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艺工法标准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艺工法标准

2021-03-19 来源:乌哈旅游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艺工法标准

1.1 一般规定

1.1.1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1.1.2 避雷引下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明装敷设引下线截面,采用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得小于8mm,采用镀锌扁钢时其截面不得小于12×4。引下线应沿最短路线引至接地体,弯曲处应制成软弯,常规应大于90°弯。明装引下线距墙面为15mm,每隔1500~2000mm应设置支持架固定。

2 暗装引下线,利用建筑物中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作为组成时,至少要选用4根柱子且每根柱子至少要有2根主筋通过连接焊接组成一体后,作为引下线。 1.1.3 引下线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在柱内主筋绑扎后,按设计要求施工,经检查确认,才能支模;

2 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暗敷埋入粉刷层内的引下线,经检查确认不外露,才能贴面砖或刷涂料等;

3 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引出明敷的引下线,先埋设或安装支架,经检查确认,才能敷设引下线。

1.1.3 引下线测试点的设置是,先将地面以上1400mm的线段,用开口钢管、角钢等预以保护,然后在1500~1800mm处应设断接卡子作为测试点。暗装时可引到接地电阻测定箱中。 1.1.4 接地线裸露部位应设置保护装置,以防止机械损伤。凡易遭受损伤部位应用角钢加以保护。接地线穿越墙壁时应预留明孔,及预埋钢管作保护套管。

1.2 施工准备

1.2.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按施工图设计变配电室接地干线的位置进行放线、确定线路,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3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检查钢筋连接完成情况并符合要求。 1.2.2 材料准备 同24.2.2条内容。 1.2.3 施工机具

同24.2.3条内容。 1.2.4 作业条件

1 防雷引下线的作业条件

1)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时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能达到上人操作的条件。 2) 利用建筑物柱筋做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3)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时,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能达到上人操作的条件。

4) 防雷引下线明敷时支架已安装完毕,建筑外装饰应完毕。 2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1) 支架安装完毕。

2) 保护管已予埋好。

3) 土建抹灰完毕。在配合土建结构施工的同时,做好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

1.3 材料质量控制

同24.3内容。

1.4 施工工艺

1.4.1 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引下线敷设→断接卡子制作安装 1.4.2 施工要点 1.4.2.1 定位放线

1 按设计规定变配电室接地干线的位置进行放线。做好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固定牢固。

2 引下线沿外墙面明敷时,应在表面进行弹线或吊铅垂线测量,以确保其垂直度。 1.4.2.2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

同24.4.2.5接地干线安装中室内接地干线敷设施工要求。 1.4.2.3 避雷引下线安装

避雷引下线常用镀锌扁钢不小于-25mm×4mm或镀锌圆钢不小于φ12mm材料加工制作。引下线的数量位置由设计定。如无设计要求时一般设在建筑物伸缩缝的两侧以及每隔18m处。

1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

1) 利用建筑物主筋作暗敷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6mm 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引下线的上部与接闪器焊接,下部与接地体焊接。并按设计要求的高度设置测试点,测试点用-40mm×4mm镀锌扁钢制作,与引下线主筋焊接,并安装测试盒保护。在盒盖上应作出接地标记。测试点无设计高度时,应在距室外地坪0.5m处安装测试点。如果测试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必须在踞室外地坪0.8m~1m处预留导体加接外附人工接地体。

2) 引下线沿墙或混凝土构造柱暗敷设:应使用不小于φ12mm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5mm×4mm的镀锌扁钢。施工时配合土建主体外墙(或构造柱)施工。将钢筋(或扁钢)调直后与接地体(或断接卡子)连接好,由下到上展放钢筋(或扁钢)并加以固定,敷设路径要尽量短而直,可直接通过挑檐或女儿墙与避雷带焊接。

2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1) 首先将引下线调直,然后根据设计的位置定位放线安装支持件(固定卡子),支持件(固定卡子)应随土建主体施工预埋。一般在距室外护坡2m高处,预埋第一个支持卡子,随土建主体的上升依次预埋所有支持卡子,卡子间距1.5m~2m,但必须均匀。 卡子应突出墙装饰面15mm。

2) 将调直的引下线由上到下安装。用绳子提升到屋顶将引下线固定到支持卡子上。上部与避雷带焊接下部与接地体焊接,依次安装完毕。引下线的路径尽量短而直,不能直线引下时,应拐弯,应做成弯曲半径为10倍圆钢的弯。

3) 明装引下线在断接卡子下部应外套塑料管以防机械损伤,为避免接触电压,游人众多的建筑物,明装引下线的外围要装设护栏。

3 重复接地引下线安装

1) 在低压TN系统中,架空线路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其PEN或PE线应做重复接地。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在每个建筑物的进线外均需做重复接地(如无特殊要求,对小型单层建筑,距接地点不超过50m可除外)。

2) 低压架空线路进户线重复接地可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做引下线。引下线处可不设断接卡子,N线与PE线的连接可在重复接地节点处连接。需测试接地电阻时,打开节点处的连接板。架空线路除在建筑物外做重复接地外,还可利用总配电屏、箱的接地装置做PEN或PE线的重复接地。

3) 电缆进户时,利用总配电箱进行N线与PE线的连接,重复接地线再与箱体连接。中间可不设断接卡,需测试接地电阻时,卸下端子,把仪表专用导线连接到仪表E的端钮上,另一端连到与箱体焊接为一体的接地端子板上测试。

4 引下线各部位的连接:当引下线长度不足时,需要在中间做接头搭接焊接。扁钢搭接长度不小于宽度的2倍,三个棱边都要焊接。圆钢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两面焊接。

1.4.2.4 断接卡子制作安装

1 接地装置由多个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子,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建筑物上的防雷设施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1.5m~1.8m处设断接卡并安装断接卡箱。

2 断接卡有明装和暗装,断接卡可利用不小于-40mm×4mm或-25mm×4mm的镀锌扁钢制作。断接卡子应用两根镀锌螺栓拧紧,引下线的圆钢与断接卡子的扁钢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而且两面焊。

1.5 成品保护

1.5.1 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饰面。 1.5.2 拆架子时不要碰撞引下线。

1.5.3 变配电室安装设备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

1.6 安全、环保措施

1.6.1 使用电焊、气焊焊接时,应远离易燃易爆的物体。焊接时应用铁板遮挡焊星飞溅,防止烧坏建筑成品及机械设备并随机配备灭火器,以防引起火灾时灭火之用。

1.6.2 使用电动机具,如电锤、电钻、切割机、电焊机等,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与供电系统的重复接地线可靠连接。电动机具接线要正确连接,牢固可靠,并设闸刀开关和漏电保护器防雨配电箱,机具配电线路应符合临时供电规范要求。

1.6.3 搬运材料、机具、设备时,应小心谨慎,防止碰撞损坏材料、机具和设备,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防止碰伤、砸伤。

1.6.4 刷油防腐现场严禁有火源、热源。操作时严禁吸烟等。熔化焊锡、锡块,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

1.6.5 使用机械时产生的噪音要有防止噪音扩散的措施。

1.6.6 施工现场保持清洁,做到工完场清。施工中产生的垃圾,机械产生的油污应及时清理干净。

1.7 质量标准

1.7.1 主控项目

1.7.1.1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处理,且无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7.1.2 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7.1.3 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7.2 一般项目

1.7.2.1 钢制接地线的焊接连接应符合本标准第24.7.2.1条的要求。材料采用及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本标准第24.7.2.2条的要求。

检验方法:实测、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1.7.2.2 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检验方法:实测和检查安装记录。

1.7.2.3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检验方法:检查接地装置安装记录。

1.7.2.4 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2 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300mm ;与建筑物墙壁间隙10~15mm; 3 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4 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根为15~100mm ,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文; 5 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检验方法:实测、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7.2.5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应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7.2.6 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连接,应采用编织铜线。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7.2.7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8 质量验收

1.8.1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系统(每变配电室)作为检验批。

1.8.2 检验批的抽查数量:避雷引下线全数检查,接地干线按不同类别各抽查5处,接地线与设备连接抽查设备、器具总数的10%。

1.8.3 检验批的验收按本标准3.0.25条进行组织。

1.8.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60702 060207。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15

(Ⅰ)防雷引下线 06070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分包单位 验收部位 项目经理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单位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检查评定记录 主控项目 2 1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处理,且无遗漏。 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第1.7.2.1条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1 钢制接地线的连接和材料规格、尺寸 2 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一般项目 3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4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03-2015

(Ⅱ)变配电室接地干线 060207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单位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检查评定记录 主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控1 项引出干线连接。 目 1 钢制接地线的连接和材料规格、尺寸 2 第1.7.2.1条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记录 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3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 一般项目 4 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300mm ;与建筑物墙壁间隙10~15mm;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根为15~100mm ,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文;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应过零序电流互感器5 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6 连接,应采用编织铜线。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