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二版,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二版,课后答案

2021-08-21 来源:乌哈旅游
……………………………………………………………最新资料推荐…………………………………………………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 (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 (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其作用方式,归纳起来有四个: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等。这些方式相互交叉、辐射和促进,使管理文化体现出产业经济功能。

3.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范围: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念的区别。

组织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三种含义: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某项工程建设或某项活动的组织等。在这里,组织通常是作动词用。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军队和国家政权等。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市场专业化和分工组织等。 所谓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通常是指上述组织概念中的第三种含义,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的组织形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马歇尔在与其夫人共著的《产业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其后,在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并专门设章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的利益、经营管理专业化的利益、马歇尔意义上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收益递减与收益递增等现代产业组织的主要概念与内容。

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不谋而合地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这一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样一种极端和互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

张伯伦特别注重分析现实的市场关系,其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和观点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他以垄断因素的强弱程度为依据,对市场形态作了分类,把市场划分为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多种类型,总结了不同市场形态下价格的形成和作用特点。他还着重分析了垄断竞争、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集团和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品差别化、过剩能力下的竞争等问题。

许多产业组织学教科书都把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1940年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其主要观点如下: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3.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4.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由于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5.除个别部门,芝加哥学派在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其代表人物是米瑟斯(L.Mises)、哈耶克(F.A.Hayek)、里奇(W.O.Reckie)、阿门塔诺(D.T.Armentano)、罗斯巴德(M.N.Rothbard)等人。其主要观点如下:

1.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这种有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造精神。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因此最有效的促进竞争的政策首先应该是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3.在政策主张上提出以完全的自由市场来获得充分的竞争,完全否定反垄断和规制政策,这使得该学派理论的适用性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其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注重人类行为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看作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这些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在产业组织领域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研究中,博弈论已几乎重新改写了整个产业组织的理论框架。在分析寡头市场上的企业竞争行为时,博弈论是极为有效的手段。理性预期学派为这一客观事实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企业的行为是各个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信息结构或判断概率的函数,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使产业组织理论对现实经济中寡头厂商的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 80年代以法国学者泰勒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应用博弈论分析的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进行了再造,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也因此而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教材。此外,除了非合作博弈论仍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外,网络博弈和合作—非合作混合博弈也将日益渗透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 第三章

(一)试论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如上图所示,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在图(a)中,D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S表示市场供给曲线,它们相交于E点,从而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为Pe,市场均衡数量为Qe。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s),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Price setters)。因此,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并且它与横轴之间的距离就等于市场均衡价格Pe。同时,我们也已证明此时:MR=Pe,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d=MR=Pe。在图 (b)中,e点是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它所对应的产量qe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模。 二、长期均衡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如上图所示,在开始时,效率最高的厂商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的效率小于最优规模的效率,意味着该厂商的规模在其LAC最低点的左上方的一点,例如B点。若开始时的价格为P,则该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由于只要LAC曲线还处于递减阶段,那么厂商选用规模更大从而平均成本更低的设备规模,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会驱使该厂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益,选择效率更高即平均成本最低的设备规模。因此,当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它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必然位于LAC曲线之最低点(A点),该点所对应的产量即是该厂商在长期中的最优产量。又因为只要存在着超额利润,竞争的压力会引起市场供给增加,由此迫使价格下降到超额利润完全消失,即P1=LAC的最低点。总之,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理论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它表明,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即所费各种生产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二)什么是范围经济?试证明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则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必然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冲突时可能会发生。当然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 假设q表示生产向量或计划,对m种产出,q=(q1,…,qm)。令q1,…,qn,代表n个这种向量(上标指生产计划,下标指商品种类)。如果成本函数C是严格次可加的,即对于所有的q若 有

若令m =2,i=1,即q1和q2代表两种不同的商品的数量。带入上式,则有

C(q1,0)+C(0,q2)>C(q1,q2)

其中C(q1,0)和C(0,q2)被称为独立成本(Stand-alone cost)。这就证明了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那么就必然存在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比两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成本较低)的范围经济。

(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四)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

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这时假如交易过早地终止,所投入的资产将全部或部分地无法改作其他用途,使得投资中的成本里包含部分或全部的“不可挽救成本”或“沉没成本”。因此,契约关系的连续性意义重大。

第二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其意义在于使应变性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的、连续的决策成为必要。当交易受制于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时,对治理结构的选择就很重要,因为不同的治理结构有不同的应变能力。 第三个维度是交易发生的频率。一种治理结构的确立和运转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在多大程度上能被所带来的利益抵消,取决于在这种治理结构中所发生的交易的频率。多次发生的交易,较之于一次发生的交易,更容易使治理结构的成本被抵消。

威廉姆森用资产的专用性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他认为只有懂得了资产专用性对于交易成本的影响,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市场采购会让位给企业自己生产。他把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指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其思路大致如下: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更加困难,因而造成市场交易的高成本。当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变得更为重要时,用传统市场去处理纵向关系的交易费用就会上升。因此,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就被用来替代市场。因为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内,机会主义要受到权威(企业家)的督察,从而大大降低了相应的市场交易成本。

(五)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条件?

古典企业具有以下特征:联合投入的生产;有几个投入的所有者;有一个团体对所有联合投入的合约是共同的;享有这些权利的人可以独立于其他投入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任何投入合约进行再谈判;他有剩余索取权;他可以改变队成员的资格;他可以出售这些用来定义古典企业的所有制的权利。

古典企业的实质是一个合约结构,它之所以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入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换言之,正是因为不具备关于投入者的边际生产率和努力程度的完全信息,或者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所以才需要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监控装置来组织生产,这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原因。 (六)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1.企业的性质:

第一,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第二,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第三,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第四,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2.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企业在“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伴随着某种生产难度,解决这种生产困难所必需的技术转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换过程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内容之所在。 3.企业生存的依据:

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即效率优势乃企业生存的首要依据;二是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倘若它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不是社会所需的话,企业就将失去生存的资格。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

(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以日本企业为例)?

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有浓厚的家庭风格。首先,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式亲近感。

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在日本,企业的集团目标与企业成员的个人利益能够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日本的企业文化并不否认职工个人的利益和愿望,也不简单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它使每个成员都时刻意识到,自己与企业休戚相关、生存与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团;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 (2)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 3.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

在日本企业中,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兼收并用、相得益彰。企业经营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和”、“忠”、“仁”、“信”等思想来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信用感与协作精神;同时又利用正式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总之,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是以个人利益、权利、地位、规则为基础的,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刚柔相济、恩威并重。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营造了企业成员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保证了个体利益在集团目标中的应有地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规范了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各自的正确行为。这三个显著特点,是构成日本企业成功经营方式的奥秘之所在。

(八)简要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

1.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所谓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这样,不同企业所具有的某类共同特性就成了划分产业的基准。而不同产业究竟是由具有什么样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来构成,则取决于具体经济分析的需要。 2.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同一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是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重要依据。而在不同的市场结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构下,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行为,各个企业不同的市场行为又是决定其各自市场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所有这些正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

1.企业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这是因为:第一,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最终还要靠企业来完成;第二,企业能否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是产业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第三,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的措施,如果没有企业的呼应,就不能落到实处;第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第五,由于银行不良债权主要是企业经营不善或相互拖欠造成的,因此防范金融风险,企业也负有很大责任。

2.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 提升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把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教育开始,构成一个链条:即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R&D)—科技成果转化(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市场等)—企业技术进步—产业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必须相应建立起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中介组织的作用,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在这里企业是主体和突破口,这是因为企业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的主体,而且是研究与开发、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是一所大学校,是教育、研究、生产的重要阵地。 第四章

(一)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 3.进入和退出壁垒; 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上述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时,也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改变。我们将主要讨论前三项因素。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2.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即市场占有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率领先的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市场的集中度水平,或改变行业市场的规模分布结构。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现有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使顾客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于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也就是说,这些试图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的顾客或者争取原有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3.进入和退出壁垒: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入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二)试对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这四种市场形态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也称为“纯粹竞争”,也就是说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这种市场结构的特点是:(1)产业集中度很低。 (2)产品同一性很高。 (3)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的壁垒。 (4)完备信息。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相对的另一个极端的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是:(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因为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业。(2)没有替代产品。完全垄断企业出售的产品没有直接替代产品,所以它的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3)进入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完全竞争。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业集中度较低。 (2)产品有差别。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三)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

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1)产品主体差异化。(2)品牌差异化。 (3)价格差异化。 (4)渠道差异化。 (5)促销差异化。 (6)服务差异化。

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即市场占有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率领先的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市场的集中度水平,或改变行业市场的规模分布结构。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现有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使顾客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于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也就是说,这些试图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的顾客或者争取原有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四)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1.绝对成本优势。就是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现有企业比潜在要进入的企业通常具有的以较低成本进行生产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存在,使得潜在的企业或新进入的企业在试图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或进入市场以后与原有企业相比处于一种竞争的劣势。

2.规模经济。根据规模经济的规律,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在这之前,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一定高于原有企业,从而处于竞争劣势。 3.产品差异化。在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市场中,产品差别往往是构成进入壁垒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4.政策法律制度。政府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所制定的政策法律制度也是构筑进入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些产业中,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需要获得有关的许可证,资金筹措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还有差别性的税收壁垒、专利制度等,都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并且,这种壁垒是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用等手段加以克服的。

5.阻止进入策略行为。这是指寡头垄断行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剩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为,由此形成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如果企业主动或被迫要退出某个行业市场,却又难以退出,就表明这个市场上存在退出壁垒。退出壁垒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如果企业投资的资产专用性很强,那么在企业退出这个行业时,这些巨额资产往往很难出售和变现。出售价格和企业投资额扣除折旧后的剩余价值之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企业退出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2.解雇费用。企业在退出某个市场时,必然会解雇员工。根据合同或国家劳动法的规定,解雇工人可能必须支付退职金、解雇工资,企业如果需要转产,就必须培训他们从事新工作的技能,培训费用就此发生,这些费用越大,企业退出某个市场的障碍也就越大。 3.政策法律的限制。政府为了一定的目标,经常通过制定政策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和法规限制某些行业的企业从市场上退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想要退出这个行业,政府也可能会出来干预。

(五)试述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1)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性的,是企业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性定价行为;

(2)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要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之后才能提高价格;

(3)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

掠夺性定价行为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大企业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或是教训不合作的竞争对手,但是同时它也向意欲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发出了警告。因此,掠夺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水平上。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的直接目的是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限制性定价同掠夺性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 如果一个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动因,那么这个企业采取的就是动态限制性定价策略。即市场主导企业经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六)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广告与产品差异。企业通过广告中的有效诉求,可以让消费者深刻认知其产品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别开来。同时,我们也看到,广告本身也可以被看成是产品差异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企业提供的产品与竞争者相比并没有突出的不同之处,它也可以通过做一个创意独到的广告而在众多产品广告中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所认知。

2.广告与进入壁垒。广告会增强进入壁垒。产业内原有企业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影响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建立本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甚至可以说他们所投入的广告费用已经变成了无形资产,潜在的进入者必须广泛地做广告,以克服原有企业所建立的商誉,并且它的投入将更大,这无疑使新进入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成本劣势,所以说市场中原有企业所做的广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当然,这种进入壁垒作用的强度取决于广告效果持续的时间。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从以上两个方面看,企业的广告行为将导致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当所有竞争性企业都从事广告活动时,它们的市场份额将随广告活动的成败而变化。成功的广告会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消费者,市场份额就会提高;失败的广告会使企业失去顾客,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此外,市场上原有企业所做的大量广告对意图进入市场的潜在企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使它们“望而却步”。所有这些方面作用的结果就是产业市场的集中度提高。实证研究也表明,广告活动是竞争企业市场份额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七)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主兼企业的动机。

(1) 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企业通过兼并可以扩大生产和销售的规模,从而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兼并后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表现在几个方面:技术上的规模经济效益;财务上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协同效应”。

(2)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通过兼并,企业的竞争对手减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影响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也就越有可能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

(3) 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企业通常会遇到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兼并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壁垒。如果企业通过兼并产业市场中已有的企业进入该市场,所需投入的资本量相对较少,并且由于不对产业的总供给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短期内产业内部的竞争结构仍将保持不变,引发竞争者报复和价格战的可能性就大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大减少了。

(4)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对于主兼企业而言,通过混合兼并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样自然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5) 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对于职业经理人员,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市场上的声望,并最终影响他们的权力、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的经理人员具备单纯追求企业规模扩大的动机和倾向。

2.被兼企业的动机。

(1) 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小企业总是最先受到不利影响的企业,因此如果能被一个实力雄厚的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兼并,就可以大大降低经营风险。

(2) 避免破产。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通常对自己或自己经营的企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看到辛苦建立起来的企业毁于一旦,如果其他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该企业就会选择被兼并。

(3)回收资本。通过兼并,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就可以抽回全部或部分投入资本。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企业兼并所产生的效应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就积极的方面看,兼并是推动产业存量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企业兼并,生产要素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社会资源配置得到优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化,新兴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兼并衰退行业中的企业而使自身发展壮大,衰退行业中的企业通过被兼并顺利退出这个行业。

从消极的方面看,兼并导致的市场集中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垄断势力,并由此带来垄断的低效率和社会总福利的损失,因此市场经济国家都非常重视通过适当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节企业的兼并行为,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

我们考察的是企业兼并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大企业之间的横向兼并很可能使兼并后的企业获得更强大的市场支配力量。这种市场支配力量表现在提高产品价格,采取行动阻止新企业进入或驱逐竞争对手,从而最终形成垄断势力,同时在原材料供给方面大企业又会形成买方垄断。

(2)进入壁垒的形成。兼并还会导致进入壁垒的形成。比如,纵向兼并导致市场上产品的生产过程高度一体化,这样试图进入该产品市场的新企业也就必须在多个生产阶段同时进入,否则就不足以同原有企业竞争,但是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资金投入和经营风险,实质上就是一种阻止其进入的壁垒。对于实现了混合兼并的企业而言,可以利用多产品和多市场的有利条件,实施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从而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对意图进入市场的潜在企业而言,也构成了一种进入壁垒。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企业通过混合兼并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并且具备承担短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期亏损的实力,这无疑有利于降低该市场的集中程度,促进竞争。 综上所述,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还是以加强集中度为主,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有利于促进竞争。

(八)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经济学家所做的部分研究数据表明,在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能力方面,大企业在发明和创新的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大于其规模的比重,可见在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投入方面大企业的确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不仅证明了大企业投入的能力,而且也无可否认地表明了大企业技术进步投入的意愿。就实际贡献而言,实证研究表明,大、中、小型企业在发明和创新方面的作用与产业类别、技术进步阶段的特点、专业化分工程度以及政府政策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作用经常是互相补充和联系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小企业的技术发明和创新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从而加速了技术进步的进程。因此,技术进步并不限于某个特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在技术进步上都可以有所作为。

(九)试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对竞争性市场和垄断性市场的创新收益进行比较。

前提假定:一个产业,其产业需求曲线为D,该产业内单位产品成本不变,创新前单位产品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重合为C1,创新后单位产品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下降为C2,MR为完全垄断企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业的边际收益曲线。此外,假定创新前后的总产量不变。下面分别分析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发明和创新前后利润的变化情况。 推导和分析:

(1) 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而言,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P,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创新后,成本下降到C2,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创新所导致的成本节约额为图中C1C2IF的面积。创新企业可以收取专利费的形式把创新扩散到所有的竞争企业,它所能获得的转让费最高额也就是图中C1C2IF的面积,这意味着其他竞争企业把它们因成本节约而获得的超额利润作为专利转让费全部给了创新企业,因此图中C1C2IF的面积就是创新企业的创新预期收益。

(2)对于完全垄断的市场而言,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创新前的价格为P1,超额利润为图中P1C1DA的面积。创新后,成本下降到C2,价格下降到P2超额利润为图中P2C2HB的面积。所以,创新前后的超额利润的差额是图中P2C2HB面积与P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1C1DA面积之差。如果创新企业就是垄断者,那么这个差额就是创新的预期收益;如果垄断企业不是创新者,那么这个差额就是创新者可以收取的专利转让费的最高金额。

(3)比较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中的创新预期收益的大小,就是比较图中C1C2IF的面积和(P2C2HB-P1C1DA)面积之差额是否大于0,即:

因为图中面积P1C1DA和面积EBP2C1可以看成是垄断企业在创新前(成本为C1时)两个不同的产量和价格组合下的超额利润([P1,Q1]和[P2,Q2]),且前者为利润最大化的解,因此面积P1C1DA一定大于EBP2C1,也就是说上述(1)式大于0,即:

S(C1C2IF)>S(P2C2HB-P1C1DA) 结论:在成本和需求等初始条件相同时,完全竞争产业的创新预期收益高于完全垄断产业的创新预期收益。换言之,完全竞争企业比完全垄断企业有更强的创新动力。

(十)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五章

(一)简述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所谓静态竞争,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各竞争参与人只竞争一次,同时作出决策,且对各参与人可能有的策略和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的竞争模式。 包括以古诺模型为代表的产量决策行为,以伯特兰德模型为代表的价格决策行为和以豪泰林模型为代表的产品决策行为。 (二)简述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在动态竞争博弈中,各博弈方在关于博弈进程方面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后行动者有更多的信息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一般来说,这是后行动者的有利条件,因为其可以帮助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此即所谓后动优势或后发制人;但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在动态博弈中一定占有优势这一结论并不总是对的,有时先行动者能够利用后行动者的“理性”,采取一些行动并发出一定的信号让后行动者知晓,迫使后行动者不得不作出一些在不知道这些信号前不会作出的选择,此即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主要有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为代表的产量领先策略、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为代表的长期竞争策略和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三)论述“人为为人”观在竞争策略行为中的运用。

“人为为人”一句话概括了所有促进协作型竞争产生和存续的文化本质,可以说“人为为人”是为了达到最优均衡中的合作而必须具有的文化或“知识结构”。“人为为人”在市场经济中也有着根本的基础作用。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道德基础是“责任感”,一种具有责任感的信誉对参与交换的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是最根本的竞争力。“人为为人”的文化正是培养“信誉”这种根本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 “人为为人”正是现代市场竞争新趋势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唯有其才能保障竞争的有序和有效,促进社会效益的最优。这就是竞争的根本原则。在当今产业市场中,协作型竞争已越来越为各大企业集团所重视。协作型的竞争需要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有一种文化的支持,“人为为人”文化正是协作型的竞争所需要的、有效的合作型文化。 第六章

(一)你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产业结构则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二)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1. 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2.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是什么?

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 。

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

(四)有人说,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排斥结构因素。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他们的增长理论没有把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部门之间的资源流动等诸多结构变化当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排斥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五)你如何看待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

库兹涅茨认为:在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首要的问题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只有总量的高速增长才能导致结构的快速演变。没有总量足够的变化,结构变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受到限制。

与库兹涅茨的观点相反,罗斯托则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虽然他无意要否定总量的概念,而只是强调,部门分析是解释现代经济增长原因的关键。 (六)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

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七)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1. 配第—克拉克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2.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仔细地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他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他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4.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5.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

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6.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八)请分析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2.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的需求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方面。 3.国际贸易因素。 4.国际投资因素。

5.其他因素 , 包括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

(一)简述产业关联的涵义、产业关联方式和类型。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这种产业间连接的不同依托就构成了产业间联系的实质性内容。主要的纽带有:1.产品、劳务联系;2.生产技术联系;3.价格联系;4.劳动就业联系;5.投资联系。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主要有: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2.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二)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毛附加价值部分”的经济含义。

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因此,这一部分横向各产业和纵向各产业的排列是相互对应的。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也就是所有产业生产中所需该产业产品的情况,亦即中间需求情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生产中向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也就是所有产业向该产业的中间投入情况。

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最终产品的去向,即最终需求,大致分为三部分的流向:一是消费部分,具体可分为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两部分,前者是指家庭消费的总和,后者是指公共福利、社会保障、政府等行政性支出的各种社会性消费;二是投资部分,是由固定资产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更新与新增固定资产两部分构成,其中新增固定资产又可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三是出口部分。

毛附加价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这部分包括两块:一块是各产业部门提留的折旧;另一块是各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实现的净产值(附加价值),亦即新创造的价值。净产值又可分为劳动者报酬和社会纯收入两部分。所以,毛附加价值部分反映了各产业提取折旧基金的价值及其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以及国民收入额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比例。

(三)简述实物型、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用于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式主要有两个:(1)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 最常用的是用统一货币单位计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每一纵列反映了相应产业部门的投入构成,其总计就是总投入。横行数字是各行业的产出结构,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出,并反映了这些产品的销路或分配去向。每一横行的总计即为相应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一年)的总产出。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按列,以及在行与列之间分别建立起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主要有:(1)各行的平衡关系是:各行的中间产品+各行的最终产品=各行的总产品。这些平衡关系反映了各产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业部门产品的流向。(2)各列的平衡关系是: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的总产值。各列的平衡关系说明了各产业部门的价值形成的产出过程,反映了每一产业部门的产出与各产业部门为之投入的平衡关系。(3)行与列之间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第一,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第二,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即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

(四)什么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

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其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也就是说,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五)简述产业关联静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里昂惕夫作为产业关联理论的杰出贡献者,其创立的投入产出法有效地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因此,人们将产业关联理论称为投入产出理论。

投入产出法成为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它是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或区域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然而它不仅仅局限于分析产业间联系,还可以利用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有关数量比例去研究国民经济中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投入产出法就应用于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产业联系分析来说,是通过编制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和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构成一个模拟现实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相互“流入”、“流出”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数学模型,来分析各产业间的各种重要比例关系。 (六)简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所谓中间需求率,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这个指标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中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即原材料为各产业所需求。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部门就越带有原材料产业的性质。依据中间需求率,就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各产业部门产品用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某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中间投入率指标反映各产业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各产业购进的原料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所以,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高“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率产业部门,反之亦然。

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指标,其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在于: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可较准确地确定按不同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划分不同产业群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地位。

第二,可较清楚地显示各产业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不同程度。 第三,可揭示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有序性”。

(七)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I-A)-1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对产业波及效果进行分析,主要使用三个基本工具:实物型和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表;逆阵系数表。

逆阵系数表的系数就是(I-A)-1中的每个元素,逆阵系数表在这里是专门用来计算波及效果总量的系数表。逆阵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八)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是指某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动导致其他产业的变动并不立即反映在产出量的变化上。或者说,某产业最终需求变化引起其他产业产出量的变化有一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的长短,往往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经济循环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这种差异往往是由于“库存”的存在而发生的。在需求增加时,多半首先反映在库存的减少上。这样,由某产业最终需求变动导致的波及效果,由于库存的存在而被中断或减弱。反过来,当库存不足以满足波及要求的需求增加,而生产又不能马上增加时,需求变动造成的波及效果可能表现为价格的上升。显然,上述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库存的缓冲作用表现在投入产出表的最终需求的库存栏里,中间需求、中间投入矩阵是无法反映这种经济变动的。因此,在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时,要考虑时滞现象,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九)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

产业波及效果的现状分析,是指对现时的产业间波及效果进行分析,它基本上不涉及未来情况的预测分析。其实质是运用逆阵系数从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中引申出有关系数,来认识产业波及现状的有关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

1.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必然要影响到或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这种相互影响就是波及。在这里,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不同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各异。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的大小,分别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表示。

2.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生产诱发系数是用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相应的生产诱发系数表可以揭示和认识一国各最终需求项目对诱导各个产业部门作用的大小程度。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大小,也就是说最终需求对各产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就是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3.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某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的经济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含义是,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就业人数。某产业的综合资本系数的含义是,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资本。

(十)简述价格波及效果的含义,怎样进行价格波动及效果的预测分析?

价格波及效果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某一产业或某些产业的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全部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就是该产业或该产业产品价格变化的波及效果。第二,是指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等变动对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带来的全部影响。

假设第n部门的产品价格要提高ΔPn,通过下列公式可以计算其对其他n-1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的全面影响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式中:ΔP1,ΔP2,…,ΔPn-1是由于第n产业部门产品价格提高ΔPn,而使其他n -1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的相应提高幅度;bn1,

bn2,…,bnn为(I-A)-1逆阵中第n行的各系数值;

表示由第n产业产品价格提高ΔPn后,对其

他n-1个产业部门价格的直接影响(因为是通过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出来的);再乘上[(I-An-1)-1]T,则表示对n-1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的直接与间接的全部影响。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 产业关联效应: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前向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前向关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或导致新技术的出现、新产业部门的创建等。

后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后向关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例如由于该产业自身对投入品的需求增加或要求提高而引起提供这些投入品的供应部门扩大投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管理、加快技术进步等变化。 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回顾效应:回顾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那些向自己供应投入品的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

旁侧效应: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还会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趋向于在广泛的方面推进工业化进程。

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因此,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间发展的协调问题;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主导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三个条件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就不成为主导产业。根据罗斯托的阐述,只有少数同时兼备创新和较强扩散效应的高增长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

地区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地区产业结构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农轻重结构、原材料与加工工业结构、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等。地区产业结构既是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又是国家总体产业结构的子系统。 区位商:区位商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可以是产值、产量、就业人数、固定资产等。 人均产量系数:人均产量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

人均产值系数:人均产值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

以上两个系数反映了该地区某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相比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系数、人均产值系数大于1的产业,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往往是该地区的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专业化部门。

区域商品率:区域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该地区A产业产品生产总量

区际商品率:区际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全国各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总量

区域商品率越高,说明输出商品越多,也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区际商品率越高,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输出在全国的地位越重要,该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也越高。

区域产业输出系数:区域产业输出系数=某地区A产业输出÷该地区各产业输出

这一指标有时也被用来说明地区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它涉及多个产业,因而常用输出产值来计算。 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Sij值从0到1,系数越大,表明两地区产业结构越相似。Sij为1

表示两地产业结构完全趋同;Sij为0则表示两地产业结构完全不趋同。

(二)产业结构的不协调表现在哪些方面?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要从产业间生产和技术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协调问题。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1.看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 2.看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 3.看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

4.可以从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来判断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

(三)请简述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 1.产业的关联效应:

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2.产业的扩散效应:

罗斯托在他的《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一书中阐述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概念。根据他的阐述,扩散效应是指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四)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1.产业结构高度化: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3)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 (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五)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般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主导产业的形成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足够的资本积累。 2.充足的市场需求。

3.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此外,罗斯托还提出了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和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派生增长部门三个概念。主导增长部门是指与技术进步相联系、能引入新的生产函数并在经济增长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辅助增长部门或派生增长部门都不成为主导产业。

(六)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全国经济发展有什么联系?

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当地区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或不协调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非常有必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所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经济增长从总体规模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数量扩张;而结构优化则从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演进,其实质是通过结构改善来提高产出和效益水平。 (七)如何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水平?

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是指某地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的生产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集中程度。专业化水平的衡量可以从产值、产量、劳动力数量、固定资产额、产品输出量等几方面来考察。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指标主要有:

1.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 2.人均产量系数和人均产值系数。 3.地区产业区际输出指标。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4.区域产业输出系数。

(八)如何说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

不同地区间的产业结构会有很大差异,也会有相似。这种差异性越大,表明地域分工水平越高,地区经济互补性越强,区际联系越密切;相反,地区产业结构之间越相似,地域分工水平就越低,地区经济互补性就越弱,区际联系就越少。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程度或差异程度,可以用常用的相关系数和联合国推荐的相似系数来衡量: 1.相关系数。 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使用的相似系数。 第九章

(一)概述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扩展,以及生产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主要有: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市场学派理论;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 ,等等。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地理位置因素;2. 自然因素;3. 人口因素;4. 社会经济因素;5.科学技术因素。

(三)试分析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战略和策略。 我们必须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具体地说,可探索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大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力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以再造投资环境优势,进一步扩大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第二,优化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高度化;第三,正确处理区域性引进和全方位吸纳的关系,施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第四,转换引资方式,增辟融资渠道,实现产业吸纳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化;第五,正确处理吸纳国际产业转移与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系,对国内市场实施有效保护。 (四)我国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如何规划我国的总体产业布局?

我国现阶段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应是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长江产业密集带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沿岸有一系列特大城市和中小城镇为依托,具有建设产业密集带的有利条件,沪宁一段已初步具备发达的产业密集带的结构。

2.目前,正处于以沿海港口或河口三角洲为依托的城镇群或产业集团发展时期,各城镇群正以对外开放为契机,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内部协作和一体化,同时向辐射的腹地和沿海轴线的内陆加强纵深联系。 3.陇海铁路是我国一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沿线有一系列著名的大中城市呈点轴系统。

4.京广和京九铁路两个点轴系统所形成的复合产业密集带将在我国中部地区形成。

(五)试分析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1.增长极发展模式。我国改革开放后,借鉴增长极的理论指导产业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布局。首先,主要在东部地区重点培育一批增长极,比如经济特区的设立、开放城市的确定、各类开发区的建设等,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点轴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是增长极布局模式的延伸。当前我国产业布局中比较公认的两种点轴模式是:“T”型模式(以沿海与长江为轴线,以上海为首的包括轴线上的主要城市为点展开我国产业布局)和“弓箭型”模式(以沿海或京沪线为弓,京广线为弦,长江为箭,上海是箭头,以此为脉络展开我国的产业布局)。

3.网络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是点轴发展与布局的延伸,是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一种布局模式。我国东部的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属于这种开发模式。

4.区域梯度开发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梯度开发和布局理论被引入我国,并很快运用到我国生产力的总体布局之中。梯度理论认为我国存在着东、中、西三大地带,根据其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它们分别被认为是高梯度、中梯度和低梯度地区,因此可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产业扩散的基本脉络。 第十章

(一)什么是产业政策?如何理解产业政策的作用? 概括地讲,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 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经验表明,产业政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1.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2.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

3.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4.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产业政策有哪些特征?

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时代性;民族性; 政治性;供给指向性; 市场功能弥补性。 (三)产业政策的常见目标和手段有哪些? 产业政策的目标体系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

1.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 2.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3.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21世纪各国产业政策的总目标。

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三大类型。

1.直接干预---包括政府以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等方式 。

2.间接诱导---主要是指通过提供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财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方式 。

3.法律规制---是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 。 (四)为什么要重视产业政策评估?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产业政策评估是现实需要的产物,也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产业政策本身也有优劣之分,并非所有的产业政策都能够获得预期效果。一项正确的产业政策可以产生积极效果,促进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一项违背经济规律的产业政策则可能造成消极的后果,甚至阻碍产业的正常发展。随着政策科学在西方的兴起,产业政策评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共同关心的课题,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因此,产业政策评估理应成为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产业政策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政策评估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产业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产业政策评估是及时纠正产业政策偏差、合理调整产业政策目标和手段的前提条件。

产业政策评估是产业政策走向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五)产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标准是什么? 福利经济学原则---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生产力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综合效益标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收益,或者等量的投入获得更大收益;

国际竞争力标准---是否有利于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十一章

(一)怎样理解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发达国家反垄断法规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例外原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是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以提高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贝恩曾经提出,产业组织政策的具体目标可以细化为六个方面: 1.企业应达到并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市场的供给主要应由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承担,企业应有较高的开工率。2.不应出现某些产业或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或长期亏损的情况,从较长时间来看,各产业的资本利润率应是比较均等的。3.较快的技术进步,主要指技术和产品开发、革新活动有效且比较充分。4.不存在过多的销售费用。5.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并具有多样性,以适应提高大众福利和消费水平的要求。6.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上述六项具体目标可以作为产业组织政策制定和评估的理论依据。

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类: 1.控制市场结构。即对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变动实行监测和控制,保障其合理性。2.控制市场行为。即对企业的市场行为实施监督和控制,扼制垄断势力的扩大,保障公平竞争。3.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这主要是指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的直接干预。

从政策手段的属性看,还可以将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分为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反垄断政策的例外条款也各有特色。下面分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别介绍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情况:

(1)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例外原则适用范围主要包括特殊行业、特殊组织和某些特殊活动。特殊行业包括: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公共事业,如通信、电力、自来水业等;容易波动和容易发生过度竞争的行业,如农业、零售业等;自然资源开采业。特殊组织主要是指工会组织。特殊活动包括政府批准的为了加强与外国企业竞争的企业协调活动,以及在紧急状态下(如战争期间)暂停执行反托拉斯法。

(2)联邦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反垄断的竞争促进政策法规《卡特尔法》,其例外条款集中体现在对各种“合法卡特尔”的界定中,主要包括:① 专业化卡特尔; ② 合理化卡特尔; ③ 结构危机卡特尔; ④ 中小企业合作卡特尔; ⑤ 采购协作卡特尔;⑥ 出口卡特尔;⑦ 进口卡特尔;⑧ 部长特批卡特尔。 (3)日本反垄断政策的“适用除外”范围主要包括:

① 自然垄断所固有的行为;② 基于特定事业法令的正当行为; ③ 无形财产权的行使行为; ④ 依法成立的各种合作社的行为; ⑤ 转销价格的商定和维持行为; ⑥ 不景气卡特尔; ⑦ 合理化卡特尔。 (二)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有何联系?它们的理论依据各是什么?其政策目标和手段有哪些?

在整个产业政策体系中,产业结构政策始终占有中心和主导地位。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考察各国的产业政策之后总结认为,“产业政策的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都是产业结构政策的衍生形态,或者可以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称之为服从和服务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目标的手段。发展中国家更加应当自觉地将产业结构政策作为最基本的产业政策,努力促成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目标的实现。

所谓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既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又是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体现。积极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发达国家保持自身优势地位的重要法宝。

产业结构政策的宗旨是以技术进步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尽管产业结构政策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产业调整政策和产业援助政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的目标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后者的目标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又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高级表现形式。 各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无论合理化还是高度化,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就会失去动力和物质基础。因此,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和焦点无疑应当是推动技术创新。

从具体内容看,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幼小产业保护政策、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战略产业扶植政策和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等。 产业布局政策一般指政府机构根据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条件,对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意图及其相关措施。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从本质上讲,产业布局合理化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合理的地区分工关系的过程,两者分别从纵向和横向角度考察同一事物(产业空间分布)的两个具体方面。

从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来看,产业布局政策往往与特定的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联。也就是说,在经济不发达阶段,政府通常更强调产业布局的非均衡性。即强调优先发展某些地区,通过这些地区经济的超常规增长,带动其他地区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而当经济较为发达之后,政府则从维护经济公平和社会稳定等目标出发,偏重于强调地区经济的均衡性。因此,除了个别特殊产业(如对环境保护有较大妨碍的产业)之外,政府已不倾向于通过重点扶持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而往往对不发达地区经济给予较多的支持,甚至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或产业高度集中地区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进入政策。

从产业布局政策的实施手段上看,产业布局政策主要是规划性的,同时也包括一定意义上的政府直接干预。在地区发展重点的选择上,产业布局手段主要有:制定国家产业布局战略,规定战略期内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地区,同时设计重点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基本思路;以国家直接投资方式,支持重点发展地区的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及至直接投资介入当地有关产业的发展;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形式,对重点地区的发展进行刺激,以加强该地区经济自我积累的能力;通过差别性的地区经济政策,使重点发展地区的投资环境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进而引导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该地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区的发展。

在产业集中发展战略方面,可供采用的产业布局政策手段大致包括:通过政府规划的形式,确立有关具体产业的集中布局区域,以推动产业的地区分工,并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由产业集中所导致的集聚经济效益;建立有关产业开发区,将产业结构政策重点发展的产业集中于开发区内,既使其取得规模集聚效益,也方便政府扶持政策的执行。 (三)中国“十五”时期产业布局政策是什么?

十五”期间的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在于:要遵循新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在入世的背景下将产业结构政策和地区布局政策统筹规划,将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

2.保持东部地区优势,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发展水平。 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体推进。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四)如何看待产业技术政策的地位?日本和韩国的产业技术政策经验对我国有何启示?

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对产业技术发展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政策的总和。

它以产业技术为直接的政策对象,是保障产业技术适度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产业技术政策是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是并列关系。对特定产业而言,产业技术政策在产业的幼小期和衰退期便具有决定其前途和命运的影响力。

在韩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发展已经出现了两点重要转变:

第一,研究开发内容上,从以量的扩大为主转向以质的提高为主;从以大批量生产技术为主转向以创造性研究开发为主;从强调硬件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到注重信息与知识领域的竞争力;从以推动经济增长为主,转向同时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二,在研究开发方式上,从自主完成型研究开发转向网络协作型研究开发;从重视开发能力的培养转向重视技术扩散;从供给导向型研究开发为主,转向以需求导向型研究开发为主。

与此相应,韩国的产业技术政策也在经历新的重大变化,即从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主导,转向企业主导、政府辅助;从以直接支援为主,转向加强结构性竞争力;从以产业为中心,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开始强调通用技术(如信息技术)对各产业的渗透。

韩国产业技术政策的新趋势在当今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代表性,值得我国关注和借鉴。

(五)农业政策的一般目标是什么?美国农业政策有哪些特色? 农业政策的一般目标与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增加和稳定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 。3.保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障粮食的安全供给。 4.建立发达、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非农就业机会。

美国的农业政策是一个非常丰富、复杂的政策体系,其农业立法和政策几乎涉及农业的每一个方面。归纳起来,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农业资源保护与农业科技发展政策,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以立法形式制定各种污染源的治理标准,并确立严格的执法程序,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处罚。始终注重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二是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这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国内食物援助政策等。

(六)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经验与启示是什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学家A·F·伊泰的研究,“中小企业约占发展中国家企业总数的90%左右,它们雇佣了50%以上的劳动力,提供30%以上的制造业增加值” 。

实践证明,各国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功能:

(1)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2)满足人们日益复杂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3)作为大企业垄断的制约力量,促进市场竞争。(4)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5)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宽松的外围环境。(6)扩大税基、税源,增加财政收入。(7)充当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8)促进农村发展与进步,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农村市场,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是在《中小企业基本法》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据中小企业厅整理的资料,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1.结构转换促成对策。2.经营基础强化对策。3.小规模企业扶持对策。

此外,日本政府还组织各种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与宣传活动。 以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为标志,我国乡镇企业政策向完善和规范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但与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中小企业政策基本上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对策,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组织机构、政策体系和合理的实施机制,政策措施不够有力,政策目标单一,政策效果缺乏保障,整个政策安排还缺少必要的前瞻性。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为突出;2.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3.布局比较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4.信息闭塞,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5.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上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我国中小企业政策体系与政策执行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强国家级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条件,从税收、金融、法律、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对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可以预见,我国中小企业在21世纪初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十二章

(一)试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规制模式的异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三种各具特色的产业规制,都是依据一定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条件逐渐形成的,在各自的运行中都有不同的侧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也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各自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它们都对所属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因而尽管在新形势下各有修正,但其总体框架大致仍然保持着。这说明,它们之中确实蕴含着一些符合经济运行和发展客观规律要求的东西,各有所长。发掘这些有益的东西,对于构建我国产业规制模式,自然会有明显的借鉴价值。

对于美国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

美国民间主导型产业经济突出强调企业在市场经济结构中的独特地位,注重保证其作为市场主体和微观决策主体的自由及相应的权益,是紧紧抓住了市场经济运转、发展的主体定位和利益动力源泉这一极其重要的环节。

对照我国的情况,应当在塑造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真正主体方面继续努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办法,彻底切断传统的政企联系,给企业以进入市场自主活动的自由和相应的压力,借此也能加速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市场运行的规范化。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对于日本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

日本政府主导型产业经济展示了经济后进国家如何通过政府手段的合理运用,使之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从而加速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其产业政策的成功运用,表明政府行为只要措施与实现途径得当,就不会同市场机制相矛盾,而且它还有市场调节不可企及的优越之处。 这些给我们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时培育政府与市场两因素相融合的产业规制模式,处理好政府同市场的关系,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寻求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等,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对于德国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

德国经济所具有的一些鲜明特色,比如以稳定求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等等,都是富有借鉴意义的。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以及以实现稳定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构建和完善产业规制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我国经济,如何保持通货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尤其在一个发展中国家里,避免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对立与互为代价的不良局面,显得尤为迫切。 (二)中国政府规制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产业经济的管理除了依靠计划行政手段外,还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立法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自1979年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大量的经济法规,这些经济法规涉及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的各个领域,涉及全民、集体、个体、私营、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股份制、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合伙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涉及国内经济关系和涉外经济关系。 为了实施法律规制,我国已制定或正在制定计划、财政、税收、金融、证券、价格、会计、审计、海关、能源、自然资源、统计等方面的法律,这些法律是政府实施法律规制的强有力武器。

(三)英、美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原因及其与各自产业规制模式的关系是什么?

在1980年以前,英国的电信市场一直由英国邮政局垄断。近十几年来,英国的政府部门致力于放开电信市场、鼓励竞争,特别是在1984年电信市场空前发展,电信业务量迅速增长,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充分满足了人们对电信的多种需求。英国电信业的放松规制,特别是放松进入规制的进程是与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相一致的。通过出售国有的英国电信公司,实现了对电信产业的进入放开,促进了竞争,提高了企业效率,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电信市场。 1978年,美国通过了《航空放松规制法案》,该法决定撤消民用航空局,大多数限制条件被取消或者变得宽松。1982年起,所有符合基本条件的公司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航空业。1983年,所有的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自由地定价。美国航空业的放松规制相比英国的电信业放松规制而言更为彻底,不仅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全部取消,而且连规制机构也撤消了。放松规制后,航空企业的装载率明显提高,装载率提高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比原来也有大幅提高。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三章

(一)行业管理的发展层次与模式有几种类型?

用动态的眼光分析,行业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层次,也即行业管理的内涵有过三次重大的变化。

1.行业管理仅仅作为行业管理组织的职能。2.行业管理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和政府管理经济的一种职能。3.行业管理作为国家整个产业管理的基本体制。

行业管理职能的三个发展层次,决定行业管理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在各个行业组建同行业企业的自发联合组建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进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规划、协调等等。 第二种模式,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行业管理的职能,同行企业或者不组建行业组织,或者有行业组织,但与政府的产业管理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和结合的渠道,行业的意愿不能为政府的行业管理所体现,政府的行业管理目标也不能通过行业组织的功能而有效地实现。 第三种模式就是产业界与政府相互作用的行业管理模式。 (二)大型公司在行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公司是19世纪后半期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现代工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为了解决单个资本无法解决的巨额资本问题,资本家之间进行了联合,托拉斯、康采恩等大型公司的形式应运而生。

在大型公司的形成过程中,反映出大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1.集中性。即行业的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几家大的公司往往控制和垄断了行业的绝大部分的生产。

2.聚合性。即大公司发挥了巨大的聚合作用,把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张庞大的生产技术紧密联系、协作配套的网络,形成了行业专业化生产协作网的结点。

集中性和聚合性这两个本质特征,决定了大型公司是构成行业的最重要的企业实体,行业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型公司这一行业最重要的企业实体的作用的发挥。 (三)行业协会的性质与职能是什么?

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为增进共同利益组成的松散经济团体。行业协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能够承担全行业管理的职能。第一,行业协会具有相对的行业整体性,行业协会由同行业企业的多数组成,特别是一些主要的大公司一般都参加了行业组织。 第二,行业协会具有相对健全的信息渠道,行业协会的管理主要是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对企业来说不具有法律和行政的强制性,因此信息的意义尤为突出。

(四)建立中国行业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与基础有哪些? 1.部门集中管理的体制有其一系列的理论依据 。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第一,首先提出了计划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经济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第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还在经济生活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第三,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 。 2.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且,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政策与措施,促使大量国有中小企业改资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企业和行业的相对独立性是行业管理成功的重要条件。

3.明确政企职能分开的必要性和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今后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而主要是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政策、法规,运用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以信息来指导和协调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活动。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国营大公司,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互有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的联合经济组织,它们必须是企业而不是行政机构。 (五)中国行业管理的总目标与模式是什么?

行业管理的总目标—— 就是要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彻底改革我国长期以来的部门集中管理体制,改变部门规划割裂行业规划、部门管理阻碍行业管理、只有部门管理没有行业管理的不合理状况,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管理,充分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展民营企业,促进和加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横向联系和联合,加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协调,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企业充满活力的经济管理体制。 行业管理的总目标和现行体制的各种特点决定行业管理模式的选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择。从行业管理的总目标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看,我国的行业管理应当也应该采用第三种模式,即产业界与政府相互作用的行业管理模式。 第十四章

(一)产业发展的涵义是什么?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 这里所说的“进化过程”,其核心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 因此, “产业发展”的概念类似于“经济发展”。当然,后者的含义要比前者宽得多。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包含了产业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又是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 。 (二)简要论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即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对某单个产业而言,从本质上看它无非是一些具有某种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的集合。因此,可以说该产业存在的基础是这些企业及其产品。

而企业,尤其是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三)三种比较典型的经济(或产业)发展模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1.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

刘易斯在其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论文中,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的弱小的资本主义部门和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强大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基于这一特点,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扩张工业部门来吸收农业中的过剩劳动力,从而促进工业的增长与发展,以便消除工农之间以及工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失衡问题。

费景汉和拉尼斯两人后来对其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即“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他们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把二元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刘易斯模式基本相同,农业部门存在着隐性失业,劳动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第三阶段,农业部门也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可以满足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消费,从而有助于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因此,农业促进工业发展的作用,不仅是消极地输送劳动力,而且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的扩大提供必不可少的农产品。 2. 经济发展阶段论。

1960年,罗斯托发表了《经济增长的阶段》,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1971年又补充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这六个阶段中,第三、六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也是最有意义的阶段。经济增长几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个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主要是“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和“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前者是客观原因,后者是主观原因。

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能够高速增长,而且能够把这种增长扩散到其他产业部门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

1.规模经济影响,即主导部门的建立可以形成规模经济。 2.产生新产业和扩大出口部门的影响。

3.带动影响,即可以带动“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 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阶段的变迁。

3.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1)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其核心是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各个工业部门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使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增长,以此来实现工业化,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该理论有以下三种形式(或流派):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

(2)不平衡增长理论:

1958年,郝希曼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书,着重从现有资源稀缺和企业家缺乏等方面,批评平衡增长理论者只顾强调大规模投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资和企业增长,而忽略了有的建设项目可能迟迟建不成,而有的项目建成后生产又可能无效率的情况,指出了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并相应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本与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四)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异同?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术语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互相换用,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

“经济增长”说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产出的增长。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

“经济发展”的含义则要更加广泛,除了人均收入的提高外,它还包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工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以及居民在城市人口中的百分比不断上升。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五)试综合评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诞生。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在修正、补充这一模型的基础上,索洛、斯旺和米德等人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之相对立,罗宾逊、卡尔多等人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考察,提出了“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与此同时,罗斯托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通过划分经济增长的阶段并指出各阶段的条件和特征,形成了“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20世纪50—6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索洛、丹尼森和肯德里克等人,深入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及其作用大小,提出了“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此外,库兹涅茨用统计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的含义、源泉、指标、结构变化等问题,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结构分析理论”。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投入的提高及其对产出影响的作用日益增大,卢卡斯等人,运用更加微观化的个量分析方法,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与索洛的技术进步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这些理论、方法和模型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一步步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正确理解并把握经济为什么会增长,以及它是如何增长的等问题,是非常有益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都是以分析总量生产函数为基础的,有着内部逻辑发展的统一性;而且它们不但可以应用于整个经济,用来解释一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也可以在一个产业或行业中应用,用来解释一个产业是如何发展的,决定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因素是什么。

(六)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什么?

产业集聚化:是指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就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融合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产业生态化:是一种“促进入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产业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第十五章

(一)试简述今后我国产业的发展面临哪些新的发展现象。 1. 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特征初步显现,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短期尤为突出;2.体制缺陷容易导致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3.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式由以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转为以市场机制为主; 4.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

(二)简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市场化趋势:

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90%已经市场化,市场化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市场化趋势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及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政府主动提出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规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政策,进而直接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的做法,将逐步由市场取代。市场将成为决定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主导性力量。 2. 城市化趋势:

在我国20年的工业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人口结构和资源占用结构不合理。(2)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对称。 (3)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3. 全球化趋势:

(1)资源配置国际化。服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它促进了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的国际一体化,使资源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得以有效配置。

(2)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跨国公司的生产、管理、科研、融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向本地化发展,致使市场和竞争也趋向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带来新的国际分工。即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少数发达国家实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升级。 4.知识化趋势:

经济知识化趋势对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逼近,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距可能会被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兴起又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

(三)选择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原因是什么?选择微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原因又是什么?

汽车工业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带动整个经济迅速发展、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少数产业之一。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有钢铁、机械、有色金属、石化、玻璃、电子等许多产业配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工业结构、运输结构、外贸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几乎都曾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而目前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所以,我们应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使之能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时期快速发展。

建筑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包括土木工程建筑业,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业。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又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和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港口、机场等各种基本设施的建筑。建筑业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成为支柱产业的必然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初步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今后,建筑业除继续扩大规模外,关键是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从而继续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长时期扩张的支柱产业。

现代产业技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与工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业化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很大差距,并且差距仍在扩大。这一差距的实质就是机械技术体系与微电子技术体系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微电子产品本身的制造、开发技术;利用微电子技术对各种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自动化技术;与利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种技术等。要缩小这些差距,就必须积极扶持、大力推进微电子业的发展。

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并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产业代表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积极培育、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及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主导产业。

(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是什么?它对我国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哪些影响?

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格局的主要特征是:在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中,投资主要向与高消耗的土建工程相关联的产业倾斜,因而对基础产业的需求急剧扩大,刺激了基础产业的增长。这样,围绕着土建工程所产生的需求与基础产业的供给之间就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内生扩张动力,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循环。而因消费结构升级所产生的对机电设备的需求,却没有拉动高加工度产业的相应增长。由于供给能力的制约,这部分需求关联到了国外,表现为技术装备的进口持续大幅度增长。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粗放和低度化。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我国当前经济的增长格局和产业结构是目前我们拥有的产业技术水平决定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重工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不过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产业结构升级势头开始减弱以后,旧的以粗放和低度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格局的复归。使得现有产业的存量结构进一步固化或强化,增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难度。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都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率低、物资投入强度大等特点。把向这些领域的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会从总体上造成建设周期延长、资金占压加剧和资金周转缓慢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最终使宏观经济效益下降。这种以初级加工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格局是我国经济高消耗、粗放式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其结果就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低级化。从长期来看,这种增长格局在资源的硬约束下将难以为继。

(五)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1 .调整要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减少导致经济波动的结构性因素,并有利于加速经济运转,提高经济效益 。2.调整要有利于改善供给对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结构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 3.调整要有利于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利于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六)为什么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在工业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起先导作用,除高新技术自身的产业化外,它还担负着改造传统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任务。由于高新技术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的先导作用,即主要是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推动了劳动和资本向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业转移,使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一个时期、然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直至实现工业化。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力和主导力量。

(七)什么是高技术?什么是高技术产业?简述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高技术的含义可概括为:当代先进技术群体或尖端技术系统,并且总是与当代高、精、尖的产业相联系,是对现代高、新产品和产业中先进技术含量和水平的评价。

高技术产业的概念一般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

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是:1.知识、技术密集。 2.资金密集、风险性大。 3.产品更新快、竞争性强、信息的作用大。 4.高度的创新精神。 (八)简要论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在于: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 2.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可以迅速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协调稳定发展。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九)简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环境与制约因素。

高技术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技术产生于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今,高技术已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最新资料推荐…………………………………………………

广泛地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同这些领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而一个国家要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前者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环境,后者主要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身。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