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杀几百

杀几百

2021-11-07 来源:乌哈旅游
中国西南地区 西南概述 中国广大的西南地区,自然地理区划上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以及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广西北部。西南地区有着文化上的高度一致性,地理,历史的凝聚性。经济,政治,教育上的紧密联系性。西南与西北、华南、华北、东北、华中一样是中国的主要区域板块之一。汉族通用西南官话(上江官话或四川话),少数民族也有很大一部分说西南官话。西南官话是除普通话以外通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有两亿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5,整个官话人口的1/3,并且相当于湘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也是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南人口在两亿左右,且分布很不均衡,四川盆地人口密集,而云贵高原地区则较少,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尤为稀少;四川的过渡金属矿产资源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贵州则是南方煤海,铜矿和铝矿也很丰富,云南的有色金属储量也相当丰富,西藏地区的各种已探明矿藏含量也是分巨大。同时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储量最大的地区,这里是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源头,也是横断山脉地区水系的主要分布区。西南地区地理、气候差异很大,这也是西南地区凝聚的重要客观原因。 地理气候 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形成发散状的分布。四川盆地北面的大巴山以北秦岭以南是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等盆地,秦岭以北是关中盆地(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南面是云贵高原,西边是青藏高原,而东边的湖南依然是山峦叠障,川流纵横。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是西南的主要产粮区,云贵高原则是各种名贵药材产地,四川盆地河流众多,通过长江与江南地区连接,西藏则处在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上,有着很多奇异的自然景观。四川盆地河网(川江及其支流嘉陵江、岷江、沱江等)密布,渠系(都江堰灌区、升钟湖灌区)发达,是西南地区湿度较大的地区。贵州山峦起伏,由于石灰岩热容小,且受工业影响小,是西南四季最分明的地区。贵州的天气变化很有规律,“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贵州地理气候最好的表征,云南由于纬度太低,最接近热带,气候上也接近热带,温度较高,紫外很强,西藏地区则是西南气候最恶劣的地区,温差大,紫外强烈。陕西南部位于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有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等盆地,属于亚热带气候,是汉水流域的上游。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气候宜人,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四川盆地在形态结构上状似信封,因此又称为信封盆地, 四川盆地城市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型城市群,四川盆地经济区(四川盆地经济圈)是中国大西部的核心经济区(经济圈)。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在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中国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西北地区 作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是指“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另外两个是“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此区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年降水量大约400㎜以下,和北方地区大概以长城为界。突然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为5.9毫米,是全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蒙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以及和这些地方接壤的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的边缘地带(注意:山西,陕西只有北部边缘区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这和通常意义的行政划分不同)。 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属于典型的内陆地区。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 在饱受风沙侵扰的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沙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可恨”,而是变得有些“可爱”。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沙漠生态新经济正在这里拓展。 沙漠生态新经济是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利用沙漠中的阳光、风光和治沙植物,发展沙漠生物化工、沙漠太阳能光伏产业和沙漠风光旅游等产业。 第三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荒漠化土地分布于18个省区市。其中,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5.31。

在我国第六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中,我国目前已投入8亿多元,整合绿化了3500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并在大漠深处修筑了一条全长234公里的“穿沙公路”,实施了以沙漠甘草种植加工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工程,还建设起沙漠旅游区。

库布其沙漠中的3500多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可以控制7000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化。据推测,3500多平方公里的林草绿地面积,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近300万吨,相当于300辆奥迪汽车行驶300公里排出的二氧化碳。 在大规模防沙绿化的同时,库布其沙漠的旅游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甘草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30亿元。一项利用沙漠充足光照的3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正在规划中。

在库布其沙漠中发展沙漠生态新经济的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开拓沙漠生态新经济的发展战略,计划到2015年使沙漠绿化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生物固碳达到1000万吨/年,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沙产业。”

致力于沙产业开发和荒漠化治理的北京仁创科技集团以风积沙为研究对象,累计开发出1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成功解决了沙漠风积沙利用中多项共性技术难题,形成绿色可循环的工业型沙产业。 在2009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说,如果用辩证的观点看,通过有效的治理、合理的利用,沙漠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完全可以变包袱为财富。

西北革命根据地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陕甘边、陕北两个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2月至1937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经历了由中共西北工委、中共陕甘晋省委和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三个阶段。1935年6月,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使陕甘、陕北两个苏区连成一片,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接环县,东至黄河的广大地区。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永坪会议后,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撤销,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三支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中共陕甘晋省委成立后,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机关,陕北省苏维埃政

府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依然分别领导着两个苏区、29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立即投入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先后取得了劳山、榆林桥战役的胜利。此时,根据地内发生了错误“肃反”事件,刘志丹、习仲勋等一大批参与创建西北根据地的领导干部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一些共产党员和干部被诬陷错杀,根据地内处于恐慌状态,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却有增无减,西北根据地陷于危机之中。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及时制止了错误“肃反”,释放了刘志丹等一大批被关押的干部。西北根据地进入了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阶段。11月,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配合作战,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中共中央到陕北后,重新调整了西北根据地的行政区划,将西北根据地分设为陕北、陕甘两个省和神府、关中、三边三个特区。1936年5月又在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新辟的根据地内设立了陕甘宁省,统由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中旬成立了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西北根据地相继改称为陕甘宁特区、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结论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干旱性的分析,和对近20年来对西北地区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所以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干旱,西北地区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势、地貌及水资源状况,充分发挥本地区几大水系的优势,合理取水进行灌溉。对天然植被进行封闭性保护,对大面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实施积极治理,对广阔的荒山漠野展开大规模人工绿化。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采用新的高效率的治理方式,需要大规模增加投入,需要地方经济提供更多的剩余积累来源,需要有资源配置体制和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此看来,西部大开发的计划只有本着经济性和环境生态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