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新析
2023-08-17
来源:乌哈旅游
2014年3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ourn ̄of Hubei Univemitv of Economics(Humanif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 ̄2014 第11卷第3期 V01.11 No.3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新析 玉函川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学术界主要从两个 角度切入研究:一是从发展主体的角度;二是从发展内容的角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个人也在现代社会中 不断生成,这就使得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当代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幸福为根本诉求的充分发展、自觉发展、 相对发展。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个人发展;人学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20世纪 都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过程。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而从事劳动和其它社会活动。通过劳动获得满足,而需要的满 足又会产生出新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 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要达到自我实现,每个人都需要变得全 面而丰富。在低层次需要充分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成 为迫切的问题,这种需要也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某 8O年代以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 注,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作出了非常有益 的学术探索和理论贡献。 一、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多维解读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对这一理论内涵的理解 有很多,大致分为两类,即分别从“人”和“全面”认识其内涵。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说 种需要的实现,表明外部世界逐步同化于人,并转化为人的发 展因素。 3.社会关系 第一,从“人”这个主体的量上进行规定。这主要有三种 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单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指具体的个人。有的学者则强调这里的“人”是一个 “类”概念,即指一切人的全面发展。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则 综合了前两种观点,认为这里的“人”指的是个体和类都得到 发展。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一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关系是相对于自然关系而言的,是一 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有的学者继承了列宁 的思想。把社会关系概括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 系,这两种社会关系又是多方面的。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 系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思想关系。 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全面性取决于社会的丰富性、全面性,人 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人类的解放,促进“新 第二,从“人”的质上进行规定。这主要是从人与动物相 人”的诞生。 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随着社会关系的丰富,由不充分的 发展向充分发展。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田对个 区别的本质特征人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 在于人能从实践(生产劳动)中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动物只是一种本能的存在.而人却是有 意识、有目的的存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l】。 从“人”的角度来界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不失为一种 有效方法,但是又缺乏全面。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诠释 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社会实践来 创造自己的价值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条 件,而不能任意地选择某种社会条件。 4.自由个性 马克思指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 展”即人的喻性在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总能按照自 己的意愿、兴趣和社会需要,相对自由地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人们对全面发展的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 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1.能力 和进行创造性活动而不受任何制约。为此,有的学者认为人的 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的才能、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从 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看。人们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 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人才会成为自由发展且各具特色的人。 5.和谐发展 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和展示”。有的学者认 为,人的能力的发展。就是指生产能力的发展。也有的学者以 为它既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然力。也包括作为主体的人在 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与学习形成并积淀的知识、经验、 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 2.需要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追求人与自身、与他人、 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要尽力做到:面对自身,要了解 自我、悦纳自我,做到与自身的和谐;面对他人,要协调沟通, 宽容仁爱,做到与他人和谐;面对社会,要融入社会,做到与社 会和谐;面对自然,报以尊重,爱护生态,做到与自然和谐。 ・ 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的全面发 展的内在依据。从片面到全面发展。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需要。 7 ・ 以上五个方面,虽然都是学者们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 内涵,但有的学者只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提倡几方面的内 挖掘、发挥。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个性和人的“内宇宙”。人 的个性意味着人的独特性,就是每个人都“不像其他任何人”, 都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个”,也是“成为其自身”的那一个独特 的点。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种外在模式的设定,而是尊重个性 差异的内在发展。由于个人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的个性有不 容相结合,或又进一步扩展“全面”的内涵,怕有失“全面”之 义。过去人们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了对能力、需求、社会关系 (特别是能力)上,并且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人的全面 发展问题:而现在对人的自由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受到了更多 的关注,而且也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升到了哲学高度.更加 重视其与实践的结合,增添了许多的时代内涵。 二、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发展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 质也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机的关键所在。“人 的全面发展”的提出虽然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却没有停留在那 个时代,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整个世界。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 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 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 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到那时,人摆 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 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 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 会交往也得到发展闭。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在与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也有重大的发展。毛泽东针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政治和教育方面论述该问题。提出培养 “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邓小平针对我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 提高,提出“四有新人”理论。江泽民同志也在“七一”讲话中 提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 活,推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克服人的物化以及单向度。同时要 积极推进全民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在于把人的发展特别 是个人发展摆到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集 体与个人的关系上偏向于集体。并没有将这一理论上升到个 人与社会互为前提和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过去我们批判西方 社会的个人主义,强调集体责任、国家利益,这都没有错。但 往往走向一个极端,即忽视个人自由和发展,只讲个人对集体 的义务和责任,不讲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发展要求嗍。这一理论 防止只强调社会发展而忽视个人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借 鉴思路。只有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个人动力和整体 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的共产主义才有吸引力,也只有突出了人 的发展和作用,“英特耐雄纳尔”才会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并 自觉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也只有这样的共产主义才是真 正被选择。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而当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强调“不断在实现成果由人民共 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 高“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个人全面发展的当代内涵 (一)充分地发展 充分地发展就是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潜质得到充分的 ・ 8 ・ 同的生理、心理、兴趣、性格和品德,因此充分发展一定是建立 在个体差异之上的发展,而无差别的均一模式的发展,表面平 等,实质不公。真正的充分发展应以尊重个性差异为前提,是 个性生动活泼、多样性的发展,是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就 能视为成功的一种发展。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 智力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慧或能力,而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 身上都是不均衡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育方面,对基本素质. 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人的智力的多样性也意味着对教 育中的各个科目,每个人都有他擅长和不擅长的,我们需要做 的是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同时学会接受人天赋的局限和缺憾ffl。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弘扬“短板理论”.要求学生的每一个科目 均衡发展,“长板理论”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呢? 人的内宇宙指的是人的内心。我们会常常关注自然、关注 社会、关注国家却往往没有把我们的内心和精神家园照顾好。 我们都应该在内宇宙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为自己构筑一个精神 家园和意义世界,放进意志,融入梦想,付诸行动,收获希望。 失去了这个家园和梦想,生命便会因灵魂失去栖身之所变得 苍白、贫乏。我们既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要关注人 的内在生命的拓展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人的存在是一个向外 开放和超越可能性的过程,即人们说的“未完成性”。在特定的 时期内,我们身体所获得的成长是有限的,但是内宇宙的成长 却是无限的,我们总是走在生成自己精神的路上。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基本存在状态是“烦”“畏”“死”.我们 要想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就不能忽视这些非理性因素,更不能 把这些基本的情绪当作消极和丑陋的东西加以排斥。同我们 都不是圣人,而是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内心鲜活的人。 (二)自觉地发展 自觉地发展,是主体在自觉能动性的调控下实现的。它体 现个人的愿望和选择,而非被动的,受强制的。自觉的发展本 质上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每个人在满足“衣食住行” 这种保存生命的需要之后就会产生表现生命的需要。 海德格尔把人称为“此在”。他认为此在不仅是一种超越 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能够领会其存在状态的存在。此在通过 对自身存在状态的领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想要的,并开始 自觉地筹划未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可能性,不断实现自我超 越,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丰富自己。m正是这种理想性维度 激起人们要求理解,认识、发现与发展的欲望成为人类本性中 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同时这也使人的主动发展、自我创生成为 可能,也使得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三)相对地发展 相对的发展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从横向看。在与他人的 比较中获得某种比较优势就是一种发展。我们不能要求人无 所不能、每一件事都能做刘。如果将“全面”理解为“面面俱 到”,只会导致“全面平庸”IS]。因此。在许多人心中“全面发展” 等同于“全知全能”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由于人生命的有限 性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从纵向看,和自己相比,进步了、成长了就是一种发 (下转第16页) 这主要是针对公务人员而言的.公务人员的角色是帮助公民 利组织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五、结语 表达并满足他们的共同利益需求。而不是控制和转换方向。 第二.追求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副产品。公共行政者要创 造共享利益和承担共同责任,而不是在个人选择的驱使下找 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战略思考和民主行动。在登哈 特夫妇看来.“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项目可以通过集体努力 在我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 国迈进战略和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迅速发展壮大的背景下。 建设和发展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 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其发展意义不 和合作过程得到最有效并且最负责的实施。第四,服务于民, 而不是顾客。公共利益不是个人自我利益的整合,而是通过 价值共享产生的。因此,公务人员应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 作的关系。第五,公共服务的责任具有复杂性。登哈特夫妇认 为,公民服务中的责任并不简单.所以建议公共行政人员要关 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市场、规范、公民利益、价值观以及偏好。 第六,重视人的价值。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民的参与和通 过“人”进行管理的重要性,而不能只关注生产力。第七。公民 仅在于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满足社 会分化后多元群体的体育需求.也在于促进社区体育非盈利 组织承接中国体育微观管理和服务职能.形成政府与社会共 同对体育的“善治”。建设和发展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需要科 学理论进行指导,运用资源依赖理论、自组织理论、多中心治 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建设实践。将可促进社区体育 非盈利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 织建设与发展研究》之子课题,课题项目:10BTY035) 参考文献: 权重于企业家精神。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注重企业家精神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效率问题,如要更好地实现民主 治理的宗旨唯有充分重视公民权。 公共服务现已成为我国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 政府部门的一项新职能。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建设服务型 【1】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4,(4). 【2]胡杨成,蔡宁.资源依赖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动因探析 们.社会科学家,2008,(3). 【3】刘春湘.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o06,(4):36 政府和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为公民参加 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满足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提供服务和保障, 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区体育非盈利组 织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但由于 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其作用和优 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发展得还不成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比如政府、市场和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在提供公共体育 服务中的角色定位、职责划分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发展观念问 题、组织治理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等。而解决这些问题既没有成 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又缺乏系统的理论给予指导,在这种背景 下,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出现不仅为建设和发展社区体育非盈 [4】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 10,48-49. 【5】陈艳敏.多中心治理理论:一种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的制度理论田.? 新疆社科论坛,2007,(3):35. 【6】陈伟东.社区自治——自组织网络与制度设置【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20 [7】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 舵【M】.丁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5. (上接第8页)展。我们从婴儿长大成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今 天的自己与昨天相比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并一步步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这就是一种发展。推广开来, 整个人类在达到“全面发展”的时间上也总是相对于现实中的 “片面发展”而言的。这一阶段所认为的“全面发展”。放在一个 更高的社会历史阶段就会很自觉地沦为“片面发展”。全面发 展是人类永远追求但是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这几层含义也 同时彰显人追求自我完善的本性和人存在的理想性维度。 (四)以“人”的幸福为目的 我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点是人。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也是人自身的幸福。回顾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哲 学对世界本源的追问,到中古哲学对神的观看。再到近代哲学 认识思维上的解放,最后来到了现代哲学,关注人们的生活方 “以人本身为目的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不断进行 教育反思,孩子们的幸福感因为我们教育上的努力增长了吗? 我们在某种程度正在以“全面发展”的名义早早地破坏了他们 感悟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只有强调发展的主题是人。目的 是为了人,我们才能在追求“全面发展”的途中始终保持一种 深厚的人文关怀,提升人们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韩明暖.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叨.山东省农业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4郑东.4]近年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综述硼.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式。这一历程的一个较为隐秘的主题就是人类如何获得幸福 的问题。神,不能给予我们幸福,到最后人们发现自己才是自 己的神。在老师把孩子的成长简单地归结为成绩提高的今天. ・(社会科学版),2003,(1). 【5Ⅱ6Ⅱ8】李伟言,邓虹蝉.“人的全面发展”命题的认识误区与内涵重释 叨.思想理论教育。2007,(23). 【7】韩秋红。王艳华.现代西方哲学概论【M】.jB京大学出版社. 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