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视阈下“课岗证赛”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马瑞
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18年第03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对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技能比赛”有效融合,来设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合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创新课程设计及内容遴选,构建“课岗证赛”对接的课程体系,搭建四层级实践教学课程,从而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课岗证赛”融合; 课程体系
当前,金融业迎来了“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新时代,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金融业的发展规模在快速扩大之时,其业态形势也在推陈出新。这也决定了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从传统业务人才需求转向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一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二是开放性,三是职业性,尤其是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要密切相联。”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一、“课、岗、证、赛”的内涵及现状 (一)课程分析
“课”即课程设计与建设。高职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项目载体与教学依据,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目标是金融企业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并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两类。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级:一是以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为主的“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二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三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拓展能力为主的“专业拓展能力课程”。
(二)岗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岗”即岗位,是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群)。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以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人才为根本,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依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以及对历届毕业生就业的追踪调查分析,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初次踏入社会时,主要面向各类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如商业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员、证券公司前台人员、理财经理、保险公司业务营销员、互联网金融公司营销人员等;二是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在一线岗位基础之上进行的提升,主要是各类金融机构的基层管理岗位,如证券公司区域经理、保险公司市场经理、各类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其它管理岗位。经过这样的就业岗位细分,使金融管理专业学生能够伴随着金融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提升空间,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递进上升。 (三)证书分析
“证”即职业资格证书,这是金融管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金融领域相关工作的“通行证”。我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也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虽然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已取消一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但仍留下一些含金量较高的金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等,在校期间,这些证书的获得是学生日后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其未来职业发展提升的重要前提。 (四)赛项分析
“赛”即竞赛,是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所参与的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开展是日常教学活动的延伸与提高,促进了专业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项竞赛活动,检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对其日后参与职场工作起到很好的沟通和锻炼的作用。当前,面向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开展的竞赛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由教育部或各省教育厅主办的高职院校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互联网金融大赛等;二是由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高职院校投资理财技能大赛、保险业务技能大赛等;三是由各行业平台举办的比赛,如国泰安举办的“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世华财讯主办的“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四是各地(市)主办的其他类型金融业务比赛,如点钞大赛、炒股大赛等。 二、“课、岗、证、赛”融合的机理研究
(一)课岗融合——基于金融行业职业岗位需要,以岗而定确立课程体系
以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未来面对的实际工作岗位为纽带进行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强化职业能力训练。通过对金融企业各岗位工作任务的系统分析,明确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再把分析的结果与课程对接,从而确定课程的体系结构。当然,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顺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迎合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需求,根据区域特点、行业经济的变化趋势,增加或调整其课程设置。如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大量的非金融企业涉及金融业,新一轮的金融人才需求,集中在客户服务、流程管理、网络营销等基础岗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需求,相应增加新兴工作岗位的课程设置,扩大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区间,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金融管理专业学生面对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
(二)课证融合——基于金融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以证而定确立课程体系 “课证融合”,即将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衔接起来,通过分析职业资格证书对获得者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细化职业资格标准并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当中。一门课程覆盖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或几门课程对应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在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时,尽量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要求和考证时间保持一致(见表2),从而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合理。这样即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又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考证的技能要求。当前金融管理專业学生在校可以考取的职业证书有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等。按照每一项证书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对接相应的专业课程,根据开设课程的学期,合理安排学生考证时间,从而做到学生双证毕业,零距离上岗。
(三)课赛融合——基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赛而定确立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大赛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引用了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标准,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也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培养金融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课赛融合”即将金融专业所能参加的竞赛项目所考核的知识、技能等细化分解到相关课程中,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竞赛知识、练就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各级各类竞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基础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的,它再现了行业、企业中的最新技能要求,也展现了企业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所以在对技能大赛各个赛项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对接。通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安排证券投资实训、保险业务实训、银行柜台业务实训、金融专业综合实践、商业策划书撰写等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行业内金融业务专项技能竞赛(见表3),使学生手工操作技能得到强化,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三、构建“课岗证赛”相融合的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 “课岗证赛”对接的课程整体设计
“课岗赛证”四方融合,是将国家职业标准对金融人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贯穿于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系统地形成基于金融各行业工作过程的课岗证赛一体化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以金融管理专业面对的实际工作岗位为纽带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并将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应知、应会”融为一体,建立“双证融通”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一体化。同时,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层次技能竞赛活动分解专业课程应具有的实践操作技能,形成相应的项目模块,实现“工作岗位与教学环节一致性”“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一体化”“实践技能与技能竞赛的统一性”的有机结合(见图1)。同时,组织课程团队、开发课程基地,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学习情景,使学习情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项目实施教学——以做带学,以做施教,从而建立“课岗证赛”相融合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二)基于“课岗证赛”搭建四层级实践教学课程
完善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构建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的“工学结合,课证融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金融企业认知实践、金融企业模拟岗位实训、金融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工学结合落脚点,开展“321形式的工学结合”(见图2)。“3”指在专业教学初始阶段的前三学期可以安排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参观机构内部设置、观摩金融业务展业流程,完成专业认知实践;“2”指在第四学期到第五学期安排学生模拟岗位实训,以及专业综合实践,通过模拟操作,熟悉金融企业基本业务的操作流程,具备从事综合柜台业务、保险规划产品组合、理财规划、营销策划的基本能力,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能力考试,获取相关机构从业资格证;“1”指在第六学期依据学生就业意向,组织学生进入金融机构从事一线市场业务,开展顶岗实习或创新创业实践。
第一层级,金融企业认知实践。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深入各类金融企业,熟悉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和各岗位的任务及业务流程,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理解金融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在明确专业技能学习重点的基础上,增强学习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信心。第二层级,金融企业岗位实践。以金融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包括处理柜面业务的能力、处理信贷的能力、处理证券业务的能力、处理保险业务的能力、投资理财规划的能力、投资运作的能力等。通过各项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金融机构等企业的相关岗位技能和工作要求,掌握各类企业的运作流程与规则,学会团队沟通与协作,增强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第三层级,金融专业综合实践。通过虚拟企业的经营环境,培养学生的管理经营的综合能力,将各专业核心课程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将专业群的核心技能通过平台的实践项目实现专业与专业间的互通,课程与课程的关联。从而培养学生管理思维的能力,学会经营企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胜任管理类岗位的工作。第四层级,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最高层级,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完成创业准备工作,学习创业项目运作的方式和基本技能,与真实创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历练学生的创业精神,加深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并有针对性地锻炼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创新课程设置及内容遴选
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多年,但互联网金融专业一直处于“孵化”阶段,互联网金融人才一直匮乏。从岗位结构来看,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稀缺度最高的是营销岗位,因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设计的产品或者服务需要大量营销人员推广。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风控和技术岗位,这几类人才是包括项目经理、风控、信审、贷后管理等在内的项目端人才,以此来扩充构成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网金融公司核心的风控团队。可以看出,人才的供给已经跟不上互联网金融扩张的步伐,短期内复合型人才(金融和互联网跨界复合型)更是“一将难求”。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果想在互联网环境下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将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扩大,涵盖互联网金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融行业。甚至针对高职本身的教育培养特色,着重于互联网金融方向,以避开传统金融行业的高就业压力,打造高职金融教育的特色。基于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也要适时转型,在培养过程中有所侧重。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差异化的特色培养战略,选取适合于本校的培养模式,采取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此外,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到未来复合型人才需求,不仅要懂互聯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所以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中,除了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互联网金融知识,同时需要适当地增加计算机与数学知识的培养,从而使课程体系设计与市场及就业需求紧密结合。
(四)基于“课岗证赛”需求,加强高素质师资团队建设
“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还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由于当前大部分教师长期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自身对互联网金融都不甚了解,也缺乏行业的实践经验,所以,难以胜任职业技能指导。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应做好师资团队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一是传统的师资团队适时转型。金融专业教师参与学习互联网金融,甚至派遣部分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其在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之时,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其次,师资配备考虑复合型教师,适当引进计算机类与金融类复合型人才,引进新鲜血液,改进教学理念。最后,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联系,聘请企业导师,进行定期授课或临时讲座,将企业的工作要领及行业最新标准及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到有效且最新的技能,最终成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 于楣.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7):62-66.
[3]; 周国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82-83.
[4]; 郭颖.“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4,(6):30-32.
[5]; 何新安,邓文博.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困境与创新思路[J].河北职业教育,2017,(3):50-5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 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2):146-148. [7]; 汪先锋.“政校行企协同、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6):27-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