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1-09-19 来源:乌哈旅游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总结,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从而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与学校发展的要求。老师要针对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汉字、古诗词和阅读等方面开展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教育,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并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老师还要做好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工作,让学生可以将之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原有优良中华文化的认识与弘扬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培育出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传统文化;途径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与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助力学生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目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认知能力。

1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1.1 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现代语文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语文素养也同样包括了“语感”“知识”和“教养”等等内容。因此,熟练地读背经典古诗文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们的语感,从而促进了学生们在汉语使用领域更顺畅,并逐渐提高了他们的听读水平。识字学习也是现代小学时期语文的重要任务所在,而汉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符号,通过汉字练习就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语言或文字的情感,从而稳步地促进了学生们语文素养发展。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西方文化在中国过去的数十年时期内一直维持了强大地位,但许多年轻人却对西方文化过分推崇,觉得西方文化高于中国国内文化,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个现状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由于老师并没有带给学生们恰当的价值引导,学生们无法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老师们在课堂之中也可以围绕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特征,给学生们介绍优良的传统。

1.3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渗透既是为了突出教学本质,又是为了弘扬中国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它不但会对学校的老师造成冲击,同时也会对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造成冲击,从而一代一代的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活力将会在学生中不断体现,团结友爱、彼此尊敬、爱家爱国等优良传统的文化思想将会在他们心中打下深深印记,使整个社会产生祥和气氛,而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敬畏也将会相互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弘扬也会越来越顺利。

2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第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在实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很多的语文老师都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指导下针对性掌握语文知识点,经过考核选拔的方法取得教师职位的。没有全面的传统文化学习培养,在指导孩子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就自然力不从心,产生了思想教育问题,就无法游刃有余地把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顺利合理地传递给学生。

第二,中国语文教育本来是一个人文主义科学性和技术工具性兼备的教育课题,而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当前学校语文课程普遍强调语文课的技术工具性功能,并呈现出了鲜明的功利化特色。老师们只是把其中语文教学知识点作为一个技术工具符号,期望借助对其中语文教学知识点的灌输和介绍,使学生了解和牢记相应的语文教学知识点。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语文的文化功能,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和对其语文语言美的感受。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缺少传统人文主义熏陶和审美教化,这将很难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无法使他们在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切身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所具有的多种审美感受,非常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继承意识。

3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3.1 科学设计古文教学,有机融入传统文化

目前,古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定的比重,除传统的古诗和古词以外,还有一些简单易懂的文言文,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科学设计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引领学生对这些古文进行深层次的鉴赏,一起品读和发掘经典古文的深刻内涵,相互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与收获,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升综合素养。以《元日》一诗的教学为例。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主要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在教学时,教师先简单介绍标题:\"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在距今一千年左右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呢?\"然后指导学生初读古诗,让他们一边朗读,一边借助注释思考这首诗的主要意思,要求他们自主组织语言描述本诗集中展现的宋代人过年时特有的民俗风情,包括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等。随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现在过春节的习俗,使其对传统文化习俗形成深刻印象,让他们主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引发情感文化共鸣,提升传统文化情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开展更为深入的探索,使学生更为全面地感悟文章中的文化情怀。学生已经积累丰富的语文学习素材,同时具备过硬的语文学习功底,在开展情感感悟教学中,学生会更为自然,以此达到水到渠成的语文教学效果。不仅如此,语文课文内容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文章本身适合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学生也容易在文章中找到情感共鸣,以此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例如,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通过北京人视角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节日

习俗中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文章学习的重点内容则是学生对《北京的春节》蕴含的文化和情感的感悟。老北京春节习俗有着独特魅力,北京是文明古都,北京的春节蕴含的不仅是简单的年味儿,同时更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因此,教师应当着重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和渗透,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文化共鸣。教师可以进行情景导入,揭示学习主题:“大家喜欢春节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以此唤醒学生对春节喜庆氛围、热闹气氛的回忆,紧接着,教师继续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跟随老舍先生,看一看北京孩子是如何过春节的,以此感受北京的独特民风民俗以及历史,体验丰富的年文化吧!”如此一来,学生便会以更为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学习活动中,会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产生更为强烈的探索欲望,对中华传统文化也会有极强的好奇心,在学习和探索中会不自觉地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结束语

把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语文课程融合,对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等都有着很大意义。根据两者的整合进程所面临的若干困难,学校语文老师很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提高两者的整合力度。

参考文献:

[1]陈伟根.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J].教师博览,2022(36):47-48.

[2]马慧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模式探究[J].学周刊,2022(23):78-80.

[3]陈阿瑜.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2(05):19-22.

[4]罗全明.试析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教育界,2022(13):101-103.

作者简介:林茹,女,黑龙江人,1978年04月生,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