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2023-08-28 来源:乌哈旅游


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对于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平安要求如下:

1、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压力容器平安操作规程;.

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是受过培训,经过考核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了解

压力容器根本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熟悉操作工艺条件;

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1、压力容器的管理范围

工作压力大于0.7kg/cm2表压的反响罐,暖气设备等。

工作压力大于1kg/cm2表压的气瓶。

工作压力小于15kg/cm2表压的高压贮氨罐。

以上均属低压。

2、执行?国家劳动总局压力容器平安监查规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平安检查暂行条例?进行维护检修、使用和管理。

.

3、压力容器要严格按照上述规程,定期进行检查、试压、探伤和变形的测定。

监督压力容器的正确使用,车间要维护好压力容器。

4、使用容器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容器的技术性能制定容器平安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5、容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压力、温度条件使用,不得在超温、超压和超负荷下运行。变动温度、压力控制指标,报请领导批准,方可变动。

6、使用容器的单位,必须对每台压力容器进行编号、登记、建立设备档案。

7、加强容器、管道的防腐工作,容器和管道外外表要经常喷刷保持油漆完整。

8、容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严格遵守平安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定时、定量、定线的进行检查。

9、生产技术部对容器的使用、维护、检验和管理进行全面监督。

10、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和紧固工作。

11、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容器,在投入使用前,应做内外部检验,必要时做全面检验。

〔1〕停断使用二年以上,需要恢复使用的;

〔2〕由外单位拆卸调入将安装使用的;

.

〔3〕改变或修理容器主体结构,而影响强度的;

〔4〕更换容器衬里的。

12、压力容器配备的平安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查,并保证平安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

13、压力容器发生异常现象,如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可值,采取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受压件发生裂纹、鼓泡、变形、泄漏等缺陷;平安附件失效;紧固体破坏等不能平安运行,操作着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报告。

压力容器平安操作的根本要求

正确、合理的操作和使用压力容器,是保证容器平安运行的重要措施,其根本要求是平稳操作,防止超压、超温和超载。

压力容器的平安平稳操作主要是指缓慢地进行加载和卸载以及运行时保持载荷的相对稳定。它取决于操作人员对容器的平安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的熟练程度以及操作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其中特别应注意容器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以及盛装液化气体和容器的装载量和控制和调节。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往往可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或事故的进一步恶化。为了防止容器在运行中发生超压、超温和超载,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执行平安操作规程,保证工艺操作条件,提高操作时的工作责任心。

2. 在某些关键阀门和操作装置上挂平安操作牌,或者装设平安连锁装置,防止误操作。

.

3. 充装液化气体时应严格计量,严禁超装,防止意外受热。

4. 装设可靠的平安泄放装置和超压报警装置。

5. 操作工艺上的间歇操作和开停车时,应尽量做到压力、温度的平稳升降,防止不必要的开停车。

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管理及维修保养制度

4.1 锅炉、压力容器是固有危险较大的承压易爆设备,为使其平安经济运行,确保职工和国家财产平安,制定本制度。

4.2 设备副厂长必须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平安技术管理负责。

4.3 有关部门在购置锅炉、压力容器或购置带有压力容器的设备时,必须严格把关,应从有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厂家购置。所购锅炉、压力容器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包括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水压试验证明等〕、有关图纸和其他技术资料以及省级技术监督部门签发的产品制造质量平安监督检验证书;进口产品还应有省级技术监督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机构审核盖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平安性能监督检验报告?。

4.4 燃油锅炉使用的油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油种从正规油品供给处购置,严禁使用私自炼制的劣质油品作燃料。

4.5 严禁有关部门、车间自行焊制压力容器投入生产使用,否那么由责任部门、车间承当因此造成后果的全部责任。

.

4.6 锅炉、压力容器安装前,须将锅炉平面布置图及标明与有关建筑物距离的图纸,送交市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机构审查同意;否那么,不准施工。

4.7 压力容器在安装后投入使用前,负责安装的责任部门应按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那么?的要求,向市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并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4.8 有关责任部门在办妥压力容器使用手续后,应将完整的资料和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登记使用证明书全部移交给档案室,并将登记使用证明书复印一份交由安保科存档。

4.9 设备科负责编制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方案,负责联系专门检测 机构落实实施,并将年检报告书复印一份交由安保科存档。

4.10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部门应严格执行?锅炉房平安管理制度?和 ?空压机房平安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应进行经常性平安教育和定期考核,杜绝操作中的不平安行为。

4.11 安保科和相关车间应监督检查操作工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发现“三违〞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4.12 压力容器设备投入运行后,设备科应建立设备台账,并归档保存其设备原始资料和检验、检测、修理、更换记录等资料。

4.13 操作工应认真做好例保、周保等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加油润滑动作部件。

4.14 加强平安阀、水位计、压力表、低水位报警器、减荷阀等平安附件的维护保养,使平安附件灵敏、可靠、准确。如三大平安附件中出现三缺一现象,必须立即紧急停炉处理。

.

4.15 按规定时间间隔采集锅炉、压力容器运行确实实数据,如实记录; 严禁超前记录和弄虚作假等违章行为。

4.16 锅炉水处理工应按规定的内容要求和工程进行水质化验并如实记录;假设发现水质异常,应及时通知锅炉工进行排污直至紧急停炉。

4.17 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严禁脱岗、串岗、睡岗。

4.18 按期进行设备预防性的到期检修维护,并将维护情况存入微机管 理。

4.19 锅炉、压力容器的大修、改造应由生产厂家或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专业平安检修队承当,使用部门未经技术监督部 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

4.20 根据市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意见,对不符合平安要求的压力容器应

及时淘汰。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1为进一步加强大连东方昆仑不锈钢工业〔以下简称公司〕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平安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确保公司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平安合法运行〔减少人员伤害风险〕,特制定本管理方法。

1.2本管理方法适用于公司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和压力管道的平安管理。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

.

1.3.2?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条例〉的决定?

1.3.3?压力管道平安管理与监察规定?

1.3.4 ?工业管道的根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平安标识?

1.3.5?气瓶平安监察规定?

2、定义和术语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 60℃ 的液体的气瓶〔不含仅在灭火时承受压力、储存时不承受压力的灭火用气瓶〕。

2.2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3、 管理职责分工

3.1管理部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平安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3.1.1负责制订本管理方法;

3.1.2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使用部门进行平安监督检查及业务指导;

.

3.1.3催促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档案;

3.1.4做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人员的平安教育,确保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3.1.5参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事故调查分析。

3.2生产部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其职责如下:

3.2.1〔关键控制活动〕负责本单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备管理工作,参加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的技术交流及方案的审查; 制定本单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编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3.2.2〔关键控制活动〕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单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人员证书〞,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操作人员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3.2.3〔关键控制活动〕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验收合格的压力容器,必须在投用前填写当地压力容器登记卡逐台办理使用证,对验收合格的压力管道在投用前办理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严禁无证运行;

3.2.4〔关键控制活动〕负责根据定期检验报告及本单位的检修方案编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方案,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次年的检验方案报管理部并组织实施;

.

负责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和压力管道的在线检验,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3.2.5〔关键控制活动〕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技术档案并进行动态维护。档案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证明、出厂技术资料、安装竣工验收有关资料、检测检验技术资料和报告、修理改造方案、记录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平安附件校验报告、设备故障与事故的记录和调查分析报告等。

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管理

4.1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职责分工建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平安管理细那么和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随意变更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工艺参数。

4.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操作人员必须熟知操作规程,了解操作设备的技术特性、结构、工艺流程、参数,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防范措施、事故处理方法等。

4.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应保持平安附件的有效、齐全、灵敏、可靠,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4.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发现以下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使用单位规定,及时向生产和管理部门报告。

4.4.1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4.4.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平安的现象。

.

4.4.3平安附件失效。

4.4.4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平安运行。

4.5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停用时,使用单位应做好维护保养及检查工作,采取防腐措施,有条件的应采用氮气封存。再次运行前必须对其全面检验,消除影响平安的隐患,严禁原因不明、措施不力、盲目投运。

4.7压力容器的移装、过户、报废须经原发证单位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内部移装或调出的压力容器应由调出单位提供设计、制造、安装的原始资料和检验、改造、修理、事故等资料。

4.8压力管道的色标按照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根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平安标识?执行。如:空气管道为浅灰色,颜色标准编号为B03;氧气管道为浅蓝色,颜色标准编号为PB06。

5、平安附件管理

5.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应按规程要求,分别装置平安附件,并在使用中加强维护和定期校检,保持齐全、灵敏、可靠。

5.2选用的平安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校验记录。

5.3平安阀、压力表每年至少校验1次,校验结束应进行铅封挂牌,并标明有效期或下次检验期,校验报告应及时归档。

.

6、气瓶管理

6.1使用单位的营销部门负责所用气体的采购并委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运输单位负责运输。

6.2使用单位的生产部门应设专用库房或储存间存放气瓶,气瓶仓库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要求,使用单位应明确各种气瓶存放数量并严格执行。

6.3使用单位的生产部门应对气瓶的品种、数量、颜色、气瓶的有效期及附件完好情况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做好记录。

6.4气瓶贮存应符合如下要求:

6.4.1.1现场使用乙炔气瓶,原那么上储存1瓶备用。气瓶应直立贮存并设置防倾倒装置。设置“乙炔气瓶存放点〞、 “严禁烟火〞等平安标志。

6.4.1.2贮存间与明火或散发火花点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且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贮存间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等设施,气瓶要防止阳光直射,在其附近设置消火栓,并配备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6.4.1.3严禁与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间储存。

6.4.2.1氧气瓶必须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如氢气、乙炔气等分室贮存或间距大于5M,并设有相应的灭火器材。

6.4.2.2在现场或车间内用带门的铁框架作为贮存间,气瓶应直立贮存并设置防倾

.

倒装置。设置“氧气瓶存放点〞、 “严禁烟火〞等平安标志。

6.4.2.3贮存间不得靠近热源,且在周围10米内严禁火种。附近禁止存放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

6.4.2.4存放瓶装氧气、乙炔气应定点隔离存放,两者间距至少为5M,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

7、压力管道末端挂牌

7.1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摸清各类管道末端端口数量,统一制作压力管道末端标牌。

7.2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各类管道末端端口的阀门及时落实挂牌。

7.3指定专人负责,在管道末端端口的阀门处实施挂牌的标牌上,必须标明各种介质的名称〔中文〕、压力、编号、责任人及联系 。

7.4标牌制作做到文字醒目、悬挂牢靠。

7.5定期对管道末端端口的阀门标牌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标牌脱落、破损或字迹模糊时,应及时重新悬挂标牌,确保标牌的完好。

7.6标牌制作的材料为铁〔铝〕皮,黄底加黑字;规格为66×56mm。

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处理

.

8.1按照修改后的?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8.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和评估。

8.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宝钢国际工厂管理部〔转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

8.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或者泄漏,在抢险救援时应当区分介质特性,严格按照相关预案规定程序处理,防止二次爆炸。

8.5事故发生单位应积极配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