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交大《金融学》第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上交大《金融学》第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

2024-01-06 来源:乌哈旅游


第二章 信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或货币让渡给需要者,并约定一定时间内由借者还本付息的行为。

私有制出现以后,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大量剩余产品不断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使得劳动者各自占有不同的劳动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则使交换行为成为可能。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出现了矛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经常发生困难。例如,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时,购买者却可能因自己的商品尚未卖出而无钱购买。于是赊销即延期支付的方式应运而生。赊销意味着卖方对买方未来付款承诺的信任,意味着商品的让渡和价值实现发生时间上的分离。这样,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当赊销到期、支付货款时,货币不再发挥其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只充当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正是由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得商品能够在早已让渡之后独立地完成价值的实现,从而确保了信用的兑现。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别于实物交易和现金交易的交易形式,即信用交易 后来,信用交易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过程,出现了借贷活动。从此,货币的

运动和信用关系联结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现代金融业正是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行为的主体大多以延期付款的形式相互提供信用,即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较发达时期,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信用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总之,信用交易和信用制度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进而,信用交易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商品交换和金融工具的发展;最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成为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

2.商业信用的特点、局限性有哪些?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经营者。由于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在商品交易中产生的,所以其债权债务人都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的企业经营者。

(2)商业信用所贷放的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而不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3)商业信用的基本规模与经济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信用规模会增大;当经济衰落时,商业信用的规模会缩小。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上述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首先,商业信用授信规模的限制。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商品买卖量的限制,生产企业不可能超出自己所拥有的商品量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所以大额的信用需求很难通过商业信用来满足。

其次,商业信用授信方向的限制。由于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所以提供商业信用是有条件的,它只能向需要该种商品的企业提供,而不能倒过来向生产该种商品的企业提供。例如,造纸厂在购买造纸机械时,可以从机器制造商那里获得赊购的商业信用,但机器制造商却无法反过来从造纸厂那里获得赊销或赊购的商业信用,因为机器制造商不需要造纸厂生产的纸张作为原材料。

最后,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商业信用是在众多企业之间自发产生的,经常形成一条债务锁链,如甲欠乙,乙欠丙,而丙则欠丁等。如果这一条锁链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不能按时偿债,整个债务体系都将面临危机。而国家经济调节机制对商业信用的控制能力又十分微弱,商业信用甚至对中央银行调节措施预期的反应完全相反。例如,中央银行紧缩银根,使银行信用的获得较为困难时,恰恰为商业信用活动提供了机会;反过来,当中央银行放松银根,使银行信用的获得较为容易时,商业信用则会相对减少。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和政府都难以有效地控制商业信用膨胀所带来的危机

3.银行信用的特点有哪些?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银行信用不是一般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作为服务中介,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存款信用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聚集起来,再以债权人的身份,利用贷款信用将货币资金贷放出去,所以银行信用发生在银行与企业、政府及个人之间。 (2)银行信用不受授信规模和授信方向的限制。银行信用的提供形式是货币,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使用方向和规模上的限制。同时,由于银行与社会联系比较广泛,而且通过业务联系与调查研究能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特别是中央银行出现后,银行的稳定性和信誉较高,这又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3)与产业周期动态不一致。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银行信用所利用的资本是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本,是与商业资本相对立的,所以它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恰恰相反。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生产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但银行信用由于需求增加和利率提高,资金供应反而紧张。

4.简述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如下: 1.赊销

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卖方与买方签订购货协议后,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付款或以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赊销使商品的让渡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使货币由流通手段转变为支付手段。赊销实质上是提供信用的

一种形式。赊销商品使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产生的。 2.分期付款购买

分期付款购买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购买者先付一部分货款,其余部分按合同规定分期加息支付。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如果消费者不能按期付款,则其所购商品将被收回,而以前已支付款项也将被没收。 3.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包括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品,而抵押贷款通常需要消费者以赊购的商品或其他商品作为担保品。消费贷款一般为中长期信贷。 消费信用主要作用:

(1)消费信用的发展扩大了需求,刺激了经济发展。这种需求的扩大有时是相当惊人的。消费信用过度扩张,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2)消费信用的发展为经济运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消费信用会使广大公众陷于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中。一旦经济萧条,这种借贷数额随之急剧减少,商品销售更加困难,从而使经济更加恶化。

5.简述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剂财政收支短期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6.什么是信用工具?它有哪些特点?

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被称为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 信用工具的特征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信用工具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每种信用工具有各自的特点。从整体上看,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特征:

1.偿还性

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信用工具一般都注明期限,债务人到期必须偿还信用凭证上所记载的应偿付的债务。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信用工具一般都可以在金融市场流通转让。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不能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二是变现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费的交易成本的大小。凡能随时变现且不受损失的信用工具,流动性大;凡不易随时变现,或变现中蒙受价格波动的损失,或在交易中要耗费较多的交易成本的信用工具,流动性小。一般来说,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大,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小;而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债务人信誉越高流动性

越大,反之则越小。

3.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益。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反映的。收益率是净收益对本金的比率。收益率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一是名义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票面金额的比率;二是当期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格的比率;三是实际收益率,即将当期收益与本金损益之和与市场价格的比率。

4.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金融工具的本金会遭受损失的风险。风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违约风险,即债务人不履行合约,不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显然这种风险视债务人的信誉而定,但即使以特定债务人而论,其所发行的债券也有不同风险之分,因为不同债券对同一债务人的资产或收入的索偿权有先后之分,如某一股份有限公司因遭破产而清算,则其剩余净资产或收入应先偿还债券所有人,其次为优先股股东,最后才是普通股股东。另一类风险是市场风险,即因市场利率上升所导致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下降的风险。

大致而论,信用工具的收益性与流动性成反比,与偿还期成正比,与风险性成正比;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与风险性成反比;偿还期和风险性成正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