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全县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我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我们围绕教育局和教研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严把教学质量关,全面推进课改善程。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研究、引领、服务”功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学生素质,引导学校走一条轻负担、高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规范课程管理,完善检测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进取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课程设置管理规范化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相关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各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新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进一步规范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本事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进取开展教改教研活动,进取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素质的构成与发展供给有效的资料和空间。
(二)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
1、抓实团体备课。先周备课,充分发挥团体智慧,既在研究课标、处理教材、教学构思、构成教学案上下功夫,更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备课时首先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前提,以此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学科备课资
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实施电子备课,安排骨干教师撰写或团体讨论通用学案,更加关注个性化学案的设计,既体现资源共享,又体现个人风格。
2、优化“345”学科基本教学流程。对不一样课型的教学流程,不断创新、提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每一节课中都要切实落实精讲点拨、合理控制讲授时间,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进取性,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和空间;加强随堂检测和反馈纠正。经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教研室分学科组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指导“345”课堂教学示范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交流学校开展“345”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做法。评选“昌乐县小学‘345’课堂教学研究品牌学科”。采用自主申报方式,由教育局评审推出“昌乐县小学‘345’课堂教学研究先进学校”。
3、教学质量检测常态化。重点开展基础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同时制定优化常识学科检测实施办法。开展教学质量“四测四清”活动。及时调控常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阶段性、过程性检测,加强学科抽测、随堂检测和跟踪检测的力度。质量检测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树先挂钩。但不能作为唯一条件。
(1)当堂检测。教师要进行随堂训练,当堂达标,到达堂堂清。教研室建立随堂检测备忘录。经过“计划听课、推门听课”方式,根据网上公开的学校、班级课程表安排,每月一次选取部分学校对教学常规进行随机抽查,强力调控教学进度。每学科在1—3年内建立全覆盖的随堂检测备忘录。
(2)单元检测。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单元过关检测,到达单元清。学校要将检测的试题保存积累,教师要对检测数据做好具体分析,时刻掌握学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教学不足。
(3)阶段检测。教研室根据教学进度,对各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抽测,到达“阶段清”。不断完善新学年教学质量检测方案,合理运用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矫正,帮忙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4)期末检测。学校要精心组织期末检测,到达“学期清”。强化检测分析,构成检测试卷分析报告,找准阶段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计划和策略。
二、加强区域教研,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学校管理。突出教学视导的“导”的功能。今学期,将调整教学视导时间,安排在上半学期进行。对不一样层次的学校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建立相同起点的竞争体系,对学校实施分系列评价。促进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加大教师评校和学生评教的满意度调研。
继续倡导学校领导兼课、任课制度。12个班及以下的学校校长必须兼课,学校业务干部必须兼主课,12个班以上的学校校长兼课每周至少2节。视导时,组织对校长的业务学习、任教情景调研。
2、教师管理。完善教研员联系学校机制与区域教研机制,经过虚拟教研方式,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加强名师培养,充分发挥引领和服务作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吸纳名师培养对象,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对中心教研组成员进行重点调度和动态管理,建立专业引领发展机制、校本研修机制、网络研讨机制、评选激励机制,成员逐渐到达“三能三硬”,逐步培养成为我县学科教学的带头人乃至省市级名师。在学科教学专题论坛活动发挥带头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养目标上,明确方向指路子,帮忙他们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培养途径上,校本培训厚底子,提高教学教研本事;培养机制上,岗位锻炼压担子,经过新教师见面课,外出学习汇报课,课改研讨课,促使其迅速成长,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3、开展学科教学研讨,进行优秀教学论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
三、开展根基教育,实施个性化育人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经过活动推动,评价促动,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发展奠定根基。
1、广泛开展以“读经典书、说普通话、发标准音、写规范字”为核心的“四项基本功锻造工程”,建立健全达标创立活动的组织机构、制度保障等长效机制。
2、学科活动常态化。举办“小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本事”、“小学生英语风采”等展示活动。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识问答、自然观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素养纳入学生成长档案,经过等级、标志性成果、描述性评语等形式进行评价。
3、体育教学以篮球技能培养为突破口,每年十月份进行小学生基本功测验。次年的四月份举行小学生篮球技能展示活动,以促进我县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行动研究,实现教学改革创新新突破
1、进取开展根基教育与闲暇教育。各学校要把根基教育、闲暇教育与“四项基本功工程”达标创立活动紧密结合,探索如何利用在校时间与闲暇时间进行根基教育。将闲暇教育资料纳入学校课程管理,做好文化学科的促优补弱与闲暇教育资料的结合,强化教师、家长的闲暇教育意识,围绕学生构成健康的品格(包括诚实、善良、慷慨、勇气、自由、平等、尊重、博爱等),养成孩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教会学生科学的生活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深入探讨,积累成功的方法经验,并撰写教育论文、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参加县级评选。
2、继续深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实验学校要注重配备与新教材配套的主题学习阅读丛书。加强和规范阅读课开设,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建立班级图书角,促进学生藏书的交流,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对于中高年级的教学模式,将课本教学与丛书的教学调整为“精读“带动,“阅读”提速,“主题”自学的教学模式,或实施“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要不断积累“主题学习”教学经验,踊跃向《主题学习实验通讯》投稿。
3、搞好数学建模教学实验与探索。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供给一个比较详实的问题背景,让他们亲身经历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和数学材料,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辨力,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模型。重视学生展示自我建模思维过程,同时,对学生数学建模进行评价和应用。
五、重视特殊教育教研
1、完善特殊儿童受教育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有专人负责特殊教育工作,做好对残疾儿童的筛查鉴定,档案信息的采集和填写要规范,确保档案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尤其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要真实、客观,针对性强;随班就读教师要采用统一的随班就读备课本,在备课的各个环节中恰当体现个别教学设计,做到课堂上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2、召开特教学校教材改革建设研讨会,加强特教学校教师的培训学习。在充分理解新知识新理念的基础上,改革课程资料和教学方式;在尊重残疾孩子特殊性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主体潜能;在各科教学中加强对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和康复技能训练,做到传授知识和补偿缺陷相结合,最大限度使特殊儿童走向正常化。
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入开展争优创先活动
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努力完成党建任务,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坚持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鼓励教研员做到四个“自我”,做出品牌,即敬业爱岗就是尊重自我,缺啥补啥就是营养自我,反思调整就是完善自我,培植悟性就是提升自我,持之以恒终将成就自我。同时,深入开展教研员专业成长“五个一”工程,即每三个月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学期举行一次报告会、每年承担一项课题研究、每年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每年推出一位在全市有影响的教师。并把“五个一”工程落实情景纳入绩效考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