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都进行了很大的变革,积极接受新课程,感悟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下面我就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语文新课标的特点 (一)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新”,首先体现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的 内涵。.
1.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 果,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 - 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 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语言情境 中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感受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深 厚的感情。
3.思维能力。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能力。 4.审美创造。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 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
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课程内容
在新的课程目标下,课程内容也有了新的改变。主要体 现在这两方面。
1.主题与载体形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汉字、书法,成语、 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 华民族团结-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 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等)
(2)革命文化。(主要载体: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 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 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 等)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载体: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 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 映和谐互动、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 面作品)
2、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新课标新增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 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和六项内容。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 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构建学习任务群要注重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二、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
1、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认识。 (1)教师是主导。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课堂的策划者,调控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导演的角色。
(2)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张扬个性,展示生机。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展示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学习目标。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
(3)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打造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导演。
2、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
当前,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考试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并不是评价的全部。
(1)对评价方式的重新认识。考试和分数不是评价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是不完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交往中的教学评价对孩子学习兴趣和特长爱好的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2)对考试的重新认识。我们应关注的是考试结果处理的问题。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考试分数本身,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诠释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分数,把分数当做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
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三、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一)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台,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陶感染,潜移默化,把
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总之,随着我们教师在新课堂上的实践,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会逐步加深,对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授课技巧的灵活运用更加游刃有余,对新课堂的调控能力一定会得以提升,新课程标准带来的课堂变革,一定能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