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修复中温度对微生物活性和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2023-10-07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29卷第1期 2007年1月 底泥修复中温度对微生物活性和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杨 磊 林逢凯 胥峥 张 萌 高逸秀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 通过分析底泥中微生物的酶活性以及污染物的释放规律,探讨了温度对河道底泥生物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 微生物的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但温度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影响较小。4℃和1o℃时底泥中污 染物的释放量和微生物的酶活性均较低,水质较稳定;2O~37℃时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有较大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强。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3o℃是进行底泥生物修复的适宜环境温度。此外,当pH为9.0以及 添加葡萄糖时,底泥中微生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脱氢酶活性。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温度 底泥 酶活性 污染物释放 Ef ̄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ies of microorganism and the pollutants release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the sediment Yang Lei,Lin Fengkai,Xu Zheng,Zhang Meng,Gao Yixiu.(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Institute,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Under various temperatures,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pollutants release in the sediment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bioremediation of sediments.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dehydrogenase,urease and phosphatase of the sedi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temperature raised,meanwhile the cellulase activity was affected little by temperature.In 4℃and 10℃,the pol— lutants release amount and microorganism's activity were lower,the quality of the overlying water was relatively sta— ble.In 20 ̄37℃,the pollutants release amount and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 increased distinctly.the selfpurifi— cation ability of water body was enhanced.Considering the integrated effect,20 ̄30 oC was suitable for the bioremed— iation of sediments.Furthermore,the activity of dehydrogenase of the sediment was raised in pH 9.0 and by adding glucose. Keywords: Bioremediation Temperature Sediment Enzymatic activity Pollutants release 城市河流长期以来接纳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 提供依据。 河流水质严重恶化,同时由于沉积作用和底泥一水体 间的吸附交换,使得污染物汇集到河流底泥中,与自 1 实验部分 然沉积的泥沙和动植物代谢产物一起形成污染层。 1.1 取样 表层污染底泥沉积了大量的污染物,疏松、黑臭,易 实验底泥取自上海市区某富营养化河道的表层 于悬浮,底泥与其间隙水的物质交换和再悬浮将对 污染底泥,采用抓斗式取样器取样,底泥经筛网过 河流产生二次污染。底泥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有两个 滤,去除枝叶、砂石和生活垃圾等物体,再进行抽滤, 方面:(1)底泥对污染物的释放和吸附作用,将导致 然后将底泥放入容器中,封口并置于冰箱中,温度约 水质变化;(2)由于表层污染底泥中具有大量微生 为4℃。 物,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使水体 1.2底泥中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和表征 自净。 在4、10、20、30、37℃条件下分,NN定了底泥中 温度对水体中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溶解氧含量、 微生物的脱氢酶、脲酶、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 污染物的溶解度和降解速率、污染物在液固相间的 性。测定方法如下:(1)脱氢酶。采用氯化三苯基四 迁移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在不同温度条件 氮唑(TTC)法,投加1 9/6(质量分数)固体碳酸钙,调 下,研究了底泥中微生物的酶活性以及底泥中污染 节pH为弱碱性,培养24 h,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产物 物的释放规律,并且初步分析了pH和外加碳源(葡 2,3,5一甲膳(TF),在485 nm下测定TF;(2)脲酶。 萄糖)对底泥酶活性的影响,为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 利用尿素作为基质,加入pH为6.7磷酸缓冲液,培 第一作者:杨磊,女,1972年生,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河道水体的生物修复,以及工业、生活废水的处理。 ・ 2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 磊等 底泥修复中温度对微生物活性和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养48 h,采用奈氏比色法测定产物NH。一N;(3)磷酸 酶。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加入0.5 (质量分数)磷 酸苯二钠溶液(pH为7.0),培养4 h,以产物苯酚的 量表示酶活性;(4)纤维素酶。加入含可溶性羧甲基 纤维素(CMC)的磷酸盐缓冲液(pH为5.5),培养22 h,以产物葡萄糖的量表示酶活性。 底泥酶活性的表征:将实验中投加的湿泥通过 脲酶和磷酸酶对水体中的氮、磷的转化和去除,降低 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测定其含水率转化为干泥量,以培养时间内每克干 泥所产生的产物量表示酶活性l1 ]。 1.3 底泥中污染物的静态释放实验 称取湿底泥150 g,放人数个敞口棕色瓶中,再 缓缓加入1.5 L去离子水。棕色瓶放人恒温暗箱 内,温度分别为4、10、20、30、37℃,静置培养,定期 取样测定上覆水中COD、TN和TP。 1.4 分析方法 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TN采用碱性过硫 酸钾消解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采用过硫酸钾 鲁蛊 导 消化一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登/(骷 普一 2 结果和讨论 咖咖咖 湖伽姗 。 2.1 不同温度条件下底泥中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 底泥中微生物的酶活性既可表征底泥中微生物 的生理活性,又可指示水体的污染情况,以及有机污 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l4 ]。水体中微生物酶活性的 增加,有助于污染物质的去除,对水体的自净具有重 要作用。 脱氢酶属于氧化还原酶类,无论在好氧处理还 是在污泥厌氧消化中,基质脱氢(包括脱电子)都是 生化反应的关键步骤,所以脱氢酶活性水平直接关 系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此外脱氢酶活性还可 以表征微生物的数量口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 的一类水解酶的总称,经过酶系各组分的协同作用, 可将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在富营养化河道中,由 于微型藻类如蓝藻、裸藻和绿藻等的过度生长形成 水华,造成细胞壁等纤维素类物质大量沉积。纤维 素酶活性的增加可以促进微生物对纤维素的转化降 解,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可被进一步降解为 CO。和H:(),从而降低底泥中有机质的含量。脲酶 为肽和氨基的水解酶,能水解含氮有机物,矿化氮 素,最终产物是NH。和CO:,在硝化和反硝化细菌 的作用下,NH。一N被转化为N。从水体中去除。磷 酸酶为酶促各种有机磷化合物的水解酶,将有机磷 矿化为可溶性无机磷,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利用,亦 可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重新沉积到底泥中。可见, U , JU J, 2U 2, jU j,4U 温度,℃ 图1 温度对底泥的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Fig.1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y of dehydrogenase of the sediment 从图1可以看出,底泥的脱氢酶活性随着温度 的升高显著增加,4、10、20、30、37℃条件下的脱氢 酶活性(MT /M千泥)分别为4.3×10 、58.6× 10~。、92.7×10一 、460.2×10。、814.5×10。。 脱氢酶活性的提高反映出底泥中微生物的生理活 性增强,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能力增大。在低 温时,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受到抑制,因此底泥的 脱氢酶活性很微弱,而在20 C以上时微生物的酶 活性明显增大。 鞋 Z Z 将懈 { 蛊 "4-Ia- 蔷赋 rr鲣 藿挂 l甜 埘 图2 温度对底泥的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Fig.2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y of hydrolysis enzymes(urease,phosphatase,cellulase) of the sediment 底泥脱氢酶活性的提高,微生物将合成和分泌 更多的水解酶类,因此图2中脲酶活性(Mm / M干泥)和磷酸酶活性(M苯酚/M干泥)也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明显增大,分别从低温4。C时的2.37×10 和 0.33×10 ,提高到37 IC时的9.85×10 和2.22 ×10 。而纤维素酶的活性除在4。C的低温条件下 较低外,在10~37。C,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并不明 显,表明纤维素酶除受温度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 还受到底泥中各类复杂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与脲酶 和磷酸酶两种水解酶不同,纤维素酶系包括内切葡 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l3葡萄糖苷酶,在不同碳源 的诱导下,酶系各组分的百分比各不相同,酶解效率 ・ 2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29卷第1期 2007年1月 有较大差异,并且各类碳源对纤维素酶的诱导潜力 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菌体对诱导物的敏感性,在本实 验中基质CMC的诱导活性较低[9。 。 姗 稍 6 4 2 0 8 6 4 2 0 0 0 0 0 0 0 0 0 0 口4℃ 蛊 日J0℃ 口2O℃ 团30℃ 田37℃ 2.2 温度对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规律的影响 在底泥系统中,污染物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 溶解于间隙水、吸附于固相颗粒表面、分配于底泥 有机质内。其中溶解于间隙水相和附着于固相颗 粒表面的污染物占释放总量的绝大部分_1 。在本 岳 * COD TN TP 水质指标 研究中,采用去离子水作为上覆水,上覆水中污染 物的水平主要与底泥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底泥中微 生物的转化降解能力有关,所以上覆水中污染物浓 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规律和 底泥的自净能力。 在培养初期,底泥中污染物先向上覆水释放,此 时微生物的数量相对较少,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较 ∞ 0 蚰 0 ∞ 0 0 加 0 0 0 4℃ J0℃ 20℃ 30℃ 37℃ 培养时间,d 图3 不同温度下底泥对上覆水中COD的影响 Fig.3 The effect of the sediment on COD of the overlying water in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4℃ J0℃ 2O℃ 30℃ 37℃ 培养时间,d 图4 不同温度下底泥对上覆水中TN的影响 Fig.4 The effect of the sediment on TN of the overlying water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4℃ J0℃ 20℃ 30℃ 37℃ 培养时间,d 图5 不同温度下底泥对上覆水中TP的影响 Fig.5 The effect of the sediment on TP of the overlying water in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24 ・ 图6 不同温度下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对比 Fig.6 The contrast of the removal rate of the pollutant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in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注:去除率一(c峰值一C33)/c峰值×100 ,c峰值为各污染指标在 各温度下的峰值质量浓度,C3s为实验第33天时的污染物质量浓度。 其中4℃时TN实验期间未出现峰值,不予计算。 弱,因此底泥对上覆水的影响以释放为主,上覆水中 污染物的浓度增加。随着培养的进行,底泥的生物 量逐渐增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增强,上覆 水中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当污染物在底泥和上覆 水中的吸附、解吸和转化降解达到动态平衡时,上覆 水中的污染物可达到相对稳定的最大值。从图3至 图5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上覆水中COD、 TN、TP的变化曲线均出现峰值,并且其峰值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图3中,20、30、37℃条件下,培养第6天,上 覆水中COD达到最大,分别为44.2、52.6、53.2 mg/L,而4、10℃时,培养第l2天,COD才达到最 大值,分别为41.8、44.9 mg/L,说明高温条件下底 泥中污染物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均明显高于低温条 件。图6中,温度在30℃以下时,COD的去除率基 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 高,微生物的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即微生物的新陈 代谢能力增强,有助于对有机物的转化和降解。在 第33天时,30℃的上覆水中COD已降为13.0 mg/L,其次是20℃,为22.1 mg/I ,而4、10℃由于 温度较低,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COD分别为 31.1、33.9 mg/L。 在图4和图6中,第19天上覆水中的TN达到 峰值,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除37℃),TN的去除 率增大。30¨C条件下上覆水中TN由峰值时的 14.7 mg/L降至第33天时的0.5 mg/I ,其次是37、 20、10℃,TN分别由峰值时的15.1、14.2、12.9 mg/L降至第33天时的3.8、6.5、12.2 mg/L。水体 中TN的去除过程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 用,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对各类氮源的利用。底泥中 脲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促进了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 磊等 底泥修复中温度对微生物活性和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泥中含氮有机物的矿化作用,致使上覆水中NH。一N 增加,亦加快了硝化和反硝化的进行。研究发现温度 底泥中微生物的脱氢酶活性(MTr/M干泥)依次为 1 724.3×10一 、2 118.0×10一 、2 599.2×10~ 和 高的地方,反硝化速率也高;反之,反硝化速率明显变 小口引。温度对硝化细菌的抑制比反硝化细菌大,所以 降低温度影响的主要是硝化速率 。4℃时体系中 1 352.5×10一。可见,当pH为9.0时,底泥脱氢酶 活性较高,且明显高于pH为7.1的中性条件,pH 进一步增加或减小都将降低底泥的脱氢酶活性,同 时由于脱氢酶对许多化学物质都比较敏感,采用 Tris—HC1溶液作缓冲液时,缓冲液中所含的有机物 可被底泥中的微生物利用,所以其产生的TF总量 的TN始终以释放为主,TN呈缓慢上升趋势,在第33 天上覆水中TN已达到13.6 mg/I ,表明低温不仅使 底泥中脲酶活性降低,而且还抑制了硝化和反硝化的 进行,造成上覆水中TN的不断累积。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第6天上覆水中的TP 达到峰值,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TP的去除率依次 增大。30℃时上覆水中TP由峰值时的0.978 mg/L降至第33天时的0.199 mg/I ,其次是20、10、 4℃,TP分别由峰值时的0.554、0.333、0.282 mg/L降至第33天时的0.189、0.131、0.117 mg/I 。 上覆水中TP的去除,主要由于以下原因:(1)随着 温度的升高,底泥的磷酸酶活性增大,促进了底泥中 含磷有机物的矿化,有助于微生物对磷的吸收利用; (2)随着体系中COD和TN的降低,耗氧物质减少, 溶解氧水平逐渐上升,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使 FeH与上覆水中的磷酸盐结合生成难溶的磷酸铁, 重新沉积到底泥中,使磷从上覆水中去除,这也与上 覆水中COD和TN的变化相对应。 以上数据表明,4、10℃时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 作用和微生物的酶活性均较弱。上覆水的水质相对 稳定,受底泥的影响较小,但体系的自净能力亦较 弱;随着温度的升高,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量和微生 物的酶活性均增大,这一方面加大了上覆水中污染 物的浓度,另一方面,微生物新陈代谢能力提高,体 系的自净能力增强,在20、30℃条件下,实验后期上 覆水的水质已接近甚至好于4、10℃的低温条件,因 此更加有利于底泥的生物修复。温度过高如37℃ 时,不仅污染物的释放量大幅增加,而且微生物的新 陈代谢加快,耗氧速率大大提高,超过体系的自然复 氧能力,导致体系的溶解氧水平降低,其上覆水水质 与30|C条件下的相比明显下降。另外,微生物的新 陈代谢加快,还将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和死亡细胞, 在体系中形成再次污染,37℃时上覆水中的TP不 仅明显高于其他温度,并且在培养后期由于死亡细 胞的分解还造成上覆水中有机磷含量再次上升。 2.3 pH和外加碳源对河道底泥中微生物脱氢酶 活性的影响 通过加入Tris—HC1缓冲液,调节底泥的pH分 别为5.5、7.1、9.0和10.0,培养温度均为37。C时, 明显高于未加缓冲溶液的情况。另外,分别于两份 底泥(各5 g)中加入1 mL质量浓度为2.5 mg/mI 的葡萄糖溶液和1 mI 去离子水,在培养温度为37 ℃的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其他条件同实验1.2),测 得底泥的脱氢酶活性(MTr/M干泥)分别为1 360.0 ×10一、852.2×10~,脱氢酶活性的增长率达到 59.6 ,这是由于葡萄糖易于被微生物吸收利用,促 进了底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生物量增加,脱氢酶活性 相应提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底泥的生物修复 过程中,除温度外,pH和碳源也将对微生物的生理 活性产生较大影响,并且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 地提高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不同种类表面 活性剂以及不同pH条件下,底泥中微生物的生理 活性都会发生变化。 3 结 论 (1)温度对底泥中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具有显著 影响,在4~37℃,底泥中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的 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但纤维素酶的活 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在20~30 C条件下,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 量较大,但体系的自净能力也较强,上覆水的水质恢 复较快,有利于底泥的生物修复;而温度过低或过 高,将显著抑制微生物的活性或加大污染物的释放 量,均不利于底泥的生物修复。 (3)当pH为9.0,以及添加碳源(葡萄糖)时底 泥中微生物的脱氢酶活性较高。 参考文献 Eli哈兹耶夫(苏).土壤酶活性[M].郑洪元,周礼凯,译.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0. E23许光辉,郑洪元.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EM].北京:农业出 版社,1986. E3]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 析方法EM].第3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E4] NEI SON D。JOE D.Use of microbial enzymes in detecting pol— lution in estuarine environment in GoaEJ].Pollut.Res.,1999, 18(3):315 320. (下转第29页) ・ 2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蔡昌凤等 粉煤灰/污泥烧结陶粒的研制与应用 粒。一般来说,化工厂污泥含钙、磷较高,而啤酒厂 粒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烧成温度升高,污泥用量减 少,陶粒吸水率逐渐减小,陶粒的容重增大;②最佳 污泥含有机质较高,在烧结过程中,有机质和磷会被 烧失,而钙还存留于陶粒中。钙的增加,增强了陶粒 的吸附活性,因此吸附量增大。 2.3 陶粒的起动流速 条件是:烧成温度1 050℃,污泥掺入量为35 ~ 4O ,粉煤灰掺入量为53 ,烧结时间为15 min。 在此条件下,烧制的粉煤灰/污泥陶粒容重为0.79 ~太湖底泥的起动流速为U 一0.6 m/s。采用文 O.90 g/m。,吸水率为68.95 ~8O.O1 ,颗粒抗 (2)实验表明,采用陶粒铺设于受微污染水体 献[7]计算起动流速。 一压强度能达到运输和使用标准。 (1) (3.45~4.88)d 。H 。 式中:d为实际测得的陶粒的直径,取8 rnrn;H为 底部处理废水的思路是可行的:①陶粒对水中污染 水力坡度,取0.5 rn;计算的陶粒起动流速为u 一 物有较好的吸附净化作用;②粉煤灰/污泥陶粒容重 0.87 m/s,实测陶粒起动流速为U ’一3.2 m/s O远 较轻,可以沉于水底、悬浮于底泥表面。陶粒粒度和 大于实测苏州河的平均流速U 一0.1~O.2 m/s,因 起动流速明显大于污泥,因此起到阻挡底泥悬浮的 此用所制得的陶粒铺设于底泥表面不会发生悬浮现 作用;③饱和吸附后,可以起到阻挡底泥污染物向上 象,可以达到很好地抑制底泥污染物扩散的效果。 覆水体扩散和分解的作用。 2.4 陶粒应用于水体的环境可行性 陶粒应用于水体.原料中重金属是否析出,产生 参考文献 二次污染,是陶粒能否被广泛应用的关键。 MCLAREN R G,CI UCAS L M,TAYLOR M D.I eaching of 刘云贵 对河道底泥陶粒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 macronutrients and metals from undisturbed soils treated with metal—spiked sewage s1udge——dist ribution of residual metals 和行为研究表明:熔沸点很低的Hg和Cd在陶粒烧 EJ].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Research,2005,43(2):159—170. 结过程中挥发随烟气排出;Cu、Mn、Pb和Cr等通过 黄德志,何少先,江映翔,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制作轻质陶粒添 高温烧结后多以离子晶体形态存在于晶格之中,晶体 加剂的研究E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1):129—1 32. 杨晓光,张学亮,潘慧.粉煤灰超轻陶粒的研制EJ].粉煤灰综合 的品格能大,稳定性好,能很好地固化于陶粒中,不易 利用,2003(2):47. 浸出。刘云贵测定出Cu的固化率为92.93 ~ 郭玉顺,丁建彤.粉煤灰陶粒烧胀规律与膨胀机理研究[J].粉 94.63 、Zn为60.91 ~69.O9 、Pb为71.44 ~ 煤灰,2003(3):15. 许世远,陈振楼,愈立中,等.苏州河底泥污染现状分析[M].北 78.O1 、Cr(VI)为87.45 ~89.O5 。工业污泥中 京:科学出版社,2000, 有机物在陶粒烧结过程中挥发排出,重金属的转化规 LIM J S,PARK S J,K()O J K,et al,Evaluation of porous ce— ramic as microbial carrier of biofilter to remove toluene vapor 律与之相同。故重金属等毒物的二次污染可忽略,本 I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2001,22(1):47—56. 陶粒应用于微污染水体治理具有环境可行性。 何文社,方铎,刘兴年,等.砾卵石起动临界条件[J].四川I水力 发电,2003,22(1):64-69, 3 结 论 刘云贵,河道底泥资源化——新型陶粒滤料的研制及其应用 [D].上海:东华大学,2002:113-132. (1)通过污泥/粉煤灰陶粒烧制实验,得到如下 结论:①烧成温度和污泥用量是影响粉煤灰/污泥陶 责任编辑;贺锋萍(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 02—1 3) (上接第25页) [5]DSOUZA N,DSOUZA J.Mangrove sediment enzymes:indica— L儿J tots of pollution[J].Indian J,Environ,Prot,,1 999,19(2):132— 136. [61 HOSETTI B,KUMAR J,JEBA P.Enzymes as biomarkers for L J organ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in the waste stabilization ponds [J].Indian J.Environ.Health,1998,40(3):277—285. [7] 胡子斌.TTC脱氢酶活性常温萃取测定法及应用IJ].工业水处 理,2001,21(10):29—3l_ L J E8]唐宁,柴立元,闵小波,等.厌氧污泥体系脱氢酶活性表征细菌 数的研究I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2):31-34.Li4J [9]孙毅,金湘,毛培宏.细菌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及菌种改良研 究IJ].生物技术,2005,15(3):87—89. [1O]王晓芳,徐旭士,吴敏,等.不同碳源对两株真菌纤维素酶合成 责任编辑:陈泽军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10—16)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