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有多少记忆遗产?是什么?
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 World)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
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至2013年6月共有100个国家的299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由成立于1992年的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定,其麾下有66个国家委员会参与。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每两年可申报两部古籍文献。首批自1997年开始,至2009年已先后公布了七批,计193项。 记忆遗产的提名在经过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讨论后,还需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认可,才能被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档案将使用“世界记忆工程”的标志,用于各种宣传品,包括招贴画和旅游介绍上,以提高文献知名度,引起公众的关注。 中国入选名录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1997年入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 清代内阁秘本档
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1999年入选)
该文献形成于17世纪中叶,共24件,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部分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 东巴古籍文献
(2003年入选)
《东巴经》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清代科举大金榜
(2005入选)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标志性文献档案,这些“清朝金榜”均为清代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终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清代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遇重大吉庆,加开恩科。清代的科考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等级,殿试是科考的最高规格,它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对通过了童试、乡试、会试的贡士们进行考试。殿试的成绩榜就是“金榜”。“金榜”是黄纸墨字,书满汉两种文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长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间,宽为0.8至0.9米之间。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金榜”又有文科、武科之分,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右门,三天后收回内阁保存。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 “样式雷”建筑图档
(2007入选)
“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朝廷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保管于北京故宫。 《本草纲目》
(2010年入选)
《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黄帝内经》
(2010年入选)
《黄帝内经》版本是公元1339年由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
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
(2013年入选)
“侨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也叫“汇款与家书同襟”。“批”在闽南语和广东话中是“信”的意思,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信或款被称为侨批。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主要发生地以广东潮汕、福建闽南地区居多。100多年前,大量国人前往东南亚谋生,当时通信相对闭塞,华侨们只能靠侨批传音信、寄钱回家。侨批是维系海外侨胞和国内侨眷的纽带,也是侨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侨批档案”包括“福建侨批”和“广东侨批”两部分。福建和广东保存的侨批档案及相关文献达16万件之多,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达到16万件,包括潮汕侨批10万余件、五邑侨批4万余件、梅州侨批1万多,福建侨批数量仅万余件,但保存时间跨度长,独具闽南特色,是“侨批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一种说法是,侨批档案,广东看数量,福建看精品。侨批具有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有别于一般书信,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录,是未经后来人刻意雕琢的史信,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
(2013年入选)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共有22份珍贵的元代历史档案。这些珍贵的元代档案文献大致年代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由于八思巴文是曾在元代辉煌并流行近百年之后逐渐从人们的视觉和意识中消失的文字,纸质版八思巴文档存世极为稀少,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至今的这4份纸质八思巴文档案对元代时期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依据作用。其他18份藏文铁券文书形成年代大致为公元1304年始到公元1367年止,其内容多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为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包括萨迦法王的法旨,帕竹王的一部分文书。这些档案文书保存完好、发掘并向世人展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对元代西藏地方政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提供极高的研究价值。这22份珍贵的西藏历史档案是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极少部分,是从整理出的近一百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来的年代较久远、价值较高的西藏历史档案。
2. 线性遗产与线路遗产定义及区别。
线性文化遗产(Lineal or Serial Cultural Heritages)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重要表现形式。线性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种形式。 著名的奥地利塞默林铁路和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早在1998年和1999年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线性文化遗产是由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衍生并拓展而来的。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特别是在国家历史上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线性文化遗产亟待引起重视并得到系统保护。中国已建成由19个线性文化遗产约250.000km线性要素所构成的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以期在国土尺度上建立一个集生态与文化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与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线性文化遗产网络,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一个彰显民族身份、延续历史文脉、保障人地关系和谐的文化“安全格局”。
线性文化遗产是新兴的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它着眼于线性区域,所涉遗产元素多样,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准确地评价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潜力,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供给、需求和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诸多方面。同时,还必须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熵技术,以减少误差、提高可信度。以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和长城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包括:
(1)是线状或带状的文化遗产区域,范围大,包括的遗产种类多,反映的人类活动形式丰富。既有地域的特点,也有相互交流和交融积淀的历史。
(2)尺度较大,可以指跨越众多城镇的一条水系的整个流域;也可以指贯穿很多国家的某条贸易之路。
(3)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与变化,相互影响与交流,构成文化带上文化遗存的共性与特性、多样性和典型性,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内在的密切关联。
(4)涉及到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 线性文化遗产
中国线性文化遗产[2] 1) 京杭大运河 2) 丝绸之路 3) 徽商兴起路线 4) 长城 5) 长征
6) 蜀道
7) 茶马古道
8) 郑和下西洋路线 9) 中越铁路
10) 四川泸州龙桥群 11) 护国战争在泸遗迹 12) 四川泸州渡槽群 13) 青藏铁路 14) 唐蕃古道 15) 广西灵渠 16) 秦驰道遗址
17) 塞默林铁路(奥地利)
18) 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印度) 19) 米迪运河(法国)
自1993年至2009年,全球已有法国“南运河”、阿曼“乳香之路”等七项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线路宪章》六十多个缔约国已确认三十多条文化线路,以备推荐给世界遗产委员会,其中包括中国的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两项。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行动指南》中指出,文化线路遗产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过去,人们所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多种类型,但归根到底都是点状的。例如我国的颐和园、故宫等。后来,又将点延伸和扩展到了由多点组成的面,由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组成了面,即文化景观。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观念也随之发展,人类“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文化线路”这一“文化遗产”的新类型和新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1994年于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文化线路遗产”专家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将“线路作为我们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从而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线路”这一新概念;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次大会通过了《文化线路宪章》,“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的大型遗产类型被正式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范畴。这就为“文化线路”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奠定和确立了地位。
目前文化线路的定义尚不统一。根据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6届大会上通过的《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简称为《文化线路宪章》的阐述,文化线路是指“任何交通线路,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其它类型,拥有清晰的物理界限和自身所具有的特定活力和历史功能为特征,以服务于一个特定的明确界定的目的,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它必须
产生于并反映人类的相互往来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相互交流;b。它必须在时间上促进受影响文化间的交流,使它们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上都反映出来;c。它必须要集中在一个与其存在于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中。” 而有的则定义为:“文化线路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结合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世界遗产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遗产类型。和以往的世界遗产相比,文化线路注入了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即由重视静态遗产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方向发展,由单个遗产向同时重视群体遗产方向发展。因此,自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文化线路宪章》,便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但截止到2014年4月,文化线路尚未作为新型的大型遗产类型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范畴。15年间已有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卡姆波斯拉朝圣之路》、法国《米迪运河》等相继列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录 。我国也将对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蜀道等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因此,文化线路具有极高的遗产价值。文化线路已成为了各国遗产保护的“宠儿”。 文化线路不但具有遗产价值,还极具考古价值。通常,文化线路不是单个文化遗产,文化线路沿线都具有群体遗产,文化线路的发展方向是由重视单个遗产向同时重视群体遗产方向发展。因此,文化线路沿线通常都有许多具有很高考古价值的文化遗产。以我国正准备申报文化线路遗产的蜀道为例,其沿线就有许多具有很高文化品位和考古价值的遗产。
例如,四川广汉西北7公里处的三星堆遗址,就是极有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它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古蜀文化遗址,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其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金器等文物。它有“世界第九大奇迹”之称,被誉为20世纪中国和世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世界闻名,其青铜面具与世界奇迹的古埃及金字塔并列登上了埃及国家邮票,我国国家邮政局还专门发行了一套四枚三星堆邮票。有关专家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一种中国文化。此外,成都的金沙遗址等,也出土了许多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
以“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闻名海内外的安岳石刻,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的又一伟大宝库”。据悉,安岳现在已着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线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遗传价值和考古价值,还具有很丰富的旅游价值。由于文化线路基本上是成线状结构,文化线路沿线,一般都有很多文化遗产的遗存和古迹。如果将这些遗产资源很好地加以保护和进行合理的开发,将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现以蜀道为例,说明文化线路的旅游价值。沿着蜀道一线,就有很多极具旅游价值的文化遗产的遗存和古迹。古蜀道是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比古罗马大道还早,不仅是中国唯一,而且也是世界唯一。古蜀道的旅游资源是重
要的财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其相关遗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古道、古驿站、古码头、古栈道、古长廊、人物、传说、诗词歌赋等。在四川境内,蜀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括,朝天棋盘关、明月峡、千佛崖、皇泽寺、昭化古城、牛头山、天台山、剑昭古驿道、剑门关、翠云廊、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评选的“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除西班牙的圣迪亚哥·德·卡姆波斯拉朝圣之路早已入选《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录》外,目前全世界还有7条“文化线路”入选。这些入选的“文化线路”包括:(1)法国的米迪运河;(2)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防御战路;(3)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4)印度的大吉岭铁路;(5)阿曼的乳香之路;(6)日本的纪纪依山脉圣地和朝圣之路(7)以色列的香料之路等,相继列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录》之中,内容涵盖宗教、交通、商业线路。
除了1993年,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卡姆波斯拉朝圣之路早已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外,目前世界上还有7条文化线路人选。那么,在中国,文化线路情况又如何呢?2008年4月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即《文化线路宪章》。该《文化线路宪章》的六十多个缔约国已确认三十多条文化线路,以备推荐给世界遗产委员会,其中也包括中国的丝绸之路、大运河两项备选文化线路项目。 2009年4月10日至4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会议》在无锡召开,在会上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国内一些重要文化线路遗产也已相继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丝绸之路(中国段)、大运河等已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 文化线路遗产的申报,也给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蜀道等都已排上了申遗议事日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运河申遗不成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于2014年正式提出申报。
中国“千年古蜀道”也将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2009年11月9日至11日蜀道沿线的川陕十一个城市的主管官员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四川广元,以“中国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为主题,召开了’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共同商议中国蜀道文化线路的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并发起了中国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倡议。这意味着蜀道申遗工作开始启动。据悉,蜀道申遗将列入第三批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项目。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3. 中国有哪些地质公园?
中国八大世界地质公园,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经过表决一致同意,其中有江西庐山、云南石林、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河南云台山、河南嵩山、广东丹霞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8个中国地质景观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此次表决通过的世界地质公园全球共有28处。 中国八大世界地质公园,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的六条定义:(1)有明确边界,有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由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址组成,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2)这些遗址彼此联系并受公园式的正式管理及保护,制定了官方的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3)支持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能加强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促进当地的文化复兴;(4)可探索和验证对各种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5)可用来作为教育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有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6)始终处于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所在国政府必须依照该国法律、法规对公园进行有效管理。
4. 美英等国家为何不参与非物质申遗?
5. 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的中国元素。
活字印刷、古琴、水墨画、宫殿建筑
6. 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是流传在民众中的信仰心理和行为。 从民间信仰的产生和存在的心理根源上讲,它起源于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敬畏和向往。以及对社会形态的一种无奈的心理安慰,人们需要为心灵找寻一个庇护所,以化解对现世人生的不满与困惑。它关注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呼声,给人们精神支柱。
在民间信仰中,人们能根据各自的需求,找到相应的神明。为能发财,供奉财神;为求得子嗣,向送子观音求拜;为治好病,去拜药王庙;天旱了求龙王降雨;水涝了向河神上供;虫咬庄稼了则请虫王处置。家中各物也都有专门的主管者:门有
门神,灶有灶神,喝水有井泉龙王,宅基有土皇大帝;社会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供奉的神,如占卜祖师鬼谷子、中医祖师华佗、中药祖师李时珍、风水祖师刘伯温、戏园祖师李隆基等。为的是各自行业的兴旺。这众多的神灵各司其职,提供了满足人们各种具体实际需求的机会。民间信仰的功利性背后是世俗化的倾向。它是与信仰主体的世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 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实用性的追求注定其是世俗化的, 而非超乎于理性之上的。
民间信仰所宣扬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当代仍能起到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例如对家庭祖先的祭祀,能起到增强家庭团结,强化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作用。对神林、神树、神山的信仰,保护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民间信仰中的许多地方神,一般都是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世人楷模转化而来,如民俗信仰里的关公,关公俗称武圣,其神职是驱邪除恶,保护一方民众的平安。这与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民众生活动荡不安,需要祈求关公这样骁勇善战的武将来保护紧密相关。对他们的祭祀、崇拜,可以培养人们一种良好的思想品质,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起到教育民众的作用。民间信仰有爱国守法、好善重德、和平包容的传统,经过一定的引导、重建和提髙,很容易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心理功能、道德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发挥,有益于社会稳定、道德优化,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文化生活的健康、丰富与活跃。
中国的民间信仰往往融儒、佛、道和其他宗教于一体,在他们看来基督教的上帝和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的菩萨和道教的神仙一样,都是神通广大、威力无边的超人,是人一生命运的主宰和救世主。民间信仰中的许多内容也受此影响,同时吸取了多种宗教的信仰内容和崇拜方式,从而出现了一批看上去或非佛非道、或亦佛亦道、或土洋结合的信仰形式。其多神性、多教性、和谐性无形中制约着、推动着五大宗教的发展规模和风格,不使一神教过度膨胀,又使各教互相尊重,共同发展。基督新教在中国传教100多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教徒70万人。近30年,基督新教迅猛发展,教徒已在三五千万。其重要原因之一,以前的民间多神信仰抑制了基督新教的发展;后来民间宗教被不断扫除,宗教生态失衡,为基督教的大发展扫清了信仰上的障碍。不仅如此,清除民间宗教,也弱化了儒、佛、道三教的根基,更有利于基督教的膨胀。香港梁家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一书中指出:“民间宗教在农村遭到全面取缔后,妨碍民众接受基督教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均告去除,于是农民便将宗教感情转而投向基督教,基督教成了原有宗教的替代品。”民众的宗教观念和感情是无法通过社会运动扫除的,它会在适宜的时候转移到新来的宗教上。当然,农民信了基督教,也会使它民间宗教化,带上巫教和功利的色彩。我们对基督教已经相当开放了,唯独对本土草根信仰还有诸多限制,这不是一个正常状态。 从世界宗教发展新趋势看,民间宗教与主流宗教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甚至主流宗教不断民间化、民族化、地区化、生活化,成为民众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这一过程将会持续下去。
原来传统主流宗教的政治优势与特权已经丧失,它们只能以民间社团的身份生
存于社会,另一方面,民间信仰将与主流社会建立起正常的沟通渠道、和谐互动的关系,得到社会精英群体的承认和参与,成为社会稳定的力量。
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些目标与民间信仰的主张是大体相同的。中国的民间信仰, 蕴含着遵纪守法、敬夫爱子、重老尊贤、天人合一、帮助别人、劝人为善的思想。这些思想实际上也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 民间宗教所涉及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全面关系。信仰的核心实际上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追求, 也是民间宗教信徒的追求。所以, 民间信仰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信仰也在变。我们应当扩大自己的视野,更新已有的观念,给予民间信仰与其他宗教平等的地位,发挥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妈祖、„„
7. 西递和宏村管理模式反映出的遗产归属问题。 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8. 高句丽文化遗产中涉及的主权问题。
苏州消息 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1日决定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30个。
中国代表团团长、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会议作出决定后致答谢辞时说:“这是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带给中国人民的一份厚礼,同时,它又是一份光荣的责任、义务和历史的使命,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的信任、期待与激励。”
他表示,中国期待着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申报的高句丽古墓群项目也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他说:“中国政府支持中国文物界、学术界与朝鲜同行积极磋商,并展开一切可能的、有益的技术合作。”
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
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
高句丽政权始于公元前37年,止于公元668年,曾是中国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高句丽政权发韧于今辽宁省桓仁县,公元3年迁都至国内城(今吉林集安),427年再迁都至平壤。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历时465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对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进行维修,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轮廓逐渐清晰。
中国高句丽问题专家、吉林大学教授魏存成说,“中国境内的高句丽古迹反映了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历史文化。高句丽山城与平原城共存的‘附和式王城建筑’更开创了中世纪都城建筑模式的一个先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为,中国境内的高句丽文化遗产“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高句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
列席会议的以色列观察员艾里亚胡·斯特恩向记者透露,“会上有关高句丽古迹的介绍非常精彩。介绍完后,代表们讨论了不到10分钟,就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 慰安妇申遗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对中国为南京大屠杀及慰安妇相关历史档案申遗一事,日本政府24日通过质询答辩书,称“对此感到极其遗憾”。日本将“继续向中国提出抗议,要求撤销申请”。答辩书还称,“日军确存在杀害平民及掠夺行为,但具体(死者)数量存在争议,难以断定。”
针对此次申遗活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6月10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进行申报,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以防止此类违人道、侵人权、反人类的行为在今后重演。
中国、韩国、日本学者昨天会聚于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中国与韩国学者昨天联合向全世界宣告,将首次联合把“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反思历史、抢救历史,体现人类的良知。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表示,作为“慰安妇”问题最大的受害国,我国人大这样的立法机构应该通过议案,来敦促日本政府承担战争罪行以及向受害者道歉并赔偿,同时我国也要向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学习,出台相关的政策或决议,更好地关心受害者的生存状况,支持她们向日本政府讨还清白的义举。
“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日本政府及其军队所实施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日军在其占领地区普遍设立了各类被国家默许的“合法”强奸中心——慰安所。在这一制度的奴役下,大量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在东南亚殖民地的欧美各国妇女,惨遭日军的蹂躏。
苏智良教授表示,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近一个多月中,中国大陆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离世。目前,他所知道的大陆“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17人左右,关心和援助这些受害老人,抢救性地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对于“慰安妇”制度的战争罪行,日本在法律层面上从来采取回避和不认错态度,早在1988年5月,竹下登内阁的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就宣称,“慰安妇”是“商业行为”,“慰安妇”是为了赚钱。1994年,曾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胡说,“慰安妇”不过是“军队的公娼”,日本的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1997年1月,官房长官梶山静六严厉批评教科书关于“慰安妇”的记载,再一次胡说“慰安妇”都是自愿的,是为了赚钱,与妓女没有区别。最近一年更是逆流汹涌,从首相安倍晋三到大阪市市长桥下等人,都在慰安妇问题上歪曲事实乃至彻底否认责任。
于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亚洲“慰安妇”问题工作会议昨今两天在上海举行,数十位亚洲学者回顾总结了各国搜集“慰安妇”资料和研究的现状,探讨深入调查和跨国合作事宜,并将探访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位于东宝兴路125弄的“大一沙龙”遗址和位于四川北路2121号的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遗址。
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大量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
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西亚历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韩惠仁对上海档案馆珍藏的“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档案等进行了细致研究,档案中包含“东沟浦上路6号慰安所”略图等,结合当时警察局、卫生部的资料,韩惠仁据此判断:上海地
区关于慰安所的实际行政权完全掌握在日军手中,初期日军通过民营化的非法方式管理慰安所,后开始利用上海特别市政府制定娼妓取缔规则,把暗娼制度改成公娼制度。他认为这是日军在运营慰安所方面,逃避国际法的指责而使用的狡猾的统治方式。主办方表示,中韩两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也是日本“慰安妇”制度最主要的受害国,两国学者除了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还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并合作建立“慰安妇”专题网站。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仅存的重要记忆在消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来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截至2013年6月共有100个国家的299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已有九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东巴古籍文献、清代科举大金榜、“样式雷”建筑图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侨批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等。
与会中外学者强烈呼吁,各国档案管理部门应全部开放“慰安妇”、慰安所相关文献,特别是亚洲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读20世纪的历史,以达成共识。
10. 鸟巢、水立方能否申请文化遗产?
(一)文化遗产的定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中对文化遗产的定义有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条。其中“建筑群”的定义是: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光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群。
(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
1、申报项目自身的价值
(1)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代表一种(或几
种)文化,尤其是处在不可挽回的变化之下,容易损毁的遗址。
(6)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化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关联,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实物。
2、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该遗产项目环境的协调及对不协调状况的整治克服程度。 11. 著名文化遗产公约内容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
质遗产而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公约》特别要求对各国和各地区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清点,列出急需抢救的重点和有重要代表意义的遗产项目,并要求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会员代表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协调有关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门委员会每年都会审议各国申报的遗产,然后决定是否将其列入名录。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三项人类非遗名录。
《公约》已有146个缔约国,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条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选举产生的24个成员国组成,是《公约》执行机构之一。
世界遗产公约的全名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威尼斯通过的决议。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是世界范围内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公约。
于2001年11月2日在第31届大会上正式通过并实行。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差异的利弊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行政规划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