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青城山道教发展状况调查 - 副本

四川青城山道教发展状况调查 - 副本

2022-05-08 来源:乌哈旅游
四川青城山道教发展情况调查

一 、 序言

 道教介绍: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 张陵青城山创道教: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早期活动;二、为创教作准备;三、创教;四、传教。张陵出生于沛国千(今江苏丰县)一个信仰黄帝老子的世家,一说为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公元98年的永平十年张陵与弟子王长、赵升等绕开洛阳乘舟入今江西鄱阳湖,上云锦山,并传黄帝九鼎丹法,在云锦山修炼外丹黄白术,历三年炼成太清神丹,之后又炼成九鼎神丹,即所称“龙虎太丹”,传说龙虎大丹炼成后,山显龙虎之形的瑞应,遂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公元126年,鹤发童颜的张陵率弟子数人山龙虎山辗转长安,翻越秦岭经古栈金牛道入蜀。

张陵入蜀之后,首先在今大邑县境内的鹤鸣山积极为创教作准备。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是巴蜀从上古以来受到代表东方文化的楚文化的影响极深,楚文化中巫文化(或

称鬼道文化)在东汉张陵创教之前已经形成巫教社团;二是张陵要与从战国时楚国就已经凤靡“淫祀”并影响巴蜀的巫教抗衡,必须积极为创教前作思想教理准备,在创教前后,他先后撰写完成了《老子想尔注》、《黄书》、《道书》、《二十四图》等二十四道书,并以符水等治病,发展教徒。

张陵刚移居青城山天师洞的一个黄昏,与青城山一带分为八部鬼帅的巫教社团斗法。他在装扮上一是穿黄色道袍,佩剑,持印与戴符,之后被称为天师剑、天师印、天师符,成为天师道传教的最重要嫡传信物。青城山一带的巫教八部鬼帅、六大魔王斗法失败后,被禾师道改造与同化,如今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掷笔槽”、“洗心池”等,就是当时斗法之后的传说。不过天师五斗米道在巴蜀等传道的过程中,也有一段与巫教鬼道相互影响渗透的过程。特别是张陵主子张鲁据汉中政教合一30年。张陵在青城山站稳脚跟后,便开始了以巴蜀为中心的二十四治的传教活动和建立天师五斗米道的宗教社团组织。建治之后,张陵受西汉卜洲三岛传说的启发,构想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所谓的洞天福地遍布中国传说中的修道大小名山。并为天师道制定朝礼,祭祀的黄色道服,并亲自拟定法篆传授制度,道戒律条等。

 青城山历代道教的演变:

青城山道教的历代教派,从张天师创天师道正一派,经历了源于东晋时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上清派;形成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元朝的清微派;北宋间的丹鼎派南宗;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清代末年的青城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陵创教后,道教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和相互渗透的过程可,于19世纪才又形成独立的道派。青城派在20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是中国道教的重要道派。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正北京成立,青城山道长易心莹山席大会,被推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当年又被推选为四川道教协会会长。1986年,在中国道协第四届代表会议上,傅元天道长当选副会长,1992年3月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

活动背景:道教在东汉晚期形成有组织的宗教形式,由方仙道、黄老道演变而成道教,在民间广泛流传;魏晋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支持,因而能够跻身社会上层得以发展;从隋唐至北宋,更是道教的兴盛时期,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宫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宏大,道教学者辈出,道书数目大增并汇编成藏;南宋以后至明代中叶,道教在统治者的扶持下仍然继续发展,但由于与金、元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道教内部亦因而宗派纷起;明中叶以后,内忧外患,朝廷自顾不暇,对道教未能从财力上支持;满清入关后,统治者对道教不感兴趣,因而失去政治上的支持,道教遂由在上层社会转入民间发展,渐变成秘密宗教

团体。道教的发生、发展与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在政治、文化、思想、生活等方面曾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中国道教史,对于研究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深具重要意义。

活动目的:1了解道教的发展历史 2 探访青城山道教的发展状况 3 了解现代人们对道教的看法 4 调查方式:人物采访、实地观察

二、访谈

(一)访谈内容

采访对象:青城山的道姑、游客(游客包括来避暑的,游玩的,求签的的)、卖纪念品的小贩

备注: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有科学性,我们分别针对不同身份的人进行采访,所以即使是游客,我们也区分得比较详细,希望了解得更加全面准确。 1、对青城山道姑的采访: 以下张冬阳简称张。

张:师太,您好,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道姑:可以。

张: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入道的? 道姑:大概八几年吧。

张:那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入道的呢?

道姑:道家文化博大精深,要我用一生去领悟。 张:听说晚上您们要敲晚钟是吗? 道姑:是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张:道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请问这些年青城山游客信道的人是否有所增加? 道姑:道可道,非常道。 张:不是太懂。 道姑:道自在人心。

张:也就是说青城山只是给了人一种道的寄托? 道姑笑而不语。

张:对于您来说,这些年的道家生活是否对道有新的理解? 道姑:上善若水。

张:道家的历史悠久,道法博大精深,是否您深深地陶醉在这之中了呢? 道姑:道家起源于这青城山,山水之间,道法便得之于心了。 张:这青城山山美水美,道法自然。

道姑:是啊。历史悠久,文化便源远流长了。天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虽然我不是太懂,但是道姑的脚步加快了,离我渐行渐远了。以上就是我对道姑的采访。

2、与前来旅游的游客的对话: 以下补杨简称补。

补:您好,我们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生,我们正在做一个社会调查,可以占用您一些时间吗? 游人:好嘛。

补:您觉得青城山给您的总体印象怎么样? 游人:还不错吧,景色还蛮好的。

补:那您知道青城山主要是属于什么教派的发源地之一么? 游人:知道啊,道教嘛。

补:那您知道青城山上的一些关于道教的建筑有哪些吗? 游人:这个我还真的不是很了解。

补:那我简单跟您说说吧,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那我继续问您几个问题吧,您知道青城山道教的创始人物是谁吗? 游人:这个,我知道啊,张道陵嘛。 补:看来您对道教还是挺有认识的啊。

游人:哦,对了,刚刚我参观了天师洞。有些关于天师洞的事情我也想了解一下,你可以对我说说嘛。

补:可以啊。就简单说一下吧。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 游人:哦,大长见识啊。

补:谢谢,您与我们的互动,我们的调查就到此吧,祝您游玩愉快。

游客:谢谢。

(我们的同学还是提前做了些功课的。) 3、对话——求签的游客 以下罗常亮简称罗。

罗: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您是来求签的吗? 游客:当然。

罗:能告诉我为什么来求签吗?

游客:可以,其实是因为我儿子快高考了。 罗:所以你来求签?经常有学生家长来求签吗? 游客: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已经求过很多庙了 罗:这里是三清观,你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游客:哦,好像有点了解,三清好像是三位神仙吧,一个是原始天尊,一个是道德天尊„„还有一个是什么就不清楚了。 罗:你看过什么到教的经典吗?

游客:《太上感应篇》和《悟真篇》我有看过一点。 罗:„„我都没听说过,一般人不会看这东西吧?

游客:我家都比较信这个,我以前有个叔叔对风水啊还有阴阳啊什么的很有研究,他也有好多的道教经典,所以我小时候看过一点,不过只看了开头„„哈哈。 罗:不错了,我连开头的没看过。 游客:你应该是学生吧?

罗:对,我们正好要作一个关于道教的调查。谢谢您的配合了,另外,祝您儿子今年高考顺利哈。

(二) 访谈图像记录

备注:因为道姑本身的信仰,她不希望我们多照照片,所以资料较少,请谅解。

三、旅途趣事

在我们小组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看到在很多断层的石块中间插了数量甚多的树枝,带着疑惑,我们请教了经常来爬山的老人,之后了解到,原来四川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小辈出行在外看到有断层的地方就要插入树枝,撑在两个断层之间,有“撑腰”之意,旨在为家中老辈祈福,希望他们年老后不会腰疼。那个老人还送了我们几株茱萸,我们仿佛觉得这次调研活动似乎有了几分古意„„

更让人意外的是,我们还在景区的卫生间门口看到了写着“练气第一峰:气沉丹田 ,紧握双拳”字样的告示牌,大家着实忍俊不禁,开玩笑的同时,我们也确实体会到这是将道教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融入现实生活的体现,也让我们感受到道教思想无处不在的微妙。

四、总结

根据我们在青城山的采访以及观察,青城山的道教随着历史的流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的改变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

首先,我们做了些比较细碎的整理:

在道家修炼方面,修道之人对于道教经籍的研读兴趣更加浓厚。据我们的调查,现在青城山的道士早晚念诵《道德经》和《太上感应篇》,除此还有其他道教经籍,而且较之前的诵经频率有所提高。

在日常生活方面,道士生活习惯甚至穿衣打扮都更加富有现代气息的。我们观察到有的道士着装甚是现代化,虽然是身披道袍,但穿的却是耐克运动鞋而非传统布鞋,他们背着流行的挎包而不是传统布包,同时他们还使用着手机、电脑等等现代化的工具。

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青城山繁荣的旅游业影响,道士道姑的工作不仅限于对道教经典的钻研、日常修炼,更有替香客占卜看卦、对风水命理的讲解,他们在各处开起了餐馆、茶馆,更有为纪念品小店当解说员的,可以说经济来源相当丰富,经济头脑恐怕不比我们逊色。

最后,我们分为宏观和微观进行分析:

从宏观层面看,我们可以看到正式政策的颁布,严格的道教系统,青城山道教学院的创办等等,都可以大体上看出当今社会道教的发展,它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淹没在各种现代文化中,不是在多方文化的刺激下一蹶不振,而是以新的方式、以更加现代的方式蓬勃发展。例如青城山道教学院的创办就是个极具创新的行为,它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青城山道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也科学地继承和弘扬了道教的精髓文化。创立道教学院之后,学生们更系统地学习如道德经、道德神仙、太极拳等道教文化知识以及如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大学基础课程,一改人们心目中道士只念经练拳的传统形象,同时也赋予了青城山道教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是新的道教既沿袭了曾经的文化精粹,又适应当代的文化发展需求。

从微观层面看,不管是从青城山门票的大幅度持续增长,还是山顶建筑的休憩,以及不允许进入殿内等规定,我们都可以看出当代人对道家文化的珍视,青城山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人们心中的一方净土,而在修道人或者说是信道人心中,它仍然是一方圣土,这一点并不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改变。受到道教的清净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的影响,有修道者慕名而来求教学习,也有更多虔诚的游客来青城山参拜宫观、求签祈福。络绎不绝的游客虔诚的敬香或是在随喜功德中表示心意都让人感觉到这种文化并没有流逝,不管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观光旅行还是诚心信道,正如我们这一行来做调查的大学生,我们一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道家文化的熏陶,我们也有开着玩笑说着在中国传统文化课上学到的道家文化知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有着对这份文化的珍视与敬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