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模拟试卷(三)-中考语文备考训练

中考模拟试卷(三)-中考语文备考训练

2022-07-18 来源:乌哈旅游


2020年中考模拟试卷(三)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书写(4分) 一、积累(17分)

1.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在当今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语境中,人们对英雄的解读,已经突破了根深dì______固的传统认知,我们的英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仅指代那些在战场中金gē______铁马、前pū______后继的将士,在民间伸张正义的侠士等某一个具体的个体,而且还包孕并指示着一种生活的信仰:以内心的博大和辽阔,为自我、为他人、为生活树起一座座精神的灯塔。

(选自《大时代与小生活:当代文学英雄书写的多重维度》)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过生活的真面目后,依然热爱它。”那么,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载,依然豪情不改,发出了“(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的达观壮语,这是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韩愈虽含冤被贬,但心中无悔,依然心中忧国,发出了“(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的赤胆豪言,这是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邓州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发出了“(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的家国忧思,这是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苏东坡,一生坎坷不断,担任黄州团练期间,依然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以鸿雁自诩,发出了“(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的深夜低语,这是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纵观历史,你是否猛然发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里都有着一股强烈的英雄情怀,此刻,英雄的种子也许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生长……

3.下面是《古代汉语词典》中“国”的义项,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3分)

1

A.〈名〉国家。B.〈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C.〈名〉国都;京都。D.〈名〉地方;地域。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 .(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 .(3)故治国无法则乱。(《察今》)( ) .

4.歇后语是相当有趣的一种语言形式,往往借着一些典故,或者生活观察,寄寓一些特殊的意义。下列歇后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被埋多时的凿井工人有救了,在场的人一扫心中阴霾,此时此情,恰似“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B.在学生会主席竞选期间,他对候选人王强同学全力相挺,有若“林冲雪夜上梁山”——自愿的。

C.建筑工人,一人能搬动四五百斤重的大石板,就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全凭力气大呀!

D.这个女人心机深沉,表里不一,别看她那样殷勤,却是“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二、阅读(49分) (一)现代诗歌阅读(5分)

伞 艾 青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2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 “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 “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5.本诗中诗人选择的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是________,通过这一意象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从艺术手法看,艾青的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典小说阅读(25分)

关于《水浒传》的阅读

【课文阅读】

7.结合课文内容,把下面《智取生辰纲》的思维导图填完整。(1分)

【关联阅读】

8.《水浒传》是链式结构,由“生辰纲”事件,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和英雄人物。把下

3

面的三张表格填完整。(4分)

由“生辰纲”事件引发的血案 血案一:夺取二龙山 主谋(绰号+人名) 被害者 “青面兽”杨志、(1)______________和“操刀鬼”曹正夫妇 邓龙 杨志丢失生辰纲,想去二龙山落草,遇到了另一个入伙者,二人案件经过、结果 一起联合曹正夫妇假装被擒,一起杀掉了邓龙占领了二龙山。

血案二:血染石碣村 主谋(绰号+人名) 参与者 被害者 “智多星”吴用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晁盖、公孙胜等 何涛等一众官兵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件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案三:(3)________________ 主谋(绰号+人名) 参与者 被害者 “豹子头”林冲 晁盖、吴用等六好汉 王伦 4

晁盖、吴用等六好汉投靠王伦,王伦嫉贤妒能,百般推辞,上山案件经过、结果 以来一直不受重用的林冲割下王伦首级推晁盖为首领。 【对比阅读】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这一回,被金圣叹称为“吴学究二劫生辰纲”,请从情节设置、语言风格、叙述视角三个角度与《智取生辰纲》(课文节选)进行对比,完成9—11题。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节选)

只见法场东边一伙弄蛇的丐者,强要挨入法场里看,众土兵赶打不退。正相闹间,只见法场西边一伙使枪棒卖药的,也强挨将入来。A.土兵喝道:“你那伙人好不晓事!这是那里,强挨入来要看?”那伙使枪棒的说道:“你倒鸟村!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便是京师天子杀人,也放人看。你这小去处,砍得两个人,闹动了世界。我们便挨入来看一看,打甚么鸟紧!”

B.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和土兵闹将起来。监斩官喝道:“且赶退去,休放过来!”闹犹未了,只见法场南边一伙挑担的脚夫,又要挨将入来。土兵喝道:“这里出人,你担那里去?”那伙人说道:“我们是挑东西送知府相公去的,你们如何敢阻挡我?”土兵道:“便是相公衙里人,也只得去别处过一过。”那伙人就歇了担子,都掣了扁担,立在人丛里看。只见法场北边一伙客商,推两辆车子过来,定要挨入法场上来。土兵喝道:“你那伙人那里去?”客人应道:“我们要赶路程,可放我等过去。”土兵道:“这里出人,如何肯放你?你要赶路程,从别路过去。”那伙客人笑道:“你倒说得好。俺们便是京师来的人,不认得你这里鸟路,那里过去?我们只是从这大路走。”土兵那里肯放。那伙客人齐齐的挨定了不动。四下里吵闹不住。这蔡九知府也禁治不得,又见那伙客人都盘在车子上,立定了看。

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两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说时迟,一个个要见分明;那时快,看人人一齐发作。只见那伙客人在车子上听得斩讫,数内一个客人,便向怀中取出一面小锣

5

儿,立在车子上,当当地敲得两三声。四下里一齐动手。……

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土兵急待把枪去搠时,那里拦当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

C.只见东边那伙弄蛇的丐者,身边都掣出尖刀,看着土兵便杀。西边那伙使枪棒的,大发喊声,只顾乱杀将来,一派杀倒土兵狱卒。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轮起扁担,横七竖八,都打翻了土兵和那看的人。北边那伙客人,都跳下车来,推过车子,拦住了人,两个客商钻将入来,一个背了宋江,一个背了戴宗。其余的人,也有取出弓弩来射的,也有取出石子来打的,也有取出标枪来标的。原来扮客商的这伙,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宋万。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啰一百余人,四下里杀将起来。

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晁盖猛省起来:“戴宗曾说,一个黑旋风李逵,和宋三郎最好,是个莽撞之人。”晁盖便叫道:“前面那好汉,莫不是黑旋风?”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轮着大斧,只顾砍人。晁盖便教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

翻的,不计其数。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

一行人尽跟了黑大汉,直杀出城来。背后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四张弓箭,飞蝗般望后射来。那江州军民百姓,谁敢近前。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9.情节设置。(2分)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请你和小飞、林林一起来探讨《水浒传》在情节设置上是如何在“巧”字上下功夫的,把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飞:这两次“劫取”都有吴用的好计谋相佐,有变装真英雄配合,真是精彩。 林林:劫“生辰纲”时,吴用在酒中下药这个情节最巧妙,这是为了凸显他们的“智”;而“劫法场”时,吴用的安排百密却有一疏,刽子手差点杀了宋江和戴宗。

6

小飞:别急,有疏漏,巧来救。作者就在“劫法场”中安排了最离奇巧合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化解了吴用的疏漏。作者这样安排除为了吸引读者,还为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体现了《水浒传》的英雄传奇色彩。

10.语言风格。(4分)

阅读选文画线A、C句和选自课文的B句,跟小飞、林林一起体会《水浒传》的语言风格,把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

林林:你看A、B两处对话,有这样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飞:没错,这是《水浒传》的语言特点之一。这与它是在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有关。

林林:你再看文中C句,语言有什么特点?

小飞:(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林:毕竟《水浒传》是文人雅士最终创作完成的,所以语言又有这样的特点。 11.叙述视角。(5分)

叙述视角是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会出现不同的结构,富有不同的意味。

课文《智取生辰纲》(节选)和上文《梁山泊好汉劫法场》(节选)的叙述视角相同,且都不是单一的。阅读下列知识卡片,判断两文的叙述视角,并说出你的理由。

知识卡片1 全知视角 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讲解一样。这种“讲解”可以超越一切,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他全都知晓。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 7

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

知识卡片2 内视角 叙述者在作品中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这种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作为目击者、见证人,来叙述的事件。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

知识卡片3 外视角 叙述者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富有悬念和客观演示,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但这种叙述视角很难进入人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因而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界阅读】

郑振铎称《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中最古的著作”,阅读《水浒传》之后,还可以阅读同时期的《三国演义》及深受其影响的《说唐》《杨家将》等“英雄传奇”小说;也可以阅读关于《水浒传》的评论著作,例如:鲍鹏山的《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余党绪的《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等。阅读下面节选,完成12—13题。

8

阅读,有时候是为了告别

余党绪

《水浒传》算得上经典中的经典,受到历代读者的追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民主、人权、法制、男女平等等新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涌入,对《水浒传》的评价也开始发生变化。虽然无法撼动它在传统典籍中的地位,但对它的剖析和批判从来没有停止过,而批判的焦点也大都集中在其宣扬的暴力逻辑以及丑陋的女性观上。毋庸讳言,这确实是《水浒传》的致命伤。

我们该如何对待《水浒传》中的糟粕,推而广之,我们该如何对待经典中的糟粕?有些《水浒传》的拥趸者,根本听不进丝毫的否定意见,似乎一提及经典的缺陷,就是否定传统,就是数典忘祖。其实,如果能够仔细地、用心地读读原著,体会一下作者所强化的思想倾向,便不难发现它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地方。

鲁迅先生在谈到国粹的问题时说要不要保存国粹,先要看国粹能不能保存我们。对待经典也可借鉴鲁迅的这个论断,为什么要读经典?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是为了让当下的生活和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回到过去。人,不是被动的储存传统的容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不是为了“被当作”一只传递文化的接力棒。我们继承与弘扬传统,是因为传统有助于我们的生存;那些妨碍我们发展的传统,它的命运必然是被唾弃、被淘汰。

对于经典,我们需要尊重,但不能跪拜,绝不能在膜拜中丧失了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批判性的阅读,这才是一种独立的阅读姿态。

阅读,有时候是为了走近,有时候却是为了告别。

(选自余党绪《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

12.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你认为隐去书名中的“忠义”二字是否得当?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采用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阐明观点。(6分)

【备选人物】宋江、杨志、林冲、李逵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5分)

别 滁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释】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14.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别滁》抒发的情感基调最不同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2分)

A.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B.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唐]王之涣《送别》) C.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唐]杜甫《江汉》节选) 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亦且如常日醉”中的“醉”与《醉翁亭记》中的“醉”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请结合诗文用自己的话分析阐述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喜雨亭记(节选)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

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①扶风:与下文的“岐山”一样,均为县名,在今陕西省境内。苏轼曾于仁宗嘉祐六年任凤翔县令。②占:占卜。③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文中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⑥荐饥:连年饥荒。⑦二三子:你们。⑧襦:本义为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⑨伊:语助词,无义。⑩冥冥:高远渺茫。

16.下面句子中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B.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1

C.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D.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亭以雨名,志喜也。(命名) .

B.以属客而告之。(同“嘱”,嘱托、请托) .C.雨麦于岐山之阳。(山的南面) .D.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理)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认为:“此篇与范文正公《岳阳楼记》看来笔力有千钧重。”(笔力指文章笔法上表现的气势和力量)请分析文中的画线句是如何体现“笔力有千钧重”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喜雨亭记》一文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12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只有偶像没有英雄的时代。你怎么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对“英雄”的定义是什么?请你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参考下面的作文构思思维导图,看看你的思维能发散到哪里,善于写哪类文体。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600;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3

参考答案

2020年中考模拟试卷(三)

一、1.蒂 戈 仆

2.(1)沉舟侧畔千帆过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欲为圣明除弊事 (4)肯将衰朽惜残年 (5)先天下之忧而忧 (6)后天下之乐而乐 (7)拣尽寒枝不肯栖 (8)寂寞沙洲冷 3.(1)D (2)C (3)A 4.B

二、(一)5.伞 无私奉献精神

6.从以下角度分析均可。①诗人在整首诗歌中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伞”人格化,赋予伞以人的情感和语言,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伞这一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奉献精神的歌颂。②诗人在整首诗中,采用对话的形式,一方面使诗歌的节奏分明、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另一方面通过对话,层层追问,在最后一小节伞对追问问题的回答中,升华了主题思想,即卒章显志。③诗人以物喻人(或: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伞”自愿主动地为人们遮阳,讴歌了生活中那些平凡的默默奉献的人们,寓意深刻。(意对即可) (二)7.地僻天热

8.(1)“花和尚”鲁智深(1分) (2)吴用安排阮氏三兄弟引何涛入芦苇荡深处并活捉了他,然后火烧官兵大小船只,在芦苇荡里杀死所有官兵,只留何涛性命,割了双耳,让他带话给府尹。(2分,经过1分,结果1分) (3)夺取梁山泊(或:水寨大并火;或:火并王伦)(1分) 9.(1)李逵从十字路口茶坊楼上跳下救宋江(或:李逵砍死刽子手) (2)突出李逵的鲁莽、英勇

10.(1)人物语言是市井口语,俚俗生动,贴近当时的生活,(1分)符合人物的身份。(1分) (2)采用白描手法,一句话,几个动作,简洁洗练地写出英雄们如何救人;(1分)又通过东西南北全景描写(铺排、铺陈手法),刻画出英雄们合力救人的场面,营造救人的紧张氛围。(1分) 11.叙述视角:外视角(1分)和全知视角(1分)相结合。

14

判断理由:《智取生辰纲》(节选)是从叙述杨志一方的行为和言语来展开故事的,一开始对于吴用一方的内情毫无所知,富有悬念,采用的是外视角;《梁山泊好汉劫法场》(节选)“弄蛇的丐者”“使枪棒卖药的”“虎形黑大汉”等称呼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一个内情毫无所知的人的外视角来看晁盖一行和李逵的;(两点,每点1分)而都在事件结束部分以全知视角来讲解揭晓吴用一方的计谋和晁盖等一行人的身份。(1分)

12.对于经典,我们需要尊重,但不能跪拜,绝不能在膜拜中丧失了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或答“批判性的阅读,这才是一种独立的阅读姿态”。仅答“阅读,有时候是为了告别”不得分)

13.分层赋分与采点赋分结合评分。第四层级(5—6分):观点明确,从“忠”“义”两方面论述。能批判性地评价《水浒传》中的“忠”和“义”。列举的人物故事情节准确,与观点一致,议论合乎逻辑。(只从“忠”或“义”一个角度答得3分) 示例:我认为《水浒传》应该隐去“忠义”二字。《水浒传》中最能体现这个“忠”和“义”字的,莫过于宋江。他忠于朝廷,想通过招安报效朝廷。但问题是为晁盖通风报信,杀死阎婆惜却不敢接受法律的制裁都是不遵守“国家法度”的表现,连国法都不遵守,如何叫“忠”?(3分)为了救晁盖,冒着很大的风险,可谓是讲义气。但不要忘了,他同时是在损害别人。这个人是何涛。何涛到郓城县抓人,是他的职责,正是由于对宋江的信任,他才最终办砸了事。在石碣村,他被阮小七割了两只耳朵,成了残废,他又何辜?所以,宋江所谓的“义”是一种江湖义气,并不是真正的“正义”。(3分) 第三层级(3—4分):观点明确,从“忠”“义”两方面论述,但没有体现批判性和思辨性。列举的人物故事情节准确,与观点一致,议论合乎逻辑。(只从“忠”或“义”一个角度答得2分) 示例:我认为《水浒传》不应该隐去“忠义”二字。宋江就是忠义的典范。他忠于朝廷,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想通过招安报效朝廷。(2分)宋江仗义疏财,发配江州与李逵初识,便给了李逵十两银子。“舍着条性命”来救晁盖,都可以看出《水浒传》的主题就是要表现“忠义”的精神。(2分) 第二层级(1—2分):有观点,有评论,无故事情节或故事情节不是备选人物中的。 示例:我认为《水浒传》不应该隐去“忠义”二字。因为“忠义”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特别是对不分贵贱高低的兄弟之义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第一层级(0分):无观点,无评论,只有故事情节的罗列;或观点与材料不一致。 示例:宋江仗义疏财,发配江州与李逵初识,便给了李逵十两银子;冒险救晁盖。

15

(三)14.C 从以下角度分析均可。①《别滁》是以乐景衬托自己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别离之情。情感基调是悲伤的。《劳劳亭》《送别》这两首也都是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和离别的苦痛。情感基调也是悲伤的。所以选C。②《江汉》中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情感基调是乐观的。所以选C。

15.不一样。《别滁》中的“醉”表达内心伤痛的别离之情。诗人表面轻快、坦然自若,而实际内心并不平静,流露出一种离愁别绪。(1分)《醉翁亭记》中的“醉”通过描写四季的景象,体现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乐,又通过描写宴宾之乐、与百姓同游之乐,表达了与民同乐的精神内核。(2分) (四)16.D 17.D

18.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衣服;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

19.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具体描写大雨三日后官吏、商贾、农夫的种种表现,突出了欣喜若狂之胜状,强烈地表达了人们对雨的盼望与雨降临后的欢喜之情,铿锵有力,富有文采和极强的表现力,从而体现了作者笔力之深重。

20.思想感情:心系民众,关注人民疾苦,与民同乐(民本思想)。(1分) 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分) 示例一:表面上写百姓因“弥月不雨”而忧虑,终于下雨了,百姓又认为“未足”,连下三日,写官吏、商贾、农夫的种种欢快表现,其实都表现了苏轼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注,只有心系民众,才会关注他们的喜与忧。 示例二:苏轼与客在亭子中饮酒时的对话,也同样表现了雨的重要性和不降雨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苏轼之所以能够悠闲地与朋友们饮酒,更是因为天降喜雨,百姓和乐。苏轼以此为乐,体现他心系百姓,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示例三:作者认为,天降珍珠雨、玉雨,不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本思想。

【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16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建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设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他们这件事,(问他们)说:“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我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我说:)“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里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吗?”

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衣服;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太空冥然缥缈,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三、21.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