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台山寺庙群简介

五台山寺庙群简介

2020-09-15 来源:乌哈旅游
五台⼭寺庙群简介

台怀镇

台怀镇距五台县城81公⾥,因地处五台⼭五座⾼峰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们把台怀地区(即现在的台怀乡)称为“台内”,其他地区则称“台外”。台怀镇距东台望海峰19公⾥,距西台挂⽉峰22公⾥,距南台锦绣峰28公⾥,距北台叶⽃峰20公⾥,距中台翠岩峰19公⾥,是登台顶的中⼼,也是旅⾏者游览五台⼭风景区的根据地。台怀镇镇北有⼀⼩峰,⼈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由于台怀镇有灵鹫峰和佛舍利,所以历代朝廷和佛教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形成了佛寺鳞次栉⽐、宝塔如林的五台⼭佛教中⼼区。五台⼭的佛教寺院,有⼀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

黛螺顶

黛螺顶就是⼈们通常所说的“⼩朝台”之处,位于陡峭的半⼭脊上,登黛螺顶的⼭路上共有1080级台阶,全长500多⽶。登上黛螺顶,可以看到南、西、北、中四台和众多庙宇;五台⼭的五座台顶各有⼀尊⽂殊菩萨法像,⼈们将转遍五座台项,朝拜五尊⽂殊菩萨,称为“⼤朝台”。要把五座台顶部转遍,必须有较强的体⼒和充裕的时间。传说乾隆曾屡欲朝拜五台⽂殊,终因风⼤路险没能如愿。当地僧⼈于是模拟五座台顶的五⽅⽂殊:中台的儒童⽂殊,北台的⽆垢⽂殊,南台的智慧⽂殊,东台的聪明⽂殊,西台的狮吼⽂殊,总塑于黛螺顶供奉,来到这⾥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朝拜了五尊⽂殊菩萨,所以叫“⼩朝台”。

菩萨顶

五台⼭的五⼤禅寺(菩萨顶、显通寺、罗睺寺、塔院寺、殊象寺)之⼀。五台⼭相传为⽂殊菩萨道场,菩萨顶即为⽂殊菩萨的处所,故⼜名“真容院”、“⼤⽂殊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年间(公元471~499年),后各个朝代曾多次维护修建。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 ~1424年),喇嘛教徒进驻五台⼭,五台⼭成为黄庙之⾸。全寺顺⼭就势⽽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108级⽯阶。⼭门内有天王殿、钟⿎楼、⼤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三彩琉璃⽡覆盖。到清朝,菩萨顶成为皇室寺庙,地位极其尊贵。清朝康熙、乾隆⼆帝曾多次朝拜五台⼭,留宿于菩萨顶。菩萨顶⼭门外⽔牌楼上的“灵峰胜境”,⽂殊殿前⽯碑坊上有康熙亲笔提写的“五台圣境”,菩萨顶东禅院内两座⾼3⽶、宽1⽶的四楞碑上,⽤汉、满、蒙、藏4种⽂字刻写的碑⽂,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所以菩萨顶寺庙富丽的建筑独具皇宫⽓派。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108级陡峭的⽯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层层铺到⾼处。菩萨顶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内部布置却⼜具有浓厚的藏式风格。⽂殊殿的建筑⾮常有特⾊,殿阁的琉璃⽡上留有⼩孔,⽡下修有储⽔层,储⽔层下⼜设有防漏措施,故⽆论春夏秋,也⽆论阴天、晴天、⾬天,储⽔层中的⽔都会慢慢地沿⽡向下滴。过去的⼈们⼜称其为“滴⽔⼤殿”,虔诚的信徒们认为这是⽂殊菩萨灵验,⼴施⾬露的缘故。可惜的是在后来的翻修施⼯中,⼯⼈们不知殿顶存⽔的奥秘,使其遭到破坏,如今已不再滴⽔了。

显通寺

五台⼭的五⼤禅寺之⼀,是五台⼭众多寺庙中最⼤、历史最悠久的⼀座。相传此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公

元58~75年),现⼤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寺内有⼤佛殿、观⾳殿、⼤⽂殊殿三⼤主殿,⼤⽂殊殿是显通寺的第⼆重⼤殿,所不同的是,这⾥供奉着7尊⽂殊菩萨像,正中的为⼤智⽂殊,前⾯五位从左⾄右,依次为:西台狮⼦⽂殊,南台智慧⽂殊,中台孺者⽂殊,北台⽆垢⽂殊,东台聪明 ⽂殊,⼤智⽂殊后是⽢露⽂殊。此外,显通寺最珍贵也是最值得⼀看的⽂物是千钵⽂殊铜像、铜殿和铜塔、⽆量殿、华严经字塔以及重达9999.5⽄的⼤铜 钟。

罗睺寺

五台⼭五⼤禅寺之⼀,保存完好的⼗⼤黄庙之⼀。始建于唐代,位于五台⼭台怀镇显通寺和⼗⽅堂之间。相传⽂殊菩萨曾在这⾥落脚,还曾讲经说法,并有神灯出现,故名“落佛寺”。罗睺寺分别于明代、康熙四⼗四年(公元1705年)进⾏了⼤规模改建,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寺内的⽂殊⼤殿⾥,骑狮⽂殊菩萨像⾯部呈乳⽩⾊,故名“⽩⽂殊”。⽂殊菩萨的坐骑狮⼦卧在莲台上,肩膀两边伸出肩花,分别放着经书和智慧剑,体现了黄庙⽂殊像的特点。寺的后殿有⼀个著名的“开花见佛”活动机关装置,是⽤寺院内的⼀棵“圣树”做成的,是五台⼭⼗分有名的景点。殿中置有⼀座转盘样式的莲花台,雕刻成⽔波形 状。转盘内侧安装了四⽅佛、⼆⼗四诸天和⼗⼋罗汉画,中央有⽊质瓣,莲茎连着下⾯的⽊制连动构件,当连动构件向某⼀个⽅向转动时,花瓣便会张开,此时,背对背、⾯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开花见佛”之名,由此得来。

塔院寺

五台⼭五⼤禅寺之⼀,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为寺,改⽤此名。寺内以舍利塔为主,在青⼭绿丛中,⾼耸的⽩塔格外醒⽬,是五台⼭的标志景点之⼀。⽑泽东故居陈列馆位于塔院寺⽅丈院内。⽑泽东从延安开赴河北省西柏坡路经晋北时,曾居住在这⾥。后院正房的左间,就是⽑泽东当年的住室,室内都按原样陈设。

殊像寺

五台⼭五⼤禅寺之⼀,寺庙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 历年间重修,⼜为青庙⼗⼤寺之⼀。殊像寺是专门供奉⽂殊菩萨的寺庙,其独特之处在于拥有五台⼭最⼤的⽂殊菩萨塑像。这⾥⾹⽕很旺,东南⾓的般若泉⾮常有名,被誉为“五台圣⽔”。

万佛阁(五爷庙)

万佛阁位于五台⼭台怀镇塔院寺东南,明代创建,重修于清代,规模不⼤,布局完整,在五台⼭众多佛殿中别具⼀格。殿内下层供3位菩萨,分别是骑绿⽑狮⼦的⽂殊菩萨、骑⼤⽩象的普贤菩萨和骑神兽的观⾳菩萨。因⼤殿内藏有万尊佛像,所以名叫“万佛阁”。殿对⾯有⼀座戏台,因还愿的⼈基本都会在此酬神演戏,所以五爷庙⾥天天有戏,基本上是台连台、折连折。另外,五台⼭的六⽉庙会,也是以此为中⼼。

南⼭寺

南⼭寺距台怀约两公⾥,规模之⼤在五台⼭⾸屈⼀指,寺院悬于陡峭⼭坡,更显宏伟⽓势。南⼭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层称作“善德堂”,上三层叫做“佑国寺”。南⼭寺不光寺院规模⽓魄在五台⼭诸寺中名列前茅,⽽且⼤量保存完好的精美⽯雕和泥塑艺术也是五台⼭⼀绝。南⼭寺脚下影壁是五台⼭各寺院中最⼤的⼀块。⼤雄宝殿殿门⾼悬的“真如⾃在”匾额是慈禧太后亲笔所书。殿内的⼗⼋罗汉因塑技⾼超⽽被称为五台⼭“泥塑⼀绝”。佑国寺的⽯雕和泥塑作品,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刻⼯之精,堪称“⽯雕艺术的博物馆”,是南⼭寺的⽯雕代表。

镇海寺

镇海寺距台怀镇5公⾥,黄庙建筑,坐落在有“⼆龙戏珠”之称的风⽔宝地。镇海寺内的⼗五世章嘉活佛灵塔建于乾隆五⼗⼀年(公元1768年),为镇海 ⼀绝。灵塔塔顶为铜制镏⾦塔刹,塔⾝⽤各种⼯艺⼿法雕刻佛像,融合了汉、蒙、藏等各种风格。章嘉活佛⾃清朝康熙皇帝后被历代皇帝尊为帝师,⾜以见其地位尊贵,⼗五世章嘉活佛在北京圆寂后,灵⾻运⾄五台⼭建灵塔安葬。

龙泉寺

龙泉寺距离台怀镇南5公⾥,原为杨家将家庙,寺旁有泉⽈“龙泉”,因⽽得名。龙泉寺最引⼈神往是⽯牌坊,据说是由⼯匠耗时6年才建成的,它共有三门六柱,呈“⼀”字形,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鳞⽖俱现,神态逼真,整体雄伟壮观。在龙泉寺西北⾄⽵林寺之间的⼭坡上,有⼀座葬⾻塔,传说北宋名将杨业死后,后在五台⼭出家的杨五郎将其⼫⾻葬于此地,并建塔纪念。宋太宗后来追封杨业为杨令公,故后⼈称此塔为“令公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