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新型社会养老模式
2020-06-09
来源:乌哈旅游
2007年第8期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刘飞燕内容提要: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直接进入老龄社会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养老无法应对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随着中国家庭户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面临着新的挑战。居家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广泛推广居家养老模式,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规戋{1,制定扶持政策,积极培育专业化水平的服务人才队伍。关键词:居家养老新型模式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82(2007)08—0048—04中国推崇天伦之乐。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赡养老人被认为是家庭和子女的责任。但是,随着中国家庭户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从老年人的一1、5'理需求出发,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能在自己家里养老。据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南京首次大规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方式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79635人中。有9成老人仍选择在自己的家里养老,希望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同时,老年人的需求在增加,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空巢家庭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变得日益迫切。另一方面,子女数量的减少,核心家庭的增加,子女离巢时间的提早,使儿女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好老人。这些情况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需求迅速增长。但是,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无法应对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国上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加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方面需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面临的主要矛盾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并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和广泛变迁,家庭结构出现了高龄化、小型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家庭出现小型化趋势。“四二一”代际结构的家庭比例逐年上升,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需要赡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孩子。这样家庭需要照顾的老人相对增多,可供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相对减少。同时,面对社会竞争,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用来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受到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但家庭给老年人提供的精神慰藉却变得越来越困难。社会养老是另一种传统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就是指只要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养老模式。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存在很大差距,社会养老面临诸多方面的制约。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现行养老保障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呈逐年增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窄.特别是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仍处于养老保险之外。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步时就没有把已经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包括在内。目前,江苏已有100多※本文系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EYBOl2)的研究成果之一。..48..万方数据 MODERNECONOMICRESEARCH万高龄老年人逐渐失去劳动能力,而且以每年6%以上的比例递增,他们的生活经济保障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二是现行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医疗需求猛增的趋势。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的消费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带病期。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势必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小病拖、大病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和老龄工作的沉重话题。三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不适应老年人El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应该说,福利院和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有利于减轻年轻人照顾老人的压力.缓解家务劳动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使老年人得到较为集中的照顾和有秩序的生活。但是,目前我国现有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不足1%,与发达国家社会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总数的7%相距甚远。据测算,江苏目前仅护理床位就缺少10万张。调查显示,一些办得较好的城市,护理型床位供不应求,床位不仅住满.登记等候的人数超过已住人数。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50、6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庞大人口群进入老年期后。对各种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四是资金投人和投入机制不适应老龄事业的发展需求。社会养老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它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这成为政府财政的巨大经济负担。目前.还没有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自然增长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五是道德建设和舆论宣传不适应进一步形成敬老养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的要求。一方面。传统观念使老人和子女对社会养老存在着较多的顾虑,认为送老人进敬老院或老年公寓是一种不孝行为,老人不愿进是怕给子女增加心理负担。子女不愿把老人送出家门是感觉那样会很失面子。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由于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许多人养老意识弱化。在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同时。家庭又日趋小型化和核心化,其养老功能逐步削弱,而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不允许社会养老全面替代家庭养老,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关键在于探索和建立能够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模式。二,居家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实证分析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而一些养老服务由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无锡市滨湖区率先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怡心园”。它占地1360平米。设有棋牌室、茶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健康咨询室、健身房、太湖书场、老年食堂等多项活动设施。目前,有200多位老人每天到中心学习和参与各项活动。还有不少老人在家享受着中一tl,提供的送饭上门、打扫卫生、生病救助、读报聊天、精神慰藉、采购等上门服务。与“怡一tl,园”略有不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震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都是城市老人,其中尤以空巢老人居多。在这里,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自己跨进中心享受;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由服务员接进中心;还可以通过电话由中心派服务员走进家庭服务。“温馨话吧”、“绿色网吧”、老年京剧票友会都是这里深受欢迎的特色服务项目。自2004年开始。浙江宁波市海曙区积极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全新探索,构建起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走出了一条“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道路。海曙区的居家养老模式,第一步是实行“走进去”.即对一些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第二步是实行“走出来”,就是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人社区大家庭。为此,海曙区政府组织建立了全区老年人情况数据库,掌握了老年人家庭的底数和真实需求.实行动态管理。更难能可贵的是。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实行财政拨款,并列人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政府对社区兴建的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实行资金补助。无论是无锡“怡心园”、震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是海曙区养老模式,其基本点是融合了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长,力图通过社区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养老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信念,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具体来说。它的主要优..49..万方数据 2007年第8期点是:1.居家养老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利用闲置的房屋略加改造即可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有待加强,而精神慰藉的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找到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五是从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更由于社会上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着偏见.使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人员流动性大。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要在社会推行和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社会、家庭等诸多心。可以节约政府大量投资。据有关部J'-IN算。政府投资建设社会养老机构,其初期的固定投人最小为每个床位5万元,而具有医疗保障设施的中高档社会养老机构。初期的固定投入最少为每个床位10万元。再考虑土地成本、固定资产回收以及日常运行成本.每月每张床位政府还要补贴几百元。而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对投入有限,同时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使下岗待业者能够找到服务的机会,调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方面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1.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规划。把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依托规范化的社区服务,这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主要模式。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把发展整个养老事业,尤其是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2.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传统的养老院一般都坐落在城郊结合部或偏远地区.养老院老年人由于远离自己生活过的街区,平时难以与亲人见面.心理易产生一种被家人和社会冷落的孤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事El程,制定整体规划。并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尤其是要把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列为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各级政府的职能之一,统筹社会资源,新建和改建一独感和忧伤感。居家养老则使老人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熟悉的环境能帮助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3.居家养老有利于解决困难家庭养老的后顾之批老年人福利服务的设施和活动场所.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老年福利设施是整个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要依托社区已有资源,充分利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注意发展护理型养老设施,使二、三级综合医院成为本地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一级医院成为社区老年医疗保健的基地。充分利用养老机构已有的忧。相比较而言,居家养老所需费用较低,可以让一部分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也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三、促进居家养老模式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进行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的探索和试点。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话,必然会影响居网络、管理和人员、设施优势,开展对社区老年人的日间照顾和上门服务。建立高效运作的市、区两级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由于各区、各街道之间财力、物力的差异,社区间的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项目也有明显的差异,发展也不平衡。要着力改变目前许多家养老工作的开展。一是居家服务的对象覆盖面不广,目前主要是针对高龄困难老人和对社会有贡献的老人,而对一般老人而言,由于经费、人力等原因较少能享受到居家养老的服务。二是居家养老的经费,筹集的渠道比较单一.目前主要来自于社会福利地方把社区养老工作仅仅归结为民政部门负责的福利事业甚至仅仅是救济事业的狭隘观念。2.制定各种扶持和优惠政策,形成多渠道投入的良性机制。居家养老作为政府组织、推动的一项社会彩票的福利金.而社会福利彩票的收入存在着不确定性,使得居家养老服务难有大的发展。根据宁波海!曙区的经验.居家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政府的财政支持至关重要。仔细算来,政府每年要为老人人均支付2000元.并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三是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活动站、日托站等,由于受到经费、场地、工作人员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扩大业务。四是医疗服务福利事业,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政府一方面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所需经费列人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有所递增;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鼓励社区居家养老的优惠政策。如对社会福利机构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及通过捐赠支持一50—万方数据 MODERNECONOMICRESEARCH社会福利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倡导建立养老慈善基金.如有可能可在社会上发行“养老福利彩票”:鼓励港澳地区和国外经济实体和个人投资养老服务产业等等.形成多渠道投入的良者的读书、唱歌、聊天等方式,使老年人心情舒畅.减轻病痛带来的心理痛苦:对更多低龄健康的空巢老人,则要为他们提供参与社会的途径和舞台.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文体组合,性机制。3.大力培育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居家养老服务是新的“银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必以及举办专门为老年人的各种活动。吸引更多老人走出家庭,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和集体活动。使生活得到充实。四是不断创新服务手段。针对独居老人因得不到及时求助而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宁波海曙须要把培训养老护理员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建立职业资格等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说,养老护理员的素质是决定居家养老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培训中,应有统一的大纲、教材,有一支优秀的区在全区推广安装“爱心门铃”、“挂黄手帕”的办法。又借助81890求助服务平台,专门为老弱病残的老年人设计出使用方便的“81890一键通”电话。老年人有关信息事先输入信息系统.只要“81890一键通”来电,用户信息就会自动显示。如老年人有什么不测.几秒钟后,81890信息系统会自动接通并显示用户信息,从而实现第一时间迅速、合理地组织各种求助力量。总之,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丰富和提升居家师资力量,有一批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社会办学机构,并颁发经国家认可的全国(至少是省市)通用的资格证书,从而把居家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融入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进行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福利的人才高地。要加强有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老年心理学和按摩理疗的基础知识.学会从心理上为老人排解忧烦,从肢体上为老人养老模式的内涵。5.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居家养老模式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目前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性服务,更重要的是精神、情感方面的服务。符合中央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从潜在效益上看,居家养老方式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展示了养老服务解除疼痛。让老人感到亲情的温暖。4.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升居家养老模式的内涵。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要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完善。具体说来:一是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形成一个老年疾病预防、老年医疗和老年康复的三级网络,是保证居家养老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可利用社区各种传媒,大力开展老年健康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可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老年人疾病咨询、老年心理卫生指导;可通过举办“家庭病床”和“社区病床”.使老人在社区内就近接受医疗服务。并降低医疗费用。二是不断拓展生活照料服务内容。社区生活照料服务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亲属照料。弥补亲属照料的不足。减轻亲属照料的压力。除日常到老人家里料理家务、买菜做饭、看病拿药、洗衣拖地外。还可以根据老人的需要,主动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如洗澡、康复锻炼等。三是注重精神慰藉。社区居家养老要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龄老人,可组织中小学生的志愿者与他们互相结对,以加强与高龄老人的代际沟通。为高龄老人带来生命的活力和热情: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通过服务人员或志愿业的光明前景。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居冢养老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养老事业,促进居家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任炽越:《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福利模式》,《人民日报)2005年5月9日。2.李晓华:《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理论学刊)2005年第10期。3.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4。曾昱:《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天府新论)2006年第4期。5.袁彦鹏:《城镇退休职工从单位养老模式向社区养老模式的变迁》,《东岳i仑丛)2006年第3期。作者简介:刘飞燕。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210097)。[责任缟辑:吴群]一5l一万方数据 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新型社会养老模式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飞燕, Liu Feiyan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7现代经济探讨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2007,\"\"(8)1次
1.任炽越 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福利模式 2005
2.李晓华 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期刊论文]-理论学刊 2005(10)
3.许爱花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期刊论文]-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4.曾昱 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期刊论文]-天府新论 2006(04)5.袁彦鹏 城镇退休职工从单位养老模式向社区养老模式的变迁[期刊论文]-东岳论丛 2006(03)
1.期刊论文 刘飞燕.LIU Fei-yan 居家养老: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 -消费经济2006,22(6)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直接进入老龄社会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随着中国家庭户向\"小型化\"和\"高龄化\"发展,家庭养老功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建立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应该是目前我国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体系.
2.期刊论文 齐海丽.张晓军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家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趋势的一种新型模式和选择正在悄然兴起.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和分析范式对于很多的社会现象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试图在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下探讨社区养老问题.
1.庞雷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程创新[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jjtt200708011.aspx
授权使用:黑龙江科技学院(hljkjxy),授权号:3bc6fe43-2c8e-465b-b900-9ded00bfc32f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