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自理能力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让人受益终身。但如今,自理能力差的例子越来越多,自理能力差的现象层出不穷,新时期幼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如何培养新时期幼儿的自理能力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 、日常生活、区域活动、自理能力培养、兴趣、机会、方法、家长参与。
正文:
曾经有新闻报道:17岁的“神童”魏永康2002年考入中科院,由于自理能力差,无法自己在校生活,2003年从中科院休学回到老家;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男生,竟然不会剥鸡蛋;一名来自辽西的大学新生开学前因不会洗袜子而选择在报到时带了上百双袜子,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好多大学生带着妈妈一起上大学,让妈妈陪读来照料自己的生活……
类似于这些关于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相关报道层出不穷,这些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令人深思:做为大学生,已经算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自理能力还这么差?深究原因,我想这是他们从小、从幼儿时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造成的。因为,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养成的一些难以改变的习惯。古语曾云:“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好的习惯、能力要自小培养。
那么,什么是幼儿的自理能力? 简单来讲,就是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幼儿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目标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纲要》也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指导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
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的尝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纵观新时期我们的幼儿,他们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下面我将从新时期幼儿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来谈谈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
新时期幼儿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我们幼儿的自理能力却在一步一步的退步。主要表现在:就餐时不好好吃,还要追着喂,追着喂也不一定吃;不会自己穿衣穿鞋,就算会穿不是穿反就是穿错;更有甚者不会自己如厕,三岁了还要人帮助如厕……每每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的长辈就会想起他们小时候,说起他们的小时候,如:三岁就已经自己吃饭、穿衣、单独睡觉,并且帮家里人做家务忙农活了,去田里铲草回来喂猪,在田边放牛等等;你们这些小家伙,连最简单的吃饭穿衣都不会,也不愿意自己去做,啥都不会,自理能力太差了,以后怎么办呀?
看到问题,想想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现代中国家庭人口结构以及家人事事代替包办制约了新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国家庭大多是“4+2+1”结构,孩子是家庭的重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以至于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就餐时不会自己进食,进食时米粒菜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接水、喝水;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上厕所,需要老师抱着、扶着……同时成人嫌弃幼儿做事效率低,磨磨蹭蹭,费时又做不好,于是事事亲力亲为来包办。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限制甚至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这样孩子的依赖性越强,导致他们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二是社会这个大环境影响了我们家长的观念。现在社会,过多的重视学习,特别是幼儿时期文化知识和艺术方面的学习,大多数幼儿三岁就开始了各种文化知识和艺术的培养。在家长的眼里,新时期的幼儿在幼儿期文化和艺术得到好的
培养,可以为将来的生活添砖加瓦。于是几乎包办了幼儿的一切事务,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学习文化和艺术,这样往往忽略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培养新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古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用在任何事上都很适宜。通过多年的幼儿教学,我认为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儿歌、古诗等来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非常有效,因为其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事情对幼儿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经典并有意义的儿歌和古诗。例如,为了让幼儿自己喝水,我自编并引导他们唱《喝水歌》:打开消毒水杯柜,按号取出自己杯,一手握住水杯把,一手来开水龙头,接了半杯清清水,咕噜咕噜喝进肚。这样幼儿边说儿歌边接水喝水,大大提高了幼儿自己动手装水喝水的兴趣;为了让幼儿自己动手好好吃饭,我给幼儿朗读《锄禾》,告诉他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要好好吃饭,不能将饭菜掉在桌子上和地上浪费,这样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他们会伤心。幼儿都说不要让农民伯伯伤心,要好好进餐,不掉米粒菜粒。在进餐时,他们都能按所说的把自己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也没有掉出来。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生动有趣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熏陶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小手非常有用,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二)提供并给与幼儿自理的机会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给与幼儿自理的机会。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中有很多培养自理能力的机会,如,早上入园洗手、进餐、如厕,午睡盖被叠被子,离园自己收拾书包等环节,处处都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因此教师不要嫌幼儿洗手弄湿衣服、换衣服麻烦而不让幼儿自己洗手,不要怕他们吃饭吃的满桌甚至身上都是而不给他们自己动手吃饭,不要嫌他们午睡后叠被子太慢叠的不整齐而包办代替……这样剥夺幼儿自理的机会,不让幼儿练习,他们永远都不会动手,自理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要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教师要做的是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而不是限制甚至是禁锢他们。
二是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幼儿自理的机会。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有针对性设置、指导的一种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例如幼儿园有个娃娃之家,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活动之一。在这个区域里,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角色,经常他们喜欢在区域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扮演妈妈做饭、扫地、喂娃娃、哄娃娃睡觉,有的扮演爸爸给娃娃洗澡穿衣服……幼儿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 在做“家务”中,幼儿无形中学习了一口一口的吃饭、穿衣、擦桌子等自理的能力。
(三)教会幼儿自理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不要直接给与,而是教以方法。同理,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自理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小朋友不会吃饭,更不用说自己端饭,还要老师帮忙送到餐桌上。为了教幼儿学会自己端饭、吃饭,端饭时不端洒饭菜,吃饭时不把饭菜掉的满桌都是,我们教师边讲端饭方法边示范。端饭时我这样和幼儿说:我们的两只手就像螃蟹的两只大钳子,要将碗的两边紧紧的钳住,到了自己餐桌位置才能轻轻的放开,同时轻唱自编的示范歌:(伸出双手)碗呀碗呀碗碗碗,我的“钳子”来了呀,钳住你休想逃。然后再请幼儿上来边唱歌边示范,看看谁的“钳子”最厉害;吃饭时我又这样和幼儿说:小小米粒作用大,我们长大都靠它,饭碗端起来,饭勺拿起来,嘴巴接过来,不掉一粒米,吃饭我最棒!通过这样的顺口溜,让幼儿提高吃饭兴趣的同时又掌握了自己正确吃饭的方法,往后吃饭都能自己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所以,教会幼儿正确自理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四、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组织与实施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并能主动参与,形成合力教育。当幼儿在幼儿园学会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应该及时通过微信、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在家中继续练习巩固,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
做”。希望我们家长能做到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在家也能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要回到家把幼儿在幼儿园能自己做到的事又包办代替了,这样恶性循环,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这项活动顺利的开展。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希望我们的幼儿能从小培养,拥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将来才能更好的生活、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吧,我们的幼儿!
参考文献:幸福新童年编写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M】.北京: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