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
课堂效率
衡山县实验小学 廖章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可以直观、清晰的呈现事件的发生过程,更好的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下面我就结合我参赛的一堂课《营养午餐》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创设的情景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一旦这种好奇心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营养午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期的
一个综合实践内容。这是一个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要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比比皆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在课前上网查找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录了一段营养专家提出的营养标准的录音,还录制了一段小视频,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为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内容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更好地服务生活。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提出真实、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真正让数学进入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设计的场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学生看到熟悉的生活情景,就会置身其中,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上,全课教学以“小小营养师”、“小小搭配师”、“小小设计师”、“小小评价师”四个环节展开。开始上课时,我以自己偷偷录制的一段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的视频引入课题,孩子们很是兴奋,都想在视频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接着我与学生进行轻松对话交流,要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吃的菜,欣赏了课件中的精美的菜肴图片,并通过一段录音,让学生了解了营养专家提出的十岁儿童的营养标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呆板的一意接受的
模式,而是在声形并茂课件中寓教于乐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小搭配师环节,我设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要学生书本上的要求搭配出合理的营养午餐,在展示汇报的环节,我利用投影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运用网络可以收集各个领域的很多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
因为《营养午餐》是一个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所以我也布置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查找各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为后面的小小设计师的环节作准备,这样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吃透教材,熟知这些教育媒体的长处,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找准课程资源与现代教学媒体的结合点,根据实际选好教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挑战,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