非常高,也或者是挪作他用会导致资产的大幅度贬值。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用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用来分析、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市场运行问题的应用经济理论。

马歇尔冲突:大量生产的好处是和“组织”相关联的,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的发展,即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动。 市场绩效:在一定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运行的最终产生的经济后果。

产业组织政策: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行为的政策。

行业集中度: 即行业规模分布状况。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与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份额最常用。 产品差别化:指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或以不同品牌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识、性能、销量、服务或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状态。

规模经济:在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会更有效率的经济。

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

那些因素。 退出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正常利润(亏损)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还未收回的那部分投资在退出时依然还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掠夺性定价:企业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降低价格的一种策略。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不惜亏本,将价格降低到成本以下。

限制性定价: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的定价行为。

价格协调定价:企业间在价格决定和调整价格中相互协调而采取的一种共同定价行为。

价格卡特尔: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串谋来采取联合行动,限制产量,操纵价格,组成以增加共同利润为目的的联盟。

二级价格歧视:厂商依据产品的购买数量设定不同的价格,分批定价销售。

三级价格歧视:厂商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程度的差异,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产品的不同市场进行差别定价。

简答题涉及相关概念的最好先解释一下该概念。。节省篇幅没有打了。有不满意答案的请自便,某只也会自己便背便改动。

试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自诞生后就受到大多数国家的广泛应用。

2、但是三次产业分类法存在明显缺陷,如产业间划分不明确、第三产业内容太过复杂等。

3、对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修正:有人提出四次产业分类。美国的波拉特提出将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产业单独作为第四产业。中国的王叔林提出第四产业专门生产精神产品。但以上观点很少被认可。

国家标准分类法有什么特点

国家标准分类法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1、这种分类方法具有整体性、广泛性、权威性

2、它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

3、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4、它还具有特殊性。

产业是怎样形成的

产业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按科斯观点,企业是如何产生的,其边界如何确定

1、企业和市场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对市场机制的替代。

2、无论是利用市场机制还是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交易成本比较低,使一个配置资源的组织形成了,这个组织就是企业。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到世界上只有一家巨大企业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当一个企业扩张到如此规模,以至于在各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即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一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配置。

交易费用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交易费用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产生的费用,它包括四个部分: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寻费用;协议协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协议不完全性导致事后修改产生的费用;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最终损失。

如何避免因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有三个:

一是存在一个协调交易各方利益冲突的外部协调机构,即三边治理机制。

二是通过纵向一体化替代现货市场。

三是通过建立长期契约以规避机会主义的产生,此即所谓的“双边治理机制”。

试述哈佛学派scp分析框架的形成过程

1959年贝恩出版《产业组织理论》一书,其基本逻辑就是从市场结构来推断其市场绩效,即sp的二段范式。

谢勒在《产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中又提出了scp的三段范式,即scp分析框架,经过20世纪30~50年代梅森、贝恩等人的努力,以哈佛为基地,以梅森、贝恩等人为代表人物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正统组织产业理论的基本特征是scp分析范式。

为什么说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市场行为是指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的策略性行为

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任何企业不能通过各种策略改变价格或增加市场占有率。只有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才能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期初上,通过价格、差别产品、广告宣传或企业间合作行为等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简述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及其特点

1、在scp框架中,特别推崇市场结构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在scp框

架中,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市场绩效存在单向、简单、静态的因果关系,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他们主要的政策主张是:控制市场结构,以是否影响竞争为标准坚决反对垄断,禁止导向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他们对战后欧美反垄断政策的制定有重要作用。

2、哈佛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偏重于实证研究。市场结构重要指标crn和市场绩效重要指标利润率等成为研究重点。

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在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关系上,认为市场绩效或厂商行为决定市场结构。

2、关于市场行为,科斯认为,那些不能用标准价格理论解释的非标准合约很可能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增进效率,它们本身不一定是反竞争的。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威廉姆森沿着科斯的思路,通过解释非标准合约及其相关的厂商行为,改写了传统的市场行为理论。

3、关于进入壁垒。事滴个了认为进入壁垒是指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强调的是认为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府管制的作用。德姆赛茨还提出了“所有权进入壁垒”概念,认为只要产权存在,壁垒就存在。所有权进入壁垒不是保护原有厂商,就是保护新进入厂商。因此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有这种保护,而在于以总效率是否提高为标准,判断给哪一方以什么样的保护。

3、芝加哥学派认为哈佛学派的公共政策主张不适用。认为除了寡头垄断进化到国家垄断外,政府没有必要对企业兼并进行干涉。他们维护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

行业集中度指标是如何衡量市场结构状况的?并简要评述

行业集中度反映行业规模分布状况,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与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份额最常用。 评价:综合反映了企业规模、数目这两个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

局限:1、由于产业之间的产品可能存在相互的替代性,而又很难将企业外的替代品生产企业统计在内,因而不能反映产业的不同企业的竞争程度;2、只考虑了少数几家企业的生产集中程度而忽略了产业内企业的具体规模分布状况,也无法解释前几位为最大企业的个别规模分布状况;3、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测算,没有考虑国际贸易因素的影响。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如何衡量市场结构状况的?并简要评述

是特定行业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反映了产业内产业规模的分布状况。对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非均等分布非常敏感,该指数直观性较差,但较真实地反映了产业中大企业规模的变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简述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两个因素是产业内部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容量。

1、市场容量不变时,少数企业的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

2、当市场容量不变或缩小时,将会促使市场容量提高。因为大企业总是试图加强剑柄来加强市场力量获得

更多容量。

3、当市场容量扩大时,如果增长率高于企业扩张速度,市场集中度将会下降;如果增长率低于企业扩张速度,则不会改变。而市场容量的改变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速度、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变化、宏观政策的变化等。

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进入壁垒。

试述产品差别化决策

1、产品主体差别化。是企业最常使用、最有效的差别化手段。

2、品牌差别化战略。为企业丰富内涵,树立形象。

3、价格差别化。包括价格战,是普通手段,易于操作。

4、渠道差别化。

5、服务差别化。

简述规模经济及其来源

在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性与分摊。分工与专业化生

产。必须的存货。生产的物理性。营销和购买的经济性。

简述范围经济及其来源

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会更有效率的经济。

其一般来源包括:1、生产技术设备的通用性;2、中间产品或零部件的多用途性;3、研究与开发的外溢效应;4、声誉效应。

简述进入壁垒的形成因素

1、规模经济。新企业初期难以形成,从而获利能力下降,产品价格竞争处于劣势。也可以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引起行业内总供给量的大大增加,导致整个市场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

2、最低资本需要量。新进入企业进入某一行业所需要的最低的资本量,不同行业因技术、生产、销售不同而不同,资本需求量越大,资本筹集难度越大,门槛越高。

3、产品差别化。尤其在进入壁垒明显的产业中,或是面对瓜分完毕的市场,在位厂商已经在消费者中形成偏好与信誉,宣传促销只需保持信誉。

4、政策法规制度。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进口设备、技术等也需要严格的审批。

5、企业协调政策。如垄断企业协商合作等。

6、资源占有。在位企业已经占有大部分资源,新进入企业难以分享。

试述进入对市场运行绩效的影响

1、进入能够为市场带来竞争活力。

2、进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3、进入可以促进创新和新技术的扩散。

4、过度的进入往往会导致竞争无序局面的形成,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恶化。

简述退出壁垒的形成因素

退出壁垒的形成与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紧密相连,进入壁垒高的产业一般退出壁垒也高。

1、资产的专用性和沉淀成本。

2、退出的善后处置壁垒。

3、政策法规制度壁垒。特别是在公益行业、基础行业和特许证经营行业。

企业实施掠夺性定价策略必须具备的条件

1、在价格降低时期,作为掠夺者更能承受经济损失。

2、为了维持低价,必须有能力满足市场的剩余需求。

3、确保其他在位企业在因掠夺性定价退出市场后不会卷土重来。

企业实施限制性定价策略必须具备的条件

1、原有企业或潜在进入企业都谋求长期利润最大化。

2、原有企业认为潜在进入企业会认定,一旦自己进入市场后,原有企业会维持产量不变,而放任价格随新企业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3、原有企业很容易通过串谋采取步调一致的行为。

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策略必须具备的条件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可以将价格定于边际成本之上以求获利,不然,企业就难以向任何顾客索取高于竞争性价格的价格。

2、企业必须知道或能够推断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而这个支付意愿必须因消费者或销量而异。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掌握对同一产品不同类别或同一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支付意愿,不同数量需求以及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信息,以便确定它可以向哪一类顾客索取高价。

3、企业有能力组织或限制支付低价的顾客将产品转卖给支付高价的顾客。否则价格歧视将不能产生应有效果。

促成卡特尔形成的因素和威胁卡特尔稳定的因素各是什么

促进卡特尔形成的因素:1、提高和控制行业价格的能力;2、对严厉惩罚较低的预期;3、较低的组织成本,包括组建成本和维持成本。

威胁卡特尔稳定的因素:1、市场集中度与行业中的企业数目。集中度越低,企业数目越多,则稳定性越差,且每个行业都不会只有单一的卡特尔,边缘企业与卡特尔竞争,数量越多,卡特尔越难以控制。2、产品的同质性。同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卡特尔的稳定;3、产品的成本。降价增量大于惩罚成本时会鼓励成员背叛联盟。4、市场需求的波动。5、批量销售的规模与频率。大批量、偶然性、无规律性销售引诱成员侥幸突破卡特尔协议。6、其他。比如国家的相应政策,打击力度等。

价格领导制有哪几种类型?并简要说明其特征。

价格领导制有支配型、串谋型、晴雨表式三种。

支配型企业控制着整个市场。一个大企业拥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其他小企业分割剩余的份额,这就叫支配型市场。在这个市场结构中,支配型企业处于垄断地位,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而其他企业则是完全竞争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串谋型是由若干个规模实力相当的大企业即寡头相互适应地把价格调节到合理水平,实现共同利润最重大。 晴雨表式发生在竞争程度比较高的市场中,当市场发生变化时,某企业率先调节产品价格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其他企业以相继调价表示响应。率先调节产品价格的企业成为该市场价格的领袖,但通常是短暂的。

下面三道题可能考推理题,但是不好弄。。自己看自己笔记表述吧。

阿克洛夫是怎样探讨次品市场问题的?其理论结论是什么?

结论:1、连续分布的条件下,实际的市场是不存在的。

【篇二:产业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学的学科体系?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3)产业关联理论 (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 (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其作用方式,归纳起来有四个: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等。这些方式相互交叉、辐射和促进,使管理文化体现出产业经济功能。

3.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范围: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组织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三种含义: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某项工程建设或某项活动的组织等。在这里,组织通常是作动词用。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军队和国家政权等。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市场专业化和分工

组织等。

所谓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通常是指上述组织概念中的第三种含义,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的组织形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这一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样一种极端和互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

张伯伦特别注重分析现实的市场关系,其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和观点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他以垄断因素的强弱程度为依据,对市场形态作了分类,把市场划分为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多种类型,总结了不同市场形态下价格的形成和作用特点。他还着重分析了垄断竞争、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集团和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品差别化、过剩能力下的竞争等问题。

许多产业组织学教科书都把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1940年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

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

过重大的影响。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其主要观点如下: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3.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4.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由于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5.除个别部门,芝加哥学派在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

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其代表人物是米瑟斯(l.mises)、哈耶克(f.a.hayek)、里奇(w.o.reckie)、阿门塔诺(d.t.armentano)、罗斯巴德(m.n.rothbard)等人。其主要观点如下:

1.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这种有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造精神。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因此最有效的促进竞争的政策首先应该是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

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3.在政策主张上提出以完全的自由市场来获得充分的竞争,完全否定反垄断和规制政策,这使得该学派理论的适用性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其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注重人类行为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看作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这些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在产业组织领域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研究中,博弈论已几乎重新改写了整个产业组织的理论框架。在分析寡头市场上的企业竞争行为时,博弈论是极为有效的手段。理性预期学派为这一客观事实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企业的行为是各个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信息结构或判断概率的函数,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使产业组织理论对现实经济中寡头厂商的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

80年代以法国学者泰勒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应用博弈论分析的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进行了再造,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也因此而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教材。此外,除了非合作博弈论仍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外,网络博弈和合作—非合作混合博弈也将日益渗透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

(一)试论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二)什么是范围经济?试证明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 则必然存在范围经济。

(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四)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

(五)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六)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以日本企业为例)? (八)简要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试论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一、短期均衡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如上图所示,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在图(a)中,d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s表示市场供给曲线,它们相交于e点,从而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为pe,市场均衡数量为qe。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s),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price setters)。因此,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并且它与横轴之间的距离就等于市场均衡价格pe。同时,我们也已证明此时:mr=pe,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d=mr=pe。在图 (b)中,e点是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它所对应的产量qe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

规模。二、长期均衡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如上图所示,在开始时,效率最高的厂商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的效率小于最优规模的效率,意味着该厂商的规模在其lac最低点的左上方的一点,例如b点。若开始时的价格为p,则该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由于只要lac曲线还处于递减阶段,那么厂商选用规模更大从而平均成本更低的设备规模,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会驱使该厂商充

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益,选择效率更高即平均成本最低的设备规模。因此,当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它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必然位于lac曲线之最低点(a点),该点所对应的产量即是该厂商在长期中的最优产量。又因为只要存在着超额利润,竞争的压力会引起市场供给增加,由此迫使价格下降到超额利润完全消失,即p1=lac的最低点。总之,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理论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它表明,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即所费各种生产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二)什么是范围经济?试证明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则必然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冲突时可

能会发生。当然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假设q表示生产向量或计划,对m种产出,q=(q1,…,qm)。令q1,…,qn,代表n个这种向量(上标指生产计划,下标指商品种类)。如果成本函数c是严格次可加的,即对于所有的q?,若 ,有

若令m =2,i=1,即q1和q2代表两种不同的商品的数量。带入上式,则有

c(q1,0)+C(0,q2)>c(q1,q2)

其中c(q1,0)和c(0,q2)被称为独立成本(Stand-alone cost)。这就证明了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那么就必然存在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比两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成本较低)的范围经济。

(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四)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

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这时假如交易过早地终止,所投入的资产将全部或部分地无法改作其他用途,使得投资中的成本里包含部分或全部的“不可挽救成本”或“沉没成本”。因此,契约关系的连续性意义重大。 第二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其意义在于使应变性的、

连续的决策成为必要。当交易受制于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时,对治理结构的选择就很重要,因为不同的治理结构有不同的应变能力。 第三个维度是交易发生的频率。一种治理结构的确立和运转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在多大程度上能被所带来的利益抵消,取决于在这种治理结构中所发生的交易的频率。多次发生的交易,较之于一次发生的交易,更容易使治理结构的成本被抵消。

威廉姆森用资产的专用性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他认为只有懂得了资产专用性对于交易成本的影响,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市场采购会让位给企业自己生产。他把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指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其思路大致如下: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

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更加困难,因而造成市场交易的高成本。当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变得更为重要时,用传统市场去处理纵向关系的交易费用就会上升。因此,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就被用来替代市场。因为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内,机会主义要受到权威(企业家)的督察,从而大大降低了相应的市场交易成本。

(五)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古典企业具有以下特征:联合投入的生产;有几个投入的所有者;有一个团体对所有联合投入的合约是共同的;享有这些权利的人可以独立于其他投入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任何投入合约进行再谈判;他有剩余索取权;他可以改变队成员的资格;他可以出售这些用来定义古典企业的所有制的权利。

古典企业的实质是一个合约结构,它之所以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入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换言之,正是因为不具备关于投入者的边际生产率和努力程度的完全信息,或者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所以才需要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监控装置来组织生产,这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原因。 (六)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1.企业的性质:

第一,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第二,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第三,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第四,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2.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企业在“提供”财货或服

务的过程中伴随着某种生产难度,解决这种生产困难所必需的技术转换过程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内容之所在。 3.企业生存的依据:

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即效率优势乃企业生存的首要依据;二是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倘若它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不是社会所需的话,企业就将失去生存的资格。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

(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以日本企业为例)? 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有浓厚的家庭风格。首先,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式亲近感。

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在日本,企业的集团目标与企业成员的个人利益能够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日本的企业文化并不否认职工个人的利益和愿望,也不简单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它使每个成员都时刻意识到,自己与企业休戚相关、生存与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团;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 (2)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3.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

在日本企业中,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兼收并用、相得益彰。企业经营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和”、“忠”、“仁”、“信”等思想来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信用感与协作精神;同时又利用正式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总之,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是以个人利益、权利、地位、规则为基础的,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刚柔相济、恩威并重。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营造了企业成员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保证了个体利益在集团目标中的应有地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规范了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各自的正确行为。这三个显著特点,是构成日本企业成功经营方式的奥秘之所在。

(八)简要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

1.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所谓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这样,不同企业所具有的某类共同特性就成了划分产业的基准。而不同产业究竟是由具有什么样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来构成,则取决于具体经济分析的需要。

【篇三:产业组织理论复习整理】

织的定义

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的。

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哈佛学派 2. 新产业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哈佛学派重点

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谢林

著作:《垄断竞争理论》、《经济集中和垄断问题》、《产业组织》、《产业市场结构和绩效》

研究重点:产业集中、进入壁垒等与垄断相关的产业问题

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理论框架:scp分析范式 = s结构—c行为—p绩效

结构(structure):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包括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内已有的买卖双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双方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关系。

行为(conduct):厂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或行动,即厂商作出决策的行为和如何实施决策的行为。

绩效(performance):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厂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

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边际收益函数:

总收益函数:tr(y)=p(y)y

边际收益函数:mr(y)=dtr(y)/dy

边际收益:

消费者剩余定义:消费者剩余衡量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后他的福利(利益)在总体上得到改善的程度。 单个消费者剩余就是某一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数额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将购买某种商品的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相加,就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总额。

计算公式:

总剩余与福利最大化

1、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就是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2、总剩余与福利最大化

3、消费者剩余和生产剩余的运用:

a. 价格控制

b. 税收或补贴

练习题:(计算题)

1. 假设小器具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10-y,供给函数为:p=y-4。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

(2)假设政府征税1元,新的均衡数量是多少?买方支付价格为多少?卖方接受的价格为多少?

(3)假设政府给予生产补贴1元,均衡数量为多少?消费者和生产者接受的价格是多少?政府的成本是多少?

求解:

(1)根据市场均衡的定义可得:10-p=p+4

→均衡价格p=3,代入需求或供给函数得均衡产量y=7

(2) (3)

2. 啤酒的需求函数为y=50-2p,供给函数为y=2p,如果政府每单位征税5美元,那么无谓损失有多大?

求解:

均衡产量:50-2p=2p → p0=12.5, y0=25

征税后:

无谓损失为(b+c)=12.5

第三章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定义: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集团之间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包括:1、卖方之间的关系 2、买方之间的关系 3、买卖双方的关系 4

、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

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1、企业的数目和规模2、进入壁垒3、产品差异

市场结构的分类: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3、垄断竞争的市场

结构4、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

a) 市场的卖者和买者数量多、规模小

b) 产品完全同质

c) 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d) 完全信息

均衡行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p=mr=mc 企业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选择:mr=mc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

绩效:合理配置资源最优使用经济资源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

a) 只有唯一的供给者

b) 产品没有替代品

c) 进入壁垒非常高

均衡行为:a)短期均衡:mr=mc b)长期行为:smc=lmc=mr

绩效:a)资源配置低效率 b)可能长期存在超额利润 c)企业生产经营低效率技术 d)创新动

力不足,技术发展缓慢

3、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

a) 市场上的小企业数量多

b) 产品之间存在差异

c) 进入壁垒低

市场行为:a)价格策略b)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广告)

绩效:a)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b)不存在长期超额利润 c)产品多样性 d)浪费

4、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论述题)

寡头垄断市场又称为寡头市,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后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主要特征:a)企业数量少规模大 b)产品存在差别 c)进入壁垒很高

市场行为:a)市场价格呈现刚性 b)大企业间依存较高 c)容易采取协调行为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内的其他寡头厂商不会跟着改变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内的其他寡头厂商就会把价格降低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降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有限的)。

绩效:a)存在超额利润 b)存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 c)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多样性增加 d)产品技术进步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上大企业的数量以及它们的规模分布

市场集中度衡量指标:a)集中度比率 b)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c)赫芬达尔指数 d)熵(e)指数

进入与退出壁垒三种定义:简答题

a) 一是贝恩提出的,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

现有企业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

b) 二是弗根森提出的,他认为进入壁垒是那些使得新进入企业无利可图,而已有企业却可以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并长

期获得垄断利润的因素

c) 三是施蒂格勒提出的,他认为进入壁垒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进入壁垒的种类:a)规模经济壁垒 b)绝对成本壁垒 c)产品差别壁垒 d)进入遏制和进入封锁 e)政策法律等制度性壁垒

练习题(计算题)

mr(y)=dtr(y)/dy=10-2y

垄断定价的原则:

mr=mc

→10-2y=4

→垄断产量: y=3 垄断价格: p=7

= -7/3

第四章 基本寡头模型

博议论的三要素:a)参与人 b)行动或策略 c)支付(收益、结果) d)补充要素(信息)

基本寡头模型:a)古诺模型(产量) b)伯特兰模型(价格)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产量)

博议论的策略均衡:

例:性别战

划线法纳什均衡: 足球,足球;芭蕾,芭蕾

备注:划线法纳什均衡算法:以某参与人为参照,比较出另一参与人最优选择

练习题一(计算题)

18.某垄断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固定为5单位,即mc=5。该厂面临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p)=53-q

(1)计算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产量和利润以及垄断所带来的净福利损失。现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到这个市场。该厂商具有和第一个厂商相同的成本函数。假设两个厂商进行古诺竞争。

(2)写出每个厂商最优的反应函数。

(3)找出古诺均衡的产量水平。

(4)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多少?计算每个厂商的利润。

(5)如果两个厂商进行贝特兰竞争,那么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解:(1)利润最大化时有mc=mr

又r(q)=pq=(53-q)q

∴mr=53-2q

∵mc=5∴p=53-q=29

(2)两厂商各自利润函数为

由一阶条件有

厂商一的反应函数为:

厂商二的反应函数为:

(3)联立①②求得均衡产量

(4)此时市场总需求为

∴p=53-q=21

(5)如果两厂商按照贝特兰竞争,则均衡价格将在边际成本处得到,故均衡价格为5。

练习题二(计算题)

问题待补充:

市场需求是: p = 30 – q。其中, q = q1 + q2 ,

mc1 = mc2 = 0

厂商a 的决策:r1 = pq1 = (30 – q ) q1 = 30q1 - ( q1 + q2 ) q1

= 30q1 - q1 2- q1q2

mr1 = ?r1/?q1 = 30- 2q1 - q2

mr1 = 0 = mc1

厂商 a 的反应曲线:q1 = 15 – 1 / 2q2

反应曲线:在给定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厂商b 的决策: 同理,厂商b 的反应曲线:q2 = 15 – 1 / 2q1

联立求解两个反应函数,得:q1 = 10 , q2 = 10

古诺解为:q1=q2=10

第五章 合谋

卡特尔定义:卡特尔是指那些希望限制产量、控制市场、增加行业利润而联合在一起的独立企业联盟。

卡特尔分类:参加范围(完全、不完作) 协定内容(价格、数量、销售条件、技术)合法角度(合法、非法)

成功卡特尔的必要条件(简答题)

1. 卡特尔必须有提高市场价格的能力

2. 卡特尔的预期惩罚较低

3. 较低的组织成本

4. 容易察觉欺骗

第六章 价格歧视

我们关注的不是竞争市场上偶然的价格差异,而是那种因厂商的市场势力而引起的系统性的价格歧视现象。

价格歧视:即某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向消费者索要两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消费者的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在其成本不同时索价相同。

价格歧视的普遍性

价格歧视的利润动机:所有价格歧视的方式均可以视为企业尽量减少销量扩大后收益的减少

价格歧视的条件

1. 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

2. 企业必须能够推断或知道消费者对某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

3. 企业有能力阻止顾客之间的转卖行为或套利

一级价格歧视定义: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即厂商以买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向买者销售每一单位的商品,因此获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是在单个消费者拥有单位需求时出现的。”

二级价格歧视定义:二级价格歧视是非线性定价,是厂商将商品区分为连续的批量,并且根据产品的购买数量设定不同的价格,分批定价销售。(以买者愿意为各批商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进行销售 )。

二级价格歧视的关键特征就是价格与顾客身份无关,而取决于购买数量。

三级价格歧视定义:三级价格歧视就是企业通过消费者的一些外部特征信号,例如年龄、职业等,将他们分为一些相互分割的市场,从而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练习题一

某垄断者的产品需求曲线为p=16-q;边际成本为4,求:(1)垄断者出售8单位产品的总收益为多少?(2)如果垄断者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垄断者的收益为多少?所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多少?如果垄断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对前4个单位的商品定价为12元,对后4个单位的商品定价为8元,垄断者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多少?

解:待补充

练习题二

某垄断者能够把他的产品在不同的两个市场实行差别价格,其总成本函数为tc=8q+1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10-0.5p1;q2=40-p2;计算利润极大化时的p1、p2、q1、q2值。

解:待补充

价格歧视判断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