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王安忆《长恨歌》

论王安忆《长恨歌》

2024-01-12 来源:乌哈旅游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描述了一个女人的悲剧一生,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都在不停的追寻,追寻她想要的爱情与生活,但现实环境的熏陶、“男性世界”的包围,和她自身性格与价值观的影响,使她求而不得,最终以悲剧收场。小说全文无一“恨”字,但王安忆恰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凸显“恨”。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挣扎,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与咆哮,只有空中鸽群悲鸣的声音,只有王琦瑶临终前摇曳的灯光,一如片场,一如人生琐碎的平直,人在历史与时间面前如此渺小而卑微。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爱情;男权;性格

王安忆的《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何以“长恨”为题,恨谁?谁恨? “长恨”两个字用在王琦瑶身上恰如其分,王琦瑶是一位兼着美丽与世俗,兼着精致与优雅,兼着自食其力与徘徊不定的女人,终其一生,她是寂寞的、惆怅的、无奈的、充满悲剧性的。纵使有些人有些事在她的生命中激起过波澜,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在她心中永远充满着“恨”,恨自己、恨别人、恨环境、恨时代,最后也落个含“恨”而死的下场。

一、王琦瑶的成长过程渗透着其长恨悲歌的诱因

(一) 弄堂生活——无法选择的出身

王琦瑶是走在夹着油烟和泔水风中的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流言和鸽子是王琦瑶身边特有的氛围与景致,“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 ’,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生活平淡如水弄堂是王琦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此时的上海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作家王安忆如是说“上海四百年前只是个渔村,既荒凉又没有根基,当外因资本涌入以后,上海仅有一点本

土文化也很快被淹没,一九四九年以后,上海还未长成的殖民化组织又被新的工农联盟所取代,所以上海的文化总是被切断。”[1]所以此时的上海兼具着中西文化,兼具着传统与现代的气息。这样就造就了上海的耀眼与繁华,造就了有诱惑性的“东方小巴黎”,同时也造就了上海人。像王琦瑶这样虽出生在弄堂,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已经一步步侵蚀着他们原有的保守情节。他们潜意识中已经承认并接受了这个金钱化、利益化的商业大都市,上海的上流生活对王琦瑶来说就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

奢侈品,她渴望去打破,渴望成为这繁华世界的弄潮儿。

(二) 片厂——改变命运的尝试

其实弄堂里还不乏一景致——“她们梳一样的发式,穿一样的鞋袜,像恋人一样手挽着手”,这就是“小姊妹情谊”。王琦瑶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几乎都与这“情谊”有关,是吴佩珍陪同王琦瑶迈出了她人生的第一步,去片厂试镜。片厂不像弄堂和校园生活那样普通、庸常、世俗,片厂是流言蜚语后的神秘气氛,是繁花锦簇后掩映着的一夜成名的虚荣。这种成功与失败的巨大落差吸引着王琦瑶跃跃欲试。当导演打电话通知王琦瑶去试镜时,她的心怦怦直跳,手心都发凉了。盼望、等待、挣扎、折磨,这人生中复杂的经验,在去试镜前王琦瑶都经历了。试镜失败,只不过是片厂的一件小事,但对于王琦瑶来说,这个失败经历却是刻骨铭心的。“那情景有一种莫名的悸动,是王琦瑶平静生活中的一个戏剧性的片刻。这一片刻的转瞬即逝,在王琦瑶心里留下了感伤的色彩”。 “片厂”,为摆脱平庸的生活去片厂试镜,却以失败告终,生活又恢复成一潭死水一样的平静。这样的结果

对于王琦瑶这样的女子,她怎会甘心?王琦瑶的悲剧也自此拉开了帷幕。[2]

(三) 上海小姐——人生的转折点

生活不可能没有一丝涟漪,试想一下,如果她片厂试镜成功,王琦瑶可能就会整天忙

于拍戏,而无暇顾及“上海小姐”的竞选。她的人生可能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可是,失望到极点的王琦瑶却偏偏碰上了“比竞选市长还众心所望的事情”。此时的王琦瑶一心想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她拿出了所有的赌注,使出浑身解数,全押在了此事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亦没有退步的可能,她只能一直向前走,可是一步走错步步皆错。[3] “竞选上海小姐”这件事为王琦瑶所吟唱的长恨悲歌画上了重重的一笔。由于经历了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她不想再像其他女人一样,在弄堂里面结婚生子,平淡一生。“这样出身的女子,不见过世面还好,见过世面的就只有走这条道了”,王琦瑶似乎早已看到了这条道的便捷,于是她才拿出自己的青春与美色来和命运作赌。此时的王琦瑶就像一只黑暗中的飞蛾一样,一直在寻找光亮。“王琦瑶的心被世俗利益占满了,心灵没有了对生活的距离感,何谈什么审美!她成为了社会中的尤物,历史不过又演出了一幕‘美人配英雄'的传统闹剧故事。王琦瑶终于住进爱丽丝公寓过起了金丝雀的生活,这是她童年的梦啊!”,可王琦瑶终究是上海弄堂的女儿,骨子里与生俱来俗气与精明使他无法达到掌握自己命运的境地。时代改

变,李主任飞机失事,她又从辉煌的顶点落下来。

解放后,她开始了低调的独立生活,似乎更加敏锐与坚定了,但这“聪敏与鉴定完全来自孤独无援的境地,是自我的保护与争取,其实是更加绝望的。”,这种绝望只有从辉

煌顶点跌入深渊的人才能体会到。、

二 、“男性的上海”将王琦瑶推向深渊

《长恨歌》不仅仅叙述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同时将人物的多舛命运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联系起来。上海这样比较开放的环境让女人从闺阁走向了社会,但她们毕竟生活在一个“雄性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女人不会成为社会的中心与主宰,大多只会处在依附和受伤害地位。所以她们看起来不过是摆放的五彩缤纷的花,供不同的男人欣赏或把玩罢了,王琦瑶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出场,本身就预示着一种悲剧。试想一下,一个

从来不愁吃穿的人,一旦被卷入自力更生的环境中,结局会怎样?

(一)时间与人的错位——王琦瑶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

王琦瑶一生都在追逐爱,可她的爱情从来没有来得刚刚好的时候,为了一个“情”字淹没的喧嚣世界,这未免也太残忍。王琦瑶所邂逅的这四个男人组成了她全部的情感纠葛,

如焰火般华丽而又短暂的凄苦人生是对王琦瑶的真实写照。

1.李主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王琦瑶正值花样年华之时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人到中年的李主任。一位貌美如花,一位有权有势,这样的结合,似乎避免不了一场交易。李主任把王琦瑶看作是忙碌公事中的一点“放松”与“安慰”,作为精神上的一种调节,可关键是“王琦瑶求的是一股脑儿终身受益的安慰,李主任则只求一点”“李主任要的那一点,正好是王琦瑶的全部,王琦瑶的一股脑儿也恰巧是李主任的那一点”,女人总是容易把感情全身心的投入,而男人比女人要复杂得多。[4]王琦瑶把自己的全部世界都留给了李主任,这或许是王琦瑶悲剧的源头之一吧!他忙她等,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伴随着李主任的空难而消逝了。可能这场交易本来就不公平,但王琦瑶的虚荣还是为她换来了所谓“夫妻恩义”的雕花木盒。

李主任成了伴随她一生的错误。

2.康明逊——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

如果说“等”是王琦瑶悲剧的始源,那么便是康明逊将王琦瑶的长恨悲歌吟唱到了高潮。在王琦瑶刚刚心如止水的时候,康明逊的出现让她心里荡起一丝涟漪。出现的正是时候,或许刚刚好填补了王琦瑶那颗受伤的心。爱情总是能让人情不自禁,那一步还是跨越

了,“翻云覆雨”后的结果又让人无法承担,这段爱情就像被吓了诅咒,从开始就注定了无望。王琦瑶对他又是倾其所有,可事实证明康明逊的寡情与软弱,他承担不起这份责任。天下男儿皆薄幸,只有王琦瑶自己去承担这份债,未婚先孕生儿育女,独自吟唱长恨悲歌

3.程先生——错误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

从故事的刚刚开始,程先生就发现了王琦瑶的美,并和她一起同悲喜。他或许是最有耐心的一个人,任凭王琦瑶做出怎样的选择,程先生都对她不离不弃,就在那个只谈吃的年代,对于挺着大肚子的王琦瑶,是程先生担当起了做父亲的责任,什么都没有追问。程先生是最适合王琦瑶的一个人,他可以给王琦瑶身份、爱情,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王琦瑶对他只有恩没有爱,或许只是因为程先生出现的时间不对。如果王琦瑶没有去片厂,没有成为三小姐,没有见识到成功、辉煌还有上流社会的繁华,或许王琦瑶就会和程先生在一起,过着生儿育女的幸福生活,那么后面所有的故事都跟着颠覆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程先生自杀了,那种痛彻心扉的痛,整整迟

来了二十年,此时的王琦瑶已经心灰意冷,她的心彻底的死了。

4.老克腊——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王琦瑶与老克腊的畸形之恋或许是她对尘世的最后一丝留恋,是心死之人的回光返照,是王琦瑶最后的华彩。老克腊只是一个沉溺在过去时代的怀旧之人,当他第一次见到王琦瑶,他似乎见到了上个世纪的“遗物”,“恍惚间他看见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影。”对之爱不释手,当他慢慢走进王琦瑶,他与她之间产生了一种感动。当老克腊说“你是没有年纪的”,王琦瑶埋在心底的多年旧梦又一次被召唤醒。旧梦浮起之后,老克腊成了王琦瑶全部的生活寄托,而老克腊却只把她当做是他“怀旧”事物中的一件“活物”。当他发现

时间在女人生上留下的痕迹“隔宿的腐气”,他最终从他生活中逃跑了。[5]老克腊的负心离去使得王琦瑶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变成了绝望。此刻即使没有长脚的出现,王琦瑶也已经

彻底的死了。

王琦瑶这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似乎都以悲剧收尾。她每次都满怀激情的憧憬她的爱情,可结局却一次比一次凄惨。和李主任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贞洁,和康明逊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名誉,和老克腊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金钱。总之,为了男人,她搭上了她全部的爱,最后还搭上了她的性命,却没有一个男人给他一次完完整整的爱情。王琦瑶的一生仿佛都在黑暗之中,似乎度过了马上就是黎明,无奈怎么挣扎也度不过。【9】王琦瑶所吟唱

的这曲长恨悲歌真可谓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影响

王琦瑶所生活的社会是男权社会,实行的是男权秩序,拥有的文化是男权文化,女性精神世界处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海洋的包围下,往往受到根深蒂固的男性意识的压迫和侵染,同时被这种强大的社会力量扭曲自身命运。“女性似乎永远陷入无比尴尬的困境:既不能超越自我,又不能做简单的回归。她们只是被外部世界所钳制,外部世界的变化、压迫是内部世界改变或压抑的根源。无论她们离开男人或依傍男人,她们的命定归宿,她们命运的方向,都将接受男人的控制或指引。这个父权社会包办了整个女性的成长史”。纵观王安忆的《长恨歌》,无论是李主任还是康明逊亦或是老克腊,他们都不自觉的充当了时代或

文化的代名词,或多或少的左右了王琦瑶的命运。

李主任,“是军人的气派,腰背很挺,不苟言笑。周围人也都有趋奉之色,有些是赔小心的,气氛总有几分紧张”,可见李主任不是普通人,无论从衣着外貌还是从周围人得表现来看。“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贴入正题的。

是权利使然,也是人生苦短”,所以李主任是权利的代名词,王琦瑶成为“三小姐”以后,就是被李主任的势力和权力所征服,李主任忙的时候王琦瑶所做的只有等,他只是李主任精神的一点小小的寄托。[6]王琦瑶作为一个女人,她甘心做他的金丝雀,甘心做他的的附属品,甘心情愿为他付出一切。王琦瑶的吃穿住行都依靠着李主任,李主任仿佛是她的救命稻草,王琦瑶紧紧依附着他。因此,李主任遇难后,那棵稻草没了,王琦瑶便如浮萍,

只能靠着李主任给她的那箱金子度日。

“康明逊是二房所生的孩子,却是他家唯一的男孩,是家庭正宗的代表”,并且“康明逊知道,王琦瑶再美丽,再迎合他的旧情,再拾回他遗落的心,到头来,终究是个泡影。他有多少沉醉就有多少清醒”,所以封建的家族观念在康明逊心里根深蒂固。因此康明逊和这个所谓“寡妇”的女人,发生真正关系并有了结果后,又如何能承担得起。本身他的家族也不允许让这样一个女人进入自己的家门,于是康明逊选择了逃跑。康明逊怕,他害怕传统的大家庭,害怕社会的舆论,害怕传统的道德婚姻,他不敢与传统势力作斗争,他的骨子里充满了怯懦与卑怯[7]康明逊是一个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男人,他又如何能承担得起王琦瑶的命运。康明逊对王琦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王琦瑶付出的满腔热情没有得到回

报,恰恰是王琦瑶悲剧形成的一个转折点。

这么多男人一个个都是王琦瑶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她只是暂时收容过客的招待所。他们想走便走想留便留,都无需向王琦瑶请示,她对于他们来说,摆脱实在太容易了。王琦瑶只是作为这些男性的“他者”而存在,从未以真正的主体形式出现过。“男人说女人可以被界定、被归类、被擒服——可以被理解、被解释、被诊断,男人可以在合理选择的过程中组建自己的未来,而女人的本性则决定了她的行为,限定了她的思维,使她永远只能靠情感度过一生”,王琦瑶就是这男性世界的牺牲品。在这样的世界里,王琦瑶就注定充满悲剧。因此当所有男人都离他而去时,王琦瑶只能独自吟唱这一首哀婉的长恨悲歌。

总之,在“男性的世界”里,女性总是被影响、改变、压抑甚至是扭曲,左右着女人

的命运

三、王琦瑶的个人性格和价值观潜伏着长恨悲歌的阴影

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才是决定人物命运的内在因素。王力教授讲授悲剧时曾说“并不是每个死去的人物都能成为悲剧人物,也并不是一定是死去的人物才能成为悲剧人物,悲剧人物最核心的特点是具有悲剧性格,只有具有悲剧性格才能成为悲剧人

物,悲剧性格是 成为悲剧人物的关键所在……。”

(一)充满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王琦瑶出身在城市进程初期的小市民家庭,由于受新文化的熏陶,她不安于自己应有生活状况与命运。和小姊妹吴佩珍交往让她明白了现实和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和小姊妹蒋丽莉交往,使她看清楚了什么是有钱人家的晚会。“流光溢彩的客厅”、“花团锦簇的厅后花园”、“落地窗”、“铺满花砖的平台”,这些都使王琦瑶急于跻身上流社会,可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于是她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设计了一个个梦幻般的角色,王琦瑶就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幻想“片厂”能让她实现一个明星梦,她幻想李主任能让她进入到上流社会,幻想康明逊能给她想要的名分和爱情,她幻想老克腊能真真正正的对她不离不弃。[8]可“上海小姐”、“爱丽丝公寓”、“爱情”一切都是虚幻的。幻想终归是幻想,在现实面前,它们就像肥皂泡一样不堪一击。王琦瑶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的幻想里,从不关心国家政局变化,不看书不读报,对外面所有的都不闻不问。她的生活经历了抗战、内战、解散、物质紧张的三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王琦瑶却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无论时代如何颠倒也打扰不到她。她似乎全然不知,她打扮、吃饭、闲聊,与一个个男人周旋。总之时代似乎与她无关,但她却受到时

代的左右。充满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的女子终究会被社会所抛弃,成为悲剧。

(二)聪明而富有心机

王琦瑶生活在弄堂里,耳濡目染身边的小姊妹长大后过着“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他开始渐渐想摆脱这种命运,挣脱这种枷锁。她想要一种富足华丽、传奇一样的生活,于是她从小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为人处事的技巧,她的小聪明、小手腕、小心思,她的进退有度、大方、矜持是弄堂生活智慧的结晶。她的心里早已想好进入上流社会的途径。首先,她知道自己很美,并且明白美貌的分量,美貌就像一把钥匙,可以为他开一扇崭新的人生大门。其次,她认为摆脱弄堂生活,融入繁华都市的最好方法就是嫁一个好人,这也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9]明白了这些,王琦瑶较同龄人来说就更加成熟和聪明。

她开始去片厂试镜,参加上海小姐竞选。表面上是别人的怂恿,其实王琦瑶只不过是用矜持成功的掩饰了她的野心。这是以退为进的方法。和李主任在一起也是王琦瑶的聪明之处。就在那最后的时刻真正来临时,王琦瑶的冷静让人觉得可怕,“她觉得这一刻谁都不如李主任有权利,交给谁都不如交给李主任理所当然”,“在芯子里做人,见不得人的,确是实惠”。 [10]李主任身上那绚丽的光环让王琦瑶为之奋不顾身,这样看来,王琦瑶似

乎并不是要嫁一好人,而是要嫁一好命运。

王琦瑶太聪明。太富有心机了,她的思想过于复杂,她不停地权衡利弊、得失,不停地思考,她最终迷失了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她丧失了起初最本质的目标。所以说王琦

瑶吟唱的长恨悲歌与她聪明而富有心机的性格息息相关。[11]

可能是王琦瑶一开始就没有看清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她几乎是凭着城市小资产阶级家庭长期沉淀的那种改变庸常生活跻身上流社会的“本能”,就义

无反顾的踏上了她所认为的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

(三)软弱与坚强并存

王琦瑶这个人物好像离我们很近,可能是因为她是一个矛盾体,性格十分复杂,如软弱与坚强并存。王琦瑶也算是一个小女人,她心甘情愿地在爱丽丝公寓面“等”,当李主任出事后,她选择逃避,逃避现实。[12]她来到了邬桥疗伤。软弱其实真的是女人的天性。但是更有坚强贯穿在王琦瑶地性格中。“虚浮就虚浮,短暂就短暂,哪怕过后做他百年的爬墙虎”。这就是王琦瑶地人生观,是何等地勇敢、疯狂而又洒脱。面对一个个男人的负心离去,她没有被打倒,她就像一个坚强地角斗士,心里总会燃起希望。康明逊地不负责对王琦瑶的打击非常大,想想,未婚先孕在当时那个时代将会受到多少谩骂与谴责。[13]尽管如此,王琦瑶还是不想回到弄堂过普普通通的生活,她永远都不肯退而求其次,她坚

强的固守着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王琦瑶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她想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王琦瑶坚强、清醒的一面。但她又像笼的鸟,早已失去了在树林里自由盘旋的能力、勇气与兴趣,她总想去依附男人,而没有勇气自己冲出这个漂亮的金丝笼,这是她软弱麻木的一面。[14]纵观王琦瑶的这种软弱与坚强并存的矛盾性格,相互对立、相互消长,既能够鼓起她的勇气与激情,使她勇于追求,也牵制了她的思维。这种性格就成了王琦瑶吟唱长恨悲歌的一个重要

原因。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长恨歌》中“真爱”对于王琦瑶来说就如水中月镜中花。有爱才有恨,求爱而不得,如何能不恨。王琦瑶年轻时的梦想破灭使王琦瑶固守一方的世界也坍塌了,无情的现实吞噬了她想要的生活,她自身的美丽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消磨掉,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过程是缓慢的同时也是触目惊心的。[15]

它让我们联想到时间的磨蚀力,关于命运,关于日常生活对人的生命的销蚀等永恒话题,

让我们从这首属于王琦瑶地长恨悲歌中得到启示。

命运捉弄的悲歌——浅谈王安忆的《长恨歌》

这一个故事,开始不久就准备结束;这一个故事,快乐很少悲伤很多;这一个故事,感情复杂情绪难言……这是一个关于四十年代上海小姐悲剧的一生,也是一个时代的遗物,更是一曲命运的挽歌……

王琦瑶是一个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旧式女子,美丽却不骄傲。她十六岁那年受追求者程先生鼓励参加了“上海小姐”的竞选,意外地得到了第三名,人称“三小姐”。后来她得到军方神秘人物李主任的垂青,竟成为他的“金丝雀”;及后李主任惨死,她悲痛欲绝,万念俱灰地回到家乡,和单纯的阿二有一份似有还无的感情。三年以后她收拾心情回到上海,又与一大户人家的独生子康明逊堕入情网。后来他们因为她的怀孕而分开。王独自养大女儿薇薇,晚年与一名二十六岁的青年老克腊有一段畸恋。最后因为黄金而为人所杀。

这就是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的主要情节。二十九万字所诉说的,就只是这样一个女人的一生,那么的简单,却又那么让人沮丧。五个男人从她的生命中匆匆走过,只是那样略一驻足稍事停留,随即便转身离开,一切恢复宁静,彷佛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人。他们或许有过真感情,或许有过快乐,但是快乐与爱都是偷来的,那么轻那么少那么不经考验。而苍凉和绝望却由此至终如影随形。他们紧紧地捉住快乐,尽情享受转瞬即逝的爱恋,却不知他们原来仅仅是呼吸着,生存着,心却如一团死水,灵魂早已抽空。故事快到尽头却似断未断,直到人一个个死去,岁月一天天溜走。他们这一群可怜可悲可叹的旧时代的遗物,全都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一切正如程先生自杀之前所说,“其实,一

切早已经结束,走的是最后的尾声,可这个尾拖得实在太长了。”

小说中处处抒写旧时代中人的身不由己,却又处处不吝笔墨地大肆渲染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四十年代的繁华,四十年代的浪漫,四十年代的从容。王安忆对四十年代旧上海的向往和怀念使王琦瑶回忆中的四十年代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她彷佛早已忘记四十年代对于中国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王琦瑶在四十年代的旧梦中沉迷,王安忆在王琦瑶的梦里沉醉。四十年代作为一个大背景,在王琦瑶的脑海中没有概念,如果李主任不是在那个时代死于非命,王琦瑶便会安稳地在“爱丽思公寓”这个金丝笼中一直守候,忘却时间和年龄,直到被房子的主人赶出。而人早已变成非人矣!

可以说,王琦瑶对命运对未来对人生的渴求是矛盾的,却又是合理的。一方面她渴望四十年代旧上海的繁华,另一方面却渴望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生活。因此概括出来,她渴望精致的外表下细水长流的生活,热闹的是外表,平静的是内心。只是她年轻之时对此毫不知晓,因而被繁华的外壳欺骗了而已。小说中对此有一段精彩描述:

“四十年前的这根本其实是不张扬的,不张贴也不作广告,一粒米一棵菜都是清清爽爽,如今的日子不知怎么的变成了大把大把的,而且糊里糊涂的,有些像食堂里的大锅菜;要知道,四十年前的面,都是一碗一碗下出来的。……”

繁华和平淡,本就是人生的两面,王安忆却把它推到了极致,美到了极致,也就痛到了极致。王琦瑶的美本来就是细水长流的,是“一点一滴累计起来的美,不会减,只会加”“好看是不露声色的美,要精心仔细去品的”,但是她却经历了最繁华的时代和最惨痛不堪的人生。本来她在经历了大悲大恸之后明白了青春和繁华的不可遇不可留,便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希望重过无风无雨的生活,就像上海平安里所有的人家一样,过着把一寸一寸的日子过得精细的有滋有味的生活。她不再需要大富大贵,只想抓住眼前的

仅有,却连这样也不可得。她本是很有主见的女子,但是一切都不由她来决定。有很多次,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接受了追求她的男子,但还是不得安稳,所有男人无一例外都离开了她,情愿或不情愿。他们有的自私,有的耿直,有的单纯,有的霸道;有的是生离,有的是死别,有的则是生死两茫茫。但是这些对于王琦瑶,又有什么不同呢?总之她已经一无所有。

王安忆对她笔下的人物是宽容的,同情的,她一直以一种大悲悯来看待这些茫茫命运下的身不由己的小人物。无论他们做错了什么,总有不得已的理由,离开王琦瑶的男人,也全部都是真心爱过王琦瑶的。但是这更突出了人不可改变的什么东西,显得更加绝望。的确,岁月无情,命运茫茫,人生无常,感情无奈……诸如此类的描写充斥了整部小说,成为基调一般的东西。人在其中渺小得像一颗灰尘。正如书中所说,倘若只是将人的一生填进去,却是不够塞历史的牙缝。倘若要哀悼,则可哀悼一生。

正因为这种感情,王安忆的这本书中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大坏蛋,有的只是小人物们不断地犯错。程先生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他对王琦瑶的爱情最深最长久,却始终不懂得爱不是强求,不是可怜,不是同情,因此不断向王琦瑶乞求爱;李主任是一个军阀式的人物,一度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内心却孤独懦弱,因此怜惜王琦瑶想要照顾她却误了她一生;康明逊生于大户人家,对于家庭却没有半点归属感,甚至跟母亲的感情也是相当淡漠,他向王琦瑶寻求慰藉,倾诉心事,却始终没有背叛封建大家庭跟王琦瑶走到一起的勇气,只好一再说“我没有办法”,只好在王琦瑶怀孕之后借故走掉;老克腊是一个潇洒的新式的青年,他对王琦瑶的感情不是爱情,只是怜惜,只是同情,还有对于旧日旧上海的莫名的怀旧情绪。他想抓住旧日繁华的一角,于是抓住了王琦瑶,几经辛苦的敲开了她本来早已关闭的心门,但是这段年龄相差半个世纪的感情随着老克腊对往事了解的深入始终是没有结果的,因此他不理王琦瑶的苦苦哀求决然离开……

而对于杀死王琦瑶的凶手“长脚”,王安忆的感情是最为复杂的。她放下了自己的感情,没有写上哪怕一句判断是非的话,只是力求表现得客观,公正,轻描淡写地写出了事情的经过,同时着力挖掘了长脚性格和家庭中的特质,写了命运对于他的残酷无情,家庭对他童年的伤害,和他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心酸和无奈。因此,她想告诉人们的就是,这就是命运,这只是命运。不是谁的错。这对于善良的人来说有些不可理喻,因为那个是杀人凶手,因为他导致王琦瑶惨死,然后把她保存了一生的财产一扫而空。但事实上,如果不是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捉弄,谁希望如此?谁活该如此?而且对于王琦瑶,长脚确实不是罪魁祸首。

其实王琦瑶的死是必然的。受过了这么多爱情的伤害和美丽的拖累,她的心已经死亡。她不求将来不求名分不求惊天动地的爱情,只是向往平静,渴望安稳从容细水长流的人生,却一次又一次地受伤,一次又一次被无情背叛,一次被一次更加绝望。她总是用尽全力去爱一个人,但是结果却弄得自己满身伤痕。到了最后一次,她终于抛开所有尊严,语无伦次地乞求老克腊不要离开她,给她几年时间,却使他头也不回毫无留恋地快步逃开。她潜意识里一直等待一段真正全身心投入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她努力的保护着自己曾经姣好的容颜,拒绝年龄留下的痕迹。但是到了最后的背叛,她已经鞭长莫及,像一瓶经过了长久发酵的酒,打开了瓶盖,随即变酸;她想要到最后奋力一跃,却终于粉身碎骨。她的灵魂早已被谁杀死,长脚只是干脆地把她的肉体也消灭掉而已。事实上,王琦瑶死亡之前的面容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她“头发是干的,发根是灰白的,发梢却油黑油黑”,“多么丑陋和干枯啊”!因此,王琦瑶的死亡,其实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彻底的安静,王琦瑶终于不需要生活在谎言、背叛、流言、回忆和孤单下。经过了长久的苦苦挣扎,死亡对于王琦瑶来说可以是一件愉悦的事。而最后的最后,她竟然发觉眼前的一切和四十年前片厂拍的影片场景一模一样。她终于知道原来四十多年以前,她的命运已经赫然出现在眼前,只是当时她没有察觉而已。中间的辛酸,原来都是命运的捉弄,一早便已注定,多少努力都是枉然。……

然后,上海的弄堂里仍然是壮观的景象,是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上海每一条弄堂里,仍然有着是非的空气;上海弄堂里的闺阁,仍然是八面来风的闺阁,愁仍然是喧喧嚣嚣的愁,云开日出便灰飞烟散,却也是一幕接一幕,永无止境。你看见谁和谁在一起,也许他们也不知道对方是谁,他们又为何在了一起。

下面略谈\"长恨歌\"的不足。比如说,关于王琦瑶的女儿薇薇;比如说,王琦瑶被长脚杀死...... 薇薇这个人物可有可无,没有也许更好。作者想通过青少年薇薇写出那个年代,可薇薇没写好那年代也没写好。明确让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写微微的用心(又一个刻意)。王琦瑶为什么会死?作者想以她的死来加强悲剧效果,加强她身上存有的那种怆凉感。然而,王琦瑶身上的怆凉感不是靠死来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么活下去怎样活出怆凉来。长脚杀王琦瑶杀得莫名其妙,杀得太戏剧化,这一杀,将一本沉甸甸的书、将一个严肃的作家,\"杀\"出了一些轻浮、杀出了一些稚嫩。

然而,\"长恨歌\"纵有再多的不足,一切不足在她获得的巨大成功面前都显得不重要。

\"长恨歌\"不可取代,王安忆不可取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