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1-12-29 来源:乌哈旅游
第21卷第3期2021年3月创新科技

Innov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Vol.21No.3Mar.2021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陶小龙1,宋晓宇1,李永诚2

(1.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2.湖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要:明晰高质量创新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我国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依据。通过对高质量创

新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进行梳理、借鉴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由自主性、颠覆性、应用性、协同性、开放性和持续性六个维度及若干二级指标构成的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对指标进行赋权。该评价指标体系紧扣我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以期为我国企业和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质量创新;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1)3-18-10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1.03.003

1引言

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体支撑,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是提升我国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推动创新发展方式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转变,真正将创新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前高质量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发展需求,高质量创新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抓手。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创新?该如何测度评价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创新?这需要在明确高质量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加以反映。就目前而言,高质量创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多年的创新积累,我国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也必须看到,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我国目前还不是创新强国,创新质量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创新发展正经历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重要机遇期,原有的创新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1]。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创新的有力驱动。企业是我国创新驱

收稿日期:2021-0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6201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2018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项目(15XJC790011);云南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资助(C17620104)。

作者简介:陶小龙(1977—),男,安徽枞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宋晓宇

(1995—),女,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李永诚(1977—),男,湖北崇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3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9·

创新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基于此,本文的创新点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探索提出高质量创新的内涵、特征;二是以培育高质量创新企业和区域经济体为目标,尝试构建一套科学的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我国企业、科研院所、区域经济体等进行高质量创新的实践需求;三是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质量创新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过也是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关于创新质量的内涵定义,创新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也并不统一。

2.2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部分国内学者基于企业层面对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如杨立国(2007)分别从产品服务创新、过程创新、经营创新三个类别,构建包括企业研发能力、市场信息把握、生产技术水平、过程管理能力、企业创新文化与领导者参与的测度因子表来评价企业的创新质量[5];陆国庆(2011)指出将利润作为研究创新绩效和创新效率的代理指标[8];刘伟丽等(2018)认为创新质量主要是通过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和创新成本收入效益来阐述创新的品质和水平[7];李长英等(2020)使用企业当年申请成功的专利自其申请之日起4年内的前向引用次数衡量创新质量;郑婷婷等(2020)将反映实质性创新的发明专利申请数、衡量创新产出水平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反映负向专利价值的发明专利撤回和驳回数以及评价企业综合创新实力的有效专利数纳入创新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有国内学者基于产业领域对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如姜博等(2019)在创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从创新生成质量、创新应用质量、创新扩散质量和创新转化质量四个维度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

还有部分国内学者基于区域层面对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如张古鹏等(2011)在探讨中国地区创新质量差异时认为,专利的授权率和专利长度可作为创新质量的衡量指标[9];任强等(2019)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与创新支持四个子系统作为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的框架[10];袁航等(2019)采取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创新质量。

国外对创新评估也建立了相应体系。例如,美国在《硅谷指数报告》中用人力资源、社会、经济、地点和治理五个指标对硅谷地区进行创新评估;用投资能力、组织能力、回报能力三个部分评估企业创新。欧盟在《欧洲创新联盟记分牌》中从27个维度——包括专利申请、大学毕业生、科学出版物、新增工作、新产品发布等评估欧盟高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2.1

2文献综述

创新质量

关于创新质量内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探索。创新质量体现了创新与企业、产业或区域发展的适应程度[2]。从以往学者对创新质量的内涵定义角度进行的研究来看,Haner(2002)较早提到创新质量,认为创新质量并不等同于质量创新,实际上是所有创新总的结果,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过程质量以及企业管理质量[3];Prajogo等(2006)认为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能提高创新质量[4];杨立国等(2007)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质量,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作为主体,将创新质量定义为企业经营绩效在每个子领域的总和,包含了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企业运作的过程质量以及企业经营质量三个方面[5],该定义与Haner大体一致;杨幽红(2015)从顾客满意和成本两个维度将创新质量定义为创新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过程,同时也提出创新质量是一种大质量观念[6],据此袁航等(2019)将创新质量定义为,被应用于生产能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而且该产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刘伟丽等(2018)认为创新质量应表现为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以及创新成本收入的效益[7]。姜博等(2019)将创新质量定义为一种衡量评判创新价值的标准,体现出创新价值实现过程的总和,并基于高技术产业创新角度,将创新质量分为创新生成质量、创新扩散质量和创新转化质量[2]。

从上述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于创新质量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但在本质上十分接近,认为创新质量不单单局限于产品的制造,而是囊括了企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

创新科技第21卷

从上述国内外创新质量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和基础,但针对创新质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仍然较少。而且从评价体系内容上看,几乎没有明确针对高质量创新提出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选取上看,指标的类型还不够具有统一性,无法科学衡量我国区域和企业的高质量创新;从研究对象看,我国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技术与工业企业,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够具有普适性。虽然上述学者们关于创新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有特色,但随着在传统创新过程中我国出现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产出质量不高、企业创新不普遍等问题,原有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创新发展新态势,我们要将研究重心转移到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创新上来,聚焦于高质量创新的内涵、特征以及评价体系的讨论。

面,对任何一种创新范式进行研究都必须结合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战略发展等不同环境,这样分析才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1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论断与政策。基于此,本文综合已有文献与现实环境来研究中国情境下高质量创新的内涵与特征。高质量创新不同于以往的创新范式,将会显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特征属性。本文将聚焦“自主性”“颠覆性”“应用性”“协同性”“开放性”“持续性”等六大视角来研究构建高质量创新的内涵与特征体系。和水平的显著提升,主要依靠自主科研攻关能力进行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同时对已有的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新兴前沿性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创新生态系统中迅速流动,使未来创新的首创性、突破性、集成性更强。产业全行业的颠覆性创新能力、探索开发能力及域前瞻部署、超前研究,能够解决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运用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推动实现创新变革。同时顺应未来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实现创新以“智”提“质”,企业抵御各项风险的能力与创新竞争力更强。

益,能够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科技成果等价值市场化的创新,将创新成果实实在在地应用于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成果由全产业全社会共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发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企业转化能力不强。长远来看,通过高质量创新提“质”,能够有效降低创新成果闲置和创新资源浪费,破解“创新假象”,走出创新困境。

同性:一是体现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市场等

④协同性:高质量创新参与主体广泛,其协③应用性:高质量创新追求更高经济社会效②颠覆性:高质量创新颠覆性主要体现在全①自主性:高质量创新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3构建我国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创新

这里说的构建思路是指,构建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技术路线,主要由明确高质量创新内涵及特征、确定高质量创新的评价方法、厘清评价指标层次和确定权重四大部分组成。

3.1

从目前来看,探讨高质量创新的文献并不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创新的原创性、应用性与颠覆性,提高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思想;从化解高质量发展可能带来高成本风险的角度,刘尚希等(2018)认为要将创新与降成本结合起来,运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提升企业的附加值[11];从产业高质量发展角度,辜胜阻等(2018)认为要实现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要进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12];从高质量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原动力角度,周阳敏和桑乾坤(2019)认为高质量创新是创新速度快、创新主体包容性强、自主性高等特征的创新,是抢占世界自主创新制高点的重要抓手[13]。

一方面,从目前文献来看,学术界尚未形成关于高质量创新明确的内涵定义与特征;另一方

明确高质量创新内涵与特征

基础工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能够在战略必争领

多元主体建立起系统性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合作机制,能够集聚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要素,参与高质量创新,为多元层次的创新研究平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3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1·

台和产业集群的高度集中带来产业集聚效应;二是体现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以及传统产业创新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与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三是体现于城乡高质量创新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社会公平。

和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创新,加快技术、人才、知识等创新要素和创新成果在全球产业链上流动,能够高效利用全世界的创新资源拓展我国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渠道和空间,同时能够推动我国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国际合作平台,提升高质量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创新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是“高增长”“低能耗”的

⑥持续性:高质量创新持续性:一是体现在⑤开放性:高质量创新是能够主动融入地区

3.2评价方法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变量、指标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一般情况下目标层是对研究问题目标的全局性描述;变量层是归属于不同范畴并为实现目标层而聚集在一起的众多构成要素的集结层,也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在;指标层是对构成变量层的诸多要素的细化描述[15]。研究者既可以综合主观判断融入高质量创新评价体系,又可以通过合理分层总目标对各项具体指标进行重要性比较,来最终获得每一项指标的权重[16],最后可以按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对高质量创新进行定量评价。因此,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测评高质量创新。需要说明的是,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选择是灵活的,应当根据评价对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

3.3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3.1

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与层

创新,能够实现创新的绿色可持续,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深度融合;二是体现在能够紧盯创新内外部环境变化,把握未来创新趋势,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不断实现经济社会效益。

基于对上述视角的高质量特征属性分析,本文认为高质量创新是自主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相结合,协同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不同层次科技创新相结合,创新成果转化率全面提高,各领域和各要素创新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的持续性、系统性的创新,是驱动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

表1

变量层B自主性B1

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A

次分析结构模型。综合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的内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表1)和层次分析结

构模型(图1),包括6个变量层和18个评价指标。析。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数值,依照“AHP评价尺度(表2)”对A-B层

3.3.2

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的验证分

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层C

R&D经费投入年增长率C1年度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C2

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C3

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效益C4

智能工业网络覆盖率C5数字化运营效益C6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C7

创新成果转化率C8科技进步贡献率C9

颠覆性B2

应用性B3

协同性B4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经费与R&D经费比值C10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研究机构所占比重C11

创新网络协同密度C12

开放式创新平台数量C13企业内部众创空间数量C14委外研究项目数量C15绿色创新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C16产业万元产值耗土地、水、能源C17

创新组织管理绩效C18

开放性B5

持续性B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2·

创新科技第21卷

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自主性

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颠覆性应用性协同性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研究机构所占比重

开放性持续性

R&D经费投入年增长率

年度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

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效益

智能工业网络覆盖率

数字化运营效益

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

创新成果转化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经费与R&D经费比值

创新网络协同密度

开放式创新平台数量

企业内部众创空间数量

委外研究项目数量

绿色创新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

产业万元产值耗土地、水、能源

创新组织管理绩效

图1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表2

AHP评价尺度

内容

两个指标具有同等重要性其中一个指标较另一个指标稍微重要

较为强烈倾向于某一指标实际上显著倾向于某一指标

一个指标具有强于另一个指标的最大可能

用于上述标准之间的折中值表5B2颠覆性表6

B61/21/51/3146B3应用性表7B4协同性

针对变量层(B层)“颠覆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B2C4C5C6B3C7C8C9

C41/51/3C7131C5511C81

C6311C9451

成对比较标准

13572、4、6、89

含义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十分重要绝对重要

指标和B-C层指标列出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标定值矩阵。

根据图1的层次分析模型,结合评价尺度,得出指标排列矩阵如下。

其中,表3是针对A层目标的变量层(C层)排

表3

针对A层目标的变量层(B层)排列矩阵B1B2B3B4B5B6表4B1

自主性

AB11/31/71/51/621B23152B37316351/21/51/61/41/41B4B553413针对变量层(B层)“应用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1/31/5

A

评价指标体系

1/31/3

1/3

1/4

针对变量层(B层)“协同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C10C11C12B4C10125C111/215C121/51/51针对变量层(B层)“自主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B1C1C2C3C11/71/41C2711C3411列矩阵,表4、表5、表6、表7、表8和表9是针对变量层(B层)“自主性”“颠覆性”“应用性”“协同性”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3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3·

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区域高

表8B5

开放性

针对变量层(B层)“开放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C13C14C15B5C1315

C1451

C15361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表11)和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图2),包括6个变量层和24个评价指标。析。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数值,依照“AHP评价尺度(表2)”对D-E层指标和E-F层指标列出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标定值矩阵。

根据图2的层次分析模型,结合评价尺度,得出指标排列矩阵如下。

其中,表12是针对D层目标的变量层(F层)排列矩阵,表13、表14、表15、表16、表17和表18是针对变量层(E层)“自主性”“颠覆性”“应用性”

3.4.2

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的验证分

1/31/6表9B6持续性

针对变量层(B层)“持续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C16C17C18B6C161/511C17514C181/411“开放性”和“持续性”六大变量的指标排列矩阵。

依据表3至表9判断矩阵,运用AHP中的权

重计算方法,求出各判断矩阵变量权重和CR值,“协同性”“开放性”和“持续性”六大变量的指标

在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A-B层的判排列矩阵。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R=0.0798<0.1,B-C层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依次为0.0336,0.0279,0.0825,0.0516,0.0904,0.0053,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意的,见表10。

3.4

3.4.1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与层次

表10

变量层一级指标

名称

目标层

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自主性

权重0.31710.09470.0333

0.0798

协同性

0.37120.05980.1238

CR

名称

依据表12至表18判断矩阵,运用AHP中的权重计算方法,求出各判断矩阵变量权重和CR值,在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D-E层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R=0.0706<0.1,E-F层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依次为0.0639,0.0281,0.0878,0.0824,0.0328,0.0776,均小于0.1,通过令人满意的,见表19。

一致性检验,因此,本研究的判断矩阵可靠度是

检验,因此,本研究的判断矩阵可靠度是令人满

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分析结构模型。综合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的内

企业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

指标层二级指标

R&D经费投入年增长率

0.72480.12480.15040.65860.15620.18520.27970.62670.09360.11250.17860.70890.19470.71720.08810.46650.10050.4330权重

CR0.03360.02790.08250.05160.09040.0053

年度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

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效益智能工业网络覆盖率数字化运营效益

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

创新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经费与R&D经费比值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研究机构所占比重

创新网络协同密度开放式创新平台数量内部众创空间数量委外研究项目数量绿色创新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产业万元产值耗土地、水、能源

创新组织管理绩效

颠覆性

应用性

开放性

持续性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4·

表11

变量层E

创新科技第21卷

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层F

基础研究R&D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F1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数F2

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F3

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占全体从业人员比重F4

数字创新增长率F5

区域数字化转型升级覆盖率F6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研究数量F7颠覆性创新主体年增长率F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F9

科技进步贡献率F10科研成果转化率F11

企业内高新技术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F12

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数量F13区域创新企业联盟数量F14区域创新试点示范区数量F15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F16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F17

国际科创合作平台数量F18高精尖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数F1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国外技术引进金额F20

综合能耗产出率F21绿色创新产品服务增加值F22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F23教育经费支出年增长率F24

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自主性E1

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D

颠覆性E2

应用性E3

协同性E4

开放性E5

持续性E6

自主性颠覆性应用性协同性开放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国外技术引进金额

持续性

基础研究R&D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数

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

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占全体从业人员比重

数字创新增长率

区域数字化转型升级覆盖率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研究数量

颠覆性创新主体年增长率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科技进步贡献率科研成果转化率

企业内高新技术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

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数量

区域创新企业联盟数量

区域创新试点示范区数量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国际科创合作平台数量

高精尖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数

综合能耗产出率

绿色创新产品服务增加值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教育经费支出年增长率

图2

DE11/71/31/51/531E27141/243

E31

E4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E5524412E61/43311/25表13针对变量层(E层)“自主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E1自主性

E1F1F2F3F4F11/3431F231361/41/311F31/31/611F4表12针对D层目标的变量层(E层)排列矩阵D表示评价指标体系

E1E2E3E4E5E61/31/41/31/41/3331

1/31/41/3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3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表15E3应用性

·25·

表14E2颠覆性

针对变量层(E层)“颠覆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E2F5F6F7F8E4F51256F131241/2125F141/21/521F61/51/213F153513F23331/4表19

1F71/61/51/31F8针对变量层(E层)“应用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E3F10F11F12E5F9F91/51/51/4F1713141F1051

F115212F191213F124311/21/3F181/31/231

1/2

表16针对变量层(E层)“协同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E4协同性

F13F14F15F16E6F161/41/21/31表17E5开放性

针对变量层(E层)“开放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F17F18F19F20F201/41/31/311/3

表18E6

持续性

针对变量层(E层)“持续性”变量指标排列矩阵

F21F22F23F24F2111

F2211

F2443414结语

实现高质量创新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科学构建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助于明晰企业和各地区高质量创新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对

1/31/41/31/3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

指标层二级指标

目标层

名称

变量层一级指标权重0.2944

CR

名称

基础研究R&D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自主性

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数

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

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占全体从业人员比重

数字创新增长率

颠覆性

0.0532

区域数字化转型升级覆盖率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研究数量颠覆性创新主体年增长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应用性

0.3597

0.0706

科技进步贡献率科研成果转化率

企业内高新技术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

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数量

协同性

0.0464

区域创新企业联盟数量区域创新试点示范区数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开放性

0.0952

国际科创合作平台数量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国外技术引进金额

综合能耗产出率

持续性

0.1511

绿色创新产品服务增加值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教育经费支出年增长率

0.11780.04240.02240.11180.00640.01320.03010.00350.07240.03100.21320.04310.02130.00380.01390.00740.04860.02360.01050.01250.01220.02690.05740.0545权重CR0.0639

0.0281

0.0878

0.0824

0.0328

0.077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6·

创新科技第21卷

创新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估,而且有助于揭示影响高质量创新的内在决定因素[17](陈劲,2020)。本文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当前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背景,在深刻剖析高质量创新的内涵属性与特征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创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目前,国内对于高质量创新的评价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本文提出了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创新评价的思路与方法,但没有进行实证分析。未来还可以通过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和各省市统计年鉴等相关渠道收集评价指标所需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了解我国企业和区域高质量创新的现状,并通过对比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创新情况,找出其存在的差异,从而不断推动实现我国企业和区域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同时,本文所设计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由于所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企业发展阶段、行业领域等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对企业和区域的高质量创新进行评判,同时也存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赋权主观随意性、因素分析单向性等不足,因而在后续研究中要进一步丰富高质量创新的内涵,能够更加明确企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优化各项评价指标和权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我国企业和区域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路径。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行课题组,吕薇,马名杰,等.以高质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J].公关世界,2019(21):54-57.

[2]姜博,马胜利,王大超.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内涵与测度研究[J].社会科学,2019(3):64-75.

[3]HANERUE.Innovationquality-aconceptualframework[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2,80(1):31-37.

[4]PRAJOGODI,SOHALAS.TheIntegrationofTQMandTechnology/R&DManagementinDeterminingQualityand[5]杨立国,缪小明,曾又其.基于企业成长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创新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6):96-98,79.

[6]杨幽红.创新质量理论框架:概念、内涵和特点[J].科研管理,2013,34(S1):320-325.

[7]刘伟丽,林玮菡.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空间差异及耦合协调研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8(6):3-10.

[8]陆国庆.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1,46(2):138-148.

[9]张古鹏,陈向东,杜华东.中国区域创新质量不平等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1):1709-1719.

[10]任强,管岽菀,秦轩.区域创新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1):228-230.

[11]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年“降成本”调研综合组.应对高成本发展阶段的新思路:从政策驱动转向创新驱动[J].财政研究,2019(12):40-47.

[12]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等.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J].中国软科学,2018(10):9-18.[13]周阳敏,桑乾坤.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模式与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2):59-65.[14]陈劲,朱子钦,梅亮.意义导向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探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12):5-20.[15]梁成艾,陈俭.武陵山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2):92-99.

[16]朱楠,任保平.中国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差异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7):100-107.[17]陈劲,国容毓,刘畅.世界一流创新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创新科技,2020,20(6):1-9.

InnovationPerformance[J].Omega,2006,34(3):296-31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3期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7·

StudyontheConstructionofHigh-qualityInnovationEvaluation

IndexSystem

TaoXiaolong1,SongXiaoyu1,LiYongcheng2

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EnshiHubei445000)(1.SchoolofBusinessandTourismAdministration,Yunnan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91;

Abstract:Clarifyingtheconnotationofhigh-qualityinnovationanditsevaluationindexsystemis

thepremiseandbasisfor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high-qualityinnovationofChina.Basedonthedeepunderstandingandgraspoftheconnotationofhigh-qualityinnovation,thispaperconstructedtheenterpriseandregionalhigh-qualityinnovationevaluationindexsystemsrespec⁃tively,whicharecomposedofseveralsecondaryindicatorsandsixdimensions(autonomy,sub⁃versiveness,applicability,cooperativity,opennessandcontinuity)byusing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ndfurtherempoweredtheindexweight,onthebasisofreviewandreferenceofrel⁃evantresearchesof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Theevaluationindexsystemcloselyconformstothegoalandrequirementof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andisexpectedtoprovidetheoreticalandpracticalreferenceforguidinghigh-qualityinnovativegrowthofenter⁃prisesandregionaleconomy.

Keywords:high-qualityinnovation;analytichierarchyprocess;indicatorsyste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